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水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水,两相,多普勒,流速,双晶,管道,表观。
油水两相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冬旭,刘健,魏思,刘磊[1](2019)在《微喉道中油水两相流的局部阻力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米级喉道局部阻力特性可能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渗流力学和多相微流体力学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出微通道,其中一条为直通道(水力直径为193μm),其它叁条带有水力直径不同的微喉道(水力直径为24~45μm),四条通道的直道部分几何尺寸完全相同,对单相水和水包油两相流体过微喉道的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流量下喉道的水力直径越小,其局部阻力损失越大;微喉道结构的局部阻力损失是流量的截距为0的二次函数,其中一次项为摩擦阻力项,二次项为进出口效应项;预测模型曲线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趋势,数值上稍微有些偏差,表明进出口效应项的预测较为准确,摩擦阻力项有些偏差,可能的原因是表面张力、表面润湿性等微尺度效应对摩擦系数有所影响,其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珊珊,牟星洁,李旺,宋晓琴,古丽[2](2019)在《上倾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多条成品油输送管道在投产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水联运"投产方式所造成的上倾管道低洼处积水现象引起了严重的管道内腐蚀问题。利用上游来油将低洼处积水携出管道能有效缓解内腐蚀。采用0#柴油、去离子水在内径100 mm的上倾管道内观察油水两相流流型并测量油携水临界流速。结果表明,随油流黏性力增大和管道倾角增大,油水两相流依次呈现波状分层流、有水滴的波状分层流和油相占主导的分散流3种流型;同一流型下,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最低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倾角从20°增大到25°使流型从波状分层流转化为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时,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3 m/s减小为0.187 m/s;倾角从30°增大至35°时,使初始流型从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转换为水相在油相中的分散流,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5 m/s减小为0.194 m/s;油相能将水相完全携出上倾段的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略有增大;发生流型转化的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林[3](2019)在《X射线法油水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工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正因为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专家学者从未对其停止过探索与研究。由于我国油田大多采用注水开采的方式,这也就使得油井内原油含水率不断升高的同时出现多相流混合流动的现象。而一旦处理不慎,很可能会造成油井的废弃。因此,对于油井产液的监测以及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X射线法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理论,建立了X射线法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等效模型,并根据X射线透射介质时的衰减规律,推导了X射线法油水两相流相含率计算公式。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建立的相含率测量模型以及X射线管产出率模型进行仿真,依据仿真得到的结果,为后续硬件电路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在充分借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开发的方式,研制了基于X射线法的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控系统。其中,硬件系统由叁个基本模块组成,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软件系统则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间相互配合,实现了对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对研制的两相流相含率测控系统进行相关实验。通过与仿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油田生产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相含率测量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1)
王雅[4](2019)在《水平圆管突扩段油水两相流流场及局部阻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突扩结构在能源动力、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大部分陆上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开发使得地面集输系统和长距离管网中油水两相流非常典型。由此,探究不同含油率、粘度油水两相流的混输流型、压降特性等问题对于合理选择油品输送方式、泵送效率等倍受重视,两相流流经突扩管的流动稳定性和局部阻力研究也至为关键。本文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流体运动基本控制方程,结合相关的油水两相流理论知识,运用CFD软件FLUENT对白油-水和润滑油-水两相流流经水平圆管突扩段的流动形态及局部阻力系数就不同突扩比E、粘度、入口混合速度、Re数、相含率几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相分布云图、速度矢量图、流线图等直观手段发现:边界形状的突变导致经过突扩截面后会产生流动的分离及再附现象,继而引发涡旋,在突扩上肩漩涡流动为逆时针方向,下肩为顺时针流动;高Re数下,白油、润滑油两相流流场的对称性及壁面润湿性存在差异;随入口混合流速增加,回流区的长度、流速充分发展的长度均有变长,漩涡空间也相应增大;突扩比增加,突扩后的漩涡区长度和空间也在变大,甚至会出现主涡系和边界处的多个反向小涡,流速核心的影响长度也不断延长。