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实验法研究3-6岁学龄前儿童共情能力现状,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t=5.026,p<0.001);幼儿的共情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加,幼儿共情能力显著提高(F=43.39,p<0.001)。3-4岁和4-5岁组儿童,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p’s<0.001),而5-6岁组儿童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能力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共情是指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感同身受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1]该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体良好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结构上看,共情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部分,认知共情即观点采择,是指对他人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情感共情则是指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2]
③本文中的所有译文样本都是2015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译英三次作业抽样,应交份数为177份,实交171份,实交分数均为全批。
3-6岁学龄前期是个体共情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近年来,在对幼儿的共情研究中,主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共情,对情感共情研究相对较少,而做为心理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认知和情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因此,本研究以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全面了解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特点,以期为学龄前幼儿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衡水市四所幼儿园100名儿童参与研究,最终收回有效数据93份。其中男生44名,女生49名;3-4岁组(36-47个月)幼儿29名,4-5岁组(48-59个月)幼儿30名,5-6岁组(60-72个月)幼儿34名。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
所有儿童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11.81±3.20和10.44±4.68,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儿童的认知共情得分均显著高于情感共情(t=5.026,p<0.001)。将随机猜测概率4作为检验值,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均显著高于随机猜测水平(p’s<0.001)。
实验在安静房间进行,平均每名被试约10分钟左右,实验共有两名主试,一人负责实验,一人负责记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表1 四种情绪状态情境故事内容事例
?
男生和女生共情能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数据的总体趋势是,无论是认知共情还是情感共情,女生均高于男生,进一步对男生和女生的共情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二者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平均得分及标准差如表3所示。将年龄作为被试间变量,共情水平作为被试内变量,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共情水平主效应达显著水平(F共情(1,90)=28.85,p <0.001);年龄主效应达显著水平(F年龄(2,90)=43.39,p <0.001);二者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F年龄×共情(2,90)=4.15,p <0.05)。
实验材料在麦璟瑶等人的研究[3]基础之上,自编4张表情图片和16张情境故事图片。表情图片选取简单的QQ表情样式,尺寸10×10cm,对应的四种基本情绪分别是高兴、害怕、伤心、生气;情境故事图片尺寸18×22 cm,每种情绪状态下包含四个情境故事,内容均符合儿童生活实际,图片选择时要求主题清晰,画面简洁,分辨率高,避免图片中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其它线索。情境故事内容事例见表1。
首先,主试一依次抽取四种表情图片请被试识别对应的情绪状态,如果回答错误则给予纠正,反复提问直至能够正确识别为止。然后,主试一向被试随机呈现情境故事图片,并讲述情境故事,讲述故事时,尽量保持中性语气及表情。每一故事讲完后向被试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认知共情问题:(主人公)现在可能是什么心情?二是情感共情问题:当你了解了这件事后,你会是什么心情?被试回答时可以利用四种表情图片辅助回答。回答完毕后可以询问理由,以确保被试的回答是基于正确的推理,而不是猜测。主试二简要记录被试回答内容并进行计分。对主人公心情及自己心情的回答与故事情境相符各记1分,回答错误记0分。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 HA、PCIII、IV-C、ALT、AST、TBiL、GGT的值,以及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表2 学龄前儿童共情能力的性别比较(M±SD)
images/BZ_196_1008_455_1025_474.pngimages/BZ_196_1002_534_1019_553.pngimages/BZ_196_1484_455_1501_474.pngimages/BZ_196_1484_534_1501_553.png
表3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共情能力比较(M±SD)
images/BZ_196_1016_894_1033_913.pngimages/BZ_196_1016_971_1033_990.pngimages/BZ_196_1497_894_1514_913.pngimages/BZ_196_1497_971_1514_990.pngimages/BZ_196_1966_894_1983_913.pngimages/BZ_196_1966_971_1983_990.png
图1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共情水平差异
1.3 统计分析
省级政府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现行法律对省级政府的立法权限没有明确列举式的限制,但省级政府的立法权是有边界的,确定其边界的向度是在立足其自身行政管理职责的前提下,需要从纵横维度去认识和处理省级政府与不同立法主体之间的立法权限及其关系,尽量避免越权、重复、冲突和失职,以确保省级政府立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共情能力总体情况
1.2.1 实验材料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湿度控制参数采用相对湿度控制,导致耗能。对于密闭的环境,随着温度的变化,相对湿度将不断变化,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变,即空气含湿量不变。例如,环境温湿度为23℃、RH45%,其绝对含湿量为10.47g/kg,设定温湿度为24℃、RH50%,其绝对含湿量为9.41g/kg。若采用相对湿度控制,则控制逻辑应为制热加湿;若采用绝对湿度控制,则控制逻辑应为制热除湿。这种情况下,采用相对湿度控制将会导致过度加湿。
2.2 学龄前儿童共情能力性别发展特征
正式实验前进行了预备实验,三个年龄阶段各选取30名被试对情绪图片及情境故事图片进行识别,以确保20张图片均能够被幼儿理解。
2.3 学龄前儿童共情能力年龄发展特征
