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林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气候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温度采样装置和湿度采样装置,所述温度采样装置、湿度采样装置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连接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所述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通过通信单元与主控芯片相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装置、报警装置、照明输出装置和光照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人工气候箱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控制,增加了除霜装置,提供了加热除霜和自然除霜两种方式,最后该控制系统设置了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端监控装置、PC端监控装置这三种数据记录和监控的方式,使整个控制系统更加完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温度采样装置和湿度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样装置、湿度采样装置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连接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所述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通过通信单元与主控芯片相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装置、报警装置、照明输出装置和光照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温度采样装置和湿度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样装置、湿度采样装置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连接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所述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通过通信单元与主控芯片相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装置、报警装置、照明输出装置和光照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化霜装置和备用输出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装置包括光耦U34和继电器K8,所述主控芯片的端口P23与光耦U34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29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12V电源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2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3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丝;所述继电器K8的2号管脚与开关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开关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9与光耦U34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3号管脚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147和电容C51的并联电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和双积分AD转换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中间连接点与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负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0、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与双积分AD转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电阻R130和电阻R131的中间连接点通过电阻R12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电容C52,所述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中间连接点与放大器LM324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4和电解电容E4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6和电阻R138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积分AD转换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LM324的9号管脚通过电阻R137与模电转换放大单元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10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9号管脚通过电容C53与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与放大器LM324的1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139和二极管D12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12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125与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通过电阻R133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通过二极管D13与地相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输出装置包括开关三极管Q17、光耦U37和可控硅TR6,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口P46通过电阻R172与开关三极管Q17基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7发射极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7集电极与光耦U37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7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9接地,所述光耦U37的6号管脚与可控硅TR6控制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TR6的主电极之间并联照明灯和电阻R184;所述可控硅TR6的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R180与光耦U37的6号管脚相连接,另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R178与光耦U37的4号管脚相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装置包括光耦U42,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PWM2与光耦U42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00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4号管脚与三极管Q19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170与光耦U42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61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3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0与光耦U42的4号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与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采集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放大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58,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0和电阻R152的串联电路与湿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3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4和电容C40的并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 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5与电源VEE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1和电阻R154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5与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中间连接点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485通讯芯片U3,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RXD2、TXD2、P47管脚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RXD2、TXD2、P47管脚分别通过上拉电阻R43、上拉电阻R44和上拉电阻R45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通过电容C3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8接地,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6和电阻R67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66和电阻R67的中间连接点与485通讯芯片U3的6号管脚相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气候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气候箱是具有光照、加热、加湿、制冷、除湿功能的高精度冷热恒温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遗传工程、医学、农业、林业、环境科学、畜牧、水产等生产和科研领域,具体可用于发芽,育苗,组织、微生物培养、昆虫及小动物饲养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环境参数的设定,让人工培养箱达到一个实验最佳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工培养箱需求打印,手机远程端监控,PC端监控等功能,并且如何让一套控制系统更好的胜任用户更多变的要求,适应各个场合的控制,以上这些对人工培养箱控制系统的综合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03937659 A公开了一种人工气候箱,包括箱体、光照系统、加热系统、加湿系统,还包括压缩氧气瓶、风机、压缩氮气瓶、切换阀、精密过滤器、进气控制阀、排气控制阀,其中压缩氧气瓶、风机、压缩氮气瓶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切换阀的三个进口,切换阀的出口连接到精密过滤器的进口,精密过滤器的出口通过安装有控制阀的管路与箱体下部连接,排气控制阀通过管路直接与箱体上部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远程监控并打印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温度采样装置和湿度采样装置,所述温度采样装置、湿度采样装置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连接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所述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监控装置和PC端监控装置通过通信单元与主控芯片相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装置、报警装置、照明输出装置和光照装置。

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化霜装置和备用输出装置。

优选的,所述化霜装置包括光耦U34和继电器K8,所述主控芯片的端口 P23与光耦U34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29 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12V电源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2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3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丝;所述继电器K8的2号管脚与开关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开关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9 与光耦U34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3号管脚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147和电容C51的并联电路。