流经突扩压力变化仍与两相混合密度成正相关;随着入口混合流速的升高,流经突扩的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压升变高越显着;两相流突扩系数大小与油品粘度大小、含油率、流动类型无关,与雷诺数也没有明确的变化关系,但突扩局部阻力系数随着突扩比增大而增大。另外,传统的“包达法”误差较大,本文修正提出的“叁等分法”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值最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认识稠油集输管网中突扩两相流流动特性、减少管线内腐蚀、优化管道结构、以及减少能量损耗等实际问题都非常关键,进而可以保障安全生产,实现过程优化,提高实际油品输送效率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9)
文松青,张涛,张奇超[5](2019)在《成品油上倾管道油水两相流相分布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品油携水沿上倾管道流动会产生复杂的流动型态,准确识别油水两相在上倾管道中的分布特征是深入认识油携水规律的基础。针对实验中采集的上倾管油水两相流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上倾管道油水两相分布特征识别方法:将原始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剔除图像中的无用信息;调整图像的灰度,以提升对比度,凸显图像细节;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消除图像拍摄过程中的随机噪声;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分割出油水两相边界,识别出相分布特征。该方法可以分割出清晰的油水两相边界,从而识别出管道中油水两相流的相分布特征。研究成果适用于各种工况下油水两相相分布特征识别,为多相流图像处理特别是流型识别提供了指导。(图13,参21)(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9期)
孟鑫[6](2019)在《基于MAPS的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上油田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普遍应用,伴随而来的生产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含水上升的问题最为明显,严重制约了水平井勘探开发应用效果,油田水平井找水技术是十叁五期间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水平井找水从基础理论到测井仪器和解释评价方法与常规直、斜井不同,国内的水平井测井技术研究还处在于初级阶段。为了满足国内水平井生产测井解释评价需求、降低软件升级成本和将来在海外市场和作业中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水平井找水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GE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的阵列式成像测井仪器MAPS(Multiple Array Production Suite),为水平井多相流态的检测分析提供先进的设备支持。MAPS技术核心主要包括叁个井下阵列仪,即电容式阵列仪CAT(Capacitance Array Tool),电阻率式阵列仪Resistance Array Tool和涡轮流量阵列仪(Spinner Array Tool)。对于水平井水平段的油、气、水多相流,测量时各传感器产生叁种不同信号分别反映叁相持率和流速,根据各个传感器的测量值,通过配套的计算机解析软件处理,可以还原出每相的体积和流量,从而比较真实的反映出水平井中的流态,同时,配套的专用软件可以将测井结果还原成模拟图像。本文主要阐述了MAPS的仪器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MAPS仪器在水平井中的应用,在长江大学生产测井实验室进行流量实验和持率实验两种实验流程,在水平井段和近水平井段状态下,对井下油水两相的情况进行试验模拟。分析MAPS在水平井油水两相流中的流体流动情况,以这种模拟方式可以获取得到井下水平井油水两相流的流态分布情况。对SAT的启动流量及涡轮敏感性分析,并对CAT、RAT所测持率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试验中出现的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流型进行识别,对不同的流态进行流型分类。从而研制与MAPS仪器中的阵列传感器CAT、RAT相配套的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持率成像软件。通过成像处理解释给出井下流体各相分布形态,来实现辨识流型,确定各相含。为各个油井的油藏动态分析以及生产情况提供可靠又准确的依据。MAPS成像软件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即二维成像模块和叁维成像模块。首先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导入和选择,根据所使用的MAPS的仪器选择不同持水率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同的插值方法和深度对井筒截面进行插值成像;包括阵列式传感器CAT、RAT的12个局部持水率;二维成像模块主要负责二维成像,主要由距离反比加权插值、高斯径向基函数插值、克里金插值叁种算法进行成像;叁维成像模块主要是井下叁维井筒的成像,可以通过输入深度范围,在一定的深度范围里的反应井下油气水的流动情况,并可以进行叁维旋转。结合解释人员的经验,综合得到成像解释结果。为后续的测井解释提供较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刘伟玲,谭超,董峰[7](2019)在《基于超声多普勒与电导环的油水两相流流速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众多工业领域中,其流动过程参数如流速的准确测量对量化体积/质量流量及优化生产工艺和过程设备有重要意义。针对水平油水两相流流速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同侧双晶连续波超声多普勒(CWUD)与电导环传感器相结合的测量方法。