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混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孔隙,纳米,混合器,系数,介质,溶解度。
流体混合论文文献综述
董帅,耿朋飞,董舵,李春曦[1](2019)在《基于四种电势波形的互溶流体混合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二维微通道中直流信号和四种电势波形的交流信号对不同浓度流体混合效率的影响。分析了直流电和正弦交流电下混合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浓度分布以及流体混合效率在4种电势波形作用下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电极板施加直流信号时,微通道中产生的纵向电场力诱导流体产生扰动,发生混合。电极板施加正弦交流信号时,在电极板附近会形成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漩涡,使不同流体间的流动不稳定性大大增加,导致混合效果增强。四种电势波形作用下的混合效率均随频率的提高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且全波作用下的混合效率在各个频率下都最大,在f=5 Hz时最高可达到95. 44%。(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卞小强,熊伟,蔺嘉昊,熊武[2](2019)在《基于G~E混合规则的统计缔合流体方程预测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SRK-CPA缔合流体方程和Huron-Vidal混合规则,建立了预测CO_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iCPA-HV),并与SRK-HV和PRSV-WS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 CPA-HV模型考虑了水的自缔合和CO_2-H_2O的交叉缔合,且模型中的拟合参数可关联成温度的函数;在278~573 K、0.1~140 MPa范围内,采用iCPA-HV模型预测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精度最高,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D)为4.15%;PRSV-WS模型次之,AARD为6.01%;SRK-HV模型最差,AARD为25.41%。(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刘刚,童富果,刘创,谭鹏,陈旺旺[3](2019)在《考虑掺混程度的水气混合流体动力黏滞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气混合流体动力黏滞性是数值模拟水气混合流体流动的关键参数,其大小受掺气量、水气掺混程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现有的水气混合流体黏滞性模型大多仅考虑了气体掺量的影响,导致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同一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不同黏滞性模型得到的水气混合流体黏滞系数相差可达到两个量级。该文结合试验测试、理论推导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提出了一种水气混合流体黏滞性测试方法,利用纯水对该测试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表征气体掺混程度的参数,推导了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掺气量及掺混程度的水气混合流体黏滞性模型,并分析了水气混合流体黏滞性随掺气量及掺混程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5期)
翟玉玲,王江,李龙,马明琰,姚沛滔[4](2019)在《粒径混合比对Al_2O_3/水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影响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制备体积分数为0.5%和1.0%的Al_2O_3/水纳米流体,研究20nm和50nm Al_2O_3纳米粒子的混合比对热导率和黏度的影响,并用cμ/cλ和Mo数来评价其综合传热效果,判断是否适用于实际传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热导率和相对黏度受团聚体尺寸影响较大。在体积分数为1.0%和混合比为50∶50时有效热导率的增幅最大,而混合比为(40∶60)~(60∶40)之间,相对黏度最低。这是因为此时团聚体的尺寸小,相应地沉淀速度慢,说明其分散性较好,形成局部粒子富集区,即"50nm固体粒子-20nm固体粒子-液体分子"的界面层,能产生高导热渗透通道及低热阻区,使热导率增大。在层流时,该纳米流体适用于实际传热过程中的范围为:体积分数0.5%和1.0%,混合比40∶60和50∶50,温度25~50℃。在紊流时,体积分数为0.5%和温度高于40℃时,混合比范围为(40∶60)~(60∶40)才适合使用此纳米流体。(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董帅,耿朋飞,纪祥勇,李春曦[5](2019)在《声场驱动气泡增强微流体混合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体研究中,由于雷诺数较低,流体呈层流流动,流体混合主要依靠分子扩散,混合时间长,效率低,故流体混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声场激振气泡可以有效促进流体混合,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模拟研究了声场作用下气泡振动对流体混合的影响,探索了微尺度流体在声场激振下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微通道高度、入口速度、气泡间距及布置方式对流体混合的影响。结果发现,微通道高度较低时,气泡振动可以更好地促进流体混合;入口速度较小时,流体在气泡附近滞留时间较长,混合较为均匀;气泡半径较大时,旋涡扰动增强,混合效率提高;两个气泡的混合效果优于单个气泡,而气泡间距对混合效率基本无影响;微通道高度较低时,气泡同侧布置和异侧布置对流体的混合效果相接近,随着微通道高度的升高,两种布置方式对混合效果的差异逐渐显现,异侧布置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王礞礞[6](2019)在《PCM公司 您身边的流体输送、计量和混合专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乳业3.0时代的到来,乳制品消费越发具有多样性,乳品企业需要不断创造新配方和新材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一制造过程的精准性和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在货架上看到的柔滑奶油、奶酪或奶油甜点制作以及酸奶中的果粒添加都包含着极其专业的技术和生产流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呵护乳制品材料的剪切敏感性,以保证其品质。因此,如何在保证乳制品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07期)
