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共晶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组织,自生,化合物,速率,溶质,金属。
过共晶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飞,徐鹏飞,董悦雷,郝文纬,张宇昊[1](2019)在《定向凝固NiAl-Mo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变及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态金属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制备了NiAl-16Mo(原子分数,%)过共晶合金,研究了生长速率对合金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速率为12~300μm/s范围内,该合金的凝固组织为初生Mo枝晶与NiAl/Mo纤维共晶的混合组织。随生长速率的增加,初生Mo枝晶的体积分数由12μm/s的7.21%增加到300μm/s的11.42%,Mo枝晶尺度和间距同时随之减小。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室温断裂韧性和高温强度随生长速率增加而降低,同时对合金强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焕[2](2018)在《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合金因具有高导电、高导热、耐腐蚀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及电气化列车接触线等。但随着电气化道路的快速发展,对承重索和电接触线材料的强度及导电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定向凝固Cu-Cr-Ti合金因变形后形成的纤维组织具有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本课题利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和真空定向凝固炉分别制备了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及Cu-6.5Cr过共晶合金,对定向凝固后的合金棒进行冷加工变形处理及热处理,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电阻检测及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拉伸速率、变形量、时效温度对导电性、抗拉强度及抗软化温度等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检测设备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微观组织的形貌及成分。研究表明: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演变规律为:平界面→胞状晶→柱状晶→柱状树枝晶;当凝固速率为5μm/s至50μm/s时,凝固组织存在α-Cu相和共晶相交替生长的带状组织,当凝固速率为100μm/s时,带状偏析现象消失。对于拉伸速率为100μm/s的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时效450℃×1h后电导率达到峰值83.73%IACS;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时效450℃×1h后抗拉强度达到峰值537MPa;对于拉伸速率为20μm/s和30μm/s的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拉伸速率为20μm/s、30μm/s和100μm/s的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其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而先增后减并在450℃×1h时达到峰值546MPa。Cu-Cr-Ti过共晶合金断后延伸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的抗软化温度为547℃左右,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的抗软化温度为550℃左右。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在低拉伸速率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揭示了Cu-Cr-Ti过共晶合金中(α-Cu+β-Cr)共晶相的生长机制。研究了低拉伸速率下Cu-Cr-Ti过共晶合金中带状组织的演变规律,确立了带状组织形成的拉伸速率范围,发现了由α-Cu相和低Cr共晶相与高Cr共晶相组成的新带状组织类型,该带状组织是对现有带状组织类型的完善。(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学萍,水丽[3](2018)在《不同变质剂对Al-18Si过共晶合金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变质剂(0.3%TiB_2、0.3%TiB_2+0.6%Cu、2.5%Cu+1.4%Na_3PO_4)对Al-18Si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变质剂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初生硅形貌和尺寸,均提高了耐磨性,其中加入2.5%Cu和1.4%Na_3PO_4的Al-18Si合金变质效果最好,初生片状硅棱角明显钝化,平均轮廓尺寸细化到30μm,共晶硅在基体上的分布更加均匀,合金的摩擦系数最低,磨痕最浅,耐磨性能优于其它叁组合金。(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7期)
汪志太,林鑫,曹永青,黄卫东[4](2017)在《激光高速熔凝Ni-33%Sn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连续激光及脉冲激光高速熔凝Ni-33%Sn过共晶合金。结果表明,经连续激光熔凝后熔池内组织由α-Ni+β-Ni3Sn规则层片共晶、未完全熔化的β-Ni3Sn颗粒,以及部分重熔的β-Ni3Sn枝晶组成,经脉冲激光熔凝后熔池内为完全的α-Ni+β-Ni3Sn规则层片共晶。两种方式熔凝后,熔池内组织较基材均明显细化,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共晶层片间距逐渐减小。当激光扫描速度达到1 000 mm/s时,仍未出现规则层片共晶向非规则反常共晶组织的转变,结合TMK模型分析,同时与相同生长速度下的深过冷实验对比,揭示快速生长并非产生反常共晶形成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蒋思远,李晓鹏,王廷,张秉刚[5](2017)在《Ni-Ni_3Si过共晶合金的电子束焊接焊缝成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 mm厚的Ni-Ni_3Si过共晶合金板材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焊接速度和束流大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研究了焊接热输入保持恒定时,束流大小与焊接速度对焊缝成形的贡献。在该研究范围内,随着焊接束流的增加,焊缝正面熔宽、背面熔宽和背宽比均增加,焊缝形貌由酒杯状向梯形转变;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正面熔宽、背面熔宽和背宽比均减小,焊缝形貌由梯形向酒杯状转变;固定焊接热输入,随着焊接规范的增大,焊缝正面熔宽减小,背面熔宽和背宽比增大。(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7年07期)
