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论文_叶剑,李志舒

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漫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弥漫性,淋巴瘤,甲状腺素,甲状腺肿,颅骨,细胞,冠状。

弥漫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剑,李志舒[1](2019)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全身疾病相关组47例、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36例及婴幼儿特有疾病组3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RCT检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的HRCT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特征中支气管变形、磨玻璃阴影及小叶中心阴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马赛克状、间质气漏、实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全身疾病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小叶中心阴影及间质气漏,不常见的是实变、马赛克状与支气管变形;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磨玻璃阴影、支气管扩张,不常见的是网状阴影、支气管变形;婴幼儿特有疾病组通过HRCT检查未见明显特征。其中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间质气漏与网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马赛克状、支气管扩张;感染性支气管病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阴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肺生长障碍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磨玻璃阴影、网状阴影。结论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特征不相同,全身性疾病常伴随肺小叶中心阴影,破坏肺泡结构的患儿常伴随支气管扩张,而婴幼儿特有的疾病并无明显特征,需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判断此种疾病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薛念余,许幼峰,黄品同,张盛敏[2](2019)在《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DSVPTC)中的超声表现。由于DSVPTC患者可能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最初易被误诊为Hashimoto甲状腺炎,因此进行正确的临床评估和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方法回顾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颈部淋巴结等。结果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极易被经验缺乏的医师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或其它炎症。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超声显示一叶或两叶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部分甲状腺内未见肿块形成,可见弥漫性散在的微钙化和血流不丰富,淋巴结转移多见。结论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典型的超声特征,有经验超声医师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邱鑫罡,吴士凡,潘美辰,徐文雅,刘茜[3](2019)在《冠状动脉右主干弥漫性瘤样扩张并冠状动脉瘤猝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沈某,男,35岁,某日13:00,被发现俯卧于自家卧室床上,头垂于床头,已死亡。现场平静,房门紧闭,无撬动痕迹。据调查,5月余前,沈某曾因纠纷被人用木棍、铁棍击打,致头部损伤、肋骨叁处骨折、四肢多处损伤。胸部CT片显示,左侧第7、8、10后肋骨折合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X线片示:右侧腓骨上端骨折;右侧第(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段亚伟,方媛,王劲松,王国庆,李俐[4](2019)在《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2例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diffuse pulmonary meningotheliomatosis,DPM)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此类疾病老年女性好发,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多灶弥漫小结节,由脑膜上皮样细胞组成,与周围肺实质境界清楚、呈结节状生长。细胞形态温和,肺泡上皮细胞无异形。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样细胞PR(+),EMA(+),vimentin(+)和CD56(+)。DPM是一种罕见的、以肺内微型脑膜上皮样结节为主要特征的良性病变。病理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可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鹤立,阙喜妹,高倩,王彤[5](2019)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microRNA筛选及其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识别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相关的microRNA,并结合临床数据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从GEO (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取116例DLBCL患者的Micro RNA表达谱数据与临床数据。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与DLBCL预后相关的miRNAs,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筛选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临床指标,再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出预测因子并构建其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依ROC (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能力,各模型预测准确性用一致性统计量C评价。结果 Hsa-miR-23a (HR=0.20, 95%CI:0.10~0.39, P<0.001)和hsa-miR-566 (HR=6.69, 95%CI:2.40~18.65, P<0.001)与DLBCL患者的OS相关。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相比,C统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I与IPI+hsa-miR-23a+hsa-miR-566:Z=36.2, P<0.001, hsa-miR-23a+hsa-miR-566与IPI+hsa-miR-23a+hsa-miR-566:Z=7.0, P<0.001)。结论 Hsa-miR-23a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sa-miR-566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IPI、Hsa-miR-23a和hsa-miR-566这3个指标联合建模可提高DLBCL患者5年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王阿元[6](2019)在《左甲状腺素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左甲状腺素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2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及甲状腺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甲状腺体积(11.63±2.15)ml小于对照组的(16.58±2.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_3、T_4、TR-ab及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3、TR-ab及Tg水平分别为(1.95±0.35)nmol/L、(9.45±1.05)%、(42.36±11.05)μg/L低于对照组的(2.27±0.42)nmol/L、(21.36±2.48)%、(75.49±12.38)μg/L,而T4水平(112.48±31.27)nmol/L高于对照组的(65.49±25.3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可进一步缩小患者甲状腺体积,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陈舒,徐晓莹,雷园园,黄浦,杨鑫[7](2019)在《淋巴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53、p63和PIM1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p53、p63和PIM1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p63和PIM1蛋白在淋巴结内外DLBCL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p53、p63和PIM1在淋巴结内外DLBCL中的表达差异,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53、p63和PIM1表达水平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内外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12例DLBCL患者中,淋巴结内DLBCL有101例,淋巴结外DLBCL有111例(其中55例为胃肠DLBCL,56例为非胃肠DLBCL)。所有DLBCL患者中p53、p63和PIM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9.0%、25.2%和54.7%;其中,p53蛋白多表达于淋巴结外胃肠管(P <0.05),p63多表达于淋巴结外非胃肠管(P <0.05),而PIM1在各组间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 0.05)。p53阳性者多为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分(P <0.05),p63阳性者多见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P <0.05),而PIM1表达与各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 0.05)。生存分析显示,p53与淋巴结内病例、p63与淋巴结外非胃肠组病例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相关(P值均<0.05),而PIM1表达则与淋巴结外胃肠组病例的PFS明显相关(P <0.05)。结论:淋巴结内外不同部位DLBCL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存在明显不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9年11期)

