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论文文献综述)

薛璟璟[1](2021)在《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也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主的网络技术,颠覆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所有日常生活。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给现代人们的城市日常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城市信息沟通体验。加强社区的智慧化体系建设,为社区内的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谐的社区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也间接的促进我们的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地持续发展。通过覆盖社区内的各种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资源,再进行远程自动化地传输、及时公开发布,实现信息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实时共享,进一步实现社区内城镇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七大日常生活信息网络化、智能化,为我国亿万城镇居民日常生产工作、生活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愉悦的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让我国亿万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幸福、安全、和谐、文明。智慧社区的评价研究是智慧社区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智慧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和归纳,期望能够对智慧社区的建设起到更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首先文章通过借鉴国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我国社区建设的特色和现阶段任务,初步确定了智慧社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次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修正并确定指标体系各项因子的构成,形成最终的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和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手段确定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智慧社区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所构建的智慧社区评价体系,选择合肥市为实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的4个行政区域下的185个社区进行客观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薛凤冠[2](2021)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工作实践中,他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形成并实践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的经验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陈云对经济建设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因此,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于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按照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本文二、三章主要探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曲折探索和同时期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等三个方面;其思想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有计划按比例”思想、西方经济学的商品经济原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同时,其思想的形成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长期领导经济实践也有着密切联系,并随着实践发展而逐步充实和深化。二、本文四、五章重点阐述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文章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提炼概括为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全貌。文章认为,这六个方面内容涉及到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发展的思想两个层次。其中,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主要涉及陈云经济工作的伦理观和方法论,故可以归为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改革、经济开放更侧重于体现陈云在经济发展某一领域实践中的思想,可以归为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两个层次、六个方面思想,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完整体系。其中,综合平衡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基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本文第六章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征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内容和实践的全面研究,文章从政治性、人民性、求实性、创新性、前瞻性五个角度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渐进而审慎可以说是其最为鲜明的特点。终其一生,无论身处何时、身居何位,陈云始终保持这一特色。通过渐进和审慎,陈云在复杂和困难的局面中,推动中国经济建设逐步向前发展。最后,文章认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不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二是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三是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四是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五是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这些对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方法论上也值得学习借鉴。

李伶[3](2020)在《场景思维下的HS银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融合新业态的成型与发展,银行领域也面临着在一系列优化、改进、变革的新形势,能否在这一新发展中把握先机成为了业内组织亟需思考的重点。这把双刃剑在帮助银行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迅速搭建更为便捷的客户沟通通道的同时,也迫使银行需要尽快完成线上、线下的业务融合,如果因固守传统业务模式,导致错失发展机遇,将对银行未来发展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以往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手段方式逐渐被拓展丰富,计算机的相关信息抓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这使得精准预测用户行为成为可能,场景营销应运而生。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和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再加上营销服务的加入,让很多产品的受众不再仅关注产品到底是好是坏,而更加注重整体的体验感,这就是一种场景化的体验。HS银行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家资产规模不足500亿元的地方性小银行,成功跻身为我国银行业领域内名气、声望、影响力都较为突出的一家区域性商业银行。然而伴随着HS银行按照其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延伸自身经营规模的同时,其传统的营销方式与业务发展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了HS银行未来的发展。本文以HS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目前银行业发展状况提出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同时对银行营销和场景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明确。其次,通过梳理文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服务营销理论、场景营销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梳理,并对HS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找出HS银行在其营销中场景的存在和缺失问题,并基于场景思维对HS银行营销策略进行设计,从目标客户选择、场景构建、产品融入场景、网点转型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和展望,希望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的建立和营销工作的促进起到一定的作用。

