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娄秀辉

(黑龙江省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浅谈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28-02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综合征。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发生于劳力性心肌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其临床表现在1~3个月内相对稳定。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3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岁~51岁。

1.2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有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但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1.2饮食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宣传饮食保健的重要性,进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1]。

2.2对症护理及病情观察护理

2.2.1缓解疼痛心绞痛发作时指导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静脉滴注;吸氧;疼痛严重者给予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护士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脉搏及心电图变化并嘱患者避免引起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2.2.2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指导患者避免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观察心肌梗死的先兆,如心绞痛发作频繁且加重、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及有无心律失常等。

2.2.3积极去除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

2.3用药观察与护理

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心绞痛发作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后1~2分钟起作用,若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一片。不良反应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患者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心电图的变化。静滴硝酸酯类掌握好用药浓度和输液速度,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行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患者是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β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应用[2]。

2.4出院指导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学会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心绞痛时的自救护理,立即就地休息,含服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可重复应用;若心绞痛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心绞痛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便秘等,并积极减少危险因素如戒烟,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理想体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

3讨论

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减低。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或部分心室壁有收缩减弱的现象。粥样硬化可累及冠状动脉任何一支,其中以左前降支受累最为多见,病变也最为严重,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血管近端的病变较远端为重,主支病变较分支为重。粥样硬化斑块多分部在分支血管开口处,且常为偏心性,呈新月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有1支、2支或3支冠状动脉腔径减少>70%者各占25%左右,左主干狭窄占5%~10%,无显著狭窄者约占15%;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约占10%,2支血管病变占20%,3支血管病变占40%,左主干病变约占20%,无明显血管梗阻者占10%,而且病变常呈高度狭窄、偏心性狭窄、表面毛糙或充盈缺损等。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的心绞痛患者,可能是因为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发性溶解、微循环灌注障碍或造影检查时未识别,也可能与血红蛋白与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有关。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7。

[2]陈修,陈维洲,曾贵云.心血管药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标签:;  ;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