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甲论文_徐志文,任雪敏,赵满,刘乃勇,吴国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粉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提取物,序列,转录,寄生蜂,基因,蛋白,寄主。

黄粉甲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文,任雪敏,赵满,刘乃勇,吴国星[1](2019)在《黄粉甲储存蛋白hexamer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ACE技术从黄粉甲蛹中克隆得到储存蛋白hexamerin基因(TmolHex1和TmolHex2),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基因的序列和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TmolHex1和TmolHex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2 133 bp和2 103 bp,分别编码710和70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预测理论分子量分别为85.53 kDa和84.35 kDa,等电点分别为6.05和6.72。TmolHex1和TmolHex2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信号肽序列,富含芳香氨基酸,且具有芳香储存蛋白家族特征序列。TmolHex1和TmolHex2基因在黄粉甲的老熟幼虫和蛹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表明其可能在生长发育、变态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任雪敏,赵满,吴国星,刘乃勇,徐志文[2](2018)在《管氏肿腿蜂寄生及注射其毒液对黄粉甲蛹营养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肿腿蜂科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蜂寄生及毒液对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营养代谢的影响。通过Braford法、香兰素-浓硫酸法、蒽酮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分别测定管氏肿腿蜂寄生及注射其毒液对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能引起黄粉甲蛹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脂类含量下降,而脂肪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和脂类含量升高。同时,该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均能引起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的总糖、海藻糖和还原糖含量升高,但糖原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毒液能调控寄主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营养物质的代谢,为揭示该蜂对寄主的营养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雅竹,孟玲,李保平[3](2016)在《寄主黄粉甲蛹体质量和落卵量对管氏肿腿蜂子代存活与性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替代寄主是大规模繁殖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价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作为替代寄主的价值。[方法]观察和测定了黄粉甲蛹体质量及管氏肿腿蜂在其上的落卵量,并分析了这2个因子与管氏肿腿蜂子代蜂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育至老熟幼虫的子代蜂数量不受寄主体质量的影响,而与落卵量存在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随落卵量增大,老熟幼虫数量先线性增大,然后略有下降。羽化出蜂数量不受寄主体质量的影响,但随落卵量增多而增大,落卵量在20粒以内,羽化出蜂数随落卵量增多而缓慢增大;大于20粒后,出蜂数大幅增多。子代出蜂的性比(雄性占比)不受寄主体质量和落卵量的影响。[结论]管氏肿腿蜂在黄粉甲蛹上的发育受落卵量的影响较大,而受寄主体质量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丽芳,赵满,黄镜梅,Elena,N.Elpidina,朱家颖[4](2016)在《黄粉甲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研究该基因在黄粉甲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该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该基因全长758 bp,分子量为16.96 k Da,无信号肽,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的相似性达97%。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黄粉甲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中表达量最高,在脂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血细胞。被管氏肿腿蜂寄生6 h后,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在寄生与未寄生黄粉甲蛹内的相对表达量无差异;寄生12 h后,该基因在寄生蛹中的表达量降低了1.96倍;寄生24 h和48 h后,该基因在寄生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升高3.16倍和5.6倍。[结论]管氏肿腿蜂寄生能影响黄粉甲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赵满,李丽芳,王友竹,Elena,N.Elpidina,朱家颖[5](2016)在《黄粉甲翅芽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翅芽生长因子(imaginal disc growth factor,IDGF)是一类调节昆虫发育和生长的因子。利用RACE克隆技术,克隆获得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IDGF基因,其c DNA序列长1 465 bp,开放阅读框为1 296 bp,可编码431个氨基酸,预测理论分子量为48.25 ku,等电点为7.63。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发现,黄粉甲IDGF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蔗根非耳象(Diaprepes abbreviatus)的IDGF相似性分别为89%、71%。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黄粉甲IDGF与赤拟谷盗IDGF进化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IDGF基因在幼虫1龄和2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发育阶段。在蛹期不同组织中,IDGF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最高。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后,IDGF基因的转录水平未受影响,表明寄生不能调控该基因的转录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刘凤华,王新亮[6](2015)在《利用黄粉甲繁殖管氏肿腿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替代寄主。[方法]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家蚕、蜜蜂、玉米螟的寄生特性,并优化了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蛹的寄生条件。[结果]管氏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其中对黄粉虫蛹的寄生率较高;以黄粉虫蛹为寄主,只有湿度在70%以上时管氏肿腿蜂才能顺利羽化,当蜂虫比为8∶2时寄生成功率最高。[结论]黄粉虫蛹可作为寄主繁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薛金龙,徐志强,陈伟[7](2014)在《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黄粉甲培育条件标准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饲料种类、培育密度及其对繁育商品蜂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替代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标准化培育技术以期稳量供应适寄生的黄粉甲蛹用于肿腿蜂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结果表明:在4头/cm2密度下,采用麦麸+白菜组合培育的黄粉甲存活率、总化蛹率和可用蛹率最高,幼虫历期最短,蛹体的适寄生性较好,能获得最适繁蜂效果,最有利于工厂化生产;生产中须在黄粉甲分级培育得到9龄左右幼虫后的16 d内以足量麦麸+白菜饲料组合饲喂,之后可适减;在分级培育后的1~16 d,20~23 d这两个时间段将黄粉甲连同培育盒置于10℃储藏可延缓其生长和发育进度,以满足工厂化生产商品蜂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4年02期)

