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阈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阈值,激光,探测器,损伤,球面镜,方法,组合。
破坏阈值论文文献综述
彭朝勇,杨建思[1](2019)在《利用P波参数阈值实时估算地震预警潜在破坏区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只能在已获取到震中位置和地震事件结束后才能产出,且往往需要数分钟的耗时,其实时性已无法满足地震预警要求。因此,为了快速产出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结果并将其用于预警,本文采用了一种结合现地预警技术和区域预警技术、基于预警参数(位移幅值P_d和特征周期τ_c)阈值的实时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首先利用国内地震事件(4.0≤MS≤8.0)的记录数据和日本强震动观测事件(6.5≤MJ≤8.0)的数据拟合出特定的适应于我国的参数关系式,包括τ_c与震级M的相关性、P_d与峰值速度PGV的相关性以及P_d与τ_c和震源距R的相关性;其次,根据最小震级(M_S6.0)和仪器烈度(Ⅶ度)定义相应的参数阈值(P_d=0.1 cm和τ_c=1.1 s);最后,利用已有的3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数据开展线下模拟,对该方法的适应性和时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2013年M_S7.0四川芦山和2014年M_S6.5云南鲁甸两次中强地震,震后约10 s即可获取到比较稳定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计结果;而对于2008年MS8.0汶川特大地震,在其记录台站分布密度不高的情况下,震后40 s左右的估算结果始呈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特,邢晓冬,宋宏伟,黄晨光[2](2018)在《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模式与参数阈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的热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典型结构的动态爆裂过程,获得的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了叁类典型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参数范围,探讨了各类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光斑尺寸、壳体厚度条件下热软化效应对破坏内压阈值的影响,以及预内压与破坏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光斑半径越大、热软化程度越高,柱壳的破坏内压阈值越低,且破坏内压阈值随着壳体厚度的减小呈线性下降;给定激光参数和壳体参数下破坏时间随预充内压增大而减小并呈二次函数关系。给出了一种通过热软化程度预估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时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03期)
周翠英,李拔通,张鑫海,刘镇[3](2015)在《基于重整化群方法的红层软岩损伤破坏逾渗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软岩,探讨了其在损伤过程中的逾渗现象与破坏的本质关联。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分析,概化出红层软岩的骨架构件和胶结物构件,建立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的基本单元,将基本单元进行组合,建立出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根据重整化变换规则,推导计算出其逾渗阈值。研究表明:当红层软岩在荷载条件下的破坏临近逾渗阈值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大量破坏,软岩内部从无序损伤突变为有序损伤,继之损伤破坏加剧,由稳定破坏向非稳定破坏突变,最终导致其失稳破坏。研究对揭示红层软岩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潘婷[4](2015)在《几种建筑玻璃冲击波超压破坏阈值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静态爆轰试验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波对钢化夹胶玻璃、普通夹胶玻璃和浮法玻璃等叁种常用建筑玻璃的作用,借助高速分幅摄影技术,获得了爆炸冲击波作用时玻璃损伤破坏过程的清晰图像,并根据测量的冲击波超压值,得到叁种玻璃的冲击波超压破坏阈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张家雷,谭福利,仝延锦[5](2010)在《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的破坏能量阈值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的热力学响应,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结构的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根据材料强度准则判断了柱壳的破坏时刻,并提出了一种预测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破坏能量阈值的数值方法。研究了壳体厚度和内压大小对柱壳破坏能量阈值的影响,并给出了典型工况下柱壳破坏能量阈值同壳体厚度以及充压大小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破坏能量密度阈值与壳体厚度、内压大小近似成线性关系,壳体厚度比内压大小对柱壳的激光破坏能量阈值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05期)
