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硫醇论文_王先行,钟宏,王帅,马鑫,吴宏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苄硫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醇,丁基,硫脲,花青素,石墨,杀螨剂,亚胺。

苄硫醇论文文献综述

王先行,钟宏,王帅,马鑫,吴宏霞[1](2018)在《对叔丁基苄硫醇的合成与浮选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黄药与对叔丁基苄氯酯化反应生成黄原酸酯,再用乙胺氨解,得到硫氨酯和对叔丁基苄硫醇。考察了温度、酯化时间、氨解时间、黄药摩尔比、乙胺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酯化4 h、氨解2 h、黄药和乙胺与对叔丁基苄氯摩尔比为1. 1∶1. 1∶1为最佳条件。并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实验、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等手段,对对叔丁基苄硫醇捕收剂进行了浮选性能和浮选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叔丁基苄硫醇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王群,周乃武,赵永驰,王位丽,张利萍[2](2016)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苄硫醇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_7H_7SH在纯的、缺陷的和Hg/Pd掺杂的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考虑了两种模型:情况1为C_7H_7SH平躺在各种石墨烯表面;情况2为C_7H_7SH垂直地放在各种石墨烯表面,且巯基靠近表面.结果表明,C_7H_7SH初始构型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情况1较情况2有较大的吸附能.此外,情况1中吸附能的结果显示C_7H_7SH可以更好地与缺陷的、Hg/Pd掺杂石墨烯表面紧密结合.这一结论同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的分析也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3](2015)在《水油界面上双功能有机碱不对称催化合成苄硫醇》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Chem.Int.Ed.2015,54,4522~45261907年,Fries首次提出存在ortho-Quinone methides(o-QMs)中间体的设想以来,o-QMs就一直作为一种高活性反应中间体被人们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然而,其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特别是有机小分子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最近才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最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郭文岗、百人计(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6期)

朱修怡[4](2014)在《苄硫醇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合成方法研究和性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因其不菲的价值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受到人类文明的广泛青睐,也曾被用作流通货币和昂贵饰品。Brust在1994年开创了金纳米颗粒的双相制备方法后,金纳米团簇的控制合成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促使原子数精确的金纳米团簇不断被合成出来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分析表征。由于制备方法成熟,晶体结构已知,所以Au25、Au38和Aulo2纳米团簇一直是有机单分子层保护的金纳米团簇领域的代表,其性质研究成为近十年来金纳米团簇研究的热点。除了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金纳米团簇之外,Au20和Au24也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人在前人具体的大量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选择合成原理,使用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同时得到了苄硫醇(PhCH2S-)保护的Au20和Au24纳米团簇。并同时合成了苯乙硫醇(PhCH2CH2S-)保护的Au20和Au24纳米团簇,检测了两种纳米团簇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不同于以往单纯地对纳米团簇进行动力学的尺寸集中过程,本人利用动力学持续控制方法得到两条不同的合成苄硫醇(PhCH2S-)保护的Au2o和Au24纳米团簇的合成路线。路线一采取大量还原剂NaBH4缓慢滴加缓慢搅拌策略,路线二采取少量还原剂NaBH4快速滴加快速搅拌策略。利用同样的前驱物不同的制备途径得到相同的产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UV)、高效液相色谱(HPLC), ESI质谱证明两种方法得到的产物一致。这对于研究合成不同尺寸大小的金纳米团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在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了得到的Au2o和Au24纳米团簇以后,本人对其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测试,并且与其多了一个碳的配体苯乙硫醇(PhCH2CH2S-)保护的Au2o和Au24纳米团簇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做了比较。发现短链的配体保护的Au2o和Au24纳米团簇其荧光强度要比长链保护的强2.5倍。而电化学测试则表明,短链配体即苄硫醇(PhCH2S-)保护的Au20纳米团簇的+1和+2价态要比其对应的长链保护的即苯乙硫醇(PhCH2CH2S-)保护的Au20纳米团簇+1和+2价态稳定得多。(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倩,王崇磊,崔波,刘辉[5](2013)在《对叔丁基苄硫醇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叔丁基苄硫醇是合成杀螨剂牵牛星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其质量与成本高低直接关系到牵牛星的质量与收率的高低,为此对其进行了小试研究。实验采用的合成路线是:以工业叔丁醇、苯、无水叁氯化铝、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氯甲基化两步制得对叔丁基氯化苄;再以对叔丁基氯化苄和硫脲为原料,水为溶剂,先合成对叔丁基-S-苄基异硫脲盐酸盐,再碱解即得产品。确定了对叔丁基苄硫醇生产过程中最佳的反应条件。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适合于哒螨灵生产厂家自产,具有理想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3年05期)

