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包括柜体、操作平台和风机;操作平台设于柜体内并将柜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上方的操作腔和位于下方的排风腔,且操作平台设有连通操作腔和排风腔的通孔;排风腔的腔壁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风机连接。该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能够避免实验气体凝聚成液滴并倒流回至通风柜内,保持通通风柜的内壁清洁且不会对设于操作台的实验设备造成影响,同时避免酸液倒流回通风柜内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操作平台(2)和风机(3);所述操作平台(2)设于所述柜体(1)内并将所述柜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上方的操作腔(11)和位于下方的排风腔(12),且所述操作平台(2)设有连通所述操作腔(11)和所述排风腔(12)的通孔(21);所述排风腔(12)的腔壁设有出风口(15),所述出风口(15)与所述风机(3)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操作平台(2)和风机(3);
所述操作平台(2)设于所述柜体(1)内并将所述柜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上方的操作腔(11)和位于下方的排风腔(12),且所述操作平台(2)设有连通所述操作腔(11)和所述排风腔(12)的通孔(21);
所述排风腔(12)的腔壁设有出风口(15),所述出风口(15)与所述风机(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件,所述排风件位于所述操作腔(11)内并形成过渡腔(13),所述排风件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操作腔(11)和所述过渡腔(13)的排风孔(43),所述过渡腔(13)的底部与所述排风腔(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件的下部也设有排风孔(43),且所述排风件下部的排风孔(43)密度小于所述排风件上部的排风孔(43)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腔(11)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4),所述过渡腔(13)的顶端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件可沿所述操作平台(2)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件为设于所述操作腔(11)内的排风板(41),所述排风板(41)与所述操作腔(11)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过渡腔(13)。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件为设于所述操作腔(11)内的排风管(42),所述排风管(42)内的空腔形成所述过渡腔(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42)与所述操作平台(2)的所述通孔(21)插接或法兰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风柜的出风口位于通风柜的正前方的导流板到后方腔体或直接向上连接顶部,做有关的实验时,硫酸或盐酸的挥发,酸气会和水汽凝聚在通风柜排风前内壁上、也可能凝聚在排风管壁上,凝聚后会沿着内壁或管壁向下倒流至通风柜内的操作台上,污染操作台的实验区域,导致很难清理和清洗干净;如果回流的是酸液的话,不仅仅是污染,还会导致实验设备和管道腐蚀、甚至危害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
因此,如何使通风柜在使用时,避免实验气体凝聚成液滴并倒流回至通风柜内,保持通通风柜的内壁清洁且不会对设于操作台的实验设备造成影响,同时避免酸液倒流回通风柜内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能够避免实验气体凝聚成液滴并倒流回至通风柜内,保持通通风柜的内壁清洁且不会对设于操作台的实验设备造成影响,同时避免酸液倒流回通风柜内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其包括柜体、操作平台和风机;所述操作平台设于所述柜体内并将所述柜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上方的操作腔和位于下方的排风腔,且所述操作平台设有连通所述操作腔和所述排风腔的通孔;所述排风腔的腔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连接。
出风口位于操作腔的下方,即该通风柜是下排风的结构,通过风机的作用使排风腔内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操作腔内的气体依次通过通孔、排风腔并从排风口排出。实验过程中挥发的酸气和水汽进入过渡腔内,即便是在过渡腔内凝聚成酸性液滴,该酸性液滴也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排风腔内,而排风腔内的液滴不会产生倒流回操作腔内的情况,及时对排风腔进行清理即可。
该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的结构简单,仅在现有技术中的通风柜增加设有出风口的排风腔即可避免弄脏操作腔的内壁、保持通风柜内部清洁,且不会对设于操作平台的实验设备造成影响。同时可避免实验气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酸气、水汽等)凝聚成液滴倒流回通风柜内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可选地,还包括排风件,所述排风件位于所述操作腔内并形成过渡腔,所述排风件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操作腔和所述过渡腔的排风孔,所述过渡腔的底部与所述排风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排风件的下部也设有排风孔,且所述排风件下部的排风孔密度小于所述排风件上部的排风孔密度。
