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启动子论文_孟佳丽,龙雨清,林静,李昕,尚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双启动,腺病毒,干扰,亮氨酸,逆转录,芽孢。

双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孟佳丽,龙雨清,林静,李昕,尚翠玲[1](2019)在《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对B16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双启动子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试验构建B1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HEK293细胞扩增重组腺病毒,进行纯化和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mTyrp-HN、Ad-mTERTp-mTyrp-HN、Ad-GFP和PBS通过尾静脉注射裸鼠,冰冻切片观察裸鼠肿瘤内GFP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生长和裸鼠存活情况计算抑瘤率,探究其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滴度分别为10~(11.250),10~(12.250),10~(10.625),10~(12.125),10~(12.250)TCID_(50)/mL;肿瘤组织中能观察到黑色素细胞,证明皮下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对脏器无损伤,且在双启动子组脏器中没有观察到黑色素细胞的肝肺转移;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在肿瘤中观察到荧光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双启动子组重组腺病毒不但能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而且能延长裸鼠的生存期,抑瘤率为55.5%。因此,该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具有靶向性,并且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玲,王男,金吕华,林荣,杨海麟[2](2018)在《双启动子促进亮氨酸脱氢酶在Bacillus subtilis中表达及发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亮氨酸脱氢酶在Bacillus subtilis中高效表达,采取在质粒pMA5自带的启动子P_(HpaⅡ)之后分别添加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考察双启动子对酶表达的影响。选取2种诱导型启动子(P_(grac)、P_(gl-M1))和4种组成型启动子(P_(43)、P_(laps)、P_(HpaⅡ)、P_(amyQ))进行构建表达,其中组成型启动子P_(amyQ)与P_(HpaⅡ)构成的双启动子效果最好,有效地将胞外活性提高到31. 24U/ml,是单启动子PHpaⅡ的3. 4倍。在以上最优双启动子的基础上分别融合Sec途径和Tat途径的4种信号肽,但信号肽与双启动子共同作用并没有获得更高的酶活性。选用酶活最高的双启动子突变菌株Bacillus subtilis168/pW6(P_(HpaⅡ)-P_(amyQ))进行7. 5L发酵罐补料发酵产酶研究,LeuDH酶活达到217. 96U/ml,是摇瓶水平的6. 97倍,对工业上产亮氨酸脱氢酶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江浩[3](2017)在《双启动子DNA防龋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的全球性疾病。自从病因学研究证实龋病为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以来,人们就有关龋病的相关微生物及免疫学方面的课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大量的证据表明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ns,变链菌)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而与其致病相关的抗原成分已被用于免疫防龋的开发和研究。变链菌在牙面的粘附和聚集是其在口腔定植和致病的前提和基础。与此相关的毒力因子,如表面粘附分子Agl/Ⅱ(PAc)和葡糖基转移酶(GTF)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变链菌在牙面的附着有赖于PAc的功能结构域—唾液结合区段(Saliva-binding region,SBR);而在牙面的聚集和菌斑的形成有赖于GTF合成的不溶性葡聚糖(变聚糖)。实验表明针对PAc和GTF功能域(即唾液结合区域SBR和葡聚糖结合区域GBR)的抗体能有效阻止变链菌在牙面的定植。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编码SBR和GBR的基因片段sbr和gbr,并构建了包含有sbr或/和gbr的多种DNA质粒,本实验为探求提高免疫效能的免疫方法,采用了含有CMV和nirB的双启动子表达质粒pCMVnir,并利用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作为载体进行肠道粘膜免疫,以期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DNA疫苗的体外表达我们验证了双启动子CMV和nirB在原核载体SL3261和真核细胞中调控抗原表达的功效。