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寒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苗,马铃薯,机理,冷害,玉米,商品性,植物。
抗寒剂论文文献综述
韩松,吉庆勋,杨曼利,党永富,乔传令[1](2019)在《添加抗寒剂对包衣棉花种子萌芽及其耐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温条件下包衣时添加抗寒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采用不同抗寒剂和种衣剂混合后对银山6号棉花种子包衣,分别设置5℃低温胁迫2 d和25℃培养2 d再5℃低温胁迫2 d,共同转入25℃恢复培养。运用多指标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棉花种子用卫福200FF包衣,以及不同的抗寒剂和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后包衣,对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芽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萌发前相比,棉花在正常萌芽时实施低温胁迫使种子发芽活力下降更明显,萌发的种子更容易遭受损伤;抗寒剂与卫福200FF种衣剂混合包衣可明显促进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提高其耐冷性;3种抗寒剂处理的棉花幼芽耐冷性不同,γ-聚谷氨酸与外源调节物质复配处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庆祥[2](2017)在《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栽培中的实践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春马铃薯的种植的重要环境因素,当温度降低到马铃薯的适宜生长的温度之下时,马铃薯将会遭受冻害,出现减产的现象,不仅导致马铃薯种植大面积的减产,也给马铃薯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的栽培中使用,可以提高春马铃薯的抗冷能力,保证马铃薯丰产的一个有效保证。由于马铃薯属于较耐寒喜光作物,低温或高温都对对马铃薯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马铃薯的生物零点温度为10℃,所以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对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12期)
田红霞[3](2016)在《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施用不同种类的防寒剂,来预防冻害发生及缓解冻害程度,并筛选防寒效果好、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的防寒剂应用于大田生产。结果表明:施用天达2116壮苗灵对种薯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改善植株性状,健壮植株,并且能有效提高小区产量及其商品性,大中薯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6年08期)
赵倩[4](2016)在《抗寒剂减轻香蕉苗冷害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怕低温,忌霜冻,低于11℃就容易发生冷害。我国大部分香蕉产区几乎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冷害,香蕉遭受冷害后,叶片枯黄,果皮变褐无光泽,不能正常后熟,影响其商品价值;严重冷害可导致香蕉植株死亡。冷害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防止香蕉冷害技术及冷害机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巴西’香蕉苗(Musa.AAA group,cv.‘Brazil’)为材料,使用智能人工气候箱,温度设置是模拟广州地区寒潮期间一天中24小时的温度变化(最低温度4℃),研究香蕉苗冷害发生规律;筛选可减轻香蕉苗冷害的抗寒剂,并从光合作用和生理生化方面,探讨抗寒剂的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九种抗寒剂中筛选出两种能有效减轻香蕉苗冷害的抗寒剂及其最佳使用浓度。喷施抗寒剂“陕澳”300倍液和芸苔素7500倍液,显着降低香蕉苗的冷害指数(P<0.05)。抗寒剂处理的香蕉苗从冷害低温转移到常温后能较好恢复生长。2.喷施抗寒剂减少因低温冷害引起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的下降。香蕉苗从冷害低温转移到常温后,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迅速提高,抗寒剂处理的香蕉苗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20%,叶片亮度和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3.低温胁迫降低香蕉苗光合作用。冷害低温条件下,香蕉苗光合作用强度仅为常温下的31%。喷施抗寒剂的香蕉苗光合作用强度高于对照,约为对照的1.7倍。香蕉苗在冷害低温放置1 d,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显着下降;放置2 d~3 d,光合作用一直维持较低水平。4.抗寒剂处理降低香蕉苗细胞膜透性,抑制香蕉苗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增强低温胁迫下香蕉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了香蕉苗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胡红远[5](2016)在《水稻抗寒剂的制备及抗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的保证不仅造福中国老百姓,对于世界范围内,也是意义重大。水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水分等,其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低温是水稻减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每年受低温寒害损失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前,预防冻害的主要措施是施放烟雾、花期喷水和树干涂白等,这些举措都治标不治本,耗时耗力,重要的是收益甚微。