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乡绅的灵魂和中国的古代历史发展有着相互辩证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乡绅创造了历史,而历史的传承的实质载体,就落在了乡绅身上,所以中华文化的深远和连续性与中国的乡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科举制度对于乡绅的发展和形成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缺不了中国乡绅的引领和支持,在中国璀璨文化的大浪里都有出现了中国乡绅的影子,基于乡绅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化和技艺才得以传承和保留,乡绅是中国古代历史创造,发展,传承的纽带,科举制度是中国乡绅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乡绅文化发展方向被科举制度一直牵引着走,探索科举制度可以反映乡绅历史的源头,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乡绅;科举制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传承
一、中国乡绅特性的理论探索
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理解。乡绅包括“乡”和“绅”。“乡”指乡村,由宗法血缘关系构筑的地域单位。“绅”指“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后“引申以指束绅的人士”,(1)是身份的象征。其次,从乡绅的发展来理解:士绅与乡绅。秦汉乡里组织形成之前,活跃在乡村社会的是“士绅”,“士为民之首,一方之望。凡属编氓,皆尊奉之,以为读圣贤之术,列胶庠之选。”(2)
乡绅用通俗的话来说,是一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们的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里,一般受到民众和集体的支持和推崇,一般的重要事件,重大决策等都会由乡绅来夺断和决策,他们相当于一个村子或者一个部落的领袖,但是他们又不是当时所谓的朝廷或者说政权的直属官职,他们是承接政权和民意的中间介质,他们是最能反映平民生活民意的代表,也是最能传达朝廷指令的阶层,所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文化发展,制造经济趋势等的作用,都可见一斑。
在中国乡绅的范畴里,知识,财富,身份是乡绅构成的最核心要素,所谓乡绅,即是集合了自身知识,个人财富以及身份象征集合于一体的,但是作为乡绅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拥有自身的文化知识,在查阅了关于乡绅的定义和历史的资料之后,文化知识是成为乡绅的第一步,在历史上的乡绅中,乡绅的文化知识具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个是常态知识,另一个是规范知识,在中国古代以小农自然经济为发展依据的乡村形态中,常态知识是古代乡民基础生活的认知知识,乡民有自觉遵守必要条件,不遵循就意味着无法继续生活。因此常态知识,是不需要外在的力量的推动加以习得的(3);在规范知识方面,规范知识指导人们的行为,其规范着乡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常态,并且涵盖了奖惩的内容,在国家法规触及不到的中国乡村社会里,规范知识的作用表现出儒家的“礼”。(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表现为以血糖增高和(或)糖尿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或手术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1]。麻醉、手术的创伤刺激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激性升高[2]。另外,术前禁食、口服降糖药停药过晚、术前胰岛素剂量的不适当调整等因素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的增加。全麻镇静患者低血糖症状被掩盖,风险尤其高[3]。因此,围手术期在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同时必须提高警惕,积极防治低血糖,避免患者发生致命危险。
二、科举制度与乡绅联系
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文化知识逐渐使得当权者的权利开始走向制度化,称之为权利制度化,所以科举制度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叶落根归”的思想观念深深刻入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脑海里,所以会出现一些告老还乡,辞官回乡的诸多文化人回乡为自己的家乡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古代社会王权不下县的社会大环境下,这些知识分子有了很大的空间和社会环境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使乡绅的主体开始形成,再加之代代相传的客观因素,乡绅文化开始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所以科举制度对于乡村乡绅的形成和传承有着必要的因果关系。
(2)[清]王杰.钦定学政全书:卷7,卷3.转引自杨建荣.中国传统乡村中的土绅与土绅理论[J].探索与争鸣,2008,(5).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里,科举考试这样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当时的当权者为了选拔有能力的寒士能进入朝廷,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产生的教育机制也是为了官吏的选拔,这种目的之下,科举制度就成了唯一的途径,经过漫长的历史纠缠,知识和权力发生了勾连,中国乡绅的内容也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中国的士绅大多从科举制中选拔出来的,是“学绅”的典型范例,费孝通称之为“一群特殊的会读书的人物”(5)。
科举制度的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只为一朝把功成,十年的饱读诗书,增加了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而且为了维护他们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会自律着自己作为一个道德的标杆,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一方面也为了自己在科举制度能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这个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抑制了知识分子在以后成为官吏的腐败滋生,也为日后的乡绅身份的个人崇高的道德素养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时的乡村生活里也会备受村民的尊重。
三、科举制度优势与乡绅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度规范化的思想,古代的科举制度让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对官僚文化的研习成了他们晋升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前途,把科举制度看作自己改变命运的最佳渠道。
科举制度的意义在于让当时的有才学,有能力的乡下人有了争取自己自由和自己抱负的机会,就当时社会的世袭制社会而言,当科举制度成为了官员选拔的最主要方式后,科举考试的开放性,使得很多寒士进入朝廷政权,有利于加深和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导向,对于封建社会前期世袭制度把持朝政的局面的改变,起了实质性作用;庶族地主寒窗苦读,考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优秀人才;遴选封建人才有了文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高素质的文官队伍的形成,有了模式化参考;读书-考试-做官的关联度,把权利、地位与学识串成一线,促进中华民族刻苦勤奋学习的读书环境,把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也联动起来。
科举制度让普通的寒门学子当成了最有效的,最切实际的成就自己理想的手段,让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把科举考试当成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读书人都趋之若鹜,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落榜或者卸甲归田,成为了乡绅,他们把中华文化带到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加深了不同乡村之间的共性,对于形成乡绅乡村治理的共性得以放大,所以科举制度不论是对于维护当时政权的和平稳定,还是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内涵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马克思有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6)乡绅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社会造物的衍生品,也是历史的产物,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任何事物都有亮点和暗点,在合适的方面出现,就成为了优势,在中国乡绅出现至今,现在的研究学者们都对其有褒贬不一的看法,那么中国乡绅的优势在哪呢?
