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压片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电路板、耳机座以及压片,该电路板固设于该壳体内,该耳机座固设于该电路板上且电连接该电路板,该压片设于该耳机座上且于该壳体固定连接,以使该耳机座压紧于该电路板以及该壳体。该移动终端的耳机座连接外接耳机且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的插头对耳机座产生的巨大冲击不会导致耳机座受力相对电路板产生发生位移的趋势或发生位移的情况,从而耳机座的焊脚不受损、不脱焊,耳机座能正常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耳机座,所述耳机座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及压片,所述压片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耳机座压紧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壳体。
设计方案
1.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
耳机座,所述耳机座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及
压片,所述压片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耳机座压紧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和与所述顶壳连接形成内部空间的底壳,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顶壳上且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压片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卡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且所述通槽的两槽壁贴设于所述耳机座的两侧面,以限制所述耳机座向所述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在所述压片上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耳机座的耳机孔的深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贴设于所述耳机座,以限制所述耳机座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发生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通槽远离所述耳机座的所述耳机孔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方形片,所述限位件垂直于所述压片的所在平面,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延伸方向为自所述通槽向朝向所述耳机座的方向,且所述限位件在所述通槽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通槽的槽深。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上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压片与所述顶壳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压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设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定位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的两侧分设有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以及所述紧固件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之间的连线与两所述紧固件之间的连线在所述顶壳上的投影交叉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的功能日益完善,不仅能够实现信息收发,还可实现视频通话、音乐播放等功能。而为了提高视频通话及音乐播放的私密性,通常会在移动终端设置用于外接耳机的耳机座。
然而,当外接耳机与耳机座连接且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的插头可能对耳机座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耳机座受力存在相对电路板发生位移的趋势或发生位移的情况,进而可能导致耳机座的焊脚受损甚至发生脱焊而导致耳机座失效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耳机座与电路板的连接紧密性,从而使得耳机座的焊脚不受损、不脱焊且能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电路板、耳机座以及压片,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耳机座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压片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耳机座压紧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壳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和与所述顶壳连接形成内部空间的底壳,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顶壳上且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压片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片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卡设于所述耳机座上,且所述通槽的两槽壁贴设于所述耳机座的两侧面,以限制所述耳机座向所述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槽在所述压片上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耳机座的耳机孔的深度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槽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贴设于所述耳机座,以限制所述耳机座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发生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通槽远离所述耳机座的所述耳机孔的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方形片,所述限位件垂直于所述压片的所在平面,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延伸方向为自所述通槽向朝向所述耳机座的方向,且所述限位件在所述通槽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通槽的槽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片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压片与所述顶壳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压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壳设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定位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片的两侧分设有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以及所述紧固件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之间的连线与两所述紧固件之间的连线在所述顶壳上的投影交叉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通过压片设于耳机座上,实现将耳机座压紧于顶壳。