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旁黏膜论文_陈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癌旁黏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受体,黏膜,胃癌,维生素,基因,腺瘤。

癌旁黏膜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慧[1](2019)在《胃黏膜相关菌群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胃癌风险因素/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胃功能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消化道系统中,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区域,胃酸分泌导致的高酸环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性。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对人体相关微生物组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弥补了既往研究依赖于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局限性,并且从对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扩展到功能学、代谢组学的研究。微生物感染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一直是研究焦点。目前普遍认为慢性H.pylori感染导致了炎症和上皮结构、功能紊乱,这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尽管如此,只有1-3%的患者感染H.pylori后发展为胃癌,并且根除H.pylori后无法完全预防胃癌的发生。此外,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的级联癌变过程中,H.pylori的定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胃癌进展后期H.pylori可能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胃内存在大量H.pylori以外的微生物种类,并且与胃黏膜病变密切关联。动物实验表明,非H.pylori微生物群在小鼠胃癌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类研究中,H.pylori的慢性感染或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如奥美拉唑,能够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值升高,这将有利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的定植和生长,胃疾病相关的微生物过度生长打破了胃黏膜局部生态微环境的平衡,胃内累积的细菌代谢产物,例如亚硝化物质使胃中的亚硝酸盐和N-亚硝胺水平升高,这些升高的含氮化合物是重要的致癌物质。以上研究都证实H.pylori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种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潜在致病作用。迄今为止,我们对人体复杂的胃内微生物群与胃疾病的认识仍然有限。目前,已有少量研究探索了胃癌患者与非胃癌对照组人群之间胃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的差异。然而,鲜有研究关注胃癌患者胃内局部微环境中黏膜相关菌群的特征、功能和生态作用网络,以及这些菌群特征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的内在关联,另外,除了H.pylori以外,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胃菌群种类至今尚未明确。研究目的:阐释来自同一个体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黏膜相关菌群的组成、功能和生态网络,在控制外部环境影响和遗传效应的前提下,探索黏膜相关菌群的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分布,同时探讨其与胃癌风险因素、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血清胃功能的关联,从而探讨差异菌在胃癌发生、发展以及局部肿瘤微环境维持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与入组胃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病例的选择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例中筛选出6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部位至少5cm)共124个样本。提取组织样本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V4-V5区域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运用FLASH合并来自原始DNA片段的成对读数。对基于独特条形码的每个样品分配测序读数。使用UPARSE管道进行序列聚类分析。具有至少97%同一性的过滤读数被聚类到相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中。α多样性的分析包括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群落丰富度运用Chao1和ACE指数评估,Shannon指数和系统发育树(PD-whole-tree)来评估菌群多样性。通过加权unifrac距离矩阵和Bray-Curtis评估β多样性,并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图来实现可视化。相似性(ANOSIM)和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ADONIS)评估β多样性的统计学差异。生态网络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构建,并利用Cytoscape实现可视化。利用PICRUSt预测黏膜相关微生物的功能。通过最接近的测序分类群指数(NSTI)评估预测基因组的准确性。基于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通路的富集分析。此外,预测的功能基因也被分类为直系同源群(COG),并通过STAMP在癌症和非癌症组之间进行比较,以鉴定在两组比较中区分细菌群落的基因功能。应用非参数t检验来确定COG的统计差异,利用Benjamini and Hochberg(BH)法对P值进行多重比较的错误发现率校正。线性判别分析(LEfSe)算法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来识别两组间微生物分类群和功能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吸烟史定义为每天至少1支,持续至少1年时间。饮酒史定义为平均每天量至少摄入50g酒精,且持续至少1年时间。根据病历资料及手术记录采集胃癌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信息,包括肿瘤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肿瘤分级、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浸润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淋巴结-转移(TNM)系统分期。监测的结局变量包括截止到2018年8月25日的随访周期中所统计的总体生存(OS)及死亡日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胃癌患者血清学胃功能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菌群与胃癌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分类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连续型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用于菌群多样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分组比较,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用于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差异菌的分布的关联。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典型关联分析(CCA)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评判胃癌流行病学风险因素、血清胃功能指标与胃菌群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版(SPSS Inc.美国芝加哥I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P<0.05被界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非癌组织相比,癌组织中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生态作用网络更为复杂。2、癌组织中富集的菌群,主要以口腔相关细菌(包括消化链球菌,链球菌和梭杆菌等)为主,而在癌旁组织中产酸菌(包括乳酸乳球菌和短乳杆菌等)更丰富。3、胃微生物组的功能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癌组织中,菌群的嘌呤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反硝化作用增强,这与肿瘤微环境中能量代谢的增加和含氮化合物的增加相平衡的。4、H.pylori在癌组织中的丰度低于癌旁组织,H.pylori感染能够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5、60岁以上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微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男性与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中黏膜相关菌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6、与H.pylori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两组之间菌群结构存在差异显着7、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黏膜相关微生物的菌群丰富度分别与淋巴细胞浸润量,Borrmann分型相关,菌群多样性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显着关联。8、胃癌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与肿瘤分期,淋巴细胞浸润量,Borrmann分型相关。癌旁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没有显着关联。9、胃癌患者黏膜相关菌群与胃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关联。10、多种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分布菌群与胃癌患者胃功能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主要见于普雷沃氏菌属,消化链球菌和链球菌等口腔相关细菌。11、血清学胃功能指标中G17和PGR,是与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黏膜相关胃微生物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宿主胃黏膜内环境参数。结论:1、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黏膜相关菌群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两组在分类学、功能学和生态网络中均存在显着差异。2、口腔相关细菌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3、幽门螺杆菌的定植能够改变黏膜相关菌群的多样性,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4、癌组织中黏膜相关菌群的多样性与胃癌患者年龄相关。5、黏膜相关微生物的丰富度、群落结构差异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有相关性,但与预后无显着关联。6、胃癌患者血清胃功能指标G17和PGR与黏膜相关菌群微生物群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周地福,翟伟科,孙颖,韩帅,黄陆茂[2](2018)在《结直肠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方法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并对其中6个特定频率点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的介电特性,并且在六个特定频率点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128、298、433、915 Mhz存在差异(P<0.01),而在2450 MHz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组织,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的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另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浆膜面,而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海梅,李道明,高冬玲[3](2016)在《NF-κBp65和CDK4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在食管鳞癌、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NF-κBp65、CDK4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NF-κBp65与CDK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F-κBp65与CDK4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08期)