然后通过胃肠粘膜免疫我们在BALB/c小鼠身上探索了双启动子DNA疫苗pCN-SS/SG的免疫原性,和其诱导的免疫反应,并且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了其作为防龋疫苗对变链菌的抗定植作用。方法:第一部分:沙门菌运载的粘膜疫苗pCN-SS/SG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1.使用前期构建的 pTriEx-4-SBR 和 pTriEx-4-GBR 质粒在 JM109(DE3)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诱导表达SBR和GBR,并用HisTrap TM试剂盒加以纯化来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抗SBR和GBR的多克隆抗体。2.利用前期研究中构建的质粒pCN-SS/SG和pCN-SSIE分别转化减毒沙门氏菌SL3261,和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并培养其转化株。3.将转染后的CHO细胞培养48小时,SL3261转化株在无氧条件下过夜培养,利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4.将pCN-SS/SG转化的SL3261于体外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天;并用SL3261/pCN-SS/SG 口服免疫小鼠,于免疫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肝脏、脾脏、小肠PP结中沙门菌的定植情况,以及质粒pCN-SS/SG体内、外的稳定性。5.分别用携带质粒pCN-SS/SG或pNir-SS/SG的减毒沙门氏菌于第1和第16周通过胃肠途径免疫BALB/c小鼠,并于初次和再次免疫后动态监测小鼠血清和唾液中抗原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a和IgA的产生情况,以及小鼠脾细胞的Th1/Th2因子分泌情况。第二部分:DNA疫苗pCN-SS/SG抗变链菌定植的小鼠实验1.用pCN-SS/SG转化的减毒沙门氏菌SL3261/pCN-SS/SG免疫BALB/c小鼠,同时用SL3261/pNir-SS/SG免疫组作为阳性对照,用SL3261/pCMVnir免疫组作为阴性对照。2.第二次免疫两周后,用S.mutans UA159分别口腔接种叁组BALB/c小鼠,接种前后用棉签取样检测变链菌的情况。3.然后从接种后的不同时间点,即第一周至第八周检测小鼠口腔中变链菌的定植情况。结果:1.克隆抗原SBR和GBR在原核启动子nirB和真核启动子CMV的调控下,能在沙门氏菌载体SL3261和真核细胞中各自稳定地表达,在信号肽的协助下,并能可溶性地分泌至细胞外。2.质粒持续性测试表明,pCN-SS/SG能稳定地存在于生长的SL3261中,而SL3261/pCN-SS/SG能在宿主内生存4周以上。3.SL3261/pCN-SS/SG免疫BALB/c小鼠后,诱发了血清IgG和唾液分泌性IgA的产生,再次免疫后抗体反应获得显着增强,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明显强于SL3261/pNir-SS/SG诱导的抗体反应。4.IgG亚类及细胞因子分析表明,SL3261/pCN-SS/SG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中不仅诱导出抗原特异性IgG2a而且有IgGl;同时脾细胞经SBR和GBR刺激后产生了Th1(IFN-γ)和 Th2(IL-4、IL-10)细胞因子,且 SL3261/pCN-SS/SG 免疫组水平明显高于SL3261/pCMVnir对照组。5.在接种后的第一至八周,pCN-SS/SG和pNir-SS/SG免疫组中的变链菌水平显着低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而在第叁至八周,pCN-SS/SG免疫组中的变链菌又显着低于pNir-SS/SG免疫组,且持续维持在低于空白对照组99%的水平。结论:1.双启动子CMV-nirB在载体菌SL3261和真核细胞中能很好地控制克隆抗原的表达;且表达质粒pCN-SS/SG与载体菌SL3261有很好的相容性,在宿主体内可存在较长时间。同时免疫结果表明,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作载体,双启动子(CMV-nirB)防龋疫苗的粘膜免疫效果,无论是在免疫强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要优于单启动子nirB。2.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作载体进行粘膜免疫,双启动子DNA疫苗pCN-SS/SG表现出更强的抗变链菌定植的作用,而优于单启动子。综上所述,本实验以构建的pCN-SS/SG质粒作为抗龋DNA疫苗,以减毒沙门氏菌SL3261作载体进行粘膜免疫,成功诱导出针对变链菌PAc和GTF抗原的粘膜免疫反应。与nirB启动子单独使用相比,CMV-nirB双启动子能高效地诱导唾液IgA,从而更有效地阻止变链菌在牙面的定植。CMV-nirB这一双启动子系统作为新的策略应用于粘膜免疫,充分利用了共同粘膜免疫系统,为龋病及其它相关粘膜疾病的防止展示了有价值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10-06)