可选地,所述操作腔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渡腔的顶端密封。
可选地,所述排风件可沿所述操作平台移动。
可选地,所述排风件为设于所述操作腔内的排风板,所述排风板与所述操作腔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过渡腔。
可选地,所述排风件为设于所述操作腔内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内的空腔形成所述过渡腔。
可选地,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操作平台的所述通孔插接或法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设有排风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设有排风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柜体,11-操作腔,12-排风腔,13-过渡腔,14-进风口,15-出风口;2-操作平台,21-通孔;3-风机;41-排风板,42-排风管,43-排风孔;5-柜门;6-过滤装置;7-风道;8-排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设有排风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设有排风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如图1-4所示,该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包括柜体1、操作平台2和风机3;具体的,操作平台2位于柜体1内并将柜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操作腔11和排风腔12,操作腔11位于操作平台2的上方,排风腔12位于操作平台2的下方,同时,该操作平台2还设有连通操作腔11和排风腔12的通孔21;排风腔12的腔壁设有出风口15,出风口15与风机3连接。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5设于排风腔12的侧壁,当然还可以将该出风口15设于排风腔12的底壁,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5位于操作腔11的下方,即该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是下排风的结构,通过风机3的作用使排风腔12内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操作腔11内的气体依次通过通孔21、排风腔12并从排风口排出。实验过程中挥发的酸气和水汽进入过渡腔13内,即便是在过渡腔13内凝聚成酸性液滴,该酸性液滴也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排风腔12内,而排风腔12内的液滴不会产生倒流回操作腔11内的情况,及时对排风腔12进行清理即可。
该防倒流下排风通风柜的结构简单,仅在现有技术中的通风柜增加设有出风口15的排风腔12即可避免弄脏操作腔11的内壁、保持通风柜内部清洁,且不会对设于操作平台2的实验设备造成影响。同时可避免实验气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酸气、水汽等)凝聚成液滴倒流回通风柜内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通风柜还包括排风件,排风件位于操作腔11内并形成过渡腔13,排风件的上部设有连通操作腔11和过渡腔13的排风孔43,过渡腔13的底部与排风腔12连通。实验过程中位于操作腔11下部的气体易于经过通孔21被吸入排风腔12内,而挥发至操作腔11上部的气体可经过排风件上部的排风孔43被吸入过渡腔13内,然后从过渡腔13的底部进入排风腔12内,并从出风口15排出。
该排风件的设置可使得位于操作腔11上部的气体吸入至排风腔12内并从出风口15排出,避免部分密度较轻的气体残留于操作腔11的上部、排出不彻底并附于操作腔11的内壁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排风件的下部也设有排风孔43,且排风件下部的排风孔43密度小于排风件上部的排风孔43密度,也就是说,排风件的下部也设有用于将操作腔11内的气体吸入排出的排风孔43,提高排气效率。具体的,排风件的下部的排风孔43距其底部与排风腔12连通处的距离较近,因此,排风件下部的排风孔43密度小于排风件上部的排风孔43密度,此种设置下可避免过渡腔13仅有下部进风并从排风腔12排出、而过渡腔13的上部不进风的情况,避免气体残留于操作腔11的上部、排出不彻底。
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腔11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4,过渡腔13的顶端密封。此时,操作腔11相当于设有两个进风口14,一个设于操作腔11的顶部,另一个设于操作腔11的柜门5处,具体可择一使用也可以两个进风口14同时使用。对于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时,可关闭柜门5,仅通过位于操作腔11顶部的进风口14进风,能够对操作人员起到防护的作用,便于操作人员安全的在柜门5外观察实验进行情况。