解利平,苏龙,王鹏,车海江,林涛[8](2019)在《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分析颅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出院后于外院行进一步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随访5个月余肿瘤未复发。结论原发于颅骨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术后易复发,需辅以化疗与免疫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嘉[9](2019)在《左甲状腺素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左甲状腺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甲状腺体积小于对照组,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下降程度、促甲状腺激素(TSH)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甲状腺素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有效恢复甲状腺功能,应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庞鸣琰,向迅捷,徐才邦[10](2019)在《颅骨修补术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18年10-11月收治1例颅骨修补术后弥漫性脑胀肿致脑疝病人,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性,43岁;因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治疗入院。1个月前因交通意外导致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外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查体:昏迷,(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弥漫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DSVPTC)中的超声表现。由于DSVPTC患者可能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最初易被误诊为Hashimoto甲状腺炎,因此进行正确的临床评估和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方法回顾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颈部淋巴结等。结果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极易被经验缺乏的医师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或其它炎症。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Hashimoto甲状腺炎。甲状腺超声显示一叶或两叶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部分甲状腺内未见肿块形成,可见弥漫性散在的微钙化和血流不丰富,淋巴结转移多见。结论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典型的超声特征,有经验超声医师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误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漫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叶剑,李志舒.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薛念余,许幼峰,黄品同,张盛敏.弥漫性硬化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邱鑫罡,吴士凡,潘美辰,徐文雅,刘茜.冠状动脉右主干弥漫性瘤样扩张并冠状动脉瘤猝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19

[4].段亚伟,方媛,王劲松,王国庆,李俐.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5].孙鹤立,阙喜妹,高倩,王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microRNA筛选及其预后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9

[6].王阿元.左甲状腺素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陈舒,徐晓莹,雷园园,黄浦,杨鑫.淋巴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53、p63和PIM1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肿瘤.2019

[8].解利平,苏龙,王鹏,车海江,林涛.颅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9].李嘉.左甲状腺素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0].庞鸣琰,向迅捷,徐才邦.颅骨修补术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1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正常黏膜,免疫组化染色阴性表达组TGF-β1阳性表达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的周期变化免疫耐受疫苗抑制高脂饮食所致肝脏脂...(n=19)和CAH(n=26)患者血清ALT水...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病理的影...

标签:;  ;  ;  ;  ;  ;  ;  

弥漫性论文_叶剑,李志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