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奚晓军,查倩,和雅妮,殷向静,蒋爱丽[1](2021)在《3个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上海市的引种表现》文中研究指明为丰富上海市葡萄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合上海市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的葡萄新品种,加快国产优质葡萄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连续5年对引种的3个鲜食葡萄新品种"宝光""峰光""蜜光"的物候期、结果状况、果实、性状和抗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设施栽培条件下,这3个葡萄新品种均表现为结实性能良好、栽培管理容易、抗性强,其中,"宝光"的果实风味较淡;"峰光"的穗形偏小且果实肉质偏软;"蜜光"的综合表现较好,穗形整齐,果实肉质脆、具有玫瑰香味、风味浓。
单杨[2](2021)在《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针对制约湖南省水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树立成果导向,凝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同时加快成熟、可靠的品种和技术的推广示范。以下是体系专家及试验站的介绍。首席专家——单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技术服务:水果产业政策咨询与规划;水果绿色加工技术与工厂设计;水果副产物高效高值化利用技术;标准化果园设计。
郑妮[3](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张顺成[4](2020)在《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葡萄作为全世界广泛栽培的落叶果树,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在落叶果树中长期处于首位。作为适合葡萄生长、栽培的地区,河南省平顶山市拥有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长期以来葡萄种植面积逐年稳步增长,但从目前的生产中发现,品种种植过于单一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通过对阳光玫瑰、巨玫瑰、金手指、夏黑、新星无核等5个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丰产性、果实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挑选出适宜平顶山市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并提供理论支撑。试验发现选取的5个品种都比较适宜平顶山市栽培,可逐步推广种植,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果实经济性状上看,单穗重介于300615g,最大的是巨玫瑰为615g,最小的为夏黑300g;夏黑为早中熟品种,巨玫瑰、金手指、阳光玫瑰为中熟品种,新星无核为中晚熟品种;风味有甘甜、酸甜、清甜和淡甜4种。香味有牛奶香、玫瑰香、草莓香3种类型。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霜霉病、黑痘病、灰霉病和炭疽病发病率较低,但在盛花期要注意灰霉病、穗轴褐枯病,葡萄坐果后普遍采用套袋方式进行处理。各品种在平顶山市生长势中庸偏强,萌芽率、结果枝率高,抗病性强,易于管理,果粒整齐,大小均匀,品质较好。特别是夏黑和阳光玫瑰,果穗较大,糖度高,丰产性好,适合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栽培,金手指、巨玫瑰和新星无核3个品种花芽分化好,可进行促早到培,实现提早上市,弥补现在早熟品种数量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2)通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栽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对在平顶山市拥有少量种植规模但仍需要推广种植的夏黑葡萄的扦插育苗进行了研究,详细了解了不同基质的土培硬枝扦插和不同水溶液的水培硬枝扦插对葡萄的影响,得到了夏黑葡萄硬枝扦插选择在基质速效生根粉800倍液进行扦插效果最好的结论,在此基质影响下生根率和萌芽率最为理想达到97.61%和95.23%,平均根长达到220.53mm,平均根粗达到3.81mm。(3)为有效论证避雨栽培对新引进品种的各方面影响,开展了对新引进品种的避雨栽培研究,分别选取了阳光玫瑰和新星无核两个品种,对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病率进行了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的对比分析。从炭疽病发病率上看,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新星无核葡萄、阳光玫瑰葡萄比露天栽培降低了17.6%、4.5%;从霜霉病发病率上看,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新星无核葡萄、阳光玫瑰葡萄比露天栽培降低11.5%、40.3%。避雨栽培有效降低了葡萄病害发病率,减少病害侵染和喷药次数;通过观测巨玫瑰和金手指两个试验品种,对避雨栽培与露天栽培模式下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进行了对比。从试验中得到了有针对性结论:在避雨栽培下的巨玫瑰和金手指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要高于露天栽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3%,避雨栽培下两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略低于露天栽培下其可滴定酸含量,但两者无明显差异。采取避雨栽培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葡萄果实的品质。