江宜轩[4](2020)在《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于使人力物力技术保持一个合理的最佳配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浙江省分行是农发行在全国设立的第一家省级分行,也是省内唯一一家将分支机构设到县级行政区域的政策性银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发行要建设成为高质量现代化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如何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如何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如何创新培训方式、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等问题是目前浙江省分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以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员工满意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等研究方法,对分行员工满意度进行测评与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和总结,确定了本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其次,在概述分行人力资源结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工作回报、职业发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五个维度,构建了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再次,基于对22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计算隶属度向量与满意度评价得分,对分行员工满意度进行了分级评价与综合评价,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3.83,评价结果为满意;最后,从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了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各种策略:提高工作回报水平、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相信本研究能够帮助农发行浙江省分行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农发行其他省分行的员工满意度建设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鄂义强[5](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指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周子雄[6](2020)在《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家庭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吉林省长春市位处东北地区腹地,建国后一直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经济南北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北方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则表现的更加疲乏。本文对长春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研究,可以指导长春市家庭更加有效的选择金融资产选择,同时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对长春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决策者发放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展开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通过文献综述来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寻找并建立本文的研究路线和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随后总结了支撑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开始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实施与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同时从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总量与结构两方面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第四部分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比例。第五部分通过各类金融资产的选择与金融资产收益的关系来评价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效果。最后根据前文统计性分析与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从政府、金融机构与家庭层面分别提出建议。本文研究主要发现:风险类金融资产方面,男性、职业收入来源越稳定、家庭健康状况越好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决策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类金融资产,相应资产的投资比例也更大;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更愿意选择风险类金融资产,当家庭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对媒体信任度越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信任度越高、教育满意度越高、社会保障满意度越高、居住社区生态环境满意度越高,更愿意选择风险类金融资产;对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信任度越高、对经济形势预期越乐观、对就业情况预期越乐观则有利于促进家庭提高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比例。非风险金融资产方面,当家庭有房屋租赁、有房屋负债时,更倾向选择非风险类金融资产;对政府监管信任度越高、对经济形势预期越乐观、对就业情况预期越乐观、医疗满意度越高,更倾向选择非风险类金融资产;周围亲戚也投资相关非风险性金融资产,则自身选择非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会更大。工作稳定性和健康程度均和非风险金融资产的选择呈负相关。对政府监管部门信任度越高,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越高可以增加非风险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对经济形势预期越乐观、对就业情况预期越乐观、对未来收入分配预期越乐观都能增加非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对医疗保障满意度越高、对社会保障满意度越高更能增加储蓄类非风险性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长春市家庭拥有自有房产或与房产相关的负债时对各类金融资产的选择都有挤出效应;长春市家庭在各类金融资产的选择上都容易受到周围亲朋好友的影响,具有羊群效应;最后,仅参与非风险金融市场的家庭单位金融产品收益最高;单独选择风险类金融产品的单位收益最低,依然为正收益,但低于二者均参与的家庭。这意味着对风险金融市场参与程度越深的家庭,得到的金融投资收益相较于投资保守的无风险市场参与者更低,即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并未增加家庭的金融收益。

胡蕾[7](2020)在《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发展和改革工作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开展的整个过程当中,独立学院作出的贡献巨大。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必不可缺的。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所面临的问题,如队伍流动性大,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倦怠等,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辅导员激励机制。?本文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分别从辅导员、独立学院和政府这三个方面展开,根据研究所的结果,本文的观点是针对辅导员团队独立学院所实施的激励机制有待改进,特别是在薪酬待遇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上有较为突出的问题,并且考核作用未充分得到发挥,培训体系不健全,发展前景模糊,工作职责不明确、辅导员自身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及工作成就感等问题。为了能够让以上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辅导员、独立学院以及政府都应当开展科学的应对工作,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发挥出其应当具备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层次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选取了昆明市创办时间较长的三所独立学院,针对在辅导员激励机制方面昆明独立学院有关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和第一章构成了本文第一部分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与此次研究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此次研究的方法、意义、目的和背景等展开介绍。同时对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在第二部分第二章中,笔者依据所构建的激励机制模型,编制了研究所需的调查问卷。同时,在激励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将各级指标相应的权重计算出来。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各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评价辅导员激励机制得到的对应分数分别计算出来了,将该机制在目前通过实施所得到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在最后一部分第三、四章中,将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政府、独立学院、辅导员自身作为三方利益相关者,与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制定以及实施有着极强的关联,通过对此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王亚楠[8](2020)在《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我国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是传统火力发电仍然是主要的产电形式。随着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电力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快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与完善,增强自身竞争力。人才无疑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是企业吸引人才、保持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手段。员工薪酬满意度作为薪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LS电厂作为一家国有发电企业,基层员工占有很大比重,而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LS电厂的基层员工在团队士气、工作积极性、薪酬和薪酬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这直接制约了LS电厂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本文以薪酬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薪酬、薪酬管理、薪酬满意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了综述,基于此,以LS电厂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其薪酬管理现状。