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特性实验论文_张睿,朱丽莎,张义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特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特性,齿轮箱,摩擦,采煤机,尺蠖,轴承。

动态特性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睿,朱丽莎,张义民[1](2019)在《直行截割下采煤机截割部齿轮箱动态特性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采煤机截割部齿轮箱振动特性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模型,但这些研究缺乏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室模拟井下真实的采煤机直行截割过程来分析齿轮箱非线性振动特性.以振动烈度为评判标准,与已有研究所得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截深、牵引速度及煤岩体硬度为实验变量,分析它们对齿轮箱振动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煤岩体硬度突变冲击、拍振现象和电机启动冲击等影响齿轮箱可靠性的恶劣工况及其影响因素.本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及相关结论可以为采煤机齿轮箱理论模型及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和对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2](2019)在《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大行程、高精度旋转运动的需求,以尺蠖型累积步进角位移为原理,设计了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以超磁致伸缩棒为动力源、直角柔性铰链为回弹元件,通过施加特定时序的激励信号,使钳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有效配合,实现了转子的步进式角位移输出。将直角柔性铰链简化为超静定梁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力学模型。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钳紧稳定性和输出角位移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4.5V、频率为2Hz的条件下,平均单步角位移为278.81μrad,最大误差为7.92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2.83%;系统钳紧机构的径向跳动小于1.35μm,驱动器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输出精度高,可实现360°转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2.11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4.34%。(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毛君,王恩明,杨辛未,陈洪月,宋秋爽[3](2019)在《实验载荷下采煤机截割部牵引方向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过程中采煤机截割部的载荷冲击大、振动剧烈的问题。综合考虑了采煤机摇臂的自身特性,以及将调高油缸的支撑特性,并依据胡克定律对其等效刚度进行了描述,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竖直方向上叁个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实验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小波分解数据处理方法,对其干扰信号进行了降噪重构。以实验测试得到的滚筒截割载荷作为激励,分析了不同举升角下采煤机截割部牵引方向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滚筒的振动波动较大,驱动电机的振动波动较小,随着采煤机举升角的增加,截割部各部分的振动位移逐渐增大,并且振动位移的波动逐渐变大,当举升角为17°时,滚筒的振动位移均值分别为26.102 mm,最后通过实验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任佟,陈东菊,李彦生,范晋伟[4](2019)在《气体轴承的动态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体静压主轴回转误差求解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气膜阻尼模型预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揭示了气膜阻尼影响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内在机制。首先通过微扰动法和分离变量法对气体轴承的气膜阻尼系数建模并求解分析;然后将气膜阻尼系数引入轴承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计算分析阻尼系数对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搭建气体轴承回转误差测量试验台,得到主轴实时回转跳动误差信号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未考虑气膜阻尼特性的回转跳动误差相比,考虑气膜阻尼特性计算的主轴回转跳动误差值更加接近实验测量值,考虑气膜阻尼特性使主轴跳动误差率减小了4.93%~8%。研究结果可为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预测和精度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瑜,陈洪月,郝志勇,毛君[5](2019)在《刨煤机斜切进刀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刨煤机在斜切进刀过程中刨头力学特性及系统动态特性,推导了刨刀在斜切进刀时的截割阻力,并以此为外激励模型,基于有限元法构建了刨煤机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斜切进刀速度、刨削深度、进刀位置、中部槽偏移角度等因素对刨煤机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通过刨煤机力学测试实验平台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理论结果与测试结果,为刨煤机系统工作稳定性、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2期)