(4)通过对平顶山市葡萄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种植户分散经营缺乏合作社、葡萄种植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以及市场销售缺考察、设施农业缺标准、农产品缺品牌等问题,并提出了适合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刘亚敏[5](2020)在《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今天,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中共中央2004年至2020年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乡村特色农业是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要素、破除瓶颈障碍,将农业特色化,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提升,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的建立。对乡村特色农业的研究是解决“三农”问题短板的迫切需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突出区域特色有效利用各地资源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对乡村特色农业的研究既是对乡村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认知,也是对乡村特色农业发展阻碍的一种破解探索,更是对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追踪。结合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乡村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拓展现有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概况,有利于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也有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对象是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生鲜水果类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投资回报率高、经济效益好、资金回笼快、培养周期短,但是同样受制于生鲜水果的产品属性,不易保存、不易运输、深加工产业短板等,生鲜水果类产业的发展有限。所以对保定市满城区生鲜水果类产业的个例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有利于发现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的短板,有利于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支撑,有利于乡村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本文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知识,梳理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在搜集了国内外对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的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政府管理的细节和调控架构,对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并给出意见建议。一是通过对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类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得出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满城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二是,通过对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要素供给、政策支持、产业经营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局,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经营不完善、创新能力弱、规模化生产低,形成原因是品牌意识淡薄、要素供给不足、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不到位。三是,通过对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和成因的一一分析,结合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相关知识,给出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的六条建议: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在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实施稳基战略,在财政支持上求突破;实施牵动战略,在政策扶持上求突破;实施扩张战略,在规模发展上求突破;实施人才战略,在科技支撑上求突破;实施营销战略,在市场建设上求突破。为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前景提供新的理论道路和解决方案。
张强[6](2019)在《昌黎葡萄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葡萄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果树,其栽培历史非常悠久。中国近几年葡萄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现已基本形成7个相对集中的葡萄栽培区域。昌黎县位于河北东北部,地理环境优越,适合种植葡萄,已经具有四五百年的葡萄栽培历史,属于环渤海湾葡萄产区,是河北省重要葡萄产区之一。本文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昌黎葡萄品种起源、发展历程、产业现状等,分析总结了昌黎葡萄产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基础、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从着眼昌黎葡萄产业发展的前瞻思维和未来面临的风险防范以及如何促进昌黎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与管理,打造特色葡萄品牌;推行科学化栽培,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发展家庭小酒堡,开展特色产业化经营等针对性建议和对策,对昌黎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段长青,刘崇怀,刘凤之,王忠跃,刘延琳,徐丽明[7](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葡萄》文中研究表明葡萄(Vitis spp.)