从薪酬制度、薪酬水平、薪酬公平性、薪酬结构及福利等五个方面设计了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通过对LS电厂基层员工的实地调查,深入发现了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薪酬满意度的策略。希望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及提出的对策,能够有利于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有利于增强公司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同时也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企业在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于佳婧[9](2020)在《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准营销作为大数据技术投射在广告行业的主要应用成果,已因其有效的精准性逐渐成为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广告行业的大趋势。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的价值日益显现,而精准营销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面的卓越优势。精准而富有成效的广告营销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资源进入平台处理器,这其中有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其中包含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浏览记录、消费喜好等,这些不断的被分析演练、二次开发利用,以用作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根据消费者喜好来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服务与产品。然而,在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利益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权利中间找一个平衡点,显得极为必要和艰难。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于2018年5月正式实施,因其广泛的波及范围和严格的处罚手段,这一立法将会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立足于以往的研究基础,结合大数据精准营销自身的特点,对我国大数据精准营销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各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大数据精准营销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成因,并基于GDPR的价值内核及立法框架,分析可为我国吸收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立法启示及解决措施。

赵静[10](2019)在《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旅游业综合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远多于其他行业,多方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协调受到学者关注,其中生态旅游、低碳旅游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时有因各方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纠纷、上访、堵路等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笔者思考。现有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关注点多在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方面,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分析、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等问题展开研究,尝试建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演化博弈分析、统计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界定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并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将其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与利益冲突,为建立协调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提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个维度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计算均衡稳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方策略选择过程及稳定策略。再次,结合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机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模型。最后,在全国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袁家村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对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图谱,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边缘层、外围层、核心层三类,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三个维度分析行政管理方、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核心利益相关者。行政管理方即各方行政管理机构是管理者、调控者、监督者,服务供给方即农村社区居民和旅游经营者是服务提供者、文化传承者,旅游消费方即旅游者是消费者、体验者。第二,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利益联系与利益冲突。行政管理方的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向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提供行政管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保障,获得税收收入和服务支撑。旅游消费方的旅游者消费服务供给方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并向行政管理方提供反馈。服务供给方内部,农村社区居民为旅游经营者提供劳动力,获得收入。三方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等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的解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加以解决。第三,建立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是实现三方均衡状态的有力保障。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对服务供给方是否选择“诚信”策略具有显着影响,但对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影响并不突出。在行政管理方“介入”后,督促服务供给方“诚信”经营,最终形成均衡状态。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化趋势产生影响,并不能改变演化结果。第四,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构成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在袁家村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其可协调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具有可行性,对其他乡村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加以指导。本文关于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学术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图谱,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整合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旅游经营者、农村社区居民、旅游者四方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把控研究整体性。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有助于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丰度与解释力。第二,提出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与以往研究成果两个主体博弈不同,本文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三方同时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均衡点分析及数值模拟。动态演化博弈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过程,更真实的反映其利益诉求与矛盾冲突,有利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构建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组成的多元立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保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二、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智慧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
    2.1 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
        2.1.1 智慧社区的概念
        2.1.2 智慧社区建设的内涵
    2.2 智慧社区的发展状况
        2.2.1 发展历程
        2.2.2 智慧社区建设情况
第三章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3.3 智慧社区建设中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框架体系构建研究方法
