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现阶段我国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致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社会政策导向致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群众需求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差异致使区域诉求多样化、社会阶层分化致使群众需求多样化、群众个体差异致使社会需求多样化。江苏大走访活动具有点对点的党群沟通、面对面的政社互动的特点,是创新运用群众路线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大走访;社会主要矛盾;群众需求;群众路线;实践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群众的需求也相应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特征。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带来的变化,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苏近年来开展的“大走访”活动,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
一、我国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由于沿海地域与内陆地区的发展程度差异,以及区域间资源禀赋和城乡政策支持差异致使我国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致使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使得生产要素配置优化,资源禀赋有效挖掘,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资源、交通的不均衡布局,使得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首先,宏观层面呈现全域不平衡、不充分。全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即体现在国家层面的东中西部不平衡,东部地区由于临近沿海和国家战略的优先支持,率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富裕起来;中西部地区由于环境及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加之改革开放时间较晚,其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和中西部发展的不充分。其次,中观层面呈现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例如,苏南、苏北、苏中区域上同位于中国东部,行政上同属江苏省管辖,但由于苏南位于长江沿线,且受上海辐射作用更大,发展较为充分,苏北发展则相对滞后,区域间呈现不平衡不充分表象。最后,微观层面呈现区域内部不平衡。我国资源、交通、人口并非完全均匀分布,各地区内部的资源禀赋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地区内部通常城区和近郊发展较为充分,远郊发展不充分,同时,部分地区由于特定的资源禀赋会呈现极值特点,区域内部呈现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二)城乡社会政策导向致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处于城乡二元体制之中,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城乡协同,使得城乡间呈现差异化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仍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发展导向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果,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工业化、现代化差距,同时工业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限制,我国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凸显。
首先,善治建设的不平衡。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城市社会建设于陌生人社会之上,其社会秩序的维系多以法理为依据;而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农村则建立于熟人社会之上,关系维系相对依赖于传统的礼法[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性意识逐渐增强,旧有的礼法秩序式微,在推动城市日趋善治的同时,乡村社会的衰弱与无序不容忽视,城、乡善治差异日益凸显。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由于工业、服务业集聚,经济效益远高于农业,进而形成了城乡产业收入剪刀差巨大的不平衡现状。再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是文化的重要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现有的城乡文化生态体系中,城市文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日趋向好;而乡村文化则随着乡村社会的衰弱日趋衰败。再次,社会建设的不平衡。城乡产业剪刀差带来了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进而诱发和加剧农村的空心化,乡村基础设施这些年虽有很大改善,但滞后于城市。最后,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一方面,城市建立了系统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市政绿化工程,乡村缺乏相应的生态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城市由于经济远较农村发达,城市日常污染易向农村转嫁,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矛盾。
二、多种因素导致群众需求多样化
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处于异质性社会环境的群众,存在着生活层次和需求层次的差异,进而导致群众的需求多样化。
(一)区域发展的差异致使区域诉求多样化
黄剑七彩金雕塑多为国内外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纪念性主题作品,如:为联合国70华诞而创作的世界和平主题雕塑《和平之声》、2022北京冬奥会七彩金系列雕塑《冬奥之约》《冬奥之梦》《冬奥之舞》、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而创作的生态主题雕塑《马兰仙子》、为纪念嫦娥三号首次登月成功而创作的大型雕塑《嫦娥奔月》、中国“首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论坛”环保主题雕塑《紫气东来》、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作的纪念性雕塑《铭记·大运》和为纪念玉树地震而作的《玉树花开》。
(二)社会阶层分化致使群众需求多样化
虽然我国宏观上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阶层的差异化,但并非同一区域同一阶层的人们就具备同样的利益诉求,由于个体自身发展轨道和所处具体环境的差异,群众个体也具备差异化利益诉求,社会总体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我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精准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需求的差异化,实现执政目标与施政结果的统一。故此,建立健全差异化群众需求的精准识别机制,是我党执政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异质化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致使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部分地区由于临近沿海,加之政策支持,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甚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囿于交通、资源、市场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仍有少数地区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差距致使不同地区发展诉求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以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目标,而中西部部分地区将贫困区摘帽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受制于旧有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有的地区甚至形成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发展鸿沟,城市发展目标是如何实现自身建设,而农村发展目标则为打破二元体制,跨越城乡鸿沟[3]。故而,东中西部间、城乡间的发展差异致使不同区域间发展诉求多样化,亟待建立差异化诉求实践机制。