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研究的进步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笔者综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葡萄资源评价利用与育种、葡萄栽培与土肥管理、葡萄病虫害防控、鲜食葡萄贮运保鲜、葡萄酒酿造以及葡萄园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历程与进展,以期为未来葡萄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曹玥华[8](2019)在《‘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夏黑’原产于日本,是以巨峰为母本,无核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三倍体早熟无核葡萄品种,其果实品质优、无核、丰产性好,商品性佳、口感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在全国大部分葡萄产区都有种植。2008年在金华市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现‘夏黑’早熟芽变株系,芽变株系葡萄穗形美、果粒着色早,成熟时间比‘夏黑’提早7-10天,成熟度高,果实着色均匀呈蓝黑色,品质优良,有更高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本试验以‘夏黑’芽变株系(‘天工墨玉’)为材料,与‘夏黑’葡萄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分子辅助鉴定以及探究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并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鉴定‘天工墨玉’与‘夏黑’在转录组水平的差异,为葡萄新品种认定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1)植物学性状方面,‘天工墨玉’与‘夏黑’葡萄区别表现在嫩梢叶片颜色、幼嫩叶片绒毛上,‘天工墨玉’的嫩梢叶淡红褐色(五叶期,‘夏黑’红褐色),幼叶背部绒毛疏(‘夏黑’中等密)。(2)果实经济性状方面,同一时期‘天工墨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夏黑’,完全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3%,两个品种完全成熟时果实品质差异不显着。(3)物候期方面,‘天工墨玉’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成熟。(4)生长结果习性方面,芽变株系的花芽分化较好,萌芽率和结果枝率略高于‘夏黑’葡萄,差异不显着。(5)抗病性方面,‘天工墨玉’抗酸腐病、灰霉病、霜霉病、枝干溃疡病能力较‘夏黑’强。2.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对‘夏黑’早熟芽变和‘夏黑’葡萄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测量了相关指标,包括平均单粒质量、平均纵径、平均横径、果皮花色苷、酸类物质、糖类物质、总糖、可滴定酸、果实中的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从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来看,两者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天工墨玉’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总糖在整个发育期含量基本都高于’夏黑’葡萄,升糖速度快;‘天工墨玉’的苹果酸、酒石酸、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转色后迅速下降且其含酸量大部分都低于‘夏黑’,可滴定酸含量比‘夏黑’提早一周开始下降,降酸速度快;果实中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天工墨玉’的降幅要小于‘夏黑’葡萄,发育初期含量低于‘夏黑’,成熟期略高于‘夏黑’;‘天工墨玉’葡萄转色期比‘夏黑’葡萄提早7-10天,同一时期两者果皮花色苷含量差异极显着。3.分子辅助鉴定I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利用ISSR引物对‘天工墨玉’和‘夏黑’DNA进行扩增,根据多态性筛选出26条ISSR引物及7对引物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材料扩增出的等位基因带型完全一致,说明‘天工墨玉’与‘夏黑’遗传背景非常相近。SSR分子标记鉴定方面,在19条染色体上筛选出了40对稳定性好且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结果表明,引物E10扩增的条带不一致,表明二者存在差异条带,说明二者在基因组DNA水平存在差异。4.RNA-seq鉴定应用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天工墨玉’与‘夏黑’果实5个发育期(花后2周、4周、5周、8周、10周)的RNA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发育期不同,存在一定量的相关差异基因。
周颖怡[9](2018)在《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得益于避雨栽培技术和芽休眠化学解除技术的应用,葡萄产业在南方得以迅猛发展。在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消费者的需求上升,鲜食葡萄的种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葡萄品种选择方面,既要考虑各引进的葡萄品种对广州气候的适应性,又要兼顾葡萄的丰产性和品质,同时还要关注葡萄的抗虫、抗病性。因此,对不同葡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广州种植的鲜食葡萄品种,对广州乃至华南葡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十三个避雨栽培的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藤玉’、‘超级女皇’、‘京蜜’、‘宝满’、‘紫甜’、‘京艳’、‘金桂’、‘京香玉’、‘雄宝’和‘天晴’。