吴艳林,蔡政,王文廉[4](2015)在《胃癌患者癌旁黏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癌旁黏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胃癌患者182例,分析比较患者Hp感染、类型、组织学类型、肿瘤生长部位、癌旁黏膜炎症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型胃癌患者与弥漫型胃癌患者性别、生长部位及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组织病理分型胃癌患者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贲门癌为42.59%、胃窦及胃体癌为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与弥漫型胃癌患者间Hp感染率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萎缩型胃炎、肠上皮化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常发生于非贲门癌患者,Hp感染阳性慢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5年14期)

王军,谭诗云,李明,廖国海,游红霞[5](2013)在《结肠癌与大肠腺瘤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的蛋白图谱,通过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用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检索出部分差异蛋白。结果:发现16种差异蛋白,其中大肠癌组织质荷比(M/Z)为4 904、7 602、7 705、14 990和15 708的蛋白峰强度显着高于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瘤患者,P<0.01;大肠腺瘤与正常人相比,除在M/Z为4 904的蛋白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检索结果提示,这些蛋白分别为CEA、p53R2、HCG2020031、Kallikrein-11(hk11)和CD99,其中,CEA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另外4种差异蛋白质可能具有成为肿瘤新标志潜能。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很好的显示结肠癌、大肠腺瘤与正常肠黏膜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本研究筛选出的其他4种新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癌变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王华,王莉,王弋嘉,王刚,崔宇[6](2012)在《大肠癌及癌旁肠黏膜组织中人子宫颈癌癌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CCR-1 mRNA及HCCR-1蛋白在人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CCR-1 mRNA水平,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CCR-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组织中HCCR-1蛋白的表达,分析HCC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CCR-1 mRNA在人大肠癌及癌旁肠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HCCR-1蛋白在癌旁肠黏膜组织和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8%(32/84)、30%(9/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81%(68/84),明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和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的阳性率(P<0.05)。大肠癌HCCR-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明显正相关(P=0.007),与肿瘤是否转移无关(P>0.05)。结论人大肠癌存在HCCR-1蛋白的高表达,其与大肠癌的恶变演进有关。HCCR-1 mRNA的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缪玉娥[7](2012)在《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50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球呈显着下降趋势,但胃癌死亡率仍位居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胃癌发病率仍高,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维生素D (vitamin D,VD)在胃癌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我们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02月至2009年0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明确病理类型。收集其中施行胃癌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75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和临床病理资料,石蜡标本包括癌组织及上切线正常胃黏膜组织。癌组织由病理科医生重新阅读切片,其中管状腺癌27例,乳头状腺癌19例,粘液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6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9例,中至低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50例。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围手术期治疗情况、复发时间、死亡时间以及随访资料。75例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疗或化疗。其中男性53例,女性22例;29-75岁,中位年龄56.0岁。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胃癌TNM分期(2010年第七版)标准: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38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DR表达差异并分析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比例≥5%计0分,>5%~10%计1分,>10%~30%计2分,>30%计3分。胞质(胞核)染色与周围间质几乎相同者计0分;与周围间质可区分者计1分;染色呈深棕黄色,与间质明显区别者计3分;介于两者之间计2分。相加后评分≤1分为阴性,2-3分为+,4-5分为++,>5分为+++。VDR在胃癌组织与上切线正常胃组织中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VD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结果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VDR均表达于细胞质,胞核基本无表达。2.VD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3.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值均大于0.05);其VDR表达与肿瘤各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高分化病人VDR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P<0.05)。4.在生存分析中,VDR阴性患者的1、3年PFS分别为81.3%、75.7%,VDR阳性表患者的1、3年PFS分别96.2%、89.4%,两组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阴性患者的1、3年OS分别为65.1%、53.6%,VDR阳性患者的1、3年OS分别为93.5%、75.3%,两组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DR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胞核基本无表达。提示VD类药物对胃癌细胞可能不存在基因途径。2.VD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其在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提示VDR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VDR表达的下降究竟是始于胃癌发生前,还是胃癌发生后导致VDR的下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在胃癌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VDR的表达逐渐增加,VDR的表达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VDR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的依据之一。4.VDR表达阳性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较VDR阴性者明显延长,意味着VDR可以作为胃癌术后的一个有效预后因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15)

