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文化,传统文化,遗产,框架,概念,茅台酒。
认知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英[1](2020)在《诗词诵读对幼儿认知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诵读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自身鉴赏了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与洗礼,也启智幼儿感悟古诗词历久弥新的内涵。本文探析在幼儿园如何组织幼儿欣赏、诵读经典诗词,演讲、表演经典故事,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20年01期)
庞晓红[2](2019)在《英语习语的文化解读和认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习语的意义往往从字面无法直接生成,从字面意义到真实意义之间蕴含着解读过程,认知过程。通过文化视角来解读习语,运用生活环境文化,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解读习语,可以提升习语的理解和识记。但文化视角对于完整地解读习语是不充分的,还需要运用认知视角进一步解读习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涉及的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它们的单一使用或结合使用可以更完整地解读英语习语。(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9期)
耿茜茜[3](2019)在《文化认知框架下的法律英语翻译纠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词汇、句法、语篇叁个层面并结合翻译层级与过程导向两方面的要素,借用认知框架理论对法律英语中译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与研究。经对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的学生"有声思维"记录开展的分析发现,法律英语误译系因译者对传统语义解析模式的过于依赖和对源语所属法律文化框架的认知缺失而产生。然而,过量输入的源语言文化信息又会让译者产生认知负荷,无法有效地开展自身的工作。结合对此两方面的考虑,文章主要从框架的基本构成入手,探讨国内非法学专业译者(主要是英语专业译者)需要补充的法律文化认知,认为具体法律英语翻译实务当中因译者对专业法律文化认知的缺失所导致的误译可通过参照法律文化框架的特征-值、理清法律文化框架内特征间的结构常量、明确框架内限制条件的方式得到有效纠正。(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华夏鑫秋,陈志斌,权梦源,黄芸,刘佳凤[4](2019)在《“酒乡”地区居民对茅台酒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①目的:"酒乡"地区(遵义市板桥镇)居民饮酒习惯、频率以及对茅台酒文化的认知情况;②方法:抽取遵义板桥镇500人,对本地居民以问卷填写、询问形式进行调查;③结果:(1)其中选择饮用白酒者占42. 44%,选择啤酒者45. 11%二者占比较高,(2)在茅台酒香型上67. 56%选择茅台酒为酱香型,制作周期上25. 78%选择为4年,(3)在酒文化发展上83. 3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科学合理发展酒文化。结论:板桥镇镇居民对茅台酒文化了解但不深,但在科学合理化发展酒文化上持支持态度。(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马吉德[5](2019)在《英汉互译中的跨文化认知定式差异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定式塑造语义和句法结构。英语跨文化学习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而且涉及英汉认知定式之间的跨文化转换,教师和学习者往往忽略这一点。本文据此阐述了启发学习者自主发现语言之间的认知定式差异,重新调整母语认知定式,实现与英语认知定式转换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青海教育》期刊2019年Z2期)
王惠[6](2019)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言语行为文化中的语力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之一,言语行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哲学家奥斯丁提出,之后由奥斯丁的学生美国的语言学家塞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得言语行为理论后来逐步成为行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言语行为理论也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语力的概念结合Talmy的力量-动态模型产生并形成了语力具体的动态特点。语力在语言运用中存在潜在、抽象的意义,能让话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挥其特殊的含义,使言语行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更深的层次。基于此,本文就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言语行为文化中的语力。(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文琪[7](2019)在《从“红白文化”看中韩颜色词认知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文化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因此在社会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体现出相似性。但是我们发现,在红白仪式的颜色选择上中韩两国却形成了相反的情况,中国人尚红,在婚礼等喜事的仪式中常选择鲜艳的大红色来作为主色调,而在丧葬仪式中则选择白色作为主色调。对比尚白的韩国人,在举办喜宴时也会选择白色作为主色调,客人的礼金也常置于"白包"中送给主人,从颜色的选择上似乎可以初窥中韩红白婚丧文化的差异。本文即从两国"红白文化"的差异出发来探讨两国对红白两色的认知差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石雨熹[8](2019)在《论高职院校如何依托新媒体提升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新媒体的出现与广泛应用,网络也不断成为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以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高要求。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怎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其可以充分融入到高职思政教学当中,提高思政教育成效和质量,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用性和针对性,是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徐桐[9](2019)在《文化线路视野下的米仓道(巴中段)遗产认知框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11期)
崔家新,池忠军[10](2019)在《真个性还是伪个性:青年亚文化群体个性认知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很多青年人通过亚文化形式张扬个性,建立起挑战权威、娱乐至上、自我展示的个性认知。这些个性认知是真个性还是伪个性,需要以个性认知是否具有发展性内涵作为判断标准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应引导青年人树立辩证思维,批判性审视自我个性,以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发展性个性认知。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应为青年人营造健康的娱乐化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引领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认知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习语的意义往往从字面无法直接生成,从字面意义到真实意义之间蕴含着解读过程,认知过程。通过文化视角来解读习语,运用生活环境文化,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解读习语,可以提升习语的理解和识记。但文化视角对于完整地解读习语是不充分的,还需要运用认知视角进一步解读习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涉及的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它们的单一使用或结合使用可以更完整地解读英语习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英.诗词诵读对幼儿认知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0
[2].庞晓红.英语习语的文化解读和认知解读[J].校园英语.2019
[3].耿茜茜.文化认知框架下的法律英语翻译纠误研究[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4].华夏鑫秋,陈志斌,权梦源,黄芸,刘佳凤.“酒乡”地区居民对茅台酒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5].马吉德.英汉互译中的跨文化认知定式差异对比分析[J].青海教育.2019
[6].王惠.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言语行为文化中的语力浅析[J].文化学刊.2019
[7].文琪.从“红白文化”看中韩颜色词认知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9
[8].石雨熹.论高职院校如何依托新媒体提升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J].智库时代.2019
[9].徐桐.文化线路视野下的米仓道(巴中段)遗产认知框架分析[J].风景园林.2019
[10].崔家新,池忠军.真个性还是伪个性:青年亚文化群体个性认知透视[J].学习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