尝试一年两收栽培处理,分别对各品种两季果的物候期、生长势、成花结果习性调查,测定这些品种的光合速率,比较它们的品质性状,以及膨大处理的效应和对果实的品质影响。生长势方面,‘紫甜’、‘京蜜’、‘京艳’和‘京香玉’等品种显着弱于其他品种。光合速率方面,‘宝满’的光合速率在供试品种中最强,而‘超级女皇’、‘雄宝’、‘京蜜’的光合速率显着低于其他品种。秋冬季节,‘阳光玫瑰’落叶最慢,自然进入休眠最晚;其次是‘宝满’;‘超级女皇’落叶最快,进入自然休眠最早,其次是‘夏黑’和‘金桂’。从成花和结果习性看,‘夏黑’、‘金桂’和‘京香玉’具有较强的成花坐果能力,两季果生产相对容易;而‘超级女皇’和‘雄宝’两季果生产能力都较弱;果实品质方面,各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花后5d施用膨大剂(8mg/L GA3+4 mg/L CPPU)处理果穗可显着提高‘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超级女皇’、‘宝满’、‘京艳’、‘京香玉’和‘雄宝’的单果重,显着拉长‘京艳’的果形,果形指数显着上升,但对‘雄宝’有显着的拉宽效应,果形指数显着下降。从各品种的果实感官特性方面,‘阳光玫瑰’表现最好,其次是‘夏黑’和‘藤玉’。在病虫害发生方面,‘藤玉’、‘夏黑’和‘紫甜’受各种病害影响最轻,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金桂’、‘醉金香’受白粉病影响最为严重;‘京蜜’、‘京艳’、‘京香玉’、‘天晴’、‘雄宝’灰霉病和裂果病比较严重。此外,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广州避雨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二次果(冬果)发育进程均比一次果(夏果)快。对各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分排序,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推荐在广州种植的品种包括:‘夏黑’、‘阳光玫瑰’、‘藤玉’‘宝满’和‘紫甜’。
杨亚蒙,姜建福,樊秀彩,张颖,孙海生,李民,刘崇怀[10](2018)在《2000年以来我国葡萄国外引种概况》文中研究指明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是葡萄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2000年以来我国葡萄的引种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从国外共引进葡萄品种310余个,以鲜食品种为主,对酿酒品种的引入明显增多,达到了40%以上,也包括少量的制汁及砧木品种。针对目前国际上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我国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引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检疫管理模式、引种评价机制、资源保存和种质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引进品种的优良特性,更好的为我国葡萄产业服务。
二、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3个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上海市的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调查项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物候期 |
2.2 结果状况 |
2.3 果实性状 |
2.4 抗性 |
3 结论与讨论 |
(3)‘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
1.2 杂交育种 |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3 育种目标 |
1.2.4 亲本选择 |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
1.3.1 成熟期 |
1.3.2 果实大小 |
1.3.3 果皮性状 |
1.3.4 果实糖酸 |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
1.3.6 种子数 |
1.4 综合评价方法 |
1.4.1 主成分分析法 |
1.4.2 层次分析法 |
1.4.3 优劣解距离法 |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3.1.1 试验地点 |
3.1.2 实验材料 |
3.1.3 亲本材料概况 |
3.2 果实品质测定 |
3.2.1 成熟期 |
3.2.2 果实大小 |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
3.2.6 种子数 |
3.3 遗传力的计算 |
3.4 综合评价方法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
5.1.7 优株的筛选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及河南省葡萄产业现状 |
1.1.1 我国葡萄产业概况 |
1.1.2 河南省葡萄产业概况 |
1.2 平顶山市林果业发展现状 |
1.2.1 平顶山市特色林果发展现状 |
1.2.2 平顶山市特色林果引种概况 |
1.2.3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的意义 |
1.3.2 选题的目的 |
第二章 不同葡萄品种在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和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果园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5个引种葡萄品种植物学特性调查 |
2.2.2 5个引种葡萄品种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2.2.3 5个引种葡萄品种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2.2.4 5个引种葡萄品种物候期调查 |
2.2.5 5个引种葡萄品种抗病性调查 |
2.2.6 5个引种葡萄品种果实耐贮运性调查 |
第三章 引种品种不同栽培技术研究 |
3.1 避雨栽培与露天栽培下葡萄的引种表现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2.1 避雨栽培对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害防治影响 |