龙雨清,李萌,张东超,弓建芳,李小慧[4](2016)在《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新城疫病毒(NDV)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作为黑色素瘤的治疗基因。将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启动子、小鼠黑色素瘤酪氨酸酶(Tyr)特异性启动子核心片段以及HN基因分别插入到腺病毒载体穿梭载体pShuttle-IRES-hrGFP-2的多克隆位点处,将克隆成功的穿梭载体经Pme I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成功构建了肿瘤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双启动子调控的H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mTERTp-mTyrp-HN。将重组腺病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HEK 293细胞,经RT-PCR鉴定及Western-blotting对H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后,大量扩增病毒,经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纯化病毒颗粒,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Tyrp-HN、Ad-mTERTp-TyrpHN和Ad-GFP的最终滴度分别为108.7、109.5、109.25、109.625和109.125,将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腺病毒在体内外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的凋亡及研制动物肿瘤性疾病的基因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赵芳,唐立春,赵永祥[5](2016)在《CMV和SP双启动子增强外源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含有CMV和肌肉特异性启动子SP双启动子及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entry-CMV-SP-Ghrh-EGFP),使得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在诱导分化的C2C12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6年04期)

吕攀攀,肖芳兰,严锡娟,卢彬彬,林炜炜[6](2015)在《构建一种基于双启动子模型的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大肠杆菌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大肠杆菌荧光报告菌株,本研究通过对检测元件模式和荧光蛋白的筛选后,以蓝色荧光蛋白mTagBFP2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使用双启动子模式,构建融合报告载体Pmer::merR-m-Pmer::mTagBFP2-pMD19-T。然后将报告载体转化至E.coli MC4100菌中,构建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微生物传感器,并对此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了最佳培养基、起始诱导浓度和时间、最适检测范围等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此微生物传感器检测镉离子背景信号低,选定起始菌液浓度为OD600=0.1,于IHMM培养基中诱导2 h为最佳检测条件,检测镉离子线性浓度范围为0.1-75μmol/L,并且只对Cd2+响应,特异性较高。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生物传感器,为重金属微生物传感器的优化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用方案。(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龙雨清[7](2015)在《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3%,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且发生广泛,对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较强的抗性,是临床治疗上一种颇为棘手的恶性肿瘤。由于黑色素瘤常发生在皮肤,易于观察,因此非常适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病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基因治疗为主线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肿瘤学的研究热点。目前,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疗法是基因治疗中最有前途的基因转移方法之一,它能有效的将外源基因传递到各种靶细胞或组织中,载体的构建和操作简单,宿主范围广,感染性强,可经不同途径进入不同组织,还能感染分化后的非分裂期细胞。本研究选择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HN)基因作为黑色素瘤的治疗基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HN蛋白是NDV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HN蛋白不仅具有介导病毒吸附于肿瘤细胞并与融合蛋白一起辅助病毒侵入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神经氨酸酶活性,能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暴露宿主细胞的生物识别位点,促进抗原递呈,引起肿瘤周围的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生成增加,引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等。为了强化HN基因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中利用端粒酶启动子和酪氨酸酶双启动子来调控治疗基因HN的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是负责端粒酶催化活性最重要的组分。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的衰老和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TERT表达于90%以上的肿瘤,大多数人类和小鼠的癌症或肿瘤衍生的细胞系中都有端粒酶活性的高表达,因而是广谱的肿瘤标志物。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黑色素瘤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其表达和活性决定着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产量,该酶活性过高会导致色斑及黑色素瘤的形成。大量研究发现Tyr启动子只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因此,TERT和Tyr具有调控下游治疗基因HN的特性。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mTERT基因序列(AF157502.1)、mTyr基因序列(D00439.1)和NDV HN cDNA序列(EF211815.1),设计一对PCR扩增引物和两对RT-PCR扩增引物,分别从C57BL/6小鼠的胸腺DNA、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总RNA和pShuttle-CMV-HN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分别连接于pMD-19T载体,命名为pMD-mTERTp、pMD-mTyrp、pMD-HN;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分别对上述载体和pShuttle-IRES-hrGFP-2进行双酶切,用T4酶连接并构建重组穿梭载体;线性化重组穿梭载体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腺病毒质粒经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能表达HN基因的由双启动子调控的特异性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经RT-PCR、Western blotting鉴定及测序分析后,经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大量纯化病毒颗粒,以TCID_(50)方法测定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Tyrp-HN、Ad-mTERTp-Tyrp-HN和Ad-GFP的最终滴度分别为10~(11.25)TCID_(50)/mL、10~12.52.5 TCID_(50)/mL、10~(11.625) TCID_(50)/m L、10~(11.875) TCID_(50)/m L和10~(12.125) TCID_(50)/mL,符合后续的抑瘤实验所需病毒要求;通过Hochest33342/PI染色实验证实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能够感染B16细胞;MTT试验结果表明Ad-mTERTp-Tyrp-HN对B1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在第4d达到最大值,且抑制率显着大于其他对照组重组腺病毒,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HN蛋白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mTyrp-HN、Ad-mTERTp-Tyrp-HN和对照腺病毒Ad-GFP对B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8.03±0.45%、48.36±0.95%、39.12±0.78%、58.39±1.47%、19.05±0.89%。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结合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与酪氨酸酶启动子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HN基因的细胞凋亡作用以及腺病毒载体系统高效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特性,成功构建出融合表达上述基因的Ad-mTERTp-Tyrp-HN,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腺病毒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研制动物肿瘤性疾病的广谱疫苗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期刊2015-06-01)

