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状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鉴定,种质,荆芥,品质,农艺,紫苏。
性状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刚,张跃博,颜华,张龙超,侯欣华[1](2019)在《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鉴定猪骨率性状候选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挖掘影响猪骨率性状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并对其所覆盖的基因的作用模式及机理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基于测序深度的CNVcaller软件对大白×民猪F2群体的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利用TASSEL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 MLM)对骨率性状进行基因组关联分析;查找数据库对CNVs所覆盖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利用RNA重测序对75日龄大白猪腿软骨中4个显着CNVs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F2代群体中,共检测到3 027个CNVs,其中,共有1 251个为缺失,987个为多拷贝,789个为缺失和多拷贝均存在。与骨率在基因组水平相关的CNVs共有4个,均位于7号染色体。4个变异中,有两个未与任何基因重迭。显着性最高的CNV4与骨髓分化相关标记(MYADM)基因重合。对75日龄猪腿软骨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在后腿软骨中仅CNV2的表达丰度较高,推测CNV2通过影响其内部基因的表达量影响骨率,CNV4可能在胚胎发育期起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鉴定出影响猪骨率性状的4个CNVs,其中,CNV2和CNV4为影响骨率性状的主效CNVs,推测CNV2通过影响其内部基因的表达量影响骨率,CNV4可能在胚胎发育期起调控作用并最终影响骨率。本试验为今后骨率性状的调控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猪骨率性状的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以忠,曾宇恒,邓琳琼[2](2019)在《毕节市紫苏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对来自毕节市不同县(区)36份栽培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相关分析发现,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株粒数、总穗数对株粒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对株粒重呈显着正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均仅有株粒数和千粒重对株粒重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株粒数对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32 0和0.868 6;千粒重次之,分别为0.280 0和0.078 4。因此,紫苏育种时,应选择株粒数多、千粒重大的品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锦坤,张映,陈钰辉,连勇,郭欢欢[3](2019)在《茄子株高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和126构建的茄子6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_1、P_2、F_1、F_2、 B_1(125×F_1)、B_2(126×F_1)〕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性状差异显着,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_2、B_2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11期)
许丽娜,金素奎,王若鞍,王水莲,贾舒雯[4](2019)在《运用GBS方法鉴定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的QTL》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水稻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养育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高品质的稻米成为水稻育种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稻米品质包括研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稻米品质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品质相关QTL的鉴定与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加快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的进程。采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能产生大量的SNP标记,足以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GBS在群体研究、遗传多样性、QTL定位以及基因组筛选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运用GBS方法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开展稻米品质性状QTLs的定位和克隆。【材料与方法】Koshihikari是优质粳稻品种,口感黏有嚼劲,深受消费者喜爱。NonaBokra是耐盐的籼稻品种,但是口感和外观品质都不佳。我们将Koshihikari和Nona Bokra杂交,构建F2群体。从384个F2单株的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建库测序,构建Koshihikari和NonaBokra的高密度连锁图谱。挑选172个结实较好的F2个体用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检测完整米率(WG)、整精米率(HR)、整精米面积比(AHR)、透明度(TP)、垩白粒率(CR)、垩白面积比(CA)和垩白度(DC)等7个品质性状,进行品质性状QTL的定位。【结果与分析】通过GBS方法产生3830个高质量的SNPs用于高密度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总共长度为2456.4cM,平均标记间距是0.64cM。完整米率(WG)、整精米率(HR)、整精米面积比(AHR)、透明度(TP)、垩白粒率(CR)、垩白面积比(CA)以及垩白度(DC)用于进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显示,完整米率与整精米率和整精米面积比高度正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面积比和垩白度高度正相关,透明度与垩白度负相关。本研究没有检测到完整米率的QTL,检测到1个整精米率QTL和1个整精米面积比QTL,并且LOD值都小于5。我们共检测到3个透明度QTL,3个垩白粒率QTL,3个垩白面积比QTL和2个垩白度QTL,且LOD值都大于5。每个QTL的表型变异范围从0.01到61.64。