3.1.2.2 避雨栽培对不同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影响 |
3.1.3 讨论 |
3.2 不同基质对葡萄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2.1 不同基质对夏黑葡萄土培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2.2 不同水溶液对夏黑葡萄水培硬枝扦插的影响 |
3.2.3 讨论 |
第四章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 平顶山市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5)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乡村振兴 |
2.1.2 乡村特色农业 |
2.1.3 生鲜水果类产业 |
2.1.4 县域经济 |
2.2 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的理论基础 |
2.2.1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和优化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区域优势理论 |
2.2.4 地域分工理论 |
2.2.5 产业关联理论 |
第三章 保定市满城区对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扶持 |
3.1 保定市满城区行政划分和资源分布 |
3.1.1 保定市满城区行政划分及资源分布 |
3.1.2 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分布现状 |
3.2 保定市满城区政府对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的扶持 |
3.2.1 政策支持 |
3.2.2 资金支持 |
3.2.3 人才支持 |
3.2.4 技术支持 |
第四章 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积极影响 |
4.1 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
4.2 对县域经济积极影响 |
4.2.1 稳就业,农村就业 |
4.2.2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
4.2.3 跨越发展客观要求 |
第五章 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 存在问题 |
5.1.1 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
5.1.2 产业经营不完善 |
5.1.3 创新能力弱 |
5.1.4 规模化生产低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1 品牌意识淡薄 |
5.2.2 要素供给不足 |
5.2.3 缺乏资金扶持 |
5.2.4 政策扶持不到位 |
第六章 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建议 |
6.1 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在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 |
6.1.1 政府顶层设计,加大生鲜水果区域品牌培育 |
6.1.2 政策倾斜,促进生鲜水果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 |
6.1.3 加大政府推介力度,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
6.2 实施稳基战略,在财政支持上求突破 |
6.2.1 政府主导,优化财政面和点的支出结构 |
6.2.2 政企合作,整合涉农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
6.2.3 优惠政策,健全使用财政激励机制 |
6.2.4 政府兜底,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
6.3 实施牵动战略,在政策扶持上求突破 |
6.3.1 用足用好上级政策 |
6.3.2 科学制定本地政策 |
6.3.3 激活招商引资政策 |
6.4 实施扩张战略,在规模发展上求突破 |
6.4.1 政府高标准规划 |
6.4.2 政府高规格管理 |
6.4.3 政府高质量服务 |
6.5 实施人才战略,在科技支撑上求突破 |
6.5.1 充实技术人才 |
6.5.2 加强科技创新 |
6.5.3 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
6.5.4 向数字化营销转型 |
6.6 实施营销战略,在专业市场建设上求突破 |
6.6.1 打好生鲜水果专业市场基础 |
6.6.2 完善生鲜水果专业市场配套建设 |
6.6.3 努力开拓生鲜水果外埠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昌黎葡萄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检索法 |
1.4.2 实地访谈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第二章 国内外葡萄种植情况 |
2.1 国外葡萄种植情况 |
2.1.1 国外葡萄种植的历史 |
2.1.2 国外葡萄种植的品种 |
2.2 国内葡萄种植情况 |
2.2.1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及现状 |
2.2.2 中国葡萄种植的品种 |
第三章 昌黎葡萄发展历史沿革与产业现状 |
3.1 昌黎葡萄栽植历史 |
3.2 昌黎葡萄品种起源 |
3.3 昌黎现代葡萄产业发展历程 |
3.4 昌黎葡萄产业现状 |
3.5 昌黎葡萄主要栽培方式 |
3.5.1 露地葡萄 |
3.5.2 设施葡萄 |
3.5.3 庭院葡萄 |
3.6 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3.6.1 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生长特性影响 |
3.6.2 不同裁培方式对葡萄外观及产量影响 |
3.6.3 不同裁培方式对葡萄内质的影响 |
3.6.4 不同栽培方式葡萄抗病性的影响 |
第四章 昌黎葡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4.1 昌黎葡萄发展优势 |
4.1.1 基础条件好 |
4.1.2 葡萄种植经济效益高且稳定 |
4.1.3 种苗供应有保障 |
4.1.4 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政策保障 |
4.1.5 科技支撑能力强 |
4.2 存在问题 |
