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空间论文-陈紫茹

馆藏空间论文-陈紫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馆藏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联合办展,展览类型,文化内涵

馆藏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陈紫茹[1](2019)在《基于馆藏文物特色拓展合作空间——以广西博物馆联合办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加强展览领域合作既是最大化地拓展博物馆展览的展示空间及内涵,也是博物馆获得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广西博物馆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举办了很多的合作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透视广西博物馆这些成功的合作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帮扶地方博物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团队协作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2期)

朱联璧[2](2019)在《从正式帝国到非正式帝国——王家殖民地学会图书馆馆藏目录对帝国空间的不同想象(1881—1977)》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帝国鼎盛时期,英国的各界精英便开始收集与整理各类与帝国有关的出版物,作为了解帝国的基础。其中,1868年创立的伦敦王家殖民地学会及其后继者投入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来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为民众研究帝国提供了有形和无形的基础。该机构不仅建立了单独的图书馆以收藏图书,还在1881年至1977年出版了七套学会馆藏目录,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由图书管理员们编订的目录,以独特的"地理空间—主题"分类法来展现馆藏,将地理空间作为对资料进行分类的首要依据,使之呈现出编者对帝国空间的不同想象。这些想象呼应了英帝国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上半叶所经历的变迁。在英帝国不断扩张的19世纪,目录展现了正式帝国的扩张过程,以及不同地区与帝国的关系亲疏。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目录,对应了非正式帝国的空间,强调了不同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弱化了不同地区与逐步瓦解的帝国之间的亲疏。通过分析书目中不同地理空间的排布顺序和对应文献的数量,能宏观且直观地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英国知识界对帝国不同的空间想象。而在归纳20世纪末涌现的新帝国史研究文献时,尚缺乏同样的以空间视角作为切入的分析方式。伦敦王家殖民地学会及其后继者的实践因此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易彬[3](2018)在《捐赠、馆藏与作家研究空间的拓展——从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多种穆旦资料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文献资料的发掘也日益丰富、驳杂。各类原始书报刊的信息得到了反复的检索(毫无疑问,电子化资源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旧书刊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由此衍生的个人收藏乃至个人性质的文学馆也已得到研究者的较多关注,在文献发掘中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与此同时,公立机构在书报刊征集、作家捐赠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优势仍值得大力申扬。即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以下多简称"文学馆")为例,该馆"是国(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8年11期)

葛玮[4](2018)在《基于特色馆藏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是图书馆馆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进行的比较全面的收集,整理,编目,形成相对权威的藏书体系。本文提出基于特色馆藏的新型阅读空间的设想,并从空间布局,资源建设,人员配置,服务模式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论文集》期刊2018-10-26)

顾浩[5](2018)在《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导向和馆藏书架的位置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个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为了满足学校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很多高校开始兴建新的图书馆,空间布局和功能更加多元化。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捷、准确地找到目的空间和功能服务,图书馆做好空间导向标识和功能分区已成必然;在此基础上给图书馆的每一个书架做好位置标识,从而把书架的位置标识和该书架的分类号区间嵌入馆藏OPAC系统中,方便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所需的纸本图书。(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8年03期)

陈明[6](2017)在《馆藏资源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媒体时代,读者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需要图书馆从建筑结构到空间设计等方面突破传统观念,形成新的变革思维。文章通过分析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空间重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分析了空间重构在图书馆提升读者服务中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炳立[7](2017)在《对转型期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的思考——基于用户服务、馆藏和空间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网络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在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分析了以往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存在的缺陷,提出在用户服务、馆藏和空间3个层面应对未来变化和规避风险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廖建威[8](2016)在《小空间推动大馆藏——高职院校图书馆诚信书吧服务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诚信是一面镜子,馆藏服务是一扇窗口,小空间大利用是我馆推动读者服务创新的一次尝试。随着近年来读者到馆率下降,馆藏流通量降低。馆藏如何走出去,读者如何请进来,资源服务如何嵌入校园文化,成为我馆面临的现实问题。诚信书吧案例是嵌入教学主体单元的一次实践,通过主动走出去的服务战略,将高职院校图书馆纸本资源服务、数字资源服务、读者需求服务通过小而精、精而美的空间融入读者日常生活之中,提高读者需求粘度,实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程慧平,周迪[9](2015)在《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馆藏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集中性指标(Gini系数、Theil指数)、空间相关性指标(Moran’s I和Lisa指数)、空间收敛性分析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量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量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省域间人均馆藏量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量存在绝对β收敛,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量受邻近地区的"涓流效应"影响。(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5期)

吴海霞[10](2014)在《大学图书馆馆藏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已从传统的藏书为主发展到以提供读者学习为主,图书馆提供的空间作为非正式学习空间,这使得空间成为一种服务资源,图书馆将从馆藏丰富作为服务能力的体现转变为图书馆以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而彰显自身的服务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4年11期)

馆藏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英帝国鼎盛时期,英国的各界精英便开始收集与整理各类与帝国有关的出版物,作为了解帝国的基础。其中,1868年创立的伦敦王家殖民地学会及其后继者投入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来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为民众研究帝国提供了有形和无形的基础。该机构不仅建立了单独的图书馆以收藏图书,还在1881年至1977年出版了七套学会馆藏目录,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由图书管理员们编订的目录,以独特的"地理空间—主题"分类法来展现馆藏,将地理空间作为对资料进行分类的首要依据,使之呈现出编者对帝国空间的不同想象。这些想象呼应了英帝国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上半叶所经历的变迁。在英帝国不断扩张的19世纪,目录展现了正式帝国的扩张过程,以及不同地区与帝国的关系亲疏。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出版的目录,对应了非正式帝国的空间,强调了不同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弱化了不同地区与逐步瓦解的帝国之间的亲疏。通过分析书目中不同地理空间的排布顺序和对应文献的数量,能宏观且直观地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英国知识界对帝国不同的空间想象。而在归纳20世纪末涌现的新帝国史研究文献时,尚缺乏同样的以空间视角作为切入的分析方式。伦敦王家殖民地学会及其后继者的实践因此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馆藏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陈紫茹.基于馆藏文物特色拓展合作空间——以广西博物馆联合办展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朱联璧.从正式帝国到非正式帝国——王家殖民地学会图书馆馆藏目录对帝国空间的不同想象(1881—1977)[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易彬.捐赠、馆藏与作家研究空间的拓展——从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多种穆旦资料谈起[J].文艺争鸣.2018

[4].葛玮.基于特色馆藏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研究[C].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论文集.2018

[5].顾浩.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导向和馆藏书架的位置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8

[6].陈明.馆藏资源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重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王炳立.对转型期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的思考——基于用户服务、馆藏和空间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

[8].廖建威.小空间推动大馆藏——高职院校图书馆诚信书吧服务案例[J].图书馆杂志.2016

[9].程慧平,周迪.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馆藏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

[10].吴海霞.大学图书馆馆藏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

标签:;  ;  ;  

馆藏空间论文-陈紫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