李林会,武淑琴,王仪明,焦琳青,张俊杰[6](2019)在《模切机叼纸牙排定位系统动态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平压平模切机叼纸牙排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定位系统的运动误差,通过实验对模切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定位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牙排定位系统真实振动状况,以分析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结合牙排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和动态误差分析,对前后靠规的从动件直接进行动态测试,得到凸轮从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得知升速过程会使牙排定位系统的振动加剧,尤其在定位方向振动更加明显,对牙排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大。实验结果为模切机叼纸牙排定位结构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毛君,杨辛未,陈洪月,宋秋爽[7](2019)在《采煤机截割部的动态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采煤机截割部工作状态下动态特性,采用1:1模拟煤矿井下综采成套装备试验平台,以MG500/1180-WD采煤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分别对采煤机在空载行走、斜切进刀、重载截煤叁种不同工况下截割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采煤机滚筒和摇臂在行走方向上受到的载荷冲击最大,并且在重载截煤工况下受到的载荷冲击最大,分别为1.891 m/s~2、1.709 m/s~2;在斜切进刀过程中,采煤机滚筒和摇臂在轴向和纵向受到的载荷冲击变化最大,增大幅度分别为697.45%、709.36%。(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许迪初[8](2019)在《边界润滑动态特性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高可靠性、高精密度基础零部件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风电等重要领域,直接决定了重大技术装备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我国的基础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制约着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随着现代机械装备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对基础零部件的运行工况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运行于高速重载下的基础零部件常常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此时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不再由流体膜分离;润滑剂与表面间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纳米级摩擦化学反货膜,简称摩擦膜。摩擦膜能够有效地防止重载、高速、高温下的摩擦表面发生胶合失效。边界润滑设计是基础零部件摩擦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任何机械零件在发生最终失效之前都要经历边界膜的破裂,因此,边界润滑是保护摩擦副免受胶合失效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目前的边界润滑研究,特别是摩擦化学研究却遇到许多瓶颈问题:1)边界润滑动态特性包括了微凸体接触、表面温升、微观胶合的瞬时性以及摩擦膜的动态生长和去除过程,如何理解微观尺度下的瞬态边界润滑机制、微观胶合发生和动态扩展机制、边界膜破裂机制,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摩擦化学反应过程复杂,摩擦膜的形成、去除以及膜的突然崩溃为动态过程,如何实时地捕捉摩擦膜在微观尺度下的动态生长和去除一直是摩擦化学研究的难题;3)缺乏摩擦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如何定量分析摩擦膜动态生长以及研究摩擦膜对摩擦系统的作用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摩擦过程中,摩擦膜在不断生长的同时又不断地被磨损与去除,其润滑效果取决于生长和去除的动态平衡;然而如何预测摩擦化学的动态平衡状态一直是边界润滑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论文从以下几部分提供了解决上述困境的研究思路。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边界润滑动态特性研究的背景和工程意义,概述了边界润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介绍了摩擦化学反应机理、摩擦化学实验研究以及摩擦化学理论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明确了摩擦化学反应理论及其实验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面临的实验技术挑战。最后,确立了粗糙表面模拟、弹塑性接触和闪温、摩擦膜动态生长和去除的实验研究、摩擦膜动态生长模型和边界润滑摩擦预测,这四个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建立了粗糙表面模拟与表征的小波模型。提出的模型能够模拟任意尺度的各向同性、各向异性高斯粗糙表面。小波模型与Johnson转换系统结合,可生成给定偏态、峰态的非高斯粗糙表面。提出的叁维支承面曲线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表面真实信息。定义的微凸体接触率曲线和粗糙表面非接触率曲线为未来研究粗糙表面微观接触、微观摩擦、微观磨损以及微观胶合提供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建立了考虑结点增长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和表面温升数值模型。基于共轭梯度法和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数值求解了接触应力、真实接触面积、结点增长率以及微凸体塑性变形。数值求解了瞬态表面温升,并考虑了结点增长和微观边界膜破裂对表面温升的影响。综合载荷作用下结点增长率随摩擦系数呈指数型上升;模型中Tabor常数与材料塑性指数有关,是影响结点增长率的重要因素;表面剪切作用使得最大Mises应力值升高以及最大Mises应力距离表面深度减小,疲劳裂纹发生源向表面靠近,这增加了表面失效发生的可能性。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由微凸体塑性变形引起的微观接触区域聚集是形成表面温度峰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基于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分析技术,实验探究了二硫化钼(MoS2)摩擦膜动态生长机制及其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利用拉曼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得到了时变MoS2摩擦膜的生成量和空间分布;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测量了球表面磨痕处摩擦膜膜厚的演变。建立了 MoS2摩擦膜动态生长与边界润滑摩擦系数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一种边界润滑摩擦膜的减摩机制:局部生成的MoS2摩擦膜将导致微观摩擦系数的降低,当MoS2摩擦膜生成量达到阈值后,微观摩擦系数停止降低。宏观边界润滑摩擦系数取决于MoS2摩擦膜的表面覆盖率。第五部分实验研究了 MoS2摩擦膜去除行为的影响因素。油温、载荷、摩擦膜形成阶段以及润滑油成分对接触区MoS2摩擦膜的去除以及随之引起的摩擦系数上升均有影响。设计了原位拉曼光谱实验,并测量得到了接触区MoS2摩擦膜的去除率,其去除率远高于等效的ZDDP摩擦膜去除率。摩擦初始阶段,MoS2形成率远大于其去除率,这导致摩擦系数的不断降低,而在摩擦系数的稳定阶段,MoS2形成与去除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第六部分构建了 MoS2摩擦膜动态生长模型和边界润滑摩擦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与实验测量耦合的方法,求解了微观尺度MoS2摩擦膜动态生长率。数值模拟了接触区MoS2摩擦膜动态生长过程,并预测了宏观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框架为微观尺度研究摩擦化学反应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第七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论文创新点,对今后边界润滑动态特性的实验技术以及理论研究发展提出进一步的规划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25)

