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诱导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诱导型启动子,化学诱导表达系统,差异显示分析,化学诱导剂
化学诱导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殷得所[1](2007)在《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诱导表达系统是植物基因控制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实验室和大田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此类系统的实用性依赖于诱导的特异性和可调控性,以及使用成本和环境相容性。本研究用一种杀菌剂(丙环唑)和两种除草剂安全剂(AD67、二氯乙酰胺)对水稻品种9311的幼苗进行了诱导处理,采用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回收了诱导表达的基因片段,鉴定了10个阳性表达片段,对诱导基因的功能及转录元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启动子功能分析载体。主要结果如下:1.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获得。采用3种诱导剂对3叶期水稻幼苗进行诱导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h(CK)、6h、12h、24h、48h、3d、4d、5d。通过对各处理总RNA的分离和差异显示分析,获得了67个差异表达片段。2.差异表达基因片段阳性验证。根据不同的引物组合,对差异片段进行了重扩增、电泳分离、转膜和杂交,从中筛选得到经反式Northern Blotting验证的10个阳性表达片段。3.对阳性片段的序列分析。采用PMD18-T载体对阳性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序。序列提交GeneBank进行同源序列搜索,获取基因功能的相关注释。结果表明,Y2和Y11是未知序列:其他8个片段中Y1和Y7是未知功能的基因,Y3为二磷酸鸟苷-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基因(GDP-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Y5为核糖体蛋白F因子蛋白(SM-F),Y6为叶绿体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BCL)基因,Y8为YIPPEE基因,Y9为Vps55蛋白,Y10为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GRP/A。4.对诱导基因的5'端启动子区域进行了转录元件分析。因Y2和Y11无法进行物理定位未做分析。在其他8个基因的5'端上游搜索到多种转录元件,其中除了TATA框等核心启动子序列外,还有多个CAAT增强子调节元件。比较还发现,诱导基因的上游普遍含有一些植物逆境应答元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ABA应答元件ABRE,光应答元件ACE、BOX4、SP1和GATA,还有干旱应答元件MBS和茉莉酸甲脂的应答元件GGTCA、TGACG-motif、CGTCA-motif等。另外,还发现参与抗病和逆境胁迫应答转录元件(TC-rich repeats),以及水杨酸应答的TCA元件。5.对GMPase和YIPPEE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RT-PCR和NORTHERN分析表明,两个基因的表达都在诱导剂处理6小时开始出现上升,GMPase基因在处理2d时达到高峰,YIPPEE基因在诱导处理12h时达到高峰,两基因在5天内持续表达。6.构建了YIPPEE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将pCAMBIA1303载体GUS基因的CMV35S启动子替换为YIPPEE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拟用于启动子的功能验证。(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聂秀玲[2](2003)在《化学诱导启动子的克隆、定点突变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学诱导系统在基因功能鉴定及植物生物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感染部位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在其它部位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并伴随抗性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基因的表达。其中一个PR基因PR-1a,不仅受病原菌诱导,而且受一些化学剂如SA、BTH等化学剂的诱导,其诱导应答由其启动子控制,因此PR-1a启动子可以应用于植物化学诱导系统中。 根据PR-1a基因的报道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以烟草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900bp(IPl)和603bp(IPs)两个目标片段,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启动子与报道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转录起始位点、TATA box及保守序列TGAC与报道序列均完全相同。通过PCR方法对克隆的两个启动子进行定点突变,使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37bp处A突变为C,得到两个突变启动子(IPMl、IPMs)。将花药盒元件插入突变位点,得到两个修饰的化学诱导启动子(IPMal、IPMas))。为了检测得到的启动子驱动效率及诱导活性,将所得到的启动子、定点突变启动子和插入花药盒的启动子与GUS基因连接,构建了6个植物表达载体,同时分别构建包含IPl∶∶barnase、IPMl∶∶barnase、IPMal∶∶barnase嵌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前6个表达载体导入烟草,得到大量经Southern杂交验证的转基因植株。 用SA和BTH处理转基因烟草植株诱导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1.全长900bp启动子能够应答SA和BTH的诱导,而603bp长的启动子无论突变与否对SA和BTH均无应答,证明SA和BTH的应答区域在克隆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75~872bp之间。 2.