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声学,心理,相关性,主观,噪声,听力,损失。
心理声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1](2019)在《电影声音创作中的心理声学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音作为视听媒介的基本元素之一,与画面相配合刺激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感知,带来愉悦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为影片增色。本文中,笔者将以MFA毕业作品《逃无》的声音创作为例,从声音响度、频率和时空展现叁个方面对电影声音创作中的心理声学运用进行了分析:建立声音物理特性与观众主观心理感受间的对应关系,改变声音物理属性,刺激人耳感知的生理感知,获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在声音创作中利用这种关系,从而加强影片所要传达的艺术效果,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声音方向后来者在创作上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陈亮[2](2019)在《心理声学模型在数字音频水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音频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音频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解决数字音频作品版权问题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心理声学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能够保证好的音频信号质量,具体实现在小波变换域中。把音频信号的小波系数嵌入到音频水印的小波低频系数中,将音频中的水印信息抽取出来,从而确认数字音频产品真正的所有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静,黄远,杨森,余文兴[3](2019)在《耳鸣患者心理声学特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了解耳鸣患者心理声学特点、睡眠质量现状及耳鸣严重程度,探讨睡眠质量与耳鸣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纯音测听、耳鸣检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 indexscale,PSQI)和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左耳耳鸣者占55.6%(155/279);耳鸣声音匹配类型以纯音为主(64.5%,180/279);耳鸣响度多小于10dBSL(67.4%,188/279);耳鸣频率多为高频(61.6%,172/279);耳鸣声音种类数多为一种(70.6%,197/279);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占绝大多数(68.5%,191/279)。耳鸣患者睡眠质量总分4~15分,平均8.29±4.26分;其中19.5%(39/200)患者睡眠质量好(PSQI≤4分),24.0%(48/200)的患者睡眠质量一般(PSQI5~7分),56.5%(113/200)的患者睡眠质量差(PSQI≥8分)。耳鸣患者THI量表平均43.58±13.94分;其中中度耳鸣患者最多,占33.5%(67/200),灾难性耳鸣患者仅占4.0%(8/200);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与耳鸣程度(THI)呈正相关(r=0.398,P<0.01)。结论门诊主观性耳鸣以高频、单一、纯音为多见,耳鸣可能影响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毛润坤,张莹,董雪婷,吴昊,杨嘉乐[4](2019)在《基于心理声学的VR音频舒适度的主观评测和客观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VR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方式,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硬件方面趋于成熟,但是对VR内容的评价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对VR音频舒适度的研究基本空白,缺乏参照标准。本文结合了VR音频的特点,在心理声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增添移动度来量化VR音频样本,并组织实验者对样本的舒适度展开主观评测,利用回归分析找到主观评测和客观量化数据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了VR音频各项心理声学参数的计算方式,主观测试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声品质中各个参量与VR音频舒适度之间的联系,对VR音频内容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汪维庆[5](2019)在《特发性耳鸣患者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发性耳鸣的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了解耳鸣频率、响度与听力损失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为耳鸣的个性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11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根据观察指标进行分组,分别收集患者病史问诊,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耳科的基本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等;以及心理声学检测,包括听力损失程度、耳鸣位点(包括耳鸣频率和响度)、残余抑制试验、多元复合声治疗(TMIST)效果和THI得分等9项耳鸣患者的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对比患者的耳鸣主调频率和听损严重的频率、耳鸣响度和听损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分析残余抑制结果和耳鸣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分析耳鸣残疾量表和病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本研究发现年龄分组中,以20~60岁组比例最多,占95.45%(105/110),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明显减少;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48例(44%),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59例(54%),无业者3例(2%)。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67例(61%);本研究中单耳耳鸣的比例明显高于双耳耳鸣。单调84例(76.4%)和持续88例(80%)为主;常规纯音测听结果听力正常者25例(占22.7%),听力下降者85例(77.3%),测精细化纯音测听,发现听力正常者2例(占2%),听力下降者108例(98%),二者标准一致,发现精细化检测后听力下降的阳性率明显提高;耳鸣位点频率与听力损失最大频率完全一致的共有67例,(占60.9%);耳鸣位点频率在听力曲线上听力损失最大频率的前或后各半个倍频程以内共36例,(占32.7%),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具有相关性(r=0.989,P<0.05);耳鸣响度匹配结果大多集中在40-60dBSL之间(占37.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其与听损程度存在相关性(r=0.932,P<0.05);本研究采用多元复合声治疗耳鸣,总体有效率达到67.3%,患者残余抑制试验的结果与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的评价分级存在显着相关性(r=0.438,P<0.05);残余抑制试验结果部分阳性和阳性、阴性这两个组的THI分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464,P<0.05);病程在1年以内的有83人,占75.5%,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39人,占35.5%,THI和病程时间之间无相关(r=-0.047,P>0.05)。