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卵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楚雄,叶蜂,物质,松针,雌蜂,碳酸氢铵,苍耳。
产卵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闫争亮,马惠芬,毛云玲,刘凌,胡光辉[1](2019)在《楚雄腮扁叶蜂聚集产卵引诱物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严重危害云南松等松属植物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 Xiao)雌蜂聚集产卵和幼虫聚集取食的化学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对相关气味源的趋向反应。单向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未交尾雌蜂对松针和带卵松针粗提液的挥发物具有明显趋向反应,但对松针、带卵松针、未交尾雌蜂产卵器和已交尾雌蜂产卵器的淋洗液未做出趋向反应;已交尾雌蜂对松针淋洗液、未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没有表现出趋向反应,但可被松针粗提液、带卵松针粗提液和淋洗液、已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所引诱。双向选择试验表明,与松针淋洗液及未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相比,已交尾雌蜂更趋向于带卵松针淋洗液和已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推测:1)松针挥发性物质在楚雄腮扁叶蜂已交尾雌蜂的寄主搜寻和选择中发挥作用;2)产卵雌蜂生殖副腺分泌物(包括新卵表面附着的分泌物)是引诱楚雄腮扁叶蜂雌蜂聚集在同一个松梢上产卵的活性物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郭丽,刘福,王越,孔祥波,张苏芳[2](2019)在《杨小舟蛾产卵行为对2种黑杨派无性系叶片的营养物质及抗性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杨小舟蛾产卵后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对幼虫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各处理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探讨2种黑杨派无性系在杨小舟蛾产卵后是否产生诱导抗性。[方法]杨小舟蛾在欧美杨108号(108杨)和欧美杨111号(111杨)产卵后,观察幼虫取食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再分别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5个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2种黑杨派无性系诱导抗性的产生情况。[结果]取食2种黑杨派无性系3种处理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着。108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111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高于产卵植株和对照; 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都显着高于对照。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结论]杨小舟蛾产卵使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都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抗虫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陈敏,刘方炎,李永和[3](2018)在《基于楚雄腮扁叶蜂产卵行为的云南松针叶挥发性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针叶不同部位的产卵量和雌蜂对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趋向反应,并运用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健康松针上的产卵量多于衰弱松针,且在健康松针中部的产卵量最高;健康松针中部挥发性物质对雌蜂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挥发量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β-蒎烯、石竹烯、β-榄香烯、α-石竹烯、毕澄茄烯等相对含量发生显着变化,且健康松针和衰弱松针均产生了各自的特异性挥发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徐柳,郑龙玉,胡芮绮,曹志平,喻子牛[4](2015)在《影响亮斑扁角水虻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乳酸、碳酸氢铵、顺-9-二十叁碳烯3种化学物质影响亮斑扁角水虻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和碳酸氢铵对亮斑扁角水虻产卵有引诱作用;而顺-9-二十叁碳烯没有引诱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对亮斑扁角水虻产卵有排斥作用。乳酸、碳酸氢铵、顺-9-二十叁碳烯引诱实验的虫卵孵化率分别为71.76%、42.04%、72.48%。表明乳酸和碳酸氢铵对昆虫引诱作用没有专一性,而顺-9-二十叁碳烯引诱作用相对比较专一。对亮斑扁角水虻最好的引诱因子为乳酸。(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5年09期)
李胜振,张文娟,熊梅,朱芬[5](2014)在《调节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调节物质在害虫防治中有着安全、环保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还有助于益虫保护及资源昆虫繁育开发。本文综述了昆虫产卵行为的特点、影响昆虫产卵行为的因素,以及昆虫产卵行为化学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讨论了这类化学物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李胜振,张文娟,熊梅,朱芬[6](2014)在《调节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调节物质在害虫防治中有着安全、环保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还有助于益虫保护及资源昆虫繁育开发。本文综述了昆虫产卵行为的特点、影响昆虫产卵行为的因素,以及昆虫产卵行为化学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讨论了这类化学物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第十卷)》期刊2014-12-06)
朱琳[7](2014)在《原产地和入侵地乌桕挥发性物质对不同食性昆虫嗅觉及产卵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和昆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防御和适应机制。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可能会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转变。植物可能会减少防御的资源投入,而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乌桕原产我国,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于18世纪传入美国,在近30年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入侵植物,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在入侵地乌桕逃逸了专食性昆虫,降低对化学防御的投入。而且乌桕的入侵历史和传播途径比较清晰,很容易获得原产地和入侵地具有演化关系的植物材料,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实验选择具有不同进化历史的乌桕原产地种群(中国)和入侵地种群(美国)共25个,采用顶空动态采气法采集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对所采集物质进行分析。通过产卵偏好实验来研究不同食性的昆虫对不同进化历史植物的选择偏好。同时用嗅觉仪进行成虫实验,比较昆虫对乌桕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的选择偏好。