    3.4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5 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绩效考核指标系统检验
第四章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模型选取的依据
    4.2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相关理论
        4.2.1 绩效评价
        4.2.2 绩效评价的方法
    4.3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模型的算法步骤
        4.3.1 层级分析法分析
        4.3.2 模糊综合数学评价模型
第五章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背景
    5.2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5.3 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5.3.1 数据统计及分析
        5.3.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经济
        1.4.2 经济建设
        1.4.3 经济建设思想
    1.5 创新之处
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与历史背景
    2.1 陈云的生平与简历
        2.1.1 青少年时期
        2.1.2 革命战争时期
        2.1.3 新中国成立后
    2.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2.2.2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2.2.3 毛泽东思想
        2.2.4 中国传统文化
    2.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3.1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2.3.2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
        2.3.3 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3.1 在革命战争时期萌发
        3.1.1 中央苏区时期
        3.1.2 陕甘宁边区时期
        3.1.3 东北时期
    3.2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形成
        3.2.1 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3.2.2 调整工商业
        3.2.3 “一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3.2.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充实
        3.3.1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3.3.2 重视粮食工作
        3.3.3 调整经济体制
    3.4 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深化
        3.4.1 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3.4.2 边调整边建设
        3.4.3 引导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4 陈云经济哲学的思想
    4.1 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
        4.1.1 综合平衡要着眼全局
        4.1.2 综合平衡要综合施策
        4.1.3 综合平衡要统筹兼顾
    4.2 陈云的民生改善思想
        4.2.1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4.2.2 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
        4.2.3 正确处理好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4.3 陈云的国情国力思想
        4.3.1 从国情国力出发探索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道路
        4.3.2 速度与质量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4.3.3 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
    4.4 陈云的经济决策思想
        4.4.1 一切从实际出发
        4.4.2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4.4.3 交换、比较、反复
5 陈云经济发展的思想
    5.1 陈云的经济改革思想
        5.1.1 坚持市场与计划相统一
        5.1.2 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
        5.1.3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5.2 陈云的经济开放思想
        5.2.1 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利用
        5.2.2 注重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5.2.3 注重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6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征及现实启示
    6.1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
        6.1.1 视为灵魂的政治性
        6.1.2 无比鲜明的人民性
        6.1.3 一以贯之的求实性
        6.1.4 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6.1.5 战略谋划的前瞻性
    6.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
        6.2.1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6.2.2 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6.2.3 指导了新中国经济建设
    6.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6.3.1 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
        6.3.2 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6.3.3 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6.3.4 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6.3.5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
    6.4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6.4.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6.4.2 方法论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场景思维下的HS银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垄断局面打破
        二、资源整合能力低
        三、场景营销需求增加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银行营销
        二、场景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
    第一节 服务营销理论
        一、服务营销的概念
        二、服务营销的7P组合
    第二节 场景营销理论
        一、场景的定义
        二、场景营销的定义
        三、场景营销的要素
    第三节 分析框架
第三章 HS银行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HS银行简介
    第二节 HS银行营销现状
        一、基本营销现状
        二、场景营销现状
    第三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统计及分析
    第四节 HS银行营销问题分析
        一、金融场景多而未立
        二、智慧程度有待提高
        三、缺乏客户体验跟踪
        四、场景人才与技术储备不足
第四章 HS银行营销策略建议
    第一节 把握场景营销的核心
        一、场景要素
        二、数据要素
        三、算法要素
        四、体验要素
    第二节 找准实施路径
        一、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
        二、场景构建,吸引目标客户
        三、利用场景,重新定义产品
        四、基于场景,增加客户黏性
    第三节 金融产品设计
        一、不同场景下的金融产品设计
        二、消费场景线上接入端口升级
        三、丰富服务形式主动嵌入场景
    第四节 实施保障
        一、系统信息化的建设
        二、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三、科学分配机构职能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员工满意度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
    2.1 员工满意度概述
        2.1.1 员工满意度的概念
        2.1.2 员工满意度的意义
        2.1.3 员工满意度的构成要素
    2.2 员工满意度相关理论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2.3 期望理论
        2.2.4 成就需要理论
    2.3 员工满意度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3章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概况
        3.1.1 分行简介
        3.1.2 分行组织架构情况
        3.1.3 分行人力资源概况
    3.2 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3.4 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3.5 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5.1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3.5.2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3.5.3 各级指标权重的汇总
第4章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与评价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1.3 调查问卷的回收
