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青少年成长心理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

遵循青少年成长心理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

关键词:遵循;青少年;成长心理;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

一、前言

去年,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自己所教的八年级(1)班的有些同学说我的语文课是最难学的科目,并且不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

知道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反映问题的只是个别同学。是不是自己的教学真的有问题?是不是师生之间存在误解?是不是对某些学生关心不够……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以后,笔者不断进行尝试:改进教学、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这里,谈谈笔者是怎样改变师生关系的。

二、尊重自信,心理融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他们的人生才是积极向上的,才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教师很看重他。自尊心是依托自信心而存在的,如果一个学生的自我认识是糟糕的,对自己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这个学生就很难自信起来,而现在的学生,从小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种种压力,信息化的社会,外界各种优秀的人的事例扑面而来,免不了让他们自惭形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一花、一草、一尘埃”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我们作为教师,要利用自己的阅历和对人生的理解,让学生比较科学地认识自己其实拥有很大的潜力,以及无限的发展前景,我们要让他们明确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国家为人民造福,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努力目标,用美好的未来蓝图激励他们形成积极的自信心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

有一次上课,我先跟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我说:我出生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学生时代也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但我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经过努力,我来到了东莞,有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家庭。我把“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作信条,我也坚信“天生他材必有用”,坚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我班的小斌,校运会上的丰姿至今令我们难忘;小敏的遒劲的钢笔字,令我们赞不绝口;小青的演讲令我们振奋……我如数家珍般把全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特长、优点说了出来,最后我还说,我坚信你们一定有用武之地,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同学在遇到困难时,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我讲完时,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事后,有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就你能相信我们,发现我们的能力;以前,老师同学都讨厌我们,都说我们表现差、学习一塌糊涂,老给班级丢脸,而你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找到了自我。

我觉得,激励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很看重他,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认同差异,人格平等

记得有一天,在一次语文实践的活动中,发言的同学讲了一个真事,叫《做了一天的差生》。故事中说到道,“我”这个优等生因为跟同桌打赌,必须做一天差生:早上迟到、作业不交、还逃学,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却用习惯的思维,对平时是优等生的“我”横竖看起来都很顺眼,他们戴着这个有色眼镜,为“我”的这些劣行找了很多理由,让“我”非但没遭白眼反而受到那么多的优待。台下的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还不时鼓掌表示这个故事说得太真实、太精彩了,并且说:“我们的老师也是这么偏心的,对成绩好的同学很宽容,对成绩差的同学可狠了。”当时,上课的前三分钟已经过去,但我没有急着讲课,我觉得这是一个跟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就以自己平时处理事情为例子,谈老师的出发点、目的,谈老师处理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如:上星期,我们班的班长,老师布置做手抄报,到了该交的时间都没完成,被老师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一顿。然后我要学生找一找觉得老师偏心的主观原因。最后,学生明白了,即使老师以同样的方法教导不同的同学,同学们也有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些同学能比较客观的分析问题,认识到老师对自己严中有爱,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老师和自己过不去。这时,学生就懂得:“老师偏心”,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的误解。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这件事一直都在我心里记着,然后慢慢明白,在“师生平等”方面,我们有点矫枉过正了。我们现在片面地追求师生平等,大家都普遍认为师生平等是现在师生关系的标配了,好像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样。诚然,我们是要讲究师生平等,但是要理解这个平等的内核,就是人格平等,而不是身份平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公然批评指责教师的做法,虽然可以说童言无忌,但是在教室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这一角色来看,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此,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将师生平等这个说法泛化了。泛化的结果就是学生将师生关系庸俗化,觉得教师和自己一样,也不过如此,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甚至有点不以为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必然会面临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不接受、不服从甚至是抗拒的问题。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这样的“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讲究和学生平等相处,不是真正的平等,反而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身份产生错误的定位,从而造成错误认知,影响他们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关系”[1]。在学校里面,教师的角色是“教”,也就是学生的“引领者”,学生的角色是“学”,从知识和人格塑造上,追随者。两者的角色定位是有区别的,身份也是不一样,因此他们各自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各有不同。这就很明显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平等的,两种身份不对等的人,关系不对称,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追求最大限度的师生平等,这是毋容置疑的,这就让我们要明确平等的范围和定义。[2]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长期交往中以彼此间的情感为依托而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作为交往的双方,要求二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和独立人格,他们的人格应是平等的。可以说,师生关系既有不平等的一面,也有平等的一面,而师生平等是指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实现人格平等。”

“教师主导并不会逻辑地推导出‘教师主宰’。”[3]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而不是为了压制学生的发展,如果绝对的师生平等,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就不会那么容易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明确正确的师生关系,学生要认同师生身份上的差异,实现人格上的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根据教师指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努力,成长道路才能更加通畅。

三、围绕共性、尊重个性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人”及“人的发展”上。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出新课标所倡导的是“人本教学”。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引领者,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

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主要场合还是在课堂上,当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之后,他们才能对自己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才能更自信地保持和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营造出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我们在课堂上讲究自由平等,尊重个性,但是前提还是要建立在良好的课堂秩序,高尚的道德观、有法律意识,有政治觉悟的基础上的。尽最大的限度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明确自由的尺寸范围之后,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在课程范畴里,在教师、同学的范围内,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持续性学习的人生成长轨迹。

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学习。去掉“师道尊严”的严肃面具,与学生融为一体,认真、仔细地倾听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的见解,不论对还是错,我都抓住其某个闪光点进行鼓励,对其错的地方,用和蔼的口气进行批评指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或重拾信心。这样,学生能在民主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四、有效沟通,师生交心

英国管理学家威尔德曾经说过:“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是有效的沟通。一个学生就如一片树叶,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片,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和心理也不同,班主任只有对每个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进行沟通。[4]

我第一次问卷调查时,其中一条是:“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怎样?”有62%学生都说,现在的老师和学生如同路人,缺乏沟通,互不了解,我们不怎么喜欢教师,不信任教师。

我想,我们教师何尝不是为学生好?每天工作都想着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甚至下班后还想着这些事,但现在是吃力不讨好,学生不但没领情,还讨厌、不信任教师。造成这种结果,其实就是师生缺乏沟通,互不了解,所以我利用课堂、课后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敞开心扉,真诚相待。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良师易做,益友难当。课后,我主动接近学生,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促膝长谈,经常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给予他们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关怀,渐渐地,学生们对我有了亲近感与仰慕心理,他们喜欢我、信任我了。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样,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师生间已有了密切良好的关系,即使是以前表现差的学生,见了我都尊敬地叫声“老师好”;看到我抱着作业本,他们赶紧上前帮忙;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主动地找我倾诉,让我帮忙。如:小燕向我询问“我妈妈生日那天,要送什么礼物,她才高兴?”小玲对我说:“老师,同学们不太理我,我该怎么办?”小乐在周记里说:“老师,我很想读好书,可一个女同学的影子老徘徊在脑海中。请您帮帮我。”——让我更高兴的事是,在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中,语文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

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2]郄强炀,朱成科.平等师生关系的泛化后果、根源及再确证[J].教学与管理,2017(10).

[3]刘继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一个经典公式正当性的论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4]李健.浅谈中职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J].亚太教育,2015(3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523000)

标签:;  ;  ;  

遵循青少年成长心理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