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干保处111203)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389-01
温馨的语言是化解矛盾的良方妙药。说话要讲究语言艺术,在患者面前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由于不负责任的一两句话,给医院造成很大的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很容易失掉患者对本人甚至对医院的信任。
我们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当他办完入院手续一进病房时,有位科主任无意中说了句:“哎呀,这么大岁数了。”当时患者很不舒服,这是不是嫌我活的时间长了,花的钱多了,不愿意收我住院。这位患者六年前患过脑出血,而这次住院是双下肢动脉栓塞,经治医生问完病史后,当着患者的面说:“这怎么给药哇?”这时患者心里很不踏实,由于病情很急,当天又未及时给用上特效药,下午患者家属到干保办投诉,要求转院,说中心医院没治过我这种病。不会用药,让患者家属找到我。我立即办了转科手续,这件事才算化解。
我们还有一位市里离休的老领导,他说:“我本人理所应当享受市地级待遇,因为我是为了解放辽阳才来的。”我们科里有位老护士说:“你不来,我们辽阳照样解放。”很平常的一句话,激怒了这位老领导,“你怎么说话呢?”老护士马上说:“哎呀,我拿你当我爹了,我以为我和我爹说话呢。”就这样一句话使很紧张的局面一下子缓解了。
我们有位患者,右前胸疼痛近两年,经常发作,当时科里请专家会诊,他右胸疼痛又不是左胸,结果是准备给他做冠脉造影检查,如果发现有狭窄的部位马上下支架,这位患者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住院好几天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找到我,让我给拿个主意,这件事我很为难,如果我说不用做,出现后果,他会说我就为了省钱,落埋怨,如果我说做了,没有狭窄,你就是为了医院创收,白遭罪,也落埋怨,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最后我只好说:“既然你相信我,我就给你拿个主意,但是你别拿我当科长看,我们不是医患关系,你就拿我当你的女儿,我说对说错,出发点是好的,你别埋怨我。”我建议他先用药物调整,如果效果不好时,再做冠脉造影,最后用前列地尔这种药还真缓解了,老人家非常感谢。
古代著名医学家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医生高超的语言水平能给患者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会使病人的免疫力,代偿能力,康复能力和各种协调能力增强。
然而,对于医生,把话说好,并非简单地加几句客气话就可以做到,内心必须具备仁爱之心才是大前提。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说过一句话:“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正是医生这一治病救人的神圣应具备的人文素质,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现代医学也要求医护人员在诊治上不仅了解患者的病理变化,更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在医疗的各个环节表现出对患者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谐。而医务人员的语言便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并体现在医患的互动中。
面对疾病,医患本是合作关系,理应同舟共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求医生。”医患不平等观念至今未能完全消除。冷冰冰的语言时不时听到,要想医患关系走向和谐,医院要想成为诚信单位,必须充分叫响人文关怀,从语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