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生存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别山,哲学,海德格尔,正义,本体论,时间性,认识论。

生存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傅畅梅,陈凡[1](2019)在《生存论视域的工程风险与分配正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风险问题关乎人类社会生存,是工程哲学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生存论视域工程风险的界定是分析工程风险分配正义问题的逻辑基础。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首先呈现为经济学维度的"资本逻辑"和伦理学维度的"责任逻辑",这两种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逻辑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生存逻辑"的工程风险分配正义是对"资本逻辑"和"责任逻辑"局限性的克服。"生存逻辑"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实现主要依靠正义理念、制度正义和程序正义叁位一体的共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葛进[2](2019)在《试析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精神有着不同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质,其中突出的特征为"胸怀全局,勇当前锋"的精神。本文试图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结合海德格尔"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理论,通过分析大别山英雄群体这一"曾在",结合我们这些传承者"此在",放眼"将来",建构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证明大别山精神的切实存在,就是对历史的肯定,对今天的点醒,对未来的希望。"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10期)

李日容[3](2019)在《海德格尔生存论历史学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从此在的有限性本质出发,阐述了此在的时间性是此在超越论的生存论结构之本质,由此将时间性与历史性的维度带入哲学的根基之中,不仅从存在的层面上说明了存在物之存在的生成机制,也从存在论的维度上彰显了历史学之所以得以可能的生成根源。但因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着重于此在之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存在本身的探讨,由此不仅增强了作为时间性此在的主体性意味,而且也容易造成人们对其的相对主义误解以及对此在的本真历史性之成立的质疑,我们必须回到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上来化解这些误解与质疑,同时也应在存在问题的层面上来考察其生存论历史学的局限。(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智慧[4](2019)在《论信仰的生存论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类层面来讲,原始先民没有成型的信仰,只有泛神的崇拜;从个体角度讲,未成年没有成熟的生存实践,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信仰,只可能有具体的信念。人的生存方式不外两种: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两种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两种信仰:本体论信仰和存在论信仰。信仰的归宿是共产主义信仰,那是存在与本质矛盾的解决,存在论信仰与本体论信仰矛盾的解决。(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1期)

张庆熊[5](2019)在《论生态价值的首先性及其生存论根基:对价值理论奠基问题的哲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态价值的探讨,涉及价值的奠基问题。如果不考虑生态与生存的关系,就找不到生态价值的立足之处。西方近代哲学以认识论转向为标志,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主导。与此相应,在现代西方颇为流行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和义务论伦理学分别立足于经验上的功效和规范原理上的合理性。这样的进路难以阐明生态本身的价值。只有阐明了生存的意义,才能阐明生态的意义。但这种生存必须被理解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体的整体生存,而不应被理解为个体生存。由此观之,中国传统哲学倡导的"生生之为大德"的整体论的生命价值观特别值得珍视。(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娜[6](2019)在《生存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认识论哲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价值迷思,主要表现在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技术理性导致目标取向的异化,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对课程取向的异化,以及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科学主义认知模式对教学取向的扭曲。生存论哲学通过对认识论哲学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对人生存境遇和终极价值的关怀。基于生存论哲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的矫正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境遇,确立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职业教育目的,需要关注人的生存需要,构建以生活世界为导向的课程价值体系,需要遵循生活逻辑,重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曾强,陈华,刘旭东,王凯圆,薛娟[7](2019)在《生存论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探析——以因纽特人传统体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因纽特人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分类,并对因纽特人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因纽特人传统体育项目有19类共133项,生存论视角下的因纽特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提高适应生存法则的技能为目的,具备生存、认知、教育、凝聚、健身、娱乐五个方面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杨海明[8](2019)在《王超电影救赎主题的生存论-存在论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六代新锐导演王超一直坚持写实的创作风格,始终关注当下人们生存与存在的精神状态,拷问人的良知,揭示人存在的罪责,犀利地剖析人性,追问人的终极价值,探寻人的灵魂"救赎",深思人的存在意义。本文力图从"生存论-存在论"视角对王超的五部电影所表达的"救赎"主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它们揭示出了当代人因普遍受情欲蒙蔽而迷失自我的存在状态,警醒并召唤观众从一种庸常的、沉沦的、灵魂无家可归的存在状态回归到一种本真的存在状态,关注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5期)