具体的,当操作腔11内的气体被吸入过渡腔13内后,操作腔11内的压力减小,此时,气流方向如图1-4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外部气体由进风口14进入操作腔11内,操作腔11内的空气流动带走操作腔11内的实验气体,并且两个进风口14的方案相对于仅通过柜门5处的一个进风口14进风的情况来说,在顶部增再设一个进风口14可保证进风量足够并能快速的将操作腔11内的气体排出。操作腔11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4时,过渡腔13的顶端密封,避免外部空气从顶端的进风口14进入后直接进入过渡腔13内,并没有带走操作腔11内的实验气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风件可沿操作平台2移动,也就是说,排风件的具体位置不定,过渡腔13的大小、位置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将排风件靠近实验设备设置并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过渡腔13的体积等,可有效提升排风效率和排风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于过渡腔13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均可,具体可根据操作腔11的大小、过渡腔13的大小等进行设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排风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列举两种排风件,一种是将排风件设置为位于操作腔11内的排风板41,另一种是将排风件设置为位于操作腔11内的排风管42。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将排风件设为位于操作腔11内的排风板41时,该排风板41与操作腔11的侧壁围合形成过渡腔13。也就是说,排风板41相当于隔板,从操作腔11内分隔出了过渡腔13,该隔板(排风板41)设有上述排风孔43以使隔板两侧的腔体连通。具体的,该排风板41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均不做限制,如该排风板41的横截面可以呈U型结构、V型结构或仅为一字型结构均可,该隔板与操作腔11内的任一侧壁或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处围合形成过渡腔13均可,将排风件设置为排风板41时,取材方便、整体结构简单。具体可通过改变排风板41在操作平台2的固定位置即可改变过渡腔13的位置及大小,操作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将排风件设为位于操作腔11内的排风管42时,该排风管42内的空腔形成上述过渡腔13,并且该排风管42的管壁设有上述排风孔43,具体的,该排风管42的结构和位置不做限定,如该排风管42的径向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均可。将排风件设置为排风管42的方案可简化整体结构、简化加工工艺。
具体的,排风管42与操作平台2的通孔21插接或法兰连接。具体的说,排风管42的下部设有法兰盘,可将该排风管42通过法兰盘与操作平台2固定,连接更为稳定;或者还可以将排风管42的下部设有挡件,直接将排风管42的底部插接于通孔21内(可以是插接于一个通孔21内,也可以是在排风管42的底部设有多个插接件以插入多个不同的通孔21内固定)使得挡件与通孔21的上端面抵接即可,插接连接便于拆装操作。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该排风管42,如将排风管42与操作平台2通过焊接固定等,而法兰连接和插接连接使得排风管42与操作平台2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排风管42的拆装操作,便于对其进行清洗。
由于操作平台2设有多个连通操作腔11和排风腔12之间的通孔21,而排风管42可与通孔21连接,因此,排风管42的位置可调,具体的在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实验设备的大小和摆放位置来设定排风管42的位置,即排风管42的位置可移动,将其移动至靠近实验设备的位置,便于将实验气体排出,灵活性好。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5和风机3之间还设有风道7,风道7内设有过滤装置6,并且风道7还设有排风阀8,实验气体经出气口排出后经过滤装置6过滤,然后排入大气,该过滤装置6的设置可对实验气体进行过滤,以保障排入大气的实验气体不会污染环境。就是说,每一个通风柜都单独配有一个过滤装置6,一个过滤装置6只用于过滤一个通风柜排出的实验气体,该过滤装置6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且可针对单个通风柜进行特定设置,使用灵活、成本低。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6包括专用的废气吸收填料组件。也就是说,过滤装置6通过专用的废气吸收填料组件的过滤作用能够消除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味,同时能够除去实验过程中混有的酸性气体等,避免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针对不同的实验选用与其相对应的废气吸收填料组件,该废气吸收填料组件的具体成分在此不做限制。
排风阀8的设置适用于多个通风柜共用一个风机3的情况,同时还适用于某些设有感应装置的通风柜,当操作人员靠近时排风阀8的开度加大,排风量增大,适用性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804.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363243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08B 15/02
专利分类号:B08B15/02
范畴分类:26P;
申请人:固安世安实验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固安世安实验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65599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工业园区正兴街5号
发明人:潘劲风;张逊;陈豪情;付秋英
第一发明人:潘劲风
当前权利人:固安世安实验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