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论文和设计-李传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它包括铜套;所述铜套呈圆台型,所述铜套上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圆柱孔、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圆柱孔,所述第一圆柱孔与所述第二圆柱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安装于蓄电池外端子上,使得蓄电池外部连接既可以紧固式铜芯连接又可以插接式抱箍连接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套(1);所述铜套(1)呈圆台型,所述铜套(1)上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圆柱孔(1.1)、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圆柱孔(1.2),所述第一圆柱孔(1.1)与所述第二圆柱孔(1.2)相连通。

设计方案

1.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套(1);所述铜套(1)呈圆台型,所述铜套(1)上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圆柱孔(1.1)、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圆柱孔(1.2),所述第一圆柱孔(1.1)与所述第二圆柱孔(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1)外表面设有镀层(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孔(1.1)和所述第二圆柱孔(1.2)内表面呈光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孔(1.1)与所述第二圆柱孔(1.2)的连通部位设有台面(3),所述台面(3)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3.1)为铜合金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截面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1)为铜锌合金铜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2)厚度为0.5mm;所述环形凸起高度为2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

背景技术

依据线缆连接方式,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接线端子形式可大致分为紧固式铜芯极柱连接和插接式抱箍连接。在紧固式铜芯极柱的正、负极接线端子中,以嵌入铜芯的铅接线端子最为普遍,其别称为铜芯极柱,主要适用于UPS备用电源、电信和电力等工业用途;插接式抱箍连接方式主要适用于汽车起动和油机起动等民用用途。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同一只蓄电池不能兼顾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用户只能同时购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蓄电池或者更改连接方式来满足需求,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同时,对于蓄电池生产厂家来说,同型号蓄电池要求满足两种不同连接方式,正负极端子需要开发多套外端子模具,成本费用增加,而且,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

因此,现急需研发一种可以安装于蓄电池铜芯极柱上,使得蓄电池外部连接既可以紧固式铜芯连接又可以插接式抱箍连接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它可以安装于蓄电池铜芯极柱上,使得蓄电池外部连接既可以紧固式铜芯连接又可以插接式抱箍连接,满足客户对蓄电池不同连接方式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套;所述铜套呈圆台型,所述铜套上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圆柱孔、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圆柱孔,所述第一圆柱孔与所述第二圆柱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套外表面设有镀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圆柱孔和所述第二圆柱孔内表面呈光滑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圆柱孔与所述第二圆柱孔的连通部位设有台面,所述台面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凸起为铜合金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截面为三角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套为铜锌合金铜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镀层厚度为05mm;所述环形凸起高度为2mm。

现有的蓄电池外端子一般为紧固式铜芯极柱,满足客户对蓄电池采用紧固式铜芯连接的需求,现有紧固式铜芯极柱需要通过螺栓与用电设备的配套电缆的铜接线端子才能连接;但不是所有的用电设备的配套电缆的都采用的铜接线端子,有部分配套电缆采用的是抱箍式连接端子;当需要采用插接式抱箍连接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现有的蓄电池外端子上,就可以满足客户对蓄电池采用插接式抱箍连接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于蓄电池铜芯极柱上,使得蓄电池外部连接既可以紧固式铜芯连接又可以插接式抱箍连接,满足客户对蓄电池不同连接方式需求;克服了现有技术同一只蓄电池不能兼顾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用户只能同时购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蓄电池或者更改连接方式来满足需求,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既方便客户,降低使用成本;且节省蓄电池生产厂家关于模具开发费用,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同型号蓄电池要求满足两种不同连接方式,正负极端子需要开发多套外端子模具,成本费用增加,而且,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套,1.1-第一圆柱孔,1.2-第二圆柱孔,2-镀层,3-台面,3.1- 环形凸起,4-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5-内六角螺栓,6-蓄电池铜芯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包括铜套1;所述铜套1呈圆台型,所述铜套1上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圆柱孔1.1、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圆柱孔1.2,所述第一圆柱孔1.1与所述第二圆柱孔1.2相连通(如图 3所示),便于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通过固定于第一圆柱孔1.1和第二圆柱孔1.2内的内六角螺栓7安装于蓄电池铜芯极柱8上,此结构的紧固螺栓位于内部,外部尺寸没有增加,且不会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

所述铜套1外表面设有镀层2,所述镀层2厚度为0.5mm;此镀层厚度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宜厚度,当镀层过薄时,在实际使用中容易损坏;当镀层过厚时,则导致材料成本上升和加工困难。

所述第一圆柱孔1.1和所述第二圆柱孔1.2内表面呈光滑结构,模具成型效果较好;由于是铸造件,与脱模方向平行的表面结构越简单,模具结构也越简单,成型效果也越好。

所述第一圆柱孔1.1与所述第二圆柱孔1.2的连通部位设有台面3,所述台面3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内六角螺栓依照规定扭矩旋紧与环形凸起紧密接触,通过铜合金材质的环形凸起的弹性形变产生内应力,使得外端子转接器可以牢固的连接在蓄电池铜芯极柱8上;铜合金的机械性能较好,采用此种结构,可代替弹簧垫圈和平垫圈的使用,防止螺栓自动松脱。

所述环形凸起3.1为铜合金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高度为2mm,当内六角螺栓依照规定扭矩旋紧与环形凸起紧密接触,通过铜合金材质的环形凸起的弹性形变产生内应力,使得外端子转接器可以牢固的连接在蓄电池铜芯极柱8上;采用此种结构,可代替弹簧垫圈和平垫圈的使用,防止螺栓自动松脱。

所述铜套1为铜锌合金铜套;其他材料加工的铜套,材料成本和性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4通过内六角螺栓5安装于蓄电池铜芯极柱6 上;当内六角螺栓5依照规定扭矩旋紧与环形凸起3.1紧密接触,通过铜合金材质的环形凸起3.1的弹性形变产生内应力,使得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4 可以牢固的连接在蓄电池铜芯极柱6上,如图5所示;因此蓄电池外部可以采用抱箍连接,满足客户对蓄电池不同连接方式需求,既方便客户,降低使用成本;又节省蓄电池生产厂家模具开发费用,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设计图

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5313.8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434286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H01M 2/30

专利分类号:H01M2/3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大道155号

发明人:李传新;叶宁华;胡水华

第一发明人:李传新

当前权利人: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敏锋

代理机构:42001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蓄电池外端子转接器论文和设计-李传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