田露露[6](2017)在《Ni-Si过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特性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Si过共晶复合材料拥有异常的R效应(即随其应用温度的提升,强度不是连续下降,而是先增大再下降)、耐高温氧化腐蚀以及金属和陶瓷的双重特性等特点。为了探讨某一材料在较大组元成分区域内的凝固规律,本文研究了不同凝固速率下的Ni-Si过共晶组织的凝固特性。本文利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得了Ni-12wt%Si过共晶的母合金,并选用改进后的Bridgman定向凝固方法制得了不同凝固速率下的Ni-Si过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对Ni-Si过共晶材料在不同凝固速率时的组织形貌、相的析出性能以及各相的成分组成进行了讨论;研究了Ni-Si过共晶复合材料的晶体生长机制;退火温度对亚稳相组织的影响以及Ni-Si过共晶组织间的位向关系;并检测计算了Ni-Si过共晶合金的显微硬度、弹性性质以及室温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研究发现,Ni-Si过共晶定向凝固组织中的晶粒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越来越细小,层片间距也随之呈缩短趋势。未定向凝固时的组织因为热流方向呈各向同性而形成树枝晶组织,在定向凝固初始阶段时择优取向表现较弱,组织相对粗大;随着热流逐渐趋于稳定,晶体沿最优生长方向生长,组织相对细小且生长稳定;淬火界面始终以平界面方式生长。Ni-Si过共晶组织包括基体α-Ni相、亚稳Ni31Si12相和Ni-Ni3Si过共晶相叁相。其中基体相呈非小平面相,亚稳相以及过共晶相呈小平面相,Ni3Si相的组织以板条状进行生长,而Ni31Si12相主要是以不规则的多边形形貌生长。亚稳相Ni31Si12的存在使得Ni-Si过共晶合金的硬度增加,脆性增加,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对比后得出,在1100℃退火,保温30min后获得的显微组织中亚稳相Ni31Si12的含量显着减少。不同凝固速率下的Ni-Si过共晶材料的位向关系是不同的。有实验所得结果可知,任一凝固速率下的Ni-Si过共晶材料的平均硬度值都比纯的Ni3Si的硬度值大。通过不同种共晶方式得到的Ni-Ni3Si材料的硬度值由小到大依次为亚共晶、共晶、过共晶。已知单质Ni的弹性模量为180.0GPa,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Ni3Si的弹性模量为345.0GPa,理论上经定向凝固后得到的组织的弹性变形量与纯的Ni3Si相比会适量增加,当R=25μm/s时增加最多,脆性改善最明显。与电弧熔炼后的试样比较经Bridgman定向凝固后材料的室温断裂韧性在R=6μm/s和9μm/s时有所增加,在R=25μm/s和40μm/s时,由于凝固速率大于一临界速率,试样在断裂时的热激活能被抑制,位错会塞积在裂纹的尖端,使其不容易出现钝化现象,只能够沿着裂尖位置的最大主应力的平面方向来展开,使材料的脆化倾向变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马雪微,张建飞,郝文纬,丁国,刘永珍[7](2017)在《电弧熔炼Ni-28.5Al-43V过共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Ni-28.5Al-43V成分的合金。对于真空电弧熔炼纽扣锭不同位置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合金不同凝固位置处的相组成和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是由V相枝晶组织与NiAl+V片层共晶组成。同时对初生相及共晶相进行显微硬度测定。初生V相硬度(HV)在398~425之间,约为纯V硬度的3倍,表明V的固溶强化效果较为明显。另外,高温压缩强度与室温断裂韧度较NiAl合金均有很大提高,表明V的加入可提高NiAl合金的室温塑性与高温强度。(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7年02期)
骆良顺,刘桐,张延宁,苏彦庆,郭景杰[8](2016)在《定向凝固Al-Y合金组织演化规律及小平面相生长 Ⅰ.Al-15%Y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l-15%Y(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1~100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抽拉速率对组织演化及Al3Y相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15%Y合金主要由Al3Y先析出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当抽拉速率为1μm/s时,Al3Y相为不规则形状且边界清晰,为小平面的生长特性.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Al3Y相的形貌逐渐转变为拉长的六棱柱形态,其中少量的Al3Y相具有中空形貌.当抽拉速率为10和20μm/s时,Al3Y相按粗大的六棱柱形态生长.进一步增加抽拉速率至100μm/s时,组织中出现"十"字形貌的Al3Y相,为2个六棱柱垂直交叉结构,类似枝晶的生长形式.在抽拉速率增加的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逐渐出现领先相,且凝固速率越大,领先距离越长.(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高卡,李双明,傅恒志[9](2015)在《定向凝固速率对Al-Al_2Cu过共晶合金中组织形态及取向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l-40%Cu(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2、10和100μm/s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观察了不同速率下的组织形态,并分析造成组织形态差异是由于各相之间的竞争生长所致;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过共晶合金中Al_2Cu相进行宏观极图测试并计算其取向分布函数(ODF),同时采用EBSD技术对定向凝固样品进行微观取向测试。