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英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培养教学模式意识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教学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儿童及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即童真、童趣和童心,要使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学习,就必须考虑它们这种文化价值尺度,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改造现行以知识为准、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新颖开头引趣法、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好奇心是少年儿童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地进行钻研与创作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笔者认为课改仍然有知识的要求,并且教师应该给以总结。否则容易出现课上热闹,课后什么都没有,初中生仍然需要将课堂内容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价值产生共鸣。让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让多媒体冲淡课堂,更不能让课堂成为仅仅是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的观看。多媒体不管多么先进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应该注重的是课件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统一,课堂最终应该回到老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学到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而不是老师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单一的记笔记,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如果老师展示教学内容,学生记笔记或者没有思考课件内容对学生进行狂轰乱炸,这样的课堂也不是教改课堂,更不是成功的教改课堂,这是违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
再者,如果任课教师将每一个问题的结论和观点都清晰地列入课件,那么不管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想法有多么不同,最终结果都是要回到教师课件所给的答案,那学生自主探究不就成了走过场了吗?这将大大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讨论中学生便会等课件显示的正确答案,而收敛自己的想法。倒不如拿一两份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展示,把时间让给学生来体会、来谈谈感受,让所学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3结语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创新之路,使教育发展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文远等.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
2景娟等;杨艳璐.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的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10.12
3刘红云等.关于当前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J].陕西教育,2005.05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中学校28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