非侵入式超声多普勒传感器为双晶超声换能器,由2个倾角相同且中心频率为1 MHz的压电陶瓷晶片组成,两者之间使用隔声材料防止声波干扰,其中发射晶片向流体连续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晶片接收经流体中离散液滴散射的超声波,测量区间覆盖管道横截面的整个径向范围。动态实验在50 mm管径的水平油水两相流装置上完成,通过分析油水两相流多普勒频移响应特性,发现在测量区间内,平均多普勒频移与总表观流速之间随连续相不同而呈现2种线性关系。因此,根据电导环传感器的电学敏感原理,获得无量纲电压参数判断两相流的连续相,继而选取相应流动状态下的测量模型,计算流体总表观流速。实验结果表明:总表观流速估计值均方根误差为0. 01 m/s,平均相对误差为3. 09%,其中相对误差小于5%的置信概率为70%。(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徐楠,蒋小霞,袁润,丰伟[8](2019)在《矩形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的摩擦阻力特性.实验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微通道,其宽度和深度通过化学蚀刻法制作,壁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其水力直径分别为167.3μm和192.0μm,相应高宽比为0.673和0.793.利用数字显微摄像技术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并根据流型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得到了不同含油率时矩形微通道的摩擦压降.实验结果表明:矩形微通道内的摩擦阻力压降与均相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黏度机理是影响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摩擦压降的主要因素.水包油流型向油包水流型的转变是在含油率为60%~70%范围内发生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郭省学[9](2019)在《油水两相流管内相分隔技术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一种管内油水两相流体相分隔的方法,对不同形式的旋流器和不同来流参数的油水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化的旋流器的旋流片角度为45°,在油相表观速度低于0.20 m/s、水相表观速度在0.25~0.8 m/s内,能够将不同流型下的油水两相流转换为理想的"油核-水环"流,通过旋流器可以成功实现相分隔。该技术为分水除油、井水回注、原油集输、油水在线测量等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03期)
陈帝文,谢英,麦方锐,王兴智,颜威[10](2018)在《油水两相流蜡沉积规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油田多数处于含水开采阶段,油水两相流蜡沉积问题亟需解决。综述了国内外对油水两相流蜡沉积机理、实验方法、动力学模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剪切剥离及老化机理,比较了冷板、冷指、旋转圆盘和环道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两种油水两相流蜡沉积模型。指出深入研究水相对油水两相流蜡沉积的影响,有利于认识油水两相流蜡沉积规律。(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油水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多条成品油输送管道在投产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水联运"投产方式所造成的上倾管道低洼处积水现象引起了严重的管道内腐蚀问题。利用上游来油将低洼处积水携出管道能有效缓解内腐蚀。采用0#柴油、去离子水在内径100 mm的上倾管道内观察油水两相流流型并测量油携水临界流速。结果表明,随油流黏性力增大和管道倾角增大,油水两相流依次呈现波状分层流、有水滴的波状分层流和油相占主导的分散流3种流型;同一流型下,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最低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倾角从20°增大到25°使流型从波状分层流转化为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时,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3 m/s减小为0.187 m/s;倾角从30°增大至35°时,使初始流型从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转换为水相在油相中的分散流,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5 m/s减小为0.194 m/s;油相能将水相完全携出上倾段的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略有增大;发生流型转化的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水两相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旭,刘健,魏思,刘磊.微喉道中油水两相流的局部阻力损失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朱珊珊,牟星洁,李旺,宋晓琴,古丽.上倾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林.X射线法油水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4].王雅.水平圆管突扩段油水两相流流场及局部阻力数值模拟[D].西安石油大学.2019
[5].文松青,张涛,张奇超.成品油上倾管道油水两相流相分布识别方法[J].油气储运.2019
[6].孟鑫.基于MAPS的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成像研究[D].长江大学.2019
[7].刘伟玲,谭超,董峰.基于超声多普勒与电导环的油水两相流流速测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8].徐楠,蒋小霞,袁润,丰伟.矩形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郭省学.油水两相流管内相分隔技术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10].陈帝文,谢英,麦方锐,王兴智,颜威.油水两相流蜡沉积规律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