孙琳琳[9](2019)在《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理论来源、内涵、特征以及意义、价值和构建路径的研究。本文则是从哲学生存论的角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生存论意蕴是怎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生存论地基础是什么,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进一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积淀,它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目前,对该理念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刻的诠释,直面其建立存在的现实状况,对其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找寻,对于更进一步的去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和发展一般的唯物主义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从哲学生存论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马克思的生存论是人类生存论思想上的革命性变革,即马克思的生存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实践存在论,也就是关于人的现实存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起止点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以人的生存为围绕点展开的。生存论最为核心的观点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生存方式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生存方式,即社会意识的产生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是,社会意识还能够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意识,其提出也是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背景的,当下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世界范围上的挑战,但是,该理念的提出也在塑造着世界新的交往方式,推动世界的新发展。这是该理念提出的哲学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的焦点是在人上,人的发展的实现,人与自然的问题的解决,人与人问题的解决,人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哲学生存论的理论落脚点也为了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术界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多数研究仍然存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和意义之中,存在于理论来源及其构建路径上。本文在阐释其理论来源及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生存论的角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人它的哲学生存论意蕴,深入解读它的哲学生存论蕴含,探讨它的哲学生存论基础。对该理念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将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还会对该理念赋予了理论上的高度和实践上的深度。该理念最核心的是要实现人的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人的问题以及人与社会的问题,最终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宁玮[10](2019)在《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时代形势加速发展及各国之间的交流加深,我国社会发展打开新局面,面对各种物质层面的生存问题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文化渗透、价值观西化等精神层面的挑战。为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向、提升文化软实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视角,对“现实的个人”进行思考和研究,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想深入到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以此实现价值观生活化,从而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而努力。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主线进行澄明,即立足于“现实的个人”及现实生活世界,面对当今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问题要以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生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生存论价值在于对“现实的个人”及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怀,强调实践是人根本的生存方式,打破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壁垒,阐明人的现实的生存世界是由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实践活动建构的。在哲学生存论的基础上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阐述价值观生活化以以人为本为基调,明确实践是实现价值观与生活相融合的源动力。并且强调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保障。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实现价值观生活化仍然存在着现实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为引导,以此体现生存论视域下价值观生活化对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特征的分析,欲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叁大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性。从哲学维度进一步阐述生存论视域中实现价值观生活化的原因和价值。唯物论维度强调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个人”与作为客体的客观世界的共生关系,即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以人为主体,以现实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由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构建的动态过程。辩证法维度强调人的自由生存表征,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现实体现,包括人的意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自由。辩证法中生存论视域下人的生存意义在于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建构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生存发展意蕴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皆是在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马克思的历史观对唯心史观物化的精神文化进行了批判,强调人民群众立足于客观生活世界中社会存在的主体性作用,即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实现文化自信,要以人及人生存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与人们生存实践活动相结合。运用核心价值观武装人的头脑,反作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存在。最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叁大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的生存论视域下带着对人生存境遇及明确价值观方向的关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路径和现实目标。从生存论的视角理解新时代下价值观生活化对我国人民自身建设和构建和谐生存世界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生存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别山精神有着不同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质,其中突出的特征为"胸怀全局,勇当前锋"的精神。本文试图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结合海德格尔"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理论,通过分析大别山英雄群体这一"曾在",结合我们这些传承者"此在",放眼"将来",建构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证明大别山精神的切实存在,就是对历史的肯定,对今天的点醒,对未来的希望。"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论论文参考文献

[1].傅畅梅,陈凡.生存论视域的工程风险与分配正义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2].葛进.试析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建构[J].决策探索(下).2019

[3].李日容.海德格尔生存论历史学的再考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4].王智慧.论信仰的生存论根基[J].现代商贸工业.2019

[5].张庆熊.论生态价值的首先性及其生存论根基:对价值理论奠基问题的哲学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9

[6].王娜.生存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J].高教探索.2019

[7].曾强,陈华,刘旭东,王凯圆,薛娟.生存论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探析——以因纽特人传统体育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9

[8].杨海明.王超电影救赎主题的生存论-存在论诠释[J].四川戏剧.2019

[9].孙琳琳.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0].宁玮.哲学生存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生存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