周东勇,印兴耀,宗兆云[7](2019)在《含两项不混合/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在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储层边界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上层为含两项不混合黏性流体孔隙介质、下层为含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理论.首先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能量守恒得到边界条件,再将波函数、位移、应力与应变关系代入边界条件,推导出完全连通孔隙情况下,第一类纵波入射到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方程.通过建立砂岩孔隙介质模型,分别分析不同孔隙流体类型、不同含油饱和度及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表明,第二、叁类纵波反透射系数数值比第一类纵波小多个数量级,且两者对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但对孔隙流体性质、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较敏感,而横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恰好与此相反;第一类纵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比较复杂,入射角、孔隙流体的性质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都对其产生影响.不同孔隙流体弹性物性的差异、孔隙介质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及不同入射角引起垂向和切向应力分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可以为研究储层含油气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范亮亮,赵治,吴旭,者江,赵亮[8](2019)在《微通道内被动式流体混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结构引发微通道内不同流体相界面拉伸、折迭及诱导形成二次涡流,对被动式流体混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前期针对单侧带有微结构的微通道内被动式流体混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微通道两侧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微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微结构排列形式对被动式流体混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微结构分布在单侧的微通道,当微结构分布在微通道的两侧时,无法形成多流体层结构,导致流体混合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微结构数量增多,双侧带有微结构的微通道内流动阻力损失增加,达到的最大流量减小。本文研究有助于高效被动式流体混合器设计,促进微流体混合技术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与反应等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龙,王江,翟玉玲,王华[9](2019)在《CuO-ZnO混合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5.0%的CuO-ZnO混合纳米流体,制备过程中不添加分散剂。混合纳米流体选用乙二醇与去离子水作为基液,二者质量比(φv=EG:DW)分别为20:80,40:60,50:50,60:40和80:20,CuO与ZnO的质量比为温度范围从25℃到60℃,研究了不同比例基液、温度和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热系数随混合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为60℃时,质量分数为5.0%,基液比例φv为20:80的混合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增幅最大为26.1%。混合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乙二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实验还发现混合纳米流体导热系数与基液比例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9年03期)
孙娅娅[10](2019)在《混合流体中的含水率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油含水率是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油田生产和油品交易中的关键数据,对原油的开采、脱水、储运销售及原油炼制加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对含水率测量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相对于混合流体中的含水率测量方法,从而通过实时准确测量含水率的值来掌握开采过程中的原油含水情况。本文开展了微波、微波谐振腔及环形天线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两种微波法测含水率的测量原理,探讨了环形天线以及微波谐振腔的一些相关参数。经过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之后,分别对环形天线和圆柱形微波谐振腔进行了HFSS仿真,然后对环形天线和微波谐振腔的仿真结果做出了相应的分析,从而对测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帮助。同时还给出了测量系统的各部分软件设计及流程图,其中包括ADC转换、OLED显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部分的软件设计和流程图。然后,本文还设计了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由叁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发射电路、主控电路和接收电路,而发射电路主要用于微波信号的产生和信号功率的放大,主控电路主要用于完成显示、存储、ADC转换和数据传输等功能,接收电路则主要负责功率检波和信号放大。最后根据理论研究、HFSS仿真、软件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我们搭建了试验平台,在实验室内部对测量系统做出了系统性的试验,从而验证了本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最终研究出了一种有效的含水率测量方法,即微波谐振腔法含水率的测量,结合油田的生产需求,希望本设计在原油开采过程能够得到具体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1)
流体混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改进的SRK-CPA缔合流体方程和Huron-Vidal混合规则,建立了预测CO_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iCPA-HV),并与SRK-HV和PRSV-WS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 CPA-HV模型考虑了水的自缔合和CO_2-H_2O的交叉缔合,且模型中的拟合参数可关联成温度的函数;在278~573 K、0.1~140 MPa范围内,采用iCPA-HV模型预测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精度最高,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D)为4.15%;PRSV-WS模型次之,AARD为6.01%;SRK-HV模型最差,AARD为25.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混合论文参考文献
[1].董帅,耿朋飞,董舵,李春曦.基于四种电势波形的互溶流体混合的数值模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卞小强,熊伟,蔺嘉昊,熊武.基于G~E混合规则的统计缔合流体方程预测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J].石油化工.2019
[3].刘刚,童富果,刘创,谭鹏,陈旺旺.考虑掺混程度的水气混合流体动力黏滞性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4].翟玉玲,王江,李龙,马明琰,姚沛滔.粒径混合比对Al_2O_3/水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影响及评价[J].化工进展.2019
[5].董帅,耿朋飞,纪祥勇,李春曦.声场驱动气泡增强微流体混合的数值模拟[J].化工进展.2019
[6].王礞礞.PCM公司您身边的流体输送、计量和混合专家[J].中国乳业.2019
[7].周东勇,印兴耀,宗兆云.含两项不混合/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8].范亮亮,赵治,吴旭,者江,赵亮.微通道内被动式流体混合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9].李龙,王江,翟玉玲,王华.CuO-ZnO混合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分析[J].工业加热.2019
[10].孙娅娅.混合流体中的含水率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