    4.2 调查问卷的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员工满意度的模糊评价
        4.3.1 员工满意度的分级评价
        4.3.2 员工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4.4 员工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4.4.1 员工满意度分级评价结果分析
        4.4.2 员工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5.1 提高工作回报水平
    5.2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5.3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5.4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2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5)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三)市场失灵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庭
        2.1.2 家庭金融资产
        2.1.3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2.2 理论基础
        2.2.1 三大收入假说
        2.2.2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行为金融学理论
第三章 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统计性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1.1 问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3.1.4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3.2 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统计性分析
        3.2.1 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总量统计分析
        3.2.2 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统计分析
第四章 长春市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模型建立
        4.1.2 变量选取
        4.1.3 实证结果
    4.2 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的投资比例实证分析
        4.2.1 模型建立
        4.2.2 变量选取
        4.2.3 实证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春市家庭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家庭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模型建立
        5.1.2 变量选取
        5.1.3 实证结果
    5.2 家庭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选择的投资比例分析
        5.2.1 模型建立
        5.2.2 变量选取
        5.2.3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效果评价
    6.1 模型设定
    6.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建议
    7.1 微观层面
        7.1.1 金融机构
        7.1.2 家庭
    7.2 宏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激励理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独立学院
        二、辅导员
        三、激励机制
    第二节 激励理论概述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四、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二章 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实证分析研究
    第一节 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相关激励政策及现状
        一、薪酬待遇相关政策
        二、考核评价相关政策
        三、培训激励现状
        四、职称评审现状
    第二节 调查研究方法介绍
        一、样本介绍
        二、激励机制模型构建
        三、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第三节 激励机制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构造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层次分析模型
        二、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第四节 各样本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激励机制评价得分分析
第三章 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对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重视不够,统筹协调与支持力度不足
        二、独立学院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经验及自身知识水平有限
    第二节 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的作用发挥受限
        二、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的认同不足
        三、独立学院对辅导员管理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层面
        四、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筹措难度大
第四章 完善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加大支持力度
        一、政府通过制订完善系统的配套政策,做好监督保障工作
        二、给予独立学院必要的财政支持
        三、政府加强对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协调
    第二节 学院层面要多措并举完善激励措施
        一、合理调整薪酬结构,稳定薪酬水平
        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三、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职业认同感
        四、完善培训机制,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
    第三节 辅导员要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注重培养科研能力
        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二、加强日常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三、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薪酬的定义
    2.2 薪酬管理的定义及构成
    2.3 薪酬满意度的定义
    2.4 薪酬满意度的维度
    2.5 薪酬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2.5.1 需求层次理论
        2.5.2 双因素理论
        2.5.3 期望理论
        2.5.4 公平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3.1 LS电厂概况
        3.1.1 LS电厂简介
        3.1.2 LS电厂的组织结构
        3.1.3 LS电厂基层员工的界定
        3.1.4 LS电厂基层员工的情况
    3.2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管理现状
        3.2.1 LS电厂基层员工的岗位等级
        3.2.2 LS电厂基层员工的薪酬结构
        3.2.3 LS电厂的薪酬调整及发放
    3.3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4.1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4.1.1 调查目的及方法
        4.1.2 抽样方法选择及实施
        4.1.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4.2 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3 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4.3.1 薪酬制度满意度
        4.3.2 薪酬水平满意度
        4.3.3 薪酬公平性满意度
        4.3.4 薪酬结构满意度
        4.3.5 福利水平满意度
    4.4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薪酬缺乏内部公平性
        4.4.2 薪酬结构不合理
        4.4.3 薪酬制度不完善
        4.4.4 薪酬水平有待提升
        4.4.5 福利缺乏弹性和针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策略
    5.1 通过宽带薪酬实现薪酬内部公平
        5.1.1 完善岗位分析
        5.1.2 优化岗位评估
        5.1.3 建立宽薪级制度
        5.1.4 改进晋升制度
    5.2 增加绩效工资比例,优化基层员工的薪酬结构
        5.2.1 调整薪酬结构比例
        5.2.2 优化绩效工资
    5.3 完善薪酬制度,增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3.1 坚持薪酬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3.2 加强薪酬激励制度调整频次
        5.3.3 鼓励全员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
    5.4 注重薪酬调查,助力薪酬水平提升
        5.4.1 做好薪酬市场调查,确定公司薪酬水平
        5.4.2 做好工资总额预算与管理
        5.4.3 依据岗位重要性调整薪酬水平
    5.5 实施弹性福利制度,满足各个层次需求
        5.5.1 健全带薪休假制度
        5.5.2 加强员工培训
        5.5.3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匹配的体检项目
        5.5.4 调整免费班车制度,满足员工需要
        5.5.5 重视人文关怀,肯定员工付出
        5.5.6 关注福利作用,提高员工凝聚力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9)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1.绪论