优选的,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和双积分AD转换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LM324 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中间连接点与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负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0、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与双积分 AD转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电阻R130和电阻R131的中间连接点通过电阻R122 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电容C52,所述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中间连接点与放大器LM324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4和电解电容E4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6和电阻R138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积分AD转换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LM324 的9号管脚通过电阻R137与模电转换放大单元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 的10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9号管脚通过电容C53与放大器 LM324的8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与放大器LM324 的1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139和二极管 D12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12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 LM324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125与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通过电阻R133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 INT0通过二极管D13与地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照明输出装置包括开关三极管Q17、光耦U37和可控硅TR6,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口P46通过电阻R172与开关三极管Q17基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7发射极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7集电极与光耦U37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7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9 接地,所述光耦U37的6号管脚与可控硅TR6控制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TR6 的主电极之间并联照明灯和电阻R184;所述可控硅TR6的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R180与光耦U37的6号管脚相连接,另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R178与光耦 U37的4号管脚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照装置包括光耦U42,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PWM2与光耦U42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00与电源 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4号管脚与三极管Q19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170与光耦U42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 U42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61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3 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0与光耦U42的4号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与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湿度采集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放大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58,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0和电阻R152的串联电路与湿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3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4和电容C40的并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5与电源VEE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1和电阻R154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5与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中间连接点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信单元包括485通讯芯片U3,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 RXD2、TXD2、P47管脚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RXD2、TXD2、P47管脚分别通过上拉电阻R43、上拉电阻R44和上拉电阻 R45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485 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通过电容C3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8接地,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6和电阻R67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66和电阻 R67的中间连接点与485通讯芯片U3的6号管脚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人工气候箱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控制,设置了备用输出装置,该装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变更,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的灵活多变;增加了除霜装置,提供了加热除霜和自然除霜两种方式,提高制冷机组的寿命,更好地完成控制;兼容了两种显示方式,液晶显示和触摸屏显示,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最后该控制系统设置了打印装置、手机远程端监控装置、PC端监控装置这三种数据记录和监控的方式,使整个控制系统更加完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输出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照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化霜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温度采样装置的模电转换放大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温度采样装置的双积分AD转换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湿度采样装置放大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通讯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中:101为主控芯片,201为显示装置,301为温度采样装置,302为湿度采样装置,401为打印装置,402为手机远程监控装置,403为PC端监控装置,501为备用输出装置,502为化霜装置,503为温度控制装置,504 为湿度控制装置,505为报警装置,506为照明装置,507为光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101、温度采样装置301和湿度采样装置302,所述温度采样装置301、湿度采样装置 302与主控芯片101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101输出端连接有温度控制装置503和湿度控制装置504;还包括打印装置401、手机远程监控装置402 和PC端监控装置403,所述打印装置401、手机远程监控装置402和PC端监控装置403通过通信单元与主控芯片101相连接;主控芯片10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装置201、报警装置505、照明输出装置506和光照装置507。所述主控芯片10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化霜装置502和备用输出装置501。所述的备用输出装置501和报警装置505的原理示意图与图4所示类似,也是由主控芯片的一个IO口控制继电器吸合或断开,对于备用输出装置501用户可以灵活将其配置,如将其配置成第二个报警装置,有两路报警输出,防止其中一路损坏而出现的无报警现象。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503有两路输出,一路为加热输出,控制温度升高,一路是制冷输出,控制温度降低,加热输出的原理示意图类似于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506,即可控硅输出,而制冷输出的原理示意图类似于图4所示的加热化霜,即继电器输出。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504有两路输出,一路为加湿输出,控制湿度升高,一路是除湿输出,控制湿度降低,加湿输出的原理示意图类似于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506,即可控硅输出,而除湿输出的原理示意图类似于图4所示的加热化霜,即继电器输出。

如图4所示,所述化霜装置包括光耦U34和继电器K8,所述主控芯片的端口P23与光耦U34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 R129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12V电源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4号管脚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2 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3与继电器K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8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丝;所述继电器K8的2号管脚与开关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开关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9与光耦U34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4的3号管脚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147和电容C51的并联电路。P23为主控芯片101的IO口,当 P23输出低电平时,光耦导通,Q14导通,继电器K8线圈两端有12V电源附加,则继电器吸合,加热丝开始加热,配合制冷机组的关闭,从而将制冷机组上的霜化掉,若P23输出高电平,则继电器K8断开,关闭加热丝加热,关闭化霜;而自然化霜模式仅需要关闭制冷机组,让制冷机组上的霜自然融化。化霜功能在制冷机组长时间工作后起作用,防止制冷机组结霜而影响制冷效果,而设置两种化霜运行模式的目的在于适配不同制冷机组,有加热化霜功能的制冷机组可使用加热化霜模式,没有的则可使用自然化霜模式。