科举制度的多维性,并不仅仅在于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政权集中,科举制度不仅给当时的政权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志士成为了当时朝廷社会的中流砥柱,为当时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另一方面,一批批的文化分子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有的成为了朝廷的达官贵人,有的成为了中国古代乡村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掌权者,构成了乡绅,这些有功名且未任官职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上可以自如地应对官吏,下可以稳民心,近民意,成为古代社会稳定的调机器。
科举制度是相对公正的管理选拔制度,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一个跨入仕途的一个重要的门槛,踏过这个门槛,寒门学子便可成凤凰,正因为科举制度是不分贵贱阶级的,所以在当时的整个社会大环境里,这个官员选拔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人性化的制度,发现并培育了数不尽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完成自己的抱负之后,带着自己的所学,所看,所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带去当时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并培育了下一代的知识文化分子,走出家乡,成就理想然后又回到家乡去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使得中国特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宜接受机械性的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如合适的弹力袜、间歇性压力梯度仪治疗。恶性肿瘤、有盆腔手术史、术前使用皮质激素、有多种合并症及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性抗血栓预防也是有效的。术后更长时间的预防性抗血栓治疗,目前证据仍不足。
四、科举制度劣势与乡绅文化的衰落
科举制度固定单一的形式和内容,把科举制的考试制度变得僵化,自明代以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对于形式的要求变得极端,对于知识分子真实的学识没有变通考核,参考学子为了满足考试形式,着重形式主义的学习,学子的识学渐被固化的四书五经、八股文架空;学子的见闻、创造性、见闻、世界观都被限制得很深。明清时期,统筹实行八股取士,从科举考试的内容到形式对应考者严格束缚,使许多学子研究学问内涵,对学子的思想形成了错误导向;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环境的繁荣和多元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加重科举内容固化,使得科学文化的发展误入歧途,导致了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
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在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原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承担,历时三年(1997-1999年)完成了《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试点)研究》。以苇河林业局为试点,实现了资源资产由数量、质量到价值量的转换。分别提出了大兴安岭林管局、省森工总局(40个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三个系统林木和林地价值量核算成果。并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性研究。该成果对建立我国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科举制度把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引入不当的发展方向。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学子以通过科举考试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拥有仕途,光宗耀祖的社会风气,限制了当时人材的出路。
五、结论
注释:
乡绅一词在宋代即已出现,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和发展最终于明朝中后期乡绅作为一个阶层而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当中。乡绅阶层是封建的小农经济与我国科举制度紧密联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一特殊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长期存在又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乡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质载体,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维系因子。乡绅由于科举制度的强制教化,受儒文化的洗礼,博学多知,知书达礼,同时也热心于自我乡村发展事务,物尽其用,得到百姓乡民的尊重。乡绅的逐渐衰落,是丧失文化权威而与下层民众疏远,是传统精英流动渠道消失致其与下层民众隔离,是乡绅自身异化进而与民众冲突、民众中产生新的精英给其沉重打击。(8)
(3)(4)徐祖澜.历史变迁语境下的乡绅概念之界定,湖北社会科学人文视野•历史,2016年第6期
2.1 治疗前后子宫脱垂POP-Q分度的组间差异 两组治疗前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1)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160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兽药产品、未经农业部批准的以及进口国明令禁止的兽药。但在具体的畜牧生产中,由于养殖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为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产品产量、商品性能,长时间、大剂量、多种类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甚至将明令禁止的兽药长期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引发一系列动物制品安全问题。
(5)费孝通.中国绅士[M].惠海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1,11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人民出版社,1995.82,118
(7)赵士朋,曹楠.近代乡绅阶层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84-85.
“尊元”理念源出于元人对北曲的自我尊奉,其背后连带着北曲——正音的定位、杂剧——风教的关联、文人——雅正的文化想象等多重构成,明初曲学系统也多承袭之。而到嘉靖、万历时期,文人曲家“尊元”的总趋向虽然未有变易,但随着他们对曲学的认识加深,特别是对音韵变化情况和审美建构的理解与探讨有所深入,出现了文人群体对元曲认知的旧有说法进行修正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元曲、曲学的关注之高,已经达到了文学自觉的程度。
(8)赵士朋,曹楠.近代乡绅阶层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84-85.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160.
[2][清]王杰.钦定学政全书:卷7,卷3.转引自杨建荣.中国传统乡村中的土绅与土绅理论[J].探索与争鸣,2008(5).
[3][4]徐祖澜.历史变迁语境下的乡绅概念之界定[J].湖北社会科学人文视野•历史,2016(6).
[5]费孝通.中国绅士[M].惠海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1,11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人民出版社,1995.82,118.
[7]李倩夫.浅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J].科学论坛,2013(03):14-15.
[8]赵士朋,曹楠.近代乡绅阶层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84-85.
标签:乡绅论文; 科举论文; 制度论文; 中国论文; 自己的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政治论文; 政治制度史论文; 清论文; 清以前政治论文; 《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论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