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面积比和垩白度的每个QTL加性效应变化范围分别从-0.2957到0.6635、-9.5520到-0.6281、-9.5921到5.8653、-14.1332到9.4554。通过分析垩白度QTL的定位区间,发现一个已知功能的RC基因,参与调控种子休眠和果皮颜色。我们还发现一些NAD依赖脱氢酶家族的蛋白和叁角状五肽蛋白,这些家族的蛋白已经被报道参与调控水稻淀粉合成。【结论】我们采用GBS方法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用于稻米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并且筛选到候选基因,为稻米品质的育种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杨得毅,黄红英,刘海兰,陈文娟[5](2019)在《康藏荆芥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完成康藏荆芥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方法对康藏荆芥进行鉴定。结果:完成了康藏荆芥原植物形态的描述和具有鉴定意义的性状、显微鉴定特征的记录,药材的鉴别要点为茎呈方柱形,具细条纹;叶片边缘具浅齿,两边被毛;非腺毛有两种;腺毛表面有疣状突起;腺鳞由八个细胞组成;螺纹导管多见;花粉粒表面光滑;叶肉薄壁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茎横切面表皮可见细小的腺毛或非腺毛,四角棱脊处分布大量的厚角组织;内皮层明显,凯氏点清晰可见;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结论:以上鉴定特征可为康藏荆芥药材的鉴别及生药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盼,何鑫鑫,倪黎纲,唐子雪,杨持[6](2019)在《基于RNA-seq数据鉴定苏姜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通过对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苏姜猪肌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选取90和180日龄苏姜猪各3头,利用RNA-seq技术对9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进行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9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中有1 65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74个基因表达上调,1 18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474个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参与肌肉纤维、转录调节、钙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1 181个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参与免疫、造血、溶酶体、绑定、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中有383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70个基因表达上调,31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70个表达上调基因未能显着富集,313个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肌肉发育、细胞外基质、cGMP-PKG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本试验获得了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组织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出6个与苏姜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FOXO1、FOXO3、FOXO4、MYF6、A-FABP和H-FABP,为深入研究苏姜猪肉质性状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魏忠芬,奉斌,杨胜先,李慧琳,杨航[7](2019)在《贵州向日葵地方种质资源分布调查与性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保护、创新、遗传改良及产业利用提供基础资源材料,对贵州不同地区向日葵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地理分布进行调查,并针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65份种质资源进行主要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向日葵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西北和黔中地区,至2018年共收集到贵州地区向日葵农家品种或地方品种584份,其中地理来源清晰的有414份;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广,遗传类型丰富,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1.23,变异系数6.12%~46.82%;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1.65~2.63,变异系数14.19%~49.19%;10个农艺性状主成分因子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45%;叶片数、茎粗、百粒重、单株籽粒重及花盘直径是向日葵种质资源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其遗传改良及优良品种的鉴定选择时应将植株生长势、单株籽粒重、百粒重、花盘直径及籽实大小等性状作为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大川,汪会,马福盈,杜婕,张佳宇[8](2020)在《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穗粒数对水稻高产品种培育至关重要。其遗传基础复杂,由多基因控制。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分解,因而是理想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高代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5个代换片段的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7,平均代换长度为4.49 Mb。与受体日本晴相比, Z747的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和粒长显着增加,粒宽显着变窄、结实率显着降低,但结实率仍为81%。进一步以日本晴和Z747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鉴定出46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水稻1号、2号、3号、5号、6号、9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qGPP12、qPH-3-1、qPH-3-2等12个QTL可能与已克隆的基因等位, qSPP9等34个可能是新鉴定的QTL。Z747的每穗总粒数由2个具有增加粒数效应的QTL (qSPP3和qSPP5)和1个具有减少粒数效应的QTL (qSPP9)控制。