结果表明:当定向凝固速率为2μm/s时合金组织为全共晶组织(Al/Al_2Cu),其中的Al_2Cu相取向集中在(001)方向;随着凝固速率增加到10μm/s时,Al_2Cu相优先共晶相生长形成初生Al_2Cu相枝晶组织,具有小平面相生长特征,其取向主要集中在(001)方向;当凝固速率达到100μm/s时,Al_2Cu相枝晶为非小平面特征的复杂枝晶形貌,其取向集中在(100),(110)和(001)等方向;且Al_2Cu相枝晶沿着平行于定向凝固热流方向生长。XRD宏观取向结果表明,取向更为集中的定向凝固组织在相对较低的抽拉速率下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唐玲[10](2015)在《热溶质流动对Mg-35%Cu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Mg-35%Cu二元合金在不同壁厚的阶梯型金属铸型凝固过程中溶质和热量的传输。结果表明,Mg-Cu合金中存在明显的热溶质流动,合金在不同部位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由底端的过共晶到中部的共晶再到上部的亚共晶成分,合金金相组织也随着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Scheil方程预测合金中的宏观偏析,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过共晶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铜合金因具有高导电、高导热、耐腐蚀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及电气化列车接触线等。但随着电气化道路的快速发展,对承重索和电接触线材料的强度及导电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定向凝固Cu-Cr-Ti合金因变形后形成的纤维组织具有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本课题利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和真空定向凝固炉分别制备了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及Cu-6.5Cr过共晶合金,对定向凝固后的合金棒进行冷加工变形处理及热处理,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电阻检测及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拉伸速率、变形量、时效温度对导电性、抗拉强度及抗软化温度等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检测设备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微观组织的形貌及成分。研究表明: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演变规律为:平界面→胞状晶→柱状晶→柱状树枝晶;当凝固速率为5μm/s至50μm/s时,凝固组织存在α-Cu相和共晶相交替生长的带状组织,当凝固速率为100μm/s时,带状偏析现象消失。对于拉伸速率为100μm/s的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时效450℃×1h后电导率达到峰值83.73%IACS;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时效450℃×1h后抗拉强度达到峰值537MPa;对于拉伸速率为20μm/s和30μm/s的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拉伸速率为20μm/s、30μm/s和100μm/s的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其导电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抗拉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而先增后减并在450℃×1h时达到峰值546MPa。Cu-Cr-Ti过共晶合金断后延伸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u-2.5Cr-0.11Ti过共晶合金的抗软化温度为547℃左右,Cu-6.5Cr-0.1Ti过共晶合金的抗软化温度为550℃左右。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了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在低拉伸速率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揭示了Cu-Cr-Ti过共晶合金中(α-Cu+β-Cr)共晶相的生长机制。研究了低拉伸速率下Cu-Cr-Ti过共晶合金中带状组织的演变规律,确立了带状组织形成的拉伸速率范围,发现了由α-Cu相和低Cr共晶相与高Cr共晶相组成的新带状组织类型,该带状组织是对现有带状组织类型的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共晶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飞,徐鹏飞,董悦雷,郝文纬,张宇昊.定向凝固NiAl-Mo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变及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李焕.定向凝固Cu-Cr-Ti过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及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3].张学萍,水丽.不同变质剂对Al-18Si过共晶合金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4].汪志太,林鑫,曹永青,黄卫东.激光高速熔凝Ni-33%Sn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化[J].铸造技术.2017
[5].蒋思远,李晓鹏,王廷,张秉刚.Ni-Ni_3Si过共晶合金的电子束焊接焊缝成形研究[J].焊接.2017
[6].田露露.Ni-Si过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特性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马雪微,张建飞,郝文纬,丁国,刘永珍.电弧熔炼Ni-28.5Al-43V过共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7
[8].骆良顺,刘桐,张延宁,苏彦庆,郭景杰.定向凝固Al-Y合金组织演化规律及小平面相生长Ⅰ.Al-15%Y过共晶合金组织演化规律[J].金属学报.2016
[9].高卡,李双明,傅恒志.定向凝固速率对Al-Al_2Cu过共晶合金中组织形态及取向变化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10].唐玲.热溶质流动对Mg-35%Cu过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有色金属工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