结论:患者的耳鸣频率和响度与听损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残余抑制的结果可以提示患者声治疗的有效性且可以影响患者的THI的得分。耳鸣精细化检查可以为耳鸣患者早期听力损失的检出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郭栋,代文翔,刘骄,熊秀文[6](2019)在《变速器敲击噪声心理声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器齿轮敲击噪声具有声压级跳跃和宽频带特征,传递到车内会引起驾乘人员烦恼,进而对汽车的NVH性能造成影响。而传统A计权声压级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敲击噪声特征,导致敲击噪声得不到全面有效的评价。因此,为了全面地对变速器敲击噪声进行评价,基于心理声学理论,对变速器敲击室内台架试验噪声分别进行主观评价试验与客观心理声学参数计算,然后对主观评价结果与各个心理声学参数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语言干扰级、响度、粗糙度、尖锐度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变速器敲击噪声评价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结果显示回归系数高达0.936,且预测误差也在10%以内,可为变速器敲击噪声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何穆,Detlef,Krahé[7](2018)在《低频噪声感知与心理声学参数关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近些年来,低频噪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噪声类型。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中指出,含有较高低频成分的生活噪声投诉在所有类型的噪声污染中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62.3%[1]。大部分研究低频噪声对人产生的影响程度的课题,通常都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但是这种听音试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费用较高。因此找到可以在一定程度(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O生理声学、心理声学、音乐声学》期刊2018-11-10)
赵新科[8](2018)在《基于心理声学的低音增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心理声学的低音增强算法的原理,算法以及在平板电视上实现方法。经过实验证明,本算法在原有声音系统的基础上很大的提升了小尺寸扬声器的低音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18年11期)
汪维庆,杨见明[9](2018)在《特发性耳鸣患者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发性耳鸣患者的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了解耳鸣频率、响度与听力损失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为耳鸣的个性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系统的耳科专业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精细化检查、病史询问和耳鸣残疾度量表(THI)调查。结果:患者年龄以20~60岁最多(95.45%),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明显减少;耳鸣位点频率与听力损失最大频率完全一致的共有67例(60.9%),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具有相关性(r=0.989,P<0.05);耳鸣响度匹配结果大多集中在40~60dBSL(37.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其与听损程度存在相关性(r=0.932,P<0.05)。该研究采用多元复合声治疗耳鸣,总体有效率达67.3%,患者残余抑制试验的结果与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的评价分级存在显着相关性(r=0.438,P<0.05);残余抑制试验结果部分阳性和阳性、阴性组的THI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464,P<0.05)。THI和病程之间无相关性(r=-0.047,P>0.05)。结论:患者的耳鸣频率和响度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残余抑制试验的结果可以提示患者声治疗的有效性且可以影响患者的THI得分。耳鸣精细化检查可以为耳鸣患者早期听力损失的检出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李响,李国正,石俊刚,彭理群[10](2018)在《基于语音心理声学分析的驾驶疲劳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方法在分析角度和特征参数上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语音心理声学分析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首先,借助心理声学感知掩蔽处理步骤,将语音中的疲劳高敏感性频率成分突显出来,并给予其更多的Bark域临界频带描述,以获得更为细致的疲劳信息表达;其次,提取多种心理声学感知特征来量化描述语音中的疲劳异常音,并针对语音波形不同步而导致的特征提取误差问题,给出了语音帧的快速对准方案;最后,将语音样本与多个参考样本对比分析所得的感知特征向量,来分别搭建多个特征层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分类器,并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的决策层融合判决,实现更为准确、鲁棒的驾驶疲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查准率、查全率和平均正确率(为92.4%)均优于现有方法,尤其对重度疲劳的检测效果较佳(正确率达96.1%)。(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心理声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音频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音频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解决数字音频作品版权问题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心理声学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能够保证好的音频信号质量,具体实现在小波变换域中。把音频信号的小波系数嵌入到音频水印的小波低频系数中,将音频中的水印信息抽取出来,从而确认数字音频产品真正的所有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卓.电影声音创作中的心理声学应用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2].陈亮.心理声学模型在数字音频水印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
[3].张静,黄远,杨森,余文兴.耳鸣患者心理声学特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4].毛润坤,张莹,董雪婷,吴昊,杨嘉乐.基于心理声学的VR音频舒适度的主观评测和客观量化[J].电声技术.2019
[5].汪维庆.特发性耳鸣患者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6].郭栋,代文翔,刘骄,熊秀文.变速器敲击噪声心理声学评价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7].何穆,Detlef,Krahé.低频噪声感知与心理声学参数关联性的研究[C].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O生理声学、心理声学、音乐声学.2018
[8].赵新科.基于心理声学的低音增强算法[J].电子产品世界.2018
[9].汪维庆,杨见明.特发性耳鸣患者心理声学及临床特征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
[10].李响,李国正,石俊刚,彭理群.基于语音心理声学分析的驾驶疲劳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