李晓霞,李艳雨,于海旭,耿惠[9](2018)在《电器电磁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电器电磁系统实验是静态实验、不能反映整个系统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问题,开发了基于Simulink的电磁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实验平台,建立了电路模型、磁路模型和运动方程模型。以电磁系统的气隙磁通、触头运动速度、触头接触力和电磁吸力动态变化实验为例,给出仿真实验结果。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机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的电器实验内容。(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王辰,袁文全,郭岳,张宏剑,王小军[10](2018)在《重复使用火箭栅格舵传动机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栅格舵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搭建栅格舵传动机构的实验装置,设计位置特性、瞬态特性和频率特性3种实验方案,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伺服活塞杆的线位移和舵轴转动的角位移时域信号。分析位置特性实验线位移信号突变和瞬态特性实验角位移信号震荡现象的成因,进行低、中、高3个频率的小转角频率特性实验,并对频率特性实验中出现的角位移信号滞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出传动机构动态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运动副间隙,并初步提出其影响机理,为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良好的研究对象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动态特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大行程、高精度旋转运动的需求,以尺蠖型累积步进角位移为原理,设计了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以超磁致伸缩棒为动力源、直角柔性铰链为回弹元件,通过施加特定时序的激励信号,使钳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有效配合,实现了转子的步进式角位移输出。将直角柔性铰链简化为超静定梁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力学模型。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钳紧稳定性和输出角位移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4.5V、频率为2Hz的条件下,平均单步角位移为278.81μrad,最大误差为7.92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2.83%;系统钳紧机构的径向跳动小于1.35μm,驱动器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输出精度高,可实现360°转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2.11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4.3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特性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睿,朱丽莎,张义民.直行截割下采煤机截割部齿轮箱动态特性实验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9

[3].毛君,王恩明,杨辛未,陈洪月,宋秋爽.实验载荷下采煤机截割部牵引方向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4].任佟,陈东菊,李彦生,范晋伟.气体轴承的动态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5].张瑜,陈洪月,郝志勇,毛君.刨煤机斜切进刀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J].机械强度.2019

[6].李林会,武淑琴,王仪明,焦琳青,张俊杰.模切机叼纸牙排定位系统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7].毛君,杨辛未,陈洪月,宋秋爽.采煤机截割部的动态特性实验[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8].许迪初.边界润滑动态特性及其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李晓霞,李艳雨,于海旭,耿惠.电器电磁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10].王辰,袁文全,郭岳,张宏剑,王小军.重复使用火箭栅格舵传动机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恒压值设定为14MPa时的测试曲线发动机转速800r/min时P口、负载反馈...接触角15°、中预紧等级下轴承结合部...基于回归实验方法的机械臂结构/控制融...马达A口压力测试曲线光谱仪测量稳态波长特性

标签:;  ;  ;  ;  ;  ;  ;  

动态特性实验论文_张睿,朱丽莎,张义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