徐常龙,过七根[6](2010)在《11-苄硫醇十一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醇类化合物通过Au-S可以共价结合于金表面,形成高度有序的自组装膜,因而硫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而本文主要是通过活化酯法合成含不同链长的巯基生物素衍生物的中间体——11-苄硫醇十一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并用1HNM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0年08期)

赵辉,于海丰,林春[7](2008)在《无气味的4,4-二乙硫/苄硫基-3-烯-2-丁酮作乙/苄硫醇替代试剂的无溶剂缩硫醛/酮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浓盐酸做催化剂,4,4-二乙硫/苄硫基-3-烯-2-丁酮作为无气味的乙/苄硫醇替代试剂与一系列醛酮在无溶剂条件下发生反应,较高产率得到相应的缩硫醛/酮化产物.(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樊金玲,丁霄霖,陶冠军[8](2006)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原花青素B3苄硫醇降解产物及反应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分析了原花青素B3苄硫醇降解过程的目标化合物和副反应产物,比较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延伸单元的杂环裂解产物是反应的主要副产物,占副产物总量的50%以上;表异构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末端单元。不同硫解条件对末端单元表异构化反应及硫解产率影响显着;在40℃、30 m in条件下,末端单元表异构化率最低(2.2%),硫解产率最高(88.7%),聚合度计算为2.1,适用于原花青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6年02期)

邹赣生,胡志强,胡斌[9](2001)在《脲盐法合成对叔丁基苄硫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叔丁基苄硫醇是合成哒螨酮的重要中间体 ,本文介绍了由对叔丁基氯化苄 ,硫脲合成对叔丁基苄硫醇的方法。该法与原先的硫氢化钠工艺路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叁废少、产品质量好 ,是目前合成对叔丁基苄硫醇的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01年01期)

张珍明[10](2000)在《高纯度对叔丁基苄硫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精馏方法纯化对叔丁基氯化苄,再与硫脲反应生成锍脲盐酸盐,并用水洗方法纯化锍脲盐后与氢氧化钠水解,分层过滤得到对叔丁基苄硫醇,收率为90%,含量>99%。(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0年07期)

苄硫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_7H_7SH在纯的、缺陷的和Hg/Pd掺杂的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考虑了两种模型:情况1为C_7H_7SH平躺在各种石墨烯表面;情况2为C_7H_7SH垂直地放在各种石墨烯表面,且巯基靠近表面.结果表明,C_7H_7SH初始构型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情况1较情况2有较大的吸附能.此外,情况1中吸附能的结果显示C_7H_7SH可以更好地与缺陷的、Hg/Pd掺杂石墨烯表面紧密结合.这一结论同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的分析也是一致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苄硫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先行,钟宏,王帅,马鑫,吴宏霞.对叔丁基苄硫醇的合成与浮选机理研究[J].应用化工.2018

[2].王群,周乃武,赵永驰,王位丽,张利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苄硫醇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水油界面上双功能有机碱不对称催化合成苄硫醇[J].有机化学.2015

[4].朱修怡.苄硫醇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合成方法研究和性质探索[D].安徽大学.2014

[5].王倩,王崇磊,崔波,刘辉.对叔丁基苄硫醇新工艺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3

[6].徐常龙,过七根.11-苄硫醇十一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制备[J].化工中间体.2010

[7].赵辉,于海丰,林春.无气味的4,4-二乙硫/苄硫基-3-烯-2-丁酮作乙/苄硫醇替代试剂的无溶剂缩硫醛/酮化反应[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樊金玲,丁霄霖,陶冠军.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原花青素B3苄硫醇降解产物及反应条件[J].分析化学.2006

[9].邹赣生,胡志强,胡斌.脲盐法合成对叔丁基苄硫醇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1

[10].张珍明.高纯度对叔丁基苄硫醇的合成[J].化工时刊.2000

论文知识图

苄硫醇苄硫醇苄硫醇苄硫醇(R=Cl,Br)与在室温和80℃下碳酸...(R=Cl,Br)与在室温和80℃下碳酸...

标签:;  ;  ;  ;  ;  ;  ;  

苄硫醇论文_王先行,钟宏,王帅,马鑫,吴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