在压片上设置通槽,通槽的两槽壁贴设于耳机座的两侧面,以限制耳机座向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在通槽远离耳机座的耳机孔的一端设有限位件且贴设于耳机座,以限制耳机座向限位件的方向发生的移动,从而避免耳机座受到外接耳机的耳机孔的冲击作用,产生相对电路板发生位移的的趋势或发生位移的情况。该移动终端的耳机座的焊脚可避免出现受损甚至发生脱焊的情况,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省略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片压紧于耳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发生撞击或跌落后的仿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省略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压片压紧于耳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发生撞击或跌落后的仿真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省略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压片压紧于耳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发生撞击或跌落后的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耳机座与电路板的连接紧密性,从而使得耳机座的焊脚不受损、不脱焊且能正常使用。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机座30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电路板20、耳机座30以及压片40,该电路板20固设于该壳体内,该耳机座30固设于该电路板20上且电连接于该电路板20,该压片40设于该耳机座30上且与该壳体固定连接,以使该耳机座30压紧于该电路板20以及该壳体。
具体地,该移动终端可为平板电脑、手机或者智能手表等。该耳机座30设有若干焊脚32,若干该焊脚32焊设于该电路板20上,以使该耳机座30固定于该电路板20上且与该电路板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包括顶壳11和与该顶壳11连接形成内部空间的底壳12,该电路板20固设于该顶壳11上且位于该内部空间,该压片40与该顶壳11固定连接。具体地,该压片40可为金属片,且该压片40上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该顶壳11固定连接,以实现该压片40与该顶壳11的固定连接。优选地,由于该压片40结构简单,该连接件一体成型于该压片40,使得该压片40的生产难度较低。
进一步地,为了使该压片40将该耳机座30稳定地压紧在该电路板20以及该顶壳11,该压片40可为矩形片状结构,该连接件可设置在压片40的两侧,且相对压片40的中心对称,并且,该连接件也为矩形片状结构,从而该连接件一体成型设于该压片40时,该连接件与该压片40整体也形成了矩形片状结构,从而可实现完全贴合在该耳机座30上,提高压片40对耳机座30的压紧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该连接件更好的与顶壳11连接,该顶壳11设有第一定位部件50,该连接件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件50设有第二定位部件60,该第二定位部件60与该第一定位部件50定位连接。具体地,第一定位部件50可为定位凸起或定位孔,该第二定位部件60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件50可为定位孔或定位凸起。优选地,该第一定位部件50为定位凸起,该第二定位部件60为定位孔,且该第一定位部件50卡设于该第二定位部件60。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定位部件60为定位孔而不是定位凸起,即,在该连接件上设置定位孔而不是定位凸起可使得该连接件的结构较简单,降低生产难度。
更进一步地,由于该连接件设置在压片40的两侧,则该第一定位部件50以及该紧固件也为两个,两第一定位部件50之间的连线与两紧固件之间的连线在该顶壳11上的投影交叉连接。具体地,定义分设于该压片40两侧的连接件分别为第一连接件411以及第二连接件412,则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部件50设于该第一连接件411,另一个第一定位部件50设于该第二连接件412,同理,该两个紧固件分别为第一紧固件71以及第二紧固件72,该第一紧固件71将该第一连接件411固定连接于该顶壳11,该第二紧固件72将该第二连接件412固定连接于该顶壳11。这样,该压片40可准确地固定连接于该顶壳11,从而使该压片40均匀地将该耳机座30压紧于该电路板20以及该顶壳11。优选地,该第一紧固件71和第二紧固件72可为螺钉、螺栓或螺杆。则,该第一紧固件71和第二紧固件72连接在该第一连接件411和第二连接件412时,第一紧固件71和第二紧固件72在第一连接件411和第二连接件412上的位置为近似对角设置,该两个第一定位部件50在第一连接件411和第二连接件412的位置也为近似对角设置。
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对耳机座30产生的巨大冲击。仿真分析情况如图4所示,图4中示出了耳机座30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最大屈服强度位于耳机座30靠近耳机孔31(如图4中的A区域)的位置,该A区域位置的屈服强度为5.63Mpa,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为1.81Mpa。
由上述仿真分析可知,采用压片40将耳机座30压紧于该电路板20以及该顶壳11,可有效减缓耳机座30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作用,使得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较小,从而该耳机座30受到冲击后不产生相对该电路板20发生位移的趋势或发生位移的情况,实现该耳机座30稳固连接于该电路板20,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不受到损伤或发生脱焊,延长了该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耳机座30防脱焊的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与该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区别在于:
该压片40还设有通槽42,该通槽42卡设于该耳机座30上,且该通槽42的两槽壁贴设于该耳机座30的两侧面,以限制该耳机座30向该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具体地,两槽壁对应若干该焊脚32设有若干避空位,以使两槽壁贴设于耳机座30的两侧面时,不干涉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