4.2.1 外部压力和内部阻力 |
4.2.2 果农管理不到位,葡萄总体质量不高,品牌树立受阻 |
4.2.3 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抵御风险能力弱 |
4.2.4 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统筹协调推进能力不强 |
4.2.5 市场管理不规范,产业化水平低 |
4.2.6 模式不优化 |
第五章 加快昌黎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
5.2 实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与管理,打造特色葡萄品牌 |
5.3 推行科学化栽培,提高产业基础能力 |
5.3.1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研究探索栽培新模式 |
5.3.2 健全组织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基础能力 |
5.4 发展家庭小酒堡,开展特色产业化经营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葡萄(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葡萄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 |
1.1 资源调查发掘了优异种质 |
1.2 国外引种丰富了品种资源 |
1.3 葡萄种质资源圃建设 |
1.4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研究 |
1.5 酿酒葡萄品种选育 |
1.6 鲜食葡萄品种选育 |
1.7 砧木葡萄品种的选育 |
2 葡萄栽培与土肥管理 |
2.1 建园栽培模式研发 |
2.2 整形与修剪技术 |
2.3 肥水管理技术 |
2.4 花果管理技术 |
2.5 设施栽培技术 |
2.6 南方葡萄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
2.6.1‘巨峰’葡萄的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
2.6.2 避雨栽培与园内深沟排水技术 |
2.6.3 根域限制栽培技术 |
2.6.4 一年两熟产期调控技术 |
3 病虫害防控 |
3.1 葡萄病虫害种类的变化 |
3.2 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 |
3.2.1 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阶段 |
3.2.2以使用农药为主的病虫害防治阶段 |
3.2.3 针对单一对象的综合防控技术阶段 |
3.2.4 以葡萄园生态体系为对象的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控阶段 |
3.2.5 基于绿色防控技术的葡萄园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研发阶段 |
4 葡萄酒酿造 |
4.1 中国葡萄酒技术的起步阶段 |
4.2 中国葡萄酒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
5 鲜食葡萄贮运保鲜 |
5.1 传统技术为主的贮运保鲜 |
5.2 化学技术——熏硫法的研发应用 |
5.3 机械微型节能冷库兴建与保鲜材料开发应用 |
5.4 微、中、大型冷藏设施同步发展与冷链物流融合使用 |
6 机械化管理 |
6.1 北方露地葡萄埋土和清土机械化技术 |
6.2 葡萄喷药机械化技术 |
6.3 割草机械化技术 |
6.4 夏季叶幕修剪机械化技术 |
6.5 有机肥开沟深施机械化技术 |
6.6 残枝粉碎机械化技术 |
(8)‘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1 葡萄果实营养成分的研究 |
2 研究进展 |
2.1 我国葡萄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
2.2 葡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2.2.1 形态学鉴定 |
2.2.2 孢粉学鉴定 |
2.2.3 同工酶鉴定 |
2.2.4 分子标记鉴定法 |
2.3 葡萄芽变机制的研究 |
2.3.1 果皮和果实颜色的变异 |
2.3.2 成熟期变异 |
2.3.3 果型变异 |
2.4 RNA-seq技术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植物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方法 |
1.3.1 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
1.3.2 果实经济性状的测定 |
1.3.3 物候期的调查 |
1.3.4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1.3.5 抗病性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工墨玉’植物学性状描述 |
2.2 ‘天工墨玉’和‘夏黑’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
2.2.1 物候期比较 |
2.2.2 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
2.2.3 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
2.2.4 抗病性比较 |
3 讨论 |
第三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葡萄的果实发育期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
1.2.2 果实糖与有机酸的测定 |
1.2.3 酚类物质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发育期生长发育的变化 |
2.2 果实发育期糖组分的变化 |
2.3 果实发育期有机酸的变化 |
2.4 果实发育期总酚、黄酮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
2.5 果实发育期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果实生长 |
3.2 果实糖 |
3.3 果实有机酸 |
3.4 果皮花色苷 |
第四章 ‘天工墨玉’与‘夏黑’的分子辅助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基因组DNA提取 |
1.2.2 PCR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2.3 ISSR引物扩增与琼脂糖凝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ISSR分析 |