研究结果对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以及有利基因的单片段代换系培育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陈曦,李新臣,宋小玲,强胜,戴伟民[9](2019)在《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观察及ITS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的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inn.) Kuntze]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基于ITS序列构建黄顶菊与菊科(Asteraceae)其他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观察结果表明:黄顶菊株高0.3~2.0 m、茎直径1.62~5.45 mm,根系发达;每个头状花序包含小花1~20朵,其中,舌状花1朵、管状花0~19朵;成熟种子黑色、披针状、扁平、无冠毛,种皮具10棱痕。黄顶菊单株有小花8 302朵、饱满种子6 698粒,结实率为80.7%;种子千粒质量0.224 0 g,种子萌发势和萌发率分别为86.0%和98.6%。黄顶菊种子的水平漂移距离随风速增大(0.7~3.5 m·s~(-1))逐渐增大且差异显着(P<0.05),其中,在3.5 m·s~(-1)风速(相当于自然界中叁级风)下,种子的水平漂移距离最大(60.54 cm)。在静止和搅拌条件下分别浸泡6~36 h,漂浮种子数存在明显差异;在搅拌条件下,随搅拌次数和浸泡时间的增加,漂浮种子数逐渐减少,浸泡36 h(6次搅拌)后已无漂浮种子;而在静止状态下,浸泡36 h后仍无种子下沉,漂浮种子数保持恒定。ITS片段扩增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黄顶菊ITS片段长度为682 bp,含有变异位点310个、简约信息位点284个、保守位点242个和自裔位点26个,T(U)、C、A和G碱基数量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6%、23.6%、24.0%和25.8%,且供试黄顶菊与原产地(南美洲)黄顶菊的ITS序列完全一致;在NJ系统进化树上,供试黄顶菊与原产地黄顶菊的遗传距离最近,而与其他4种供试菊科植物以及黄顶菊属(Flaveria Jussieu)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结实率较高、单株种子数多,种子萌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随风和随水流传播的能力;供试黄顶菊的株高和头状花序所包含的管状花数均高于原产地,与其生境适应性有关。依据观察结果,对黄顶菊的防除提出了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丽,赵春雷,李彦丽,王希,崔平[10](2019)在《甜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更加科学真实地评价甜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有针对性地对种质资源优异品质性状进一步挖掘利用。引用甜菜块根蔗糖可回收率、杂质指数、可回收蔗糖量3个综合指标,排除甜菜块根中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的影响,对参试的162份甜菜种质资源2年试验鉴定结果的有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中影响蔗糖提取的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在不同的种质资源材料间差异较大,其中钠含量在参试种质资源材料中极差达到4.763 mmol/100 g,为平均数的1.84倍,变异系数34.43%;α-氮含量和钾含量在不同参试种质资源材料间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6.90%和19.03%。通过对参试种质资源材料的评价,筛选出蔗糖含量高、有害性非糖分含量低的高糖组种质资源材料10份、中高糖组48份材料,2组平均蔗糖可回收率分别为15.88%和14.95%;筛选出杂质指数低于4.0、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的丰产型种质资源材料7份,杂质指数4.0~4.5、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丰产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材料14份。甜菜块根中可回收蔗糖量指标综合了蔗糖可回收率和块根产量2个性状指标,利用该项指标评价种质资源材料,可以挖掘出丰产优质的种质资源。用可回收蔗糖量指标评价甜菜品种,筛选丰产、高工艺品质的品种,兼顾甜菜种植者和制糖企业双方利益,有利于甜菜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性状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对来自毕节市不同县(区)36份栽培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相关分析发现,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株粒数、总穗数对株粒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对株粒重呈显着正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均仅有株粒数和千粒重对株粒重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株粒数对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32 0和0.868 6;千粒重次之,分别为0.280 0和0.078 4。因此,紫苏育种时,应选择株粒数多、千粒重大的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状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刚,张跃博,颜华,张龙超,侯欣华.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鉴定猪骨率性状候选基因[J].畜牧兽医学报.2019
[2].张以忠,曾宇恒,邓琳琼.毕节市紫苏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杨锦坤,张映,陈钰辉,连勇,郭欢欢.茄子株高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J].中国蔬菜.2019
[4].许丽娜,金素奎,王若鞍,王水莲,贾舒雯.运用GBS方法鉴定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的QTL[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杨得毅,黄红英,刘海兰,陈文娟.康藏荆芥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9
[6].徐盼,何鑫鑫,倪黎纲,唐子雪,杨持.基于RNA-seq数据鉴定苏姜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魏忠芬,奉斌,杨胜先,李慧琳,杨航.贵州向日葵地方种质资源分布调查与性状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9
[8].王大川,汪会,马福盈,杜婕,张佳宇.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0
[9].陈曦,李新臣,宋小玲,强胜,戴伟民.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观察及ITS分子鉴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10].陈丽,赵春雷,李彦丽,王希,崔平.甜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