如图5和图6,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和双积分AD转换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模电转换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 LM324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32和电阻R120的中间连接点与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负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0、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与双积分AD转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电阻R130和电阻R131的中间连接点通过电阻R12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和2号管脚之间连接电容C52,所述电阻R131和电阻R135的中间连接点与放大器LM324 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34和电解电容E4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正极输出端通过电阻R136和电阻R138的串联电路与放大器LM324的1号管脚相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双积分AD转换单元包括放大器LM324,所述放大器LM324的9号管脚通过电阻R137与模电转换放大单元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10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9号管脚通过电容C53与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与放大器LM324的1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24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139和二极管D12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12号管脚接地,所述放大器LM324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125与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通过电阻R133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输入端INT0通过二极管D13与地相连接。温度采样传感器的电阻由PT100+和PT100-接入模电转换电路中,通过R120和传感器电阻的分压将电阻信号转化电压信号,所得电压再经过R134和R132电阻的放大,输出VA1,实现模拟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当 VO口与VA1接通后,电容C53进行定时充电;充电完成后将VO口与VREF 接通后,电容C53进行放电,放电到INT0为低电平,INT0为主控芯片101 的中断口,由于VREF电平为基准电压,是确定的,那么在相同的充电时间下VA1越大那么充电越多,则放电时间也就越长,所以可以由放电的时间去计算VA1的大小,从而推导出温度采样传感器的电阻,从而计算出测量温度。

如图2所示,所述照明输出装置包括开关三极管Q17、光耦U37和可控硅TR6,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口P46通过电阻R172与开关三极管Q17基极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7发射极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 Q17集电极与光耦U37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37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9接地,所述光耦U37的6号管脚与可控硅TR6控制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TR6的主电极之间并联照明灯和电阻R184;所述可控硅TR6的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R180与光耦U37的6号管脚相连接,另一个主电极通过电阻 R178与光耦U37的4号管脚相连接。照明装置为可控硅输出,P46为主控芯 101的IO口,当P46输出低电平时,Q17导通,光耦导通,可控硅TR6导通,进而有照明输出,反之P46为高电平时则没有照明输出,照明装置506为便于观察者观察箱内情况设置;光照装置507是0~10V LED灯无极调光, PWM2_2为主控芯片101的IO口,通过PWM2_2的PWM输出,而改变 LIGHT1对VGND的电压,PWM占空比越小,则LIGHT1对VGND的电压越低,则光照亮度越暗,反之也越强。无极调光模式,能更好的模拟自然光强。

如图3所示,所述光照装置包括光耦U42,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端PWM2 与光耦U42的2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00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4号管脚与三极管Q19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170与光耦U42的3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光耦U42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61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3接地,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0与光耦U42的4号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与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

如图7所示,所述湿度采集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放大单元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单元包括放大器LM358,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0和电阻R152的串联电路与湿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电阻R153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4和电容C40的并联电路与电源VCC 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3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15与电源VEE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1和电阻R154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放大器LM358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155与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LM358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156和电阻R162的中间连接点与主控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湿度传感器的电压从SD传入,当J17、J18两端均短路时,电路的放大倍数为R152和R153阻值的比值,当J17、J18两端均断开时,电路的放大倍数为(R150+R152)阻值和R153电阻的比值,放大后的电压从VA2 输出,双积分AD的方式如图6所示。

如图8所示,所述通信单元包括485通讯芯片U3,所述485通讯芯片 U3的RXD2、TXD2、P47管脚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 U3的RXD2、TXD2、P47管脚分别通过上拉电阻R43、上拉电阻R44和上拉电阻R45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 485通讯芯片U3的5号管脚通过电容C3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8接地,所述485通讯芯片U3的7号管脚通过电阻R66和电阻R67的串联电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阻R66和电阻R67的中间连接点与485通讯芯片U3的6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的打印装置401,手机远程监控装置402,PC端监控装置403均通过485通讯与主控芯片101进行数据交互,三者分别拥有各自的485通讯芯片,图8为上述的 485通讯原理示意图,其中RXD2、TXD2、P47别与主控芯片101相连,R43、 R44、R45为上拉电阻,A1和B1可将主控芯片101需要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去,或接受来自打印机或网络或PC机的数据。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设计图

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834.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43169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G05D 27/02

专利分类号:G05D27/02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宁波市机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市机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12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广安路201号(12-9)室

发明人:林国;毛晓宇

第一发明人:林国

当前权利人:宁波市机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龚燮英

代理机构:112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  

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论文和设计-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