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37bp定点将A突变为C后,对化学启动子的化学诱导应答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诱导效应的向上运输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抑作用。 3.在克隆的化学诱导启动子中适当位点插入花药盒可以使诱导应答集中于花药,从而使天然的化学诱导性启动子变成人工花药特异性启动子。 4.化学诱导剂BTH的诱导效率高于SA,且在有效诱导浓度范围内对植株没有生理毒性或所产生的生理毒性难以从表象观察到。 5.BTH能系统诱导PR-1a野生型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叶、花药、萼片及成熟花粉中表达,而SA的诱导作用则具有某种时空局限性。 6.BTH在叶片中系统诱导时间为施药后的15天,诱导作用可以持续25天以上,而且诱导效应沿主茎上下运输,而SA仅诱导处理部位的基因表达。 7.1.2mM以下浓度范围内,BTH的浓度越高,诱导基因(GUS)表达的强度越强,而在0.1~5.0mM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SA在植株中的运输速度有加快的趋势,表现为诱导GUS表达的叶片增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王瑜,吴丽芳,吴东君,余增亮[3](2000)在《转基因植物启动子的化学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活体内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当某一特定基因产物的水平发生改变时 ,通过分离突变体或构建转基因植株分析其表型。但反义RNA或一些显性负性蛋白的表达能够引起有功能的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若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某种功能 ,则基因表达产物量的提高就提供了较有价值的(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化学诱导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学诱导系统在基因功能鉴定及植物生物工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感染部位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在其它部位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并伴随抗性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基因的表达。其中一个PR基因PR-1a,不仅受病原菌诱导,而且受一些化学剂如SA、BTH等化学剂的诱导,其诱导应答由其启动子控制,因此PR-1a启动子可以应用于植物化学诱导系统中。 根据PR-1a基因的报道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以烟草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900bp(IPl)和603bp(IPs)两个目标片段,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启动子与报道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转录起始位点、TATA box及保守序列TGAC与报道序列均完全相同。通过PCR方法对克隆的两个启动子进行定点突变,使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37bp处A突变为C,得到两个突变启动子(IPMl、IPMs)。将花药盒元件插入突变位点,得到两个修饰的化学诱导启动子(IPMal、IPMas))。为了检测得到的启动子驱动效率及诱导活性,将所得到的启动子、定点突变启动子和插入花药盒的启动子与GUS基因连接,构建了6个植物表达载体,同时分别构建包含IPl∶∶barnase、IPMl∶∶barnase、IPMal∶∶barnase嵌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前6个表达载体导入烟草,得到大量经Southern杂交验证的转基因植株。 用SA和BTH处理转基因烟草植株诱导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1.全长900bp启动子能够应答SA和BTH的诱导,而603bp长的启动子无论突变与否对SA和BTH均无应答,证明SA和BTH的应答区域在克隆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75~872bp之间。 2.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37bp定点将A突变为C后,对化学启动子的化学诱导应答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诱导效应的向上运输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抑作用。 3.在克隆的化学诱导启动子中适当位点插入花药盒可以使诱导应答集中于花药,从而使天然的化学诱导性启动子变成人工花药特异性启动子。 4.化学诱导剂BTH的诱导效率高于SA,且在有效诱导浓度范围内对植株没有生理毒性或所产生的生理毒性难以从表象观察到。 5.BTH能系统诱导PR-1a野生型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叶、花药、萼片及成熟花粉中表达,而SA的诱导作用则具有某种时空局限性。 6.BTH在叶片中系统诱导时间为施药后的15天,诱导作用可以持续25天以上,而且诱导效应沿主茎上下运输,而SA仅诱导处理部位的基因表达。 7.1.2mM以下浓度范围内,BTH的浓度越高,诱导基因(GUS)表达的强度越强,而在0.1~5.0mM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SA在植株中的运输速度有加快的趋势,表现为诱导GUS表达的叶片增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诱导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殷得所.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和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7
[2].聂秀玲.化学诱导启动子的克隆、定点突变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
[3].王瑜,吴丽芳,吴东君,余增亮.转基因植物启动子的化学诱导[J].生物技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