1.2.2 实验步骤
总体检验年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共情水平进行事后LSD比较,结果发现,各年龄阶段儿童共情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s<0.05),表现出年龄越大,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能力越好。
进一步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发现:3-4岁和4-5岁组儿童,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p’s<0.001),而5-6岁组儿童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能力差异不显著。详见图1,其中横轴共情水平1代表认知共情,2代表情感共情,图中自下而上的三条线分别代表3-4岁、4-5岁和5-6岁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共情得分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说明3-6岁学龄前儿童均能做出共情反应,但反应程度有所差异,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特征总体表现为,随年龄增加,幼儿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能力均显著提高。此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3-4]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3岁和4岁组儿童,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而5岁儿童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能力差异不显著。据可查阅文献,未有对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研究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认知是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发生的重要前提,所以,从发展规律上看,“知”的发展先于“情”的发展。而本研究中认知共情侧重于心理过程中“知”的成分,情感共情则更侧重于“情”。因此,对于3-5岁儿童,认知共情能力优于情感共情能力。对于5-6岁组儿童,共情能力发展即将达到“天花板效应”,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也将不会表现出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认知共情还是情感共情,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但通过差异检验,二者在性别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麦璟瑶等人研究结果一致。[3]虽然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情绪识别与情绪理解,女生比男生更具优势,从而表现出女生共情能力显著高于男生,[5-6]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均为小学五六级以上的青少年和大学生。Hoffman(1977)认为,至少在儿童期,共情的性别差异可能是不存在的。[7]颜志强和苏彦捷通过对175项研究进行元分析,指出共情的差异并非生而有之,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学前期没有共情的性别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在儿童中期开始出现,从儿童中期到青春期共情的性别差异逐渐扩大,在青春期达到最高,成年期又稍有下降。[8]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影响。而3-6岁这个阶段,仅仅是个体共情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未能表现出性别差异。
按照国家环境标准(HJ2503-201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绿色印刷选用环保型纸张、油墨、胶水等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注重节能减排,印刷产品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参考文献
[1] SternJA,CassidyJ.Empathyfrominfancytoadolescence:Anattachment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J].Developmental Review,2017(47):1-22.
[2]Martin L,Hoffman.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4.
[3] 麦璟瑶,高健,段雯.3~6岁儿童共情能力与母亲共情能力关系的探讨[C].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74-79.
[4] 赵景欣,申继亮,张文新.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1-6.
[5] 王梦露.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性别角色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17.
[6] 高芳.学龄中期儿童共情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
[7] Hoffman,M.L.Sex differences in empathy and related behavior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7.84(4):712-722.
[8] 颜志强,苏彦捷.共情的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2):129-136.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athy in Preschoolers Aged 3-6years
YANG Zijun,ZHANG Tingting,LIU B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Hebei 053000)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pathy of preschool children was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children's empath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F=43.39,p<0.001).The cognitive empathy of children aged 3-4 years and 4-5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motional empathy(p's<0.001),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gnitive empathy and emotional empathy of children aged 5-6 years wa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 preschoolers;cognitive empathy;emotional empathy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90
基金项目:衡水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2019091)
标签:能力论文; 认知论文; 情感论文; 儿童论文; 差异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科教导刊》2019年第28期论文; 衡水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2019091)论文; 衡水学院教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