在我国南方,特别是早春寒潮来的比较频繁,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使得种子萌发缓慢,发芽率也低,结果导致烂秧和弱苗。后来,人们在长期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抗寒性能比较好的植物是山于植株体内能合成某些特殊物质来抵御寒冷。这些植物多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人们试着从这些植物中提取出这些物质,来作用到其他植物中,使被作用的植物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目前,抗寒剂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已知最好的抗寒物质是脱落酸(ABA),但成本太高,而且对单一抗寒物质研究较多。针对我国水稻受冻害严重现状,以及抗寒剂相关报道,我们试着从黄柏、麻黄、木贼、小茴香、苍耳子、防风和母丁香7种不同的中草药原料中提取出抗寒物质,分别用字母A、B、C、D、E、F、G表示,这些原料多为廉价的中草药,成分多为具有抗寒作用的糖类,酸类和维生素,绿色无毒。测定相应的抗寒指标,从而研究其抗寒机理和抗寒效果,以期为抗寒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常规早稻种子为试验对象,以7种不同的中草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找到提取抗寒物质的最优条件。接着对水稻抗寒剂的配方和用量进行筛选,从而制备出抗寒剂,测试一系列抗寒指标,检测其抗寒效果。得出的结论如下:1.中草药原料筛选实验表明:F提取出来的抗寒物质效果最好,其次是E,接着是G。2.提取水稻抗寒物质的提取剂筛选实验表明:以蒸馏水、50%乙醇、95%乙醇叁种提取剂提取抗寒物质,其中以5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的抗寒物质的抗寒效果最佳,且其处理水稻种子后,发芽率高于以蒸馏水和95%乙醇为提取剂提取的抗寒物质。3.水稻抗寒物质的提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表明:水稻抗寒物质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9,温度80℃,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3次。4.水稻抗寒剂配方与用量筛选实验表明:中草药原料A、B、C、D、E、F、G中,以原料F提取的抗寒物质KHJ-F效果最好;对于复合抗寒物质来说,复配抗寒物质KHJ-EF的效果最佳;用抗寒综合性能最佳的单一抗寒物质KHJ-F和抗寒综合性能较佳的复合抗寒物质KHJ-EF,设计3个不同的药种比1:12.5、1:15、1:17.5进行用量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抗寒物质还是复合抗寒物质,最佳药种比均为1:12.5。5.水稻抗寒剂抗寒机理研究实验表明:用抗寒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①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细胞液冰点,增强植物的抗寒性;②提高水稻秧苗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细胞液浓度;③提高过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而保护细胞膜系统。其整体效果与ABA相当。6.水稻抗寒剂的抗寒效果研究表明:①提高苗素质,如增加苗高、茎基宽、总根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单位苗高干重等。②能够提高水稻对N、P、K含量的吸收;③提高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抗寒剂对种子萌发有轻度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明显。其整体效果优于ABA。(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郭楠楠[6](2016)在《玉米幼苗复合型抗寒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一类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喜温型粮食作物,针对低温灾害,抗寒剂的使用是提高其抗寒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目前大多数抗寒剂存在抗寒效果不显着、试剂残留副作用大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玉米的用量小、效果好、且有安全保障的复合抗寒剂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在现有的无毒单一抗寒剂基础上,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室模拟低温胁迫环境,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用水杨酸(SA)、脱落酸(ABA)、抗坏血酸(ASA)、黄腐酸(FA)、磷酸二氢钾(KH2PO4)、壳聚糖(CTS)、刺槐豆胶(LBG)预处理玉米幼苗,进行低温胁迫并测定其生长及生理指标,从中筛选出3种抗寒效果优良的单一抗寒剂SA、ABA和FA,添加适宜浓度的无毒型成膜剂CTS制成复合抗寒剂。根据响应面BOX设计的方法进一步设置因素及水平进行复合抗寒剂的筛选及优化。得到最优物质浓度配比的复合抗寒剂后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玉米的抗寒生理机制以及复合抗寒剂提高其抗寒性的作用效果。首次对筛选的SA、ABA和FA添加成膜剂CTS进行复配,为新型复合抗寒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与清水对照组相比,SA、ABA、ASA、FA、KH2PO4、CTS、LBG预处理玉米幼苗均能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同时提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但不同抗寒剂对同一玉米品种幼苗的抗寒力影响不同。在所有处理中,以SA预处理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提高效果最显着,其次为ABA和FA。