濮俊艳,宋国栋[6](2008)在《组合激光作用下CdS探测器破坏阈值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合激光(即响应波段内532nm激光和响应波段外1319nm激光)对光导型CdS探测器进行辐照,测量了CdS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当1319nm激光辐照功率密度保持不变时,波段内激光的加入明显缩短了CdS探测器被破坏时激光所需的辐照时间,并且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大,辐照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当1319nm激光辐照时间保持不变时,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CdS探测器被破坏所需的1319nm激光功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但恢复值仍比没有532nm激光加入时要小,说明了波段内激光的增强作用。上述两种变化趋势与相同条件下探测器的电压响应变化规律一致。(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毅,余景池[7](2008)在《超薄镜破坏阈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代空间相机的非球面主镜由一些超轻超薄的分块镜组成,由于目前通用的空间光学反射镜材料非常有限且大部分均为脆性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强制性的变形将引起镜体大的应力甚至破碎,所以必须研究超薄镜的破坏阈值。首先将弹性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引入主动光学中,证明了应力强度因子即传统意义的材料破坏阈值。提出材料表面的微裂纹是材料脆性断裂的根本原因。介绍了一种计算材料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最后针对超薄平面镜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超薄镜的破坏阈值与其尺寸、厚度、支承条件、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08年01期)
金涛,江绍基[8](2007)在《中红外高激光破坏阈值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红外波段(尤其是2.94μm波长),选择合适的薄膜材料并结合适当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制备出了几种高破坏阈值2.94μm激光腔镜。使用了1.06μm和2.94μm两种波长的激光对样品进行了破坏阈值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该波段高破坏阈值光学薄膜的一些独特性质以及镀制要求,得出一套有效地镀制高激光破坏阈值中红外薄膜的方案。所镀腔镜经过自制的自由震荡式长脉宽2.94μm Er:YAG激光器的使用检验,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金涛,江绍基[9](2006)在《中红外高激光破坏阈值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激光破坏阈值薄膜的实现一直是激光应用领域研究的重点,中红外激光由于与水分子作用强烈,使得该波段的薄膜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因此破坏阈值相对较小,同时也对薄膜的镀制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对于可见以及近红外波段来说,中红外波段高破坏阂值薄膜的研究很少。近年来随着光学参量振荡器(OPO激光器)的应用以及Ho:YAG、Er:YAG、Er:YSGG等一些中红外波段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在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对这一波段薄膜特性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张红,薛建国,成斌,王非,王冰[10](2006)在《10.6μm CO_2激光对HgCdTe探测器破坏阈值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0.6μm脉冲CO2激光辐照PC型HgCdTe光电探测器进行破坏阈值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激光辐照到探测器上的能量密度直至探测器损伤、破坏,得出了HgCdTe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利用一维半无限大模型计算了激光损伤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实验误差不仅来自于探测器不同的材料性质,而且与光斑的大小,探测器的制作工艺等多种因素有关;分析了不同脉宽的激光脉冲对破坏阈值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破坏阈值。(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破坏阈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的热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典型结构的动态爆裂过程,获得的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了叁类典型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参数范围,探讨了各类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光斑尺寸、壳体厚度条件下热软化效应对破坏内压阈值的影响,以及预内压与破坏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光斑半径越大、热软化程度越高,柱壳的破坏内压阈值越低,且破坏内压阈值随着壳体厚度的减小呈线性下降;给定激光参数和壳体参数下破坏时间随预充内压增大而减小并呈二次函数关系。给出了一种通过热软化程度预估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时间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阈值论文参考文献
[1].彭朝勇,杨建思.利用P波参数阈值实时估算地震预警潜在破坏区范围[J].地震学报.2019
[2].马特,邢晓冬,宋宏伟,黄晨光.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模式与参数阈值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3].周翠英,李拔通,张鑫海,刘镇.基于重整化群方法的红层软岩损伤破坏逾渗阈值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
[4].潘婷.几种建筑玻璃冲击波超压破坏阈值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
[5].张家雷,谭福利,仝延锦.激光辐照下充压柱壳的破坏能量阈值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6].濮俊艳,宋国栋.组合激光作用下CdS探测器破坏阈值实验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
[7].王毅,余景池.超薄镜破坏阈值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8
[8].金涛,江绍基.中红外高激光破坏阈值薄膜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
[9].金涛,江绍基.中红外高激光破坏阈值薄膜的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10].张红,薛建国,成斌,王非,王冰.10.6μmCO_2激光对HgCdTe探测器破坏阈值的实验研究[J].光电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