龚霞,张慧慧,彭剑雄,罗建新[8](2014)在《U6/H1双启动子siRNA表达框架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针对端粒酶hTERT基因的U6/H1双启动子siRNA表达框架(SEC),并观察其转录产物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方法:利用融合PCR技术,针对人端粒酶hTERT基因开放阅读区构建3条U6/H1双启动子SEC以及针对其3'端非翻译区构建1条U6/H1双启动子SEC,对各SEC鉴定后,分别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种针对端粒酶hTERT基因的U6/H1双启动子SEC均成功构建,转染HeLa细胞后,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6.8%、57.39%、80.47%、70.31%。结论:针对端粒酶hTERT基因的U6/H1双启动子SEC的成功构建,为开展肿瘤端粒酶基因干扰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龚霞[9](2014)在《体外构建双启动子SECs及其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针对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基因的H1/U6双启动子表达框架(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s,SECs)并研究其转录生成的siRNA/miRN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以确定siRNA/miRNA表达载体的有效性,探索制备干扰性RNA的新途径,从而为人类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利用融合PCR技术,针对人端粒酶hTERT基因开放阅读区1800-1818和2650-2668位点构建2条H1/U6双启动子SECs,针对其3’端非翻译区3878-3896和3964-3982位点构建2条H1/U6双启动子SECs,并构建一随机序列干扰片段为对照。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以及磷酸钙共沉淀法两种方法分别转染HepG2细胞,转录生成siRNA或miRNA。利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并对其电泳条带进行灰度扫描,计算端粒酶活性抑制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法直接定量端粒酶活性,分析H1/U6双启动子SECs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结果:2.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针对端粒酶hTERT的H1/U6双启动子SECs。与对照组相比,针对不同位点的SECs的各转染组,端粒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采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法,针对位点1800-1818、2650-2668、3878-3896和3964-3982的各转染组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2.38%、61.80%、77.95%、79.51%;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各转染组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0.19%、27.38%、42.53%、64.3%。结论:利用融合PCR成功构建了SECs,并且其对HepG2细胞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这一方法可为合成干扰RNA提供新的方法,为高通量筛选有效的干扰位点和建立RNAi文库开拓新思路,为临床开展针对肿瘤端粒酶基因干扰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张鑫淼,文心田,黄小波,曹叁杰,汪洋阳[10](2013)在《减毒沙门氏菌递呈的TGEV S/N双启动子基因疫苗的口服免疫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疫苗SL7207(pVAXD-N-Sa)的口服免疫规律。将菌株SL7207(pVAXD-N-Sa)及对照组SL7207(pVAX-S)、SL7207(pVAX-N)、SL7207(pVAXD)以1×109CFU/只灌胃免疫小鼠,测定免疫小鼠诱导的血清IgG及肠道粘膜IgA抗体动态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小鼠的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干扰素(IFN-γ)和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表明,SL7207(pVAXD-N-Sa)口服免疫可诱导小鼠分别产生特异性的抗TGEVS、N两种蛋白的血清IgG及肠道黏膜IgA。在整个免疫过程中,SL7207(pVAXD-N-Sa)产生的抗体水平(包括血清IgG及肠道黏膜IgA)与SL7207(pVAX-S)、SL7207(pVAX-N)无显着差异,均在免疫后第6w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免疫后第6w,SL7207(pVAXD-N-Sa)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优于SL7207(pVAX-S)、SL7207(pVAX-N)。在免疫后第6w,SL7207(pVAXD-N-Sa)刺激产生的γ-干扰素的水平高于SL7207(pVAX-S)、SL7207(pVAX-N),但无显着差异(P>0.05)。在整个免疫过程中,诱导产生的IL-4水平不明显,免疫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SL7207(pVAXD-N-Sa)具有良好的口服免疫原性,并同时具有S和N双基因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猪体的免疫评价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1)