缪玉娥,王珏,王潍博[8](2012)在《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DR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DR表达显着低于正常胃黏膜(P<0.05)。癌组织中VDR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中、低分化3组VDR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癌分化程度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廖谦和,吴文珍,夏康,阮荣和[9](2011)在《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CK7、CK20和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K7、CK20和Ki-67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CK7、CK20和Ki-67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类型胃腺癌患者CK7、CK20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K7、CK20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33%(53/60)、73.33%(44/60)和96.67%(58/60),癌旁黏膜异型增生中CK7、CK20和Ki-67的表达分别为92.31%(24/26)、84.62%(22/26)和96.15%(25/26),肠上皮化生组织中CK7、CK20和Ki67的表达分别为85.71%(12/14)、78.57%(11/14)和92.86%(13/1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且阳性强度多为高表达。低分化胃腺癌中CK7、CK20和Ki-67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和Ki-6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 CK7、CK20和Ki-67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癌评估预后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常玮,王斌全,温树信,张春明[10](2010)在《c-FLIP和RECK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于喉癌手术切除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癌基因c-FLIP和抑癌基因REC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了解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并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讨喉癌手术安全切缘范围。方法分别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及RT-PCR方法检测38例喉鳞癌组织及距癌组织边缘2 mm、5 mm、10mm组织中c-FLIP和RECK蛋白的表达及mRNA转录情况,同时取距离癌组织边缘15 mm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1)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2)c-FLIP在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而RECK则正好相反。(3)c-FLIP表达情况依癌组织→癌旁2 mm→癌旁5 mm→癌旁10 mm→癌旁15 mm黏膜顺序递减,而RECK则递增。c-FLIP和RECK在癌组织与癌旁5 mm、10 mm及正常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癌旁2 mm处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c-FLIP和RECK两因子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2)c-FLlP和RECK可能都参与了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喉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3)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表明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该包括距离肿瘤边缘5 mm之内的癌旁黏膜组织。(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癌旁黏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方法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并对其中6个特定频率点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的介电特性,并且在六个特定频率点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128、298、433、915 Mhz存在差异(P<0.01),而在2450 MHz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组织,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的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另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浆膜面,而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无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癌旁黏膜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慧.胃黏膜相关菌群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胃癌风险因素/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胃功能的关联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2].周地福,翟伟科,孙颖,韩帅,黄陆茂.结直肠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差异[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

[3].李海梅,李道明,高冬玲.NF-κBp65和CDK4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J].人人健康.2016

[4].吴艳林,蔡政,王文廉.胃癌患者癌旁黏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

[5].王军,谭诗云,李明,廖国海,游红霞.结肠癌与大肠腺瘤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

[6].王华,王莉,王弋嘉,王刚,崔宇.大肠癌及癌旁肠黏膜组织中人子宫颈癌癌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7].缪玉娥.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2

[8].缪玉娥,王珏,王潍博.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9].廖谦和,吴文珍,夏康,阮荣和.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CK7、CK20和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

[10].常玮,王斌全,温树信,张春明.c-FLIP和RECK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于喉癌手术切除的意义[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半定量RT-PCR检测Txl-2的3种isoforms...1 DKK3及vWF在结直肠癌和癌旁黏膜细胞膜磷脂色谱图胃癌原发灶(A)、#~3Ki67作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癌旁黏膜组...在癌旁黏膜中阴性表达

标签:;  ;  ;  ;  ;  ;  ;  

癌旁黏膜论文_陈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