(三)群众个体差异致使社会需求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社会分工与劳动价值不同致使群众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日趋分化,进而原有的单阶层社会日趋分化为多阶层社会。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由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由于各阶层间所处社会层次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相同。少数先富者已实现了自我实现需要,而少数贫困户仍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多数群众已实现社会需要,更重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各阶层的政治参与权益诉求、经济发展诉求、文化娱乐诉求、社会治安诉求、生态环境诉求的侧重点与紧迫性存在差异,这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手段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诉求。
三、江苏大走访活动的实践创新
大走访强调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实现有效衔接,即实现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个体对个体的衔接。这不同于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党群互动,原有自上而下的党群互动强调按层次下达命令,该种方式虽然客观上能够使得各层次管理者职责得以充分发挥[4],但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失真,在具体执行中极易因信息不对称而诱发执行扭曲,浪费公共资源;而大走访强调点对点的党群沟通,构建了高效的党群沟通模式,实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不同于原有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方式,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最重要的形式是信访,但信访通常是社会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诱发的利益疏导模式,而大走访着眼防微杜渐,力图将社会潜在矛盾化解于日常走访之中。该模式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群众的差异化利益诉求,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
白阳不动声色地喝了口酒,那女人通知他今天会带赵晓峰来这家酒店,弦外之音是让他好好地利用,于是他有效地利用了这个情报。
(一)点对点的党群沟通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机遇的限制,不同地域群众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化特征。针对这一实际,江苏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以服务群众、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为目标,强调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强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创新运用群众路线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根据水文计算成果,两股泉水汇合点以上流域年径流总量282万m3,在95%保证率下最低可引水量162万m3,马家寺截潜流工程设计年引水量108万m3,日平均引水量3 000 m3。
(二)面对面的政社互动
江苏组织的大走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均需大走访、大调查,而非固有专门对接群众职能部门开展的走访与调查,实现了整个党政系统与基层群众间的面对面的交流。这不同于以往的点对面的政社互动模式。固有点对面的政社互动通常指街道办、乡镇政府与群众间的互动,即基层政府与群众的互动[5]。这种模式具有熟悉辖区内群众的特点,但囿于行政权限和行政能力限制,与多部门、高级别部门开展的大走访仍存在差距。大走访也不同于以往线对面的政社互动模式。线对面的互动即为信访部门与群众间的互动,但由于信访部门不是具体的行政职能部门,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待职能部门的配合,存在环节多、时间长等实际情况。江苏组织的大走访强调面对面的政社互动,要求各个部门党员干部均需走访联系群众,实现整个党政部门与群众的有效互动,对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诱发的资源虚耗有积极作用。
四、余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社会场景的重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对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组织的大走访着眼破解等待民意汇集、信息向上传递、反馈政策出台的被动性,主动转换工作手段,要求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搜集民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创新性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主体实现转换,从以信访部门为主扩展到实施走访的全体党员干部;在范围上实现升级,从原有特定部门组织转变到江苏党政机关;在工作方式上变被动处置为主动探查,在维护稳定的同时强调实现发展。大走访形成了有效的面对面党群互动格局,实现了多层次的党群互动,有利于及时受理群众的利益诉求,发现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聚合干事创业的能量奠定了基础。
无人机测量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对土地整治监控工作的运行效率,通过获取高质量的正射影像图,可以进一步减少在制图中所消耗的时间,而且还能节省更多的人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实际工作效率,避免人员浪费以及引发相应的高人力问题。与此同时,由无人机摄影测量而产生的影像图,不但能够为数据处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还能借助图像进行相应的长度、位置测量规划,从而使得验收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石欧烈.网络中国社会阶层及治理发生重大转型[J].领导科学,2017(4).
[2]周庆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现代化建设[J].社会治理研究,2014(4).
[3]王名等.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
[4]王海峰.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价值——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建构[J].学习论坛,2019(1).
[5]张国磊,张新文.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社互动取向:共建、共治与共享[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5).
[6]樊金龙.江苏省大走访工作座谈会[N].新华日报,2017-06-15.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8-0035-02
作者简介:陈子庚(1994—),男,汉族,天津人,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区域治理与政策。
(责任编辑:冯小卫)
标签:群众论文; 不平衡论文; 社会论文; 互动论文; 区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西部学刊》2019年第8期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