实验表明,乌桕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的挥发性物质在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入侵地乌桕3-已醇挥发量显着多于原产地,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一氧化二氮、氯乙烷等挥发量多于原产地;N-甲基-3-哌啶甲酰胺挥发量少于原产地;专食性昆虫偏好选择入侵地种群乌桕,并且更喜欢在入侵地种群上产卵,其中60%的笼罩中癞皮夜蛾在入侵地乌桕种群的产卵量高于原产地种群产卵量,47%雌性癞皮夜蛾和41%雄性癞皮夜蛾在行为测定中选择入侵地种群;同时广食性昆虫偏好在原产地种群上产卵,50%雌性甜菜夜蛾和45%雄性甜菜夜蛾在行为测定中选择原产地种群,且90%的产卵实验中斜纹夜蛾倾向于选择原产地乌桕,说明入侵地乌桕对广食性昆虫有显着的驱避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选择压力下的植物地理种群化学防御策略适应性进化的方向和趋势,从挥发性物质角度揭示了入侵机制和植物与昆虫互作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曹凤勤,崔志富,刘万学,符悦冠,但建国[8](2011)在《螺旋粉虱对不同甜椒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及与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螺旋粉虱对不同甜椒品种的产卵偏好性及其与甜椒体内化学物质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非自由选择法测定了螺旋粉虱对不同甜椒品种的产卵偏好性,并测定不同甜椒品种体内单宁酸、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化学物质含量,分析其与螺旋粉虱产卵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螺旋粉虱对‘古风7号’的选择性最强,产卵量显着高于‘特大型牟一号’、‘吉星’、‘京椒’、‘特大甜椒八号’等8个品种(α=0.05水平),而与‘国禧205’、‘郑椒甜宝’、‘古风5号’等7个品种差异不显着。不同甜椒品种间的单宁酸含量、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螺旋粉虱对甜椒品种的选择性与单宁酸、总黄酮不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呈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螺旋粉虱对不同甜椒品种的偏好性存在显着差异,这种差异与甜椒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含量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1年05期)
张云峰,黄玲巧,Joopvan,Loon,王琛柱[9](2011)在《棉铃虫和烟青虫跗节味觉感器对植物初级和次级代谢物质的化学感受特性及其对两种昆虫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雌性成虫前足第5跗分节腹侧面一侧有14个毛状味觉感器。我们利用植物初级代谢物质,即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肌醇和20种常见的氨基酸刺激这些感器米研究其对这些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特征。在100 mmoll~(-1)浓度下,9个感器(F5a,F5b,F5c,F5d,F5i,F5k,F51,F5m和F5n)对测试的多种化合物都有反应,但是它们的电生理反应谱却从(本文来源于《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期刊2011-04-16)
周琼,苏旭,熊正燕,颜亨梅[10](2011)在《苍耳甾醇类物质对小菜蛾的产卵及趋向行为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和生物活性测试,研究从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分离提纯的甾醇成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产卵忌避活性及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离出的5个结晶组分中,结晶组分V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活性最高,处理后24h、48h和72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达75.76%、85.45%和65.85%,结晶组分Ⅳ次之,分别为42.10%、39.33%和47.65%,其它结晶组分活性很弱或无产卵忌避性。用Y-型管测试苍耳结晶组分对小菜蛾成虫趋向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分V对小菜蛾雌、雄成虫均有明显的负趋向作用,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35;组分Ⅳ次之;同时,小菜蛾对所测试各结晶组分的选择在雌虫和雄虫间差异不显着。GC-MS分析,苍耳结晶组分V和Ⅳ均主要含有豆甾醇和谷甾醇,以及极少量的菜油甾醇,但各成分所占比例有差异。(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产卵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杨小舟蛾产卵后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对幼虫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各处理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探讨2种黑杨派无性系在杨小舟蛾产卵后是否产生诱导抗性。[方法]杨小舟蛾在欧美杨108号(108杨)和欧美杨111号(111杨)产卵后,观察幼虫取食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再分别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5个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2种黑杨派无性系诱导抗性的产生情况。[结果]取食2种黑杨派无性系3种处理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着。108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111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高于产卵植株和对照; 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都显着高于对照。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结论]杨小舟蛾产卵使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都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抗虫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卵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闫争亮,马惠芬,毛云玲,刘凌,胡光辉.楚雄腮扁叶蜂聚集产卵引诱物质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2].郭丽,刘福,王越,孔祥波,张苏芳.杨小舟蛾产卵行为对2种黑杨派无性系叶片的营养物质及抗性物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9
[3].陈敏,刘方炎,李永和.基于楚雄腮扁叶蜂产卵行为的云南松针叶挥发性物质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徐柳,郑龙玉,胡芮绮,曹志平,喻子牛.影响亮斑扁角水虻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
[5].李胜振,张文娟,熊梅,朱芬.调节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进展[J].华中昆虫研究.2014
[6].李胜振,张文娟,熊梅,朱芬.调节昆虫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研究进展[C].华中昆虫研究(第十卷).2014
[7].朱琳.原产地和入侵地乌桕挥发性物质对不同食性昆虫嗅觉及产卵行为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
[8].曹凤勤,崔志富,刘万学,符悦冠,但建国.螺旋粉虱对不同甜椒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及与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相互关系研究[J].植物保护.2011
[9].张云峰,黄玲巧,Joopvan,Loon,王琛柱.棉铃虫和烟青虫跗节味觉感器对植物初级和次级代谢物质的化学感受特性及其对两种昆虫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C].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2011
[10].周琼,苏旭,熊正燕,颜亨梅.苍耳甾醇类物质对小菜蛾的产卵及趋向行为选择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