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的游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游戏性,幼儿,游戏,教育性,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
教育的游戏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尧,陈世联[1](2019)在《大班科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的具体表现及教育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游戏性的特征和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提高对活动的整体认知及指导水平。文章以大班探究沉浮的科学小实验"会潜水的橘子先生"为例,观察当前幼儿在科学区活动的游戏性的具体表现,从身体自发性、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明显的愉悦及幽默感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对教师的指导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科学区活动的兴趣和游戏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王聪[2](2019)在《4-5岁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M市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四个班级共100名4-5岁幼儿的戏剧教育活动游戏性情况进行了横向观察与分析,对F班级的六次戏剧教育活动(两次为戏剧体验活动,两次为戏剧排练活动,两次为戏剧表演活动)中20名4-5岁幼儿的游戏性行为进行了纵向观察与分析。同时,在巴尼特《儿童游戏性量表》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戏剧教育活动的特点修订了《4-5岁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评价量表》,并逐一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显示:(1)4-5岁幼儿在戏剧体验活动中的游戏性水平较高(2)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认知自发性”的表现突出(3)幼儿戏剧排练活动的游戏性水平明显低于戏剧体验活动的游戏性水平。(4)戏剧教育活动中4-5岁幼儿游戏性水平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多创设趣味、合作性强的戏剧情景;鼓励幼儿表现自我,创作式地进行戏剧表演;戏剧排练不宜过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忘以幼儿为中心。(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陈书霞[3](2018)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性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我注重在各个环节突出游戏性,真正使游戏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一条捷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活动内容选择,充满较强的游戏性在幼儿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内(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韩冰[4](2017)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游戏性与指导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游戏性与指导方式进行了分析。游戏性的教学符合儿童的天性,是少儿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借助游戏营造良好的舞蹈艺术氛围,引导幼儿感受舞蹈气息,定位舞蹈,使儿童舞蹈动作规范标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同学的联系与团结,在集体舞蹈中做到动作、队形变换的整齐划一。(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7年09期)
刘珺[5](2016)在《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和生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成为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和生活性,指出幼儿数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幼儿数学水平。(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26期)
王荧[6](2016)在《浅谈幼儿教育之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最为幼儿喜欢,游戏因而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6年07期)
杨丹,吴建华,何秀玲,李雪[7](2015)在《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用于指导设计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方法/过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个成功案例,分析融合的关键要素和途径,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依据此模型设计以10个常用中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学习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智慧小镇",通过游戏试玩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测试模型。[结果/结论]游戏开发过程顺利,设计的游戏产生了良好的游戏学习效果,给玩家充分的游戏体验,融合效果也得到玩家充分肯定。构成模型的5个关键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学习目标与游戏目标结合;学习单元与游戏故事情节结合;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学习支架与游戏支架结合。(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5年17期)
孙婷婷[8](2015)在《游戏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重要性的逐步认可,如何将艺术教育与"高出镜率"的游戏有机融合也就进入我们的视域。这就不得不探讨游戏性在驱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中那些不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迷雾"方面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24期)
杨丹[9](2015)在《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质成为人类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为此,信息素质教育也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由高校图书馆组织实施,长期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普及率低等问题。数字游戏发展迅速,并且吸引大批青少年投入其中,人们认识到它巨大的教育潜力,开始了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并把教育游戏引入到信息素质教育中,开发了信息素质教育游戏。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是否有效,“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是关键。本文首先分别对游戏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游戏性进行分析,发现教育与游戏并不是绝然对立的。相反,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起来。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教育游戏和计算机教育游戏的案例,确定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融合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包括:确立游戏类型;学习目标与游戏目标结合;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学习支架与游戏支架结合。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的几个模型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吸取它们的优点,采用建模法构建了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一个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案例,得出教育游戏融合模型完全适用于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结论。同时,根据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独有的动态性特点,认为融合模型中还需加入学习内容的动态更新这一要素,由此得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融合模型。最后,根据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利用游戏开发工具RPG Maker VX开发了一款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智慧小镇”,并招募学生试玩游戏。测试数据分析表明:“智慧小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能够让游戏与学习内容较好地融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动机,快乐学习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许馨忆[10](2014)在《如何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游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作为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如故事活动、歌唱活动等形式都可以作为美术活动中的导入活动。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意在美术教育方法中融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们的绘画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从而使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加有趣、生动,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的环境在为幼儿创设环境时,应该注意活动室室内墙壁的装饰和布(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4年36期)
教育的游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对M市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四个班级共100名4-5岁幼儿的戏剧教育活动游戏性情况进行了横向观察与分析,对F班级的六次戏剧教育活动(两次为戏剧体验活动,两次为戏剧排练活动,两次为戏剧表演活动)中20名4-5岁幼儿的游戏性行为进行了纵向观察与分析。同时,在巴尼特《儿童游戏性量表》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戏剧教育活动的特点修订了《4-5岁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评价量表》,并逐一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显示:(1)4-5岁幼儿在戏剧体验活动中的游戏性水平较高(2)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认知自发性”的表现突出(3)幼儿戏剧排练活动的游戏性水平明显低于戏剧体验活动的游戏性水平。(4)戏剧教育活动中4-5岁幼儿游戏性水平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多创设趣味、合作性强的戏剧情景;鼓励幼儿表现自我,创作式地进行戏剧表演;戏剧排练不宜过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忘以幼儿为中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的游戏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尧,陈世联.大班科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的具体表现及教育建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
[2].王聪.4-5岁幼儿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游戏性水平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陈书霞.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性体现[J].山东教育.2018
[4].韩冰.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游戏性与指导方式分析[J].参花(下).2017
[5].刘珺.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和生活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
[6].王荧.浅谈幼儿教育之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性[J].新课程(小学).2016
[7].杨丹,吴建华,何秀玲,李雪.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5
[8].孙婷婷.游戏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J].亚太教育.2015
[9].杨丹.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0].许馨忆.如何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游戏性[J].成才之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