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所抽取的200 例接受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200 例患者中,治愈141 例,有效58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9.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除了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重新恢复了腰部的力平衡以及受力曲线,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手法;疗效观察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主要表现是腰腿痛,且疼痛多较剧烈,该病症属于常见病,但严重时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临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众多。笔者通过近5 年对2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26 例,女性74 例;年龄为18-85 岁,平均年龄(40.19±2.41)岁;病程为3d-10 年;病症类型:53 例为L5/S1,77 例为L4/5 ,14 例为L3/4 , 56 例为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
1.2 诊断依据
所选200 例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判定标准为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松解术
手术时,先对施术部位体表进行定位:患者椎间盘突出相应的棘间及棘突,L3、L4、L5 横突、骶正中嵴及骶骨后面,L3/4、L4/5、L5/S1 黄韧带处用紫药水作记号,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消毒洞巾,戴灭菌手套,于标注处注入局麻药后行针刀松解术,行针刀为四步进针手法,即取汉章针刀在棘间治疗时,①所行刀口线务必与患者脊柱纵轴平行,当刀口至棘突间隙的棘突尖处时,可深入约3-5mm 处,再斜行交叉切割3-5 刀;②在将小关节囊切开时,务须切透,且可深入至小关节间隙2mm 处;③切割横突间韧带或横突间肌时,为避免防损伤后腹膜血管,则行刀不超过横突板前缘;④出针后立即压迫止血,再将创可贴贴上即可。
2.2 骨盆牵引
牵引时间为每次30-60min,每天上午、下午各1 次,牵引需在20-60kg 之间,当患者出现明显好转炎后,牵引力可适当降低,牵引需持续进行直到治疗结束。
2.3 手法治疗
谭传华“阴谋”第三计:把说服教育改成强行推销。此时“谭木匠”公司开始走向全国,事业成功的两口子住进楼房。站在十层楼顶,谭传华底气十足:你不愿意改,我就逼你改,我挑你的毛病,把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摊出来晒在客厅里,看你还改不改!可惜他的强硬被妻子视作侵略行为并奋起反抗:结婚十年,还有谁比我更清楚你的缺点?既然要说不是,我一样可以找出一大堆来晾到阳台上!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发生在人体颅内动脉管壁上的膨出情况,为导致人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在临床脑血管意外中,其发病率仅仅低于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常见的发病人群为40岁~60岁的中老年女性,而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在临床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由于人体颅内动脉管壁局部腔内压力和先天性缺陷而引起的,血管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均和动脉瘤的发展和发生相关。早期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十分重要,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降低我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本次分析探讨中可见,针刀对于恢复脊柱内外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其解除了腰突症瘢痕、粘连等病理因素。于患者压痛处,针刀施术效果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压痛点为软组织结疤、粘连之处,当于此处实施针刀闭合松解术时,对损伤软组织施以切割、剥离松解过程中,可明显感觉到施术中疤痕处的坚韧感,将这些病理因素解除后,即可使脊柱达到一种新的力学的平衡[3],手术效果明显。由此可见,针刀切开粘连而肥厚的关节囊,松解椎旁紧张的肌肉及韧带,阻断粘连软组织处的无菌性炎症,以降低对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针刀术加强了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毛细血管新生,使得代谢产物转运加速[4]。
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9.5%,其中,有141 例患者痊愈,占总治疗人数的70.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且腰腿疼痛及受损神经所支配感觉异常消失;有58 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总治疗人数的29.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久行久坐或做重体力活后腰腿酸痛,但较治疗前腰腿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休息后即可缓解;有1 例患者治疗无效,占总治疗人数的0.5%,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二是单腿过伸法:取患者侧卧位,医生一手先按住患者腰骶部,而另一手则用前臂托住患肢大腿向后提扳,同时有节奏按压患者腰骶部,随后另侧也如法进行。
一是直腿弹压法:取患者仰卧位,医生站于患者患侧,其一手扶位于患者同侧足跟,另一手扶其膝部,①强力屈患者髋部,同时将其膝关节伸直;②在伸直患侧膝关节过程中,将扶膝部的手用力向下按压,而扶住足跟的手则向上提拉,促使患肢呈直腿向上抬高;③当患者患肢抬高程度至不能忍受时,稍停留片刻,即刻将足背猛力屈后,再缓缓放下,这样的操作可重复进行4-5 次。
3 结果
任何一种方法治疗结束后,均需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且以弹力腰围保护,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4 讨论
从以上分析探讨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将其归为腰痛、痹症范畴,其发病多为感受湿、热、风、寒之邪,或外伤闪挫,致气滞血瘀,引发经络闭阻不通所致。而西医学则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部肌肉反复慢性劳损或受暴力外伤,致使椎间小关节不断紊乱,腰部椎体间顺应性逐渐下降,直至损伤椎管内外邻近组织变性,最终在外因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突出[2]。
三是定位斜板法(以右侧卧位为例):取患者侧卧位,医生站于患者腹侧,患者上面的腿屈曲,而下面的腿则伸直,这时医生用左肘关节压住患者右髋稍后上方,而其右肘关节则压在患者右肩稍前方,当医生确认患者腰部放松后,即刻突然侧扳,此时能感受到偏移的棘突复位时的震动感,并听见清脆弹响声,另上侧的治疗方法由前述。
分析针刀整体松解术的作用,主要表现:一是针刀可以像针刺穴位一样,使得小针刀的刀口线与经络循行方向一致,避开神经及血管,并以此行针刀,至一定深度,于得气时行针刀纵横剥离后,即可出针。二是该方法针刀针感较强,运针时间短,效应保持时间长,具有明显的疏通经气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5]。临床实践表明,针刀治疗能使神经功能及异常的肌电图逐渐恢复正常。在给予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指导患者在腰围保护下适当锻炼,利于巩固平衡,增强脊柱外源性稳定性。
在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保持水平静止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插秧部工作台倾角,改变插秧机两侧浮舟的高度差,驱动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使秧盘随浮舟高度差进行倾斜角度调整。该调节系统静态性能实验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正脊手法有利于突出物回缩,消除髓核突出部的张力,恢复腰椎序列,以此达到“以松治痛”,整复的目的[6]。其作用主要表现:一是通过正脊手法,增加了患者体内止痛物质内啡肽的含量,使神经系统得到抑制;分解与解除了代谢加快致痛的物质;增强机体对致痛物质的抵抗力,使得其对细胞与组织的伤害降低;解除肌肉痉挛,增强腰腿部的肌力,提高局部组织痛阈,起到镇痛作用[7]。二是正脊手法使得患者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充血状态的改善,促进局部血管的扩张,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强,由此增强白细胞吞噬活动及血管壁通透性,患者机体机能及人体免疫能力得以增强[8]。
综上所述,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除了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重新恢复了腰部的力平衡以及受力曲线,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那么商业贿赂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是什么呢?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商业贿赂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通过给予对方贿赂以取得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这不仅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 吴旭平.临床针刀治疗学[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11-216
[2]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2.
[3] 周悦,王建伟,汤建华,等.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9,25(09):119-122.
[4] 张雷,郑移兵.肾着汤结合手法、小针刀、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草药,2019,50(09):2151-2153.
[5] 吴素芳,尚国栋,苏新亚,等.针刀、理疗联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04):408-409.
[6] 陶亮.射频结合小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177.
[7] 张太坤.针刺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6):735-736.
[8] 胡金波.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1):47-48.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5.067
本文引用格式:刘光奇.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08-109.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刀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手法论文; 动脉瘤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中国医学论文; 中医临床学论文; 针灸学论文; 针灸疗法论文;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5期论文;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