综合分析各种生长、生理指标,得出各种抗寒物质提高玉米幼苗抗寒性的能力大小依次为:SA(0.14g/L)、ABA(0.02g/L)、FA(0.6g/L)、KH2PO4(3.0g/L)、ASA(3.0g/L)、CTS(0.25g/L)、LBG(0.25g/L)。2.以CTS为基础型成膜剂,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添加了SA、ABA和FA叁种物质的CTS水溶液所组成的复合型抗寒剂进行筛选和优化最佳浓度配比,确定最佳浓度组合为0.14g/LSA+0.021g/LABA+0.72g/LFA。同时发现,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抗寒物质的交互作用对玉米幼苗各种指标影响不同。总体来看,SA和FA的交互作用对玉米幼苗的抗寒力影响最显着。综合比较复合抗寒剂与其组成成分以及市场供应抗寒剂的抗寒能力发现,复合抗寒剂的抗寒效果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采用豫玉22、先玉335、金穗1203以及甘玉801四个不同玉米品种进行抗寒生理机制和复合抗寒剂提高玉米幼苗抗寒性效果的研究,通过测定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发现复合抗寒剂的预处理能普遍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寒性,但因品种而异。在低温胁迫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低,同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高的玉米品种在整个低温胁迫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抗寒能力,反之则抗寒能力相对较低。综合来看,抗寒剂提高抗寒性效果最明显的为甘玉801,先玉335最差。说明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复合抗寒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因而施用抗寒剂后抗寒能力也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曾荣,邵闫,杨娟,毛学农,姜小林[7](2016)在《嫁接和喷施抗寒剂对叁角梅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角梅(Bougainvilla spp.)为我国从南美引进的紫茉莉科叶子花属着名的热带、亚热带木质藤本花卉,其花期长,花色艳丽,园林用途广泛。但叁角梅不耐寒,在非适宜栽植区仅能在室内或者温室内栽培。以紫花和红花叁角梅通过嫁接,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多效唑(PP333)和氯化钙(Ca Cl2)处理,采集落叶进入休眠期后一年生枝条,人工低温胁迫(-2、-3、-4℃)处理1 h,抗寒性以相对电导率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红花叁角梅嫁接紫花叁角梅后能增强枝条抗寒力,叶面喷施30 mg/L ABA能明显提高2种叁角梅的枝条抗寒力,对红花叁角梅枝条的作用更明显。叶面喷施PP333和Ca Cl2对2种叁角梅枝条的抗寒性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胡红远,文卓琼,熊海蓉,文祝友,熊远福[8](2015)在《植物抗寒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植物抗寒剂的定义、特点和抗寒机理,总结了植物抗寒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谈顺友,万飞,易镇邪,屠乃美,黄仁志[9](2014)在《膜下提前移栽和抗寒剂对烤烟生长与经济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烟87为材料,分别在郴州和衡阳研究膜下提前移栽和抗寒剂处理对烤烟生长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提前移栽与抗寒剂处理对烤烟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存在地区间差异,对衡阳烤烟效果显着,对郴州烤烟影响较小;膜下提前移栽+抗寒剂处理(T3处理)对烤烟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改善效果较单项措施(T1、T2处理)好。提前5 d膜下移栽+抗寒剂处理增产增效显着,可在衡阳烟区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7期)
孙刚[10](2014)在《玉米种子抗寒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活力是反映种子在各种条件下具有的潜在萌发与出苗能力,是衡量种子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种子活力对种子提高出苗率、抵御不良环境、提升竞争能力,增强抗寒力、增加作物产量等具有重要作用。玉米是喜温作物,对低温条件适应能力差。东北地区,春季低温干旱。玉米种子早播常会遇到低温,晚播容易出现干旱,研究抗寒剂提高玉米种子的抗寒性,对于适时早播、抢墒播种,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创奇518陈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玉米种子活力引发单一试剂、复合试剂筛选研究及田间验证试验,确定提高种子活力的最优药剂。进一步在此药剂基础上,采用创奇518新种子为材料,有针对性的添加具有抗寒作用药剂,研究筛选出提高种子抗寒能力的组合,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该组合的最优浓度配比。同时,测定相关形态与生理指标,进一步研究其提高玉米种子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最后通过田间生产应用进行验证。旨在为玉米种子抗寒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种子活力引发药剂筛选通过单一性药剂,聚乙二醇(PEG)、赤霉素(GA3)和氯化钙(CaCl2)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筛选出PEG可显着提高玉米种子活力,而GA:,则可显着促进幼苗生长。发芽率方面,PEG比对照(水处理)提高12.7%,但GA3、CaCl处理则分别比对照降低13.9%、46.8%。活力指数方面,PEG处理比对照显着提高21.8%,而GA3, CaCl则分别比对照降低7.5%、48.8%。