郭娟,姚朝阳,邵强[8](2013)在《黄粉甲抗冻蛋白TmAFP72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理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黄粉甲抗冻蛋白TmAFP72进行基因克隆、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并分析该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理化性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afp72,克隆到pUCm-T载体中测序并保存。双酶切法将afp72基因定向重组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将重组质粒转化人毕赤酵母GS115,筛选出重组菌株。用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鉴定。用细菌抗冻法检测抗冻蛋白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活性,及经100℃不同热处理时间下的抗冻活性。结果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afp72,克隆质粒pUCm-T与afp72重组获得了质粒pUCm-T-afp72。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PIC9K-afp72,抗冻蛋白TmAFP72经诱导后获得表达。TmAFP72在较广的pH范围和较高的温度内均具有稳定性。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PIC9K-afp72成功构建,并表达出目的抗冻蛋白TmAFP72,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入研究该抗冻蛋白的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朱家颖,吴国星,杨斌[9](2013)在《基于转录组数据高通量发掘黄粉甲微卫星引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作为理想的模式研究生物,虽然已围绕该昆虫在多个研究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是有关其分子和遗传方面的研究仍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黄粉甲转录组数据库,成功发掘获得1 249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单碱基或叁碱基序重复列最多,分别占44.44%和41.15%;A/T型重复序列出现频率最高,占42.70%。除单核苷酸重复序列外,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以5次最多,占30.90%。基于鉴定获得的微卫星序列,共设计获得1 004对微卫星引物,而且每对引物还设计了5对替代引物。研究获得的微卫星引物将有助于今后开展黄粉甲功能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来健[10](2013)在《复合生物提取物对黄粉甲杀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生活在仓库中,是主要的仓储害虫之一。取食五谷杂粮及糠麸、果皮等,尤其是对天然纤维(如蔺草、芦苇等编织物等)有严重危害,对于蔺草制品等进出口商品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筛选所采集的辽宁省内蕈菌和植物,综合稳定性试验结果,将蕈菌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与植物乙醇提取物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复配成一种新型的生物源杀虫混合物—复合生物提取物,试验结果如下:1.将采集到的17科38种蕈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对黄粉甲进行毒杀试验,对杀虫效率在90%及以上的蕈菌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进行稳定性试验,筛选出2种杀虫活性大同时稳定性好的高效杀灭黄粉甲的蕈菌: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 Bres)和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 pantherina (Dc.:Fr.)Schrmm)。2.将采集到的11科31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粉甲进行毒杀试验,对杀虫效率在90%及以上的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稳定性试验,筛选出2种杀虫活性大同时稳定性好的高效杀灭黄粉甲的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和薄荷(Mentha canadensisL.)。3.将筛选出来的褐鳞环柄菇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豹斑毒鹅膏菌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与猪毛蒿乙醇提取物、薄荷乙醇提取物分别按100:1的质量比混合复配,将4组复配后的混合物对黄粉甲进行毒杀试验,计算各组的共毒系数。其中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Bres)液体深层发酵提取物与猪毛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乙醇提取物的复配混合物,杀灭黄粉甲6龄幼虫LD50为1491mg/kg,共毒系数为120.69;杀灭黄粉甲成虫LD50为1629mg/kg,共毒系数为120.77,是毒力最强的一组,此组合被选为复合生物提取物。4.该复合生物提取物对斑马鱼96h安全浓度为342.3mg/L,属于低毒。该复合生物提取物对黄粉甲的毒杀作用方式是多样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胃毒。(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3-06-24)

黄粉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肿腿蜂科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蜂寄生及毒液对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营养代谢的影响。通过Braford法、香兰素-浓硫酸法、蒽酮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分别测定管氏肿腿蜂寄生及注射其毒液对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能引起黄粉甲蛹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脂类含量下降,而脂肪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和脂类含量升高。同时,该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均能引起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的总糖、海藻糖和还原糖含量升高,但糖原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毒液能调控寄主黄粉甲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营养物质的代谢,为揭示该蜂对寄主的营养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粉甲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文,任雪敏,赵满,刘乃勇,吴国星.黄粉甲储存蛋白hexamer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任雪敏,赵满,吴国星,刘乃勇,徐志文.管氏肿腿蜂寄生及注射其毒液对黄粉甲蛹营养代谢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8

[3].陈雅竹,孟玲,李保平.寄主黄粉甲蛹体质量和落卵量对管氏肿腿蜂子代存活与性比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

[4].李丽芳,赵满,黄镜梅,Elena,N.Elpidina,朱家颖.黄粉甲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生物技术.2016

[5].赵满,李丽芳,王友竹,Elena,N.Elpidina,朱家颖.黄粉甲翅芽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

[6].刘凤华,王新亮.利用黄粉甲繁殖管氏肿腿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薛金龙,徐志强,陈伟.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黄粉甲培育条件标准化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4

[8].郭娟,姚朝阳,邵强.黄粉甲抗冻蛋白TmAFP72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理化性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

[9].朱家颖,吴国星,杨斌.基于转录组数据高通量发掘黄粉甲微卫星引物(英文)[J].昆虫学报.2013

[10].来健.复合生物提取物对黄粉甲杀虫效果研究[D].沈阳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黄粉甲幼虫黄粉甲抗冻蛋白基因afp84acDN未经诱导(A)和诱导(B)的黄粉甲幼...基因afp84b和其他3种黄粉甲抗冻...管氏肿腿蜂在黄粉甲蛹上产的卵移走母蜂(A)和不移走母蜂(B)对卵孵化...

标签:;  ;  ;  ;  ;  ;  ;  

黄粉甲论文_徐志文,任雪敏,赵满,刘乃勇,吴国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