进一步地,该压片40为矩形片状结构,该通槽42在该压片40上的贯通方向与该耳机座30上开设的耳机孔31的深度方向一致。当该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对耳机座30的冲击力的方向倾斜于该耳机座30的耳机孔31的深度方向时,通槽42的两侧壁可限制该耳机座30向耳机座30的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即,该耳机座30受到冲击后不会向耳机座30的两侧面发生移动的趋势或发生移动的情况,避免耳机座30的焊脚32受到损伤或发生脱焊导致耳机座30失效。优选地,该通槽42为方形通槽42,且该通槽42的内壁面与耳机座30的侧面紧密贴合。
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对耳机座30产生的巨大冲击。仿真分析情况如图8所示,图8中示出了耳机座30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最大屈服强度位于耳机座30靠近耳机孔31(图8中的B区域)的位置,该B区域位置的屈服强度为3.838Mpa,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为0.730Mpa。
由上述仿真分析可知,采用压片40将耳机座30压紧于该电路板20以及该顶壳11,且设置通槽42实现两槽壁限制该耳机座30向其自身的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可有效减缓耳机座30收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作用,使得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较小,从而该耳机座30受到冲击后不产生相对该电路板20发生位移的趋势或发生位移的情况,实现该耳机座30稳固连接于该电路板20,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不受到损伤或发生脱焊,耳机座30受到冲击不会失效。
此外,相比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耳机座30的B区域位置的屈服强度从5.63Mpa下降到3.838Mpa,下降幅度为32%;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从1.81Mpa下降到0.730Mpa,下降幅度为60%。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相比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可通过压片40设置通槽42限制耳机座30向该耳机座30的两侧面发生的移动,更有效缓冲耳机座30受到的冲击作用,耳机座30防失效的能力更强。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耳机座30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该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与该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区别在于:
该通槽42设有限位件43,该限位件43贴设于该耳机座30,以限制该耳机座30向该限位件43的方向发生的移动。
具体地,该限位片为方形片,且该限位片可一体成型于该压片40,从而使得压片40的结构较简单,可降低该压片40的生产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对该耳机座30的冲击方向为沿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插入该耳机座30的耳机孔31的方向,该限位件43设于该通槽42远离该耳机座30的耳机孔31的一端,从而可实现限制该耳机座30受到该冲击后向该冲击方向发生的移动。
进一步地,该限位片垂直于该压片40的所在平面,该限位件43的长度延伸方向为自该通槽42向该耳机座30的方向。具体地,该限位件43贴设于该耳机座30远离耳机孔31的一面。
更进一步地,为了耳机座30固设于该电路板20上,不受到限位件43的干涉,该限位件43在该通槽42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该通槽42的槽深。具体地,该限位件43为与该通槽42的一端开口相适配的矩形片,该限位件43设置在该通槽42时,可完全或部分封闭该通槽42的一端开口。优选地,该限位件43在该通槽42上的延伸长度小于该通槽42的槽深,即,该限位件43部分封闭该通槽42的一端开口,此时,该通槽42卡设于该耳机座30上,限位件43贴设该耳机座30远离该耳机孔31的一面,且位于该电路板20的上方,与该电路板20之间存在间隙,该耳机座30可固设于该电路板20上。
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移动终端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对耳机座30产生的巨大冲击。仿真分析情况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耳机座30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最大屈服强度位于耳机座30靠近耳机孔31(图12中的C区域)位置,该C区域位置的屈服强度为2.749Mpa,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为0.518Mpa。
由上述仿真分析可知,采用压片40将该耳机座30压紧于该电路板20以及该顶壳11,设置通槽42实现两槽壁限制该耳机座30向该耳机座30的两侧面的方向发生的移动,且在通槽42远离该耳机座30的耳机孔31的一端设置限位件43限制该耳机座30向该限位件43的方向发生的移动,可有效减缓耳机座30受到外接耳机80的插头81的冲击作用,使得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较小,从而该耳机座30受到冲击后不产生相对该电路板20发生移动的趋势或发生移动的情况,实现该耳机座30稳固连接于该电路板20,该耳机座30的焊脚32不受到损伤或发生脱焊,耳机座30受到冲击不会失效。
此外,相比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耳机座30的C区域位置的屈服强度从3.838Mpa下降到2.749Mpa,下降幅度为28%;耳机座30的焊脚32的屈服强度从0.730Mpa下降到0.518Mpa,下降幅度为29%。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相比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通过在通槽42远离该耳机座30的耳机孔31的一端设置限位件43限制该耳机座30向该限位件43的方向发生的移动,更有效缓冲耳机座30受到的冲击作用,耳机座30防失效的能力更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施例公开的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座防脱焊的移动终端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463.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089030U
授权时间:20190709
主分类号:H04M 1/02
专利分类号:H04M1/02;H04M1/03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85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霄边社区东门中路168号
发明人:吕求
第一发明人:吕求
当前权利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万振雄;林玉旋
代理机构:44381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