株高方面,GA3、PEG、CaCl处理则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2%、12.8%、1.3%,GA3和PEG作用明显;PEG与GA3复合引发试验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均低于PEG(对照)处理。结果表明,PEG为提高玉米陈种子活力的最优药剂。2.玉米种子活力引发药剂的田间验证出苗率,PEG处理分别比CKl(水处理)和CK2(未处理)提高了45.5%和137.0%,平均提高了91.3%,作用显着。幼苗株高、干物质积累、根冠比,PEG处理则分别比CKl和CK2平均提高了16.5%、22.6%、13.1%。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趋势一致,PEG为最优种子活力引发药剂,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种子抗寒剂的基础药剂。3.玉米种子抗寒药剂筛选单一抗寒药剂筛选结果表明,PEG处理的发芽率略低于对照(未处理),但高于其它处理,而PEG处理的活力指数、幼苗株高和幼苗鲜重则显着低于其它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水杨酸(SA)处理的发芽率与PEG接近,但活力指数、幼苗株高和鲜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脯氨酸(Pro)、氯化钙(CaCl2)处理的相关指标则低于对照和PEG处理。进一步以PEG为基础进行复合药剂筛选,其中PEG、DMSO和SA的组合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比CKl(水处理)、CK2(未处理)提高了80.0%、12.5%,平均提高了46.3%。发芽势分别比CK1和CK2提高了87.5%和7.1%,活力指数则分别比CKl和CK2提高了90.5%和41.0%,平均提高65.8%。幼苗鲜重、株高分别比CK1和CK2平均提高了15.1%、7.3%,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分别比CK1和CK2平均提高了47.5%、40.8%。该组合处理可明显提高玉米种子抗寒性。4.玉米种子抗寒剂的优化组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PEG、DMSO和SA组合进行优化浓度组合筛选,确定其最佳浓度组合为PEG (20%)、DMSO (0.5%)和SA(0.007%)。该组合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比CK1(水处理)、CK2(未处理)提高39.4%、15.0%,平均提高27.2%。活力指数则分别比CK1和CK2提高41.7%和44.6%,平均提高43.2%。株高比CK1和CK2处理平均提高9.3%。而幼苗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则分别比CK2降低23.5%、64.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则分别比CK2提高了10.4%、42.7%和118.0%。幼苗根活力比CK2提高48.4%,作用显着。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2提高32.7%、34.5%,但可溶性蛋白质略有降低(0.001%)。该组合对提高种子抗寒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玉米种子抗寒剂的田间生产应用优化抗寒剂处理2年的出苗率均明显优于对照(未处理),其中2012年比对照提高了15.4%,2013年则比对照提高了15.6%,两年平均提高15.5%。玉米幼苗株高、干物质积累、根冠比明显高于对照,而玉米种子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玉米种子抗寒性有明显提高;最终产量表现,2012年优化抗寒剂处理比对照提高6.5%,2013年提高6.3%,两年平均提高6.4%,对玉米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4-04-20)
抗寒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是春马铃薯的种植的重要环境因素,当温度降低到马铃薯的适宜生长的温度之下时,马铃薯将会遭受冻害,出现减产的现象,不仅导致马铃薯种植大面积的减产,也给马铃薯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的栽培中使用,可以提高春马铃薯的抗冷能力,保证马铃薯丰产的一个有效保证。由于马铃薯属于较耐寒喜光作物,低温或高温都对对马铃薯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马铃薯的生物零点温度为10℃,所以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对温度有很高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寒剂论文参考文献
[1].韩松,吉庆勋,杨曼利,党永富,乔传令.添加抗寒剂对包衣棉花种子萌芽及其耐冷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王庆祥.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栽培中的实践探讨[J].农技服务.2017
[3].田红霞.植物抗寒剂在春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6
[4].赵倩.抗寒剂减轻香蕉苗冷害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5].胡红远.水稻抗寒剂的制备及抗寒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6].郭楠楠.玉米幼苗复合型抗寒剂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7].曾荣,邵闫,杨娟,毛学农,姜小林.嫁接和喷施抗寒剂对叁角梅抗寒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
[8].胡红远,文卓琼,熊海蓉,文祝友,熊远福.植物抗寒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
[9].谈顺友,万飞,易镇邪,屠乃美,黄仁志.膜下提前移栽和抗寒剂对烤烟生长与经济性状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4
[10].孙刚.玉米种子抗寒剂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