2.2 SSR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天工墨玉’和‘夏黑’果实发育的转录组对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RNA提取与RNA-seq测序 |
1.3 实时定量PCR |
2 结果与分析 |
2.1 RNA-seq数据评价 |
2.2 差异基因分析 |
2.3 GO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 |
2.4 实时定量PCR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我国鲜食葡萄种植历史与现状 |
1.2.2 广东鲜食葡萄种植现状 |
1.2.3 目前华南地区葡萄应用所遇主要问题及今后趋势 |
1.3 部分供试品种概况介绍 |
1.3.1 夏黑 |
1.3.2 醉金香 |
1.3.3 阳光玫瑰 |
1.3.4 藤玉 |
1.3.5 宝满 |
1.3.6 紫甜 |
1.3.7 京蜜 |
1.3.8 京艳 |
1.3.9 京香玉 |
1.3.10 天晴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调查 |
2.2.1 各品种物候期调查 |
2.2.2 各品种葡萄一年植株生长势调查 |
2.2.3 光合特性测定 |
2.2.4 各品种葡萄的生长、开花与结果习性调查 |
2.2.5 各品种葡萄落叶情况调查 |
2.2.6 葡萄夏季果膨大处理 |
2.2.7 果实品质参数的测定 |
2.2.8 果实感官品尝鉴定 |
2.2.9 病虫为害调查 |
2.3 数据统计及作图分析 |
2.4 主成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供试品种长势及光合作用比较 |
3.1.1 供试品种长势比较 |
3.1.2 供试品种光合作用参数比较 |
3.1.3 供试品种冬季落叶情况 |
3.2 不同品种物候期及萌芽、成花结果习性比较 |
3.2.1 供试品种春夏季物候期观察及萌芽、成花结果习性 |
3.2.2 供试品种第二茬果诱导及物候期观察 |
3.3 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比较 |
3.3.1 果穗与果实外观品质 |
3.3.2 果实内在品质 |
3.4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1 生长调节剂对各品种果穗的影响 |
3.4.2 生长调节剂对各品种单果重的影响 |
3.4.3 膨大剂对各品种果形指数的影响 |
3.4.4 膨大剂对各品种TSS的影响 |
3.4.5 膨大剂对各品种可滴定酸(TA)的影响 |
3.4.6 膨大剂对各品种果实和果肉硬度的影响 |
3.5 不同品种葡萄不同处理的果实感官评价 |
3.6 各品种病虫发生情况 |
3.7 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的主成分分析 |
3.7.1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7.2 各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主成分分析 |
3.7.3 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主成分值及综合主成分值 |
4 讨论 |
4.1 不同品种长势与光合速率 |
4.2 不同品种的萌芽与成花能力 |
4.3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与报道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4.4 不同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 |
4.5 不同品种对膨大剂处理的响应差异 |
4.6 不同品种综合性状比较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2000年以来我国葡萄国外引种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引种概况 |
1.1 鲜食品种 |
1.2 酿酒品种 |
1.3 砧木及制汁品种 |
2 国际葡萄资源普遍受到重视 |
3 引种建议 |
3.1 加强引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
3.2 组建科学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 |
3.3 完善从引种、中试到推广的流程和评价机制 |
3.4 资源保存工作需要加强 |
3.5 加强葡萄引种与科研的对接 |
3.6 重视国内葡萄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
4 展望 |
四、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3个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上海市的引种表现[J]. 奚晓军,查倩,和雅妮,殷向静,蒋爱丽. 上海农业科技, 2021(04)
- [2]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J]. 单杨. 湖南农业, 2021(06)
- [3]‘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4]不同葡萄品种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分析[D]. 张顺成.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5]保定市满城区乡村特色农业生鲜水果类产业发展研究[D]. 刘亚敏. 河北大学, 2020(08)
- [6]昌黎葡萄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对策[D]. 张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3)
-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葡萄[J]. 段长青,刘崇怀,刘凤之,王忠跃,刘延琳,徐丽明. 果树学报, 2019(10)
- [8]‘夏黑’葡萄早熟芽变株系‘天工墨玉’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辅助鉴定[D]. 曹玥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D]. 周颖怡.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2000年以来我国葡萄国外引种概况[J]. 杨亚蒙,姜建福,樊秀彩,张颖,孙海生,李民,刘崇怀.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