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传统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法,法治国家,法治体系,中国法治,《唐律疏议》,宪法法律,中华法系,法治中国,法治道路,五大法系
中国传统法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惊天[1](2019)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和新时代法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一开始就是和法治有关的。自上古皋陶造法始,中华法系从萌芽、雏形、成型到繁荣,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独特的法律制度和法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让中华法系位列世界五大法系之中。历史风云激荡,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在坎坷中前行,(本文来源于《长春日报》期刊2019-11-22)
郭成龙[2](2019)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助力法治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表明中国法治将立足自身实践,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法治道路。而在实(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23)
高岚,覃渲雯[3](2019)在《七夕:解析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爱情密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过七夕,我们可以寻觅法律与爱情的历史情缘,解析中国式传统法文化中的爱情密码。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它是人们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智慧、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传统法文化,包罗万象、意蕴深长,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多重内容,而情感与爱情,也潜藏其中,它与法文化结伴而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本文来源于《公民与法(综合版)》期刊2019年08期)
鄢晓实[4](2019)在《中西法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法治传统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依法治国,法治自然成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法治一词源于西方,那么中国法治是否就是照搬西方模式?有人也试图从中国传统中寻找法治渊源,期望走一条中国化的法治道路,然而更多的人认为中国本无法治传统。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解决中国有无法治传统之争,然后才能在理论上澄清中国的依法治国究竟是在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明白如何让中国的传统、西方的法治与中国现实的法治道路选择完美契合。(本文来源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丹[5](2019)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探寻——以法家“法与时转”观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自信的提出,对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法家的"法与时转"观对构建法治国家有借鉴意义,该理论是韩非以管子及商鞅对法令变化的论述为基础,总结升华为"法与时转"观。同时法家也阐述了"法与时转"与"法一而固"的关系。"法与时转"观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秦的兴盛与灭亡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南海法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晋藩[6](2018)在《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法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治国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认真总结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功用、相互关系、共同治国的历史经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11-05)
秦文[7](2018)在《礼法融通 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之重要一维,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精粹,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而形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文化基础。礼法融通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出道德与法律、法理与人情的有(本文来源于《廉政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斌通[8](2018)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历史基因——张晋藩先生《鉴古明今——传统法文化的现实意义》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古明今——传统法文化的现实意义》是着名法学家张晋藩先生在中华法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论着,本书于2018年4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ZH014)的阶段性和代表性成果,也是张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视察中国政法大学一周年的必要回应。本书由六篇论文组成六章格局,风格独到,(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8年13期)
秦文[9](2018)在《礼法融通 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之重要一维,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精粹,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而形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文化基础。礼法融通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出道德与法律、法理与人情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常态,已被成功地付诸实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已被列入民法总则开篇第一条。细观民法总则中的具体条文,处处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见义勇为、敬老孝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弘扬。司法实践也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法律的实施需要社会大众的道德支持。(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永林[10](2018)在《占筮与中国传统法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巫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占筮在中国传统法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占筮的信任和利用为占筮在中国传统法文化领域的重要影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传统法文化领域,占筮被用来侦破刑事案件、发现犯罪事实、推测一个人应受的刑事处罚、使冤狱得以平反。占筮进入中国传统法文化领域,丰富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内容,也给中国传统法文化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中国传统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表明中国法治将立足自身实践,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法治道路。而在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传统法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惊天.中国传统法文化和新时代法治建设[N].长春日报.2019
[2].郭成龙.中国传统法文化助力法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高岚,覃渲雯.七夕:解析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爱情密码[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9
[4].鄢晓实.中西法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法治传统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
[5].黄丹.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探寻——以法家“法与时转”观为研究对象[J].南海法学.2019
[6].张晋藩.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N].北京日报.2018
[7].秦文.礼法融通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J].廉政文化研究.2018
[8].王斌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历史基因——张晋藩先生《鉴古明今——传统法文化的现实意义》评介[J].人民法治.2018
[9].秦文.礼法融通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J].理论月刊.2018
[10].杨永林.占筮与中国传统法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2018
标签:中国传统法; 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中国法治; 《唐律疏议》; 宪法法律; 中华法系; 法治中国; 法治道路; 五大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