双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促进亮氨酸脱氢酶在Bacillus subtilis中高效表达,采取在质粒pMA5自带的启动子P_(HpaⅡ)之后分别添加诱导型和组成型启动子,考察双启动子对酶表达的影响。选取2种诱导型启动子(P_(grac)、P_(gl-M1))和4种组成型启动子(P_(43)、P_(laps)、P_(HpaⅡ)、P_(amyQ))进行构建表达,其中组成型启动子P_(amyQ)与P_(HpaⅡ)构成的双启动子效果最好,有效地将胞外活性提高到31. 24U/ml,是单启动子PHpaⅡ的3. 4倍。在以上最优双启动子的基础上分别融合Sec途径和Tat途径的4种信号肽,但信号肽与双启动子共同作用并没有获得更高的酶活性。选用酶活最高的双启动子突变菌株Bacillus subtilis168/pW6(P_(HpaⅡ)-P_(amyQ))进行7. 5L发酵罐补料发酵产酶研究,LeuDH酶活达到217. 96U/ml,是摇瓶水平的6. 97倍,对工业上产亮氨酸脱氢酶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孟佳丽,龙雨清,林静,李昕,尚翠玲.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对B16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张玲,王男,金吕华,林荣,杨海麟.双启动子促进亮氨酸脱氢酶在Bacillussubtilis中表达及发酵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3].江浩.双启动子DNA防龋疫苗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龙雨清,李萌,张东超,弓建芳,李小慧.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J].中国兽医学报.2016

[5].赵芳,唐立春,赵永祥.CMV和SP双启动子增强外源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J].生物技术世界.2016

[6].吕攀攀,肖芳兰,严锡娟,卢彬彬,林炜炜.构建一种基于双启动子模型的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大肠杆菌传感器[J].生物工程学报.2015

[7].龙雨清.mTERT和mTyr双启动子联合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5

[8].龚霞,张慧慧,彭剑雄,罗建新.U6/H1双启动子siRNA表达框架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

[9].龚霞.体外构建双启动子SECs及其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干扰作用[D].中南大学.2014

[10].张鑫淼,文心田,黄小波,曹叁杰,汪洋阳.减毒沙门氏菌递呈的TGEVS/N双启动子基因疫苗的口服免疫规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载体构建流程图一3KLF15超表达调控PPAYRZ启动子活性研...寡核苷酸片段F1、F2、F3在p21启动子上...一16pZ夕""驱动a2l8夕s及alzs夕召一alz...}毕赤醉母‘AP突变启动子重组菌菌落PCR...转染COS-7细胞

标签:;  ;  ;  ;  ;  ;  ;  

双启动子论文_孟佳丽,龙雨清,林静,李昕,尚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