    1.1 大数据精准营销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1.1.1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精准营销迅猛发展
        1.1.2 精准营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
        1.1.3 针对精准营销的法律规范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3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深度访谈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及重点
        1.6.1 研究创新点
2.大数据精准营销与个人信息
    2.1 大数据精准营销概述
    2.2 个人信息与隐私
    2.3 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3.消费者对大数据精准营销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及态度分析
    3.1 消费者对精准营销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及态度维度提取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 信度与效度分析
    3.5 描述性统计分析
    3.6 交叉分析
4、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对个人信息保护困境及成因
    4.1 个人层面
    4.2 环境层面
    4.3 技术层面
    4.4 信息层面
5.《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概述
    5.1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解读
    5.2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6、基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建议
    6.1 数据主体自主形成自我防御体系
    6.2 数据控制者形成全闭环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6.3 数据监管者深化“一站式”监管模式
结论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旅游市场扩大及地位稳步提升
        1.1.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领域
        1.1.3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亟需协调
    1.2 研究问题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案例地选取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述评
    2.1 理论基础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2 演化博弈理论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2.1.4 社会交换理论
        2.1.5 公平理论
    2.2 研究述评
        2.2.1 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2.2.2 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
        2.2.3 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述评
        2.2.4 演化博弈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析
    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3.1.1 行政管理方
        3.1.2 服务供给方
        3.1.3 旅游消费方
    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3.2.1 行政管理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3.2.2 服务供给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3.2.3 旅游消费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3.3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3.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内部的利益冲突
        3.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博弈分析
    4.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1.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
        4.1.2 损益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4.1.3 支付函数分析
    4.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4.2.1 期望收益及平均收益分析
        4.2.2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4.2.3 均衡点分析
    4.3 数值模拟
        4.3.1 突出行政管理方介入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4.3.2 突出服务供给方诚信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4.3.3 突出旅游消费方支持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5.1 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2 研究设计
        5.1.3 实证检验
        5.1.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5.2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原则
        5.2.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5.2.2 责权利明晰原则
        5.2.3 竞争合作适度原则
    5.3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机理
        5.3.1 利益协调机制解决负外部性
        5.3.2 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供需平衡
        5.3.3 利益协调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5.3.4 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5.4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内容
        5.4.1 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及时高效的沟通机制
        5.4.2 利益获取协调机制:优势互补的参与机制
        5.4.3 利益共享协调机制:责权对等的分配机制
        5.4.4 利益确认协调机制: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实证分析
    6.1 袁家村概况
    6.2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6.2.1 行政管理方
        6.2.2 服务供给方
        6.2.3 旅游消费方
    6.3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6.3.1 行政管理方与服务供给方利益冲突
        6.3.2 行政管理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6.3.3 服务供给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6.4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6.4.1 模型构建
        6.4.2 模型分析
    6.5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构建
        6.5.1 利益协调机制
        6.5.2 利益均衡策略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袁家村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深度访谈记录
附录二 :袁家村旅游经营者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附录三 :袁家村居民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附录四 :袁家村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五 :袁家村居民、经营者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致谢

四、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社区建设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D]. 薛璟璟.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D]. 薛凤冠.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1)
  • [3]场景思维下的HS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 李伶.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4]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员工满意度评价研究[D]. 江宜轩.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5]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长春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D]. 周子雄.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昆明独立学院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D]. 胡蕾.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LS电厂基层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D]. 王亚楠.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9]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D]. 于佳婧. 暨南大学, 2020(04)
  • [10]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D]. 赵静. 西北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