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麦田论文_卢雨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冬麦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冬麦,杂草,冬小麦,麦田,玉米,通量,旱地。

冬麦田论文文献综述

卢雨霞[1](2018)在《冬麦田免耕复播滴灌油葵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河子垦区热量丰富,光照资源充足,冬小麦收获后,可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复播油葵,实现"一年两熟、一年两收",增产增效显着。本文从种植条件、播前准备、田间管理、产量性状4个方面介绍该地区滴灌冬小麦免耕复播油葵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冬麦田复播油葵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戴士记[2](2018)在《冬麦田选择性除草剂阔世玛的除草机理与科学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以节节麦、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等和冬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禾本科恶性杂草,因其出苗比冬小麦晚、成熟早、易脱落、一般除草剂很难防治的特点,迅速传播蔓延,短短几年已上升为我国北方冬麦区杂草优势种群。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当年1粒种子落地,第二年可繁殖520粒,第叁年可达27万粒。据调查,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区一般减产12-15%,高发区减产20-38%,同时小麦品质迅速下(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8年02期)

卢雨霞[3](2017)在《冬麦田免耕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河子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滴灌冬麦收获后,可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复播青贮玉米,实现了"一年两熟,一年两收",复播青贮玉米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还起到了轮作倒茬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蒋启富,彭杰[4](2016)在《青之星液体复合氮肥冬麦田肥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青之星液体复合氮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为大田示范推广提供依据,特在2014~2015年实施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作物冬小麦,品种为奎冬5号2.供试肥料青之星液体复合氮肥(总含氮量46%),由上海中锐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青之星"液体肥料全氮含量405.4克/升,其中含有硝态氮101.3克/升、铵态氮101.3克/升和酰胺态氮202.8克/升等多态氮(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李硕,郑有飞,吴荣军,尹继福,徐静馨[5](2016)在《冬麦田臭氧干沉降过程的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臭氧作为近地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不断上升的浓度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利用微气象学观测方法,探明自然条件下冬麦田的臭氧沉降过程,分析了影响臭氧沉降过程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小麦生长旺期)臭氧通量均值为-0.35μg·m~(-2)·s~(-1)(负号表示沉降方向指向地面),臭氧沉降平均速率为0.55cm·s~(-1),空气动力学阻力均值为30 s·m~(-1),粘性副层阻力均值为257 s·m~(-1),冠层阻力均值为163 s·m~(-1),且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趋势.臭氧沉降阻力大小受摩擦速度、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高军,周霄,张文英,席建英[6](2016)在《我省今春冬麦田杂草防控形势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冬前冬麦田杂草发生防控情况,结合气象条件及今春土壤墒情综合分析,预计今春我省冬麦田杂草将呈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重发生,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一、冬前冬麦田杂草发生防控情况据全省植保机构调查统计,全省冬前麦田杂草发生面积2829.7万亩,需防面积1600.4万亩,实防面积183.3万亩,实防面积仅占需防面积的11.5%,一般密度3—25株/平方米,50株/平方(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6年02期)

白微微,高海峰,刘恩良,李广阔,崔燕华[7](2015)在《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南疆冬麦田混合发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合适施用剂量,以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不同剂量喷雾,以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唑啉草酯+炔草酯)为对照药剂,调查药后30、45 d的杂草株数及鲜质量,计算防效。结果表明,药后45 d,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2.5~84 m L a.i./hm~2对播娘蒿和硬草的株防效及鲜质量防效均在98%以上,对萹蓄的鲜质量防效均在85%以上,且对小麦安全。因此,在播娘蒿、硬草和萹蓄等杂草混合发生的冬麦田可选用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用量推荐用量为52.5~84.0 m L a.i./hm~2。(本文来源于《杂草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沈仕洲,王风,薛长亮,张克强[8](2015)在《沼液灌溉对冬麦田CO_2、N_2O排放及土壤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共设置不施肥灌溉清水CK、习惯施肥灌溉清水CF、不施肥灌溉一次2∶1(清水∶沼液)奶牛场沼液T1、不施肥灌溉两次2∶1奶牛场沼液T2、不施肥灌溉两次1∶1奶牛场沼液T3等5个处理。通过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对不同比例、不同次数沼液灌溉对华北平原麦田土壤CO2、N2O排放及其相关土壤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主要生育期内各处理CO2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1.93~13.70kg/(hm2·d),分别在4个重要时期即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出现了排放高峰。N2O变化范围为:-3.93~41.86g/(hm2·d),排放高峰仅出现在灌溉奶牛场沼液后的很短一段时间(7d)内,很快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整个观测期内与CK和CF处理相比,3种不同模式沼液灌溉都不会引起CO2累积排放量增加;与CF处理相比,3种不同模式沼液灌溉都不会引起N2O累积排放量增加。T3处理为较为合理的沼液灌溉模式,既能保证小麦产量,也不会引起CO2和N2O排放量的增加。3种不同模式沼液灌溉均显着(p<0.05)提高了冬小麦田土壤DOC含量,T3、T2、T1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03.0%、114.9%、40.3%。在实验条件下,土壤的CO2排放量与土壤DOC含量显着相关;土壤的N2O排放量与土壤的NO-3-N含量、DOC含量极显着相关,与土壤WFPS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5年07期)

杨长刚[9](2015)在《半干旱雨养区覆盖种植冬麦田土壤水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覆盖栽培是西北旱作区主要抗旱栽培技术,以往有关覆盖栽培的研究更加注重其保墒效果,而对覆盖在栽培下水温互作关系不够重视,本研究在突出覆盖保墒作用的同时,考虑以温调水、降温抑蒸,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技术。2012-2014年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旱地冬小麦为对象,研究了玉米整秆带状覆盖(T1)、小麦碎秆均匀覆盖(T2)、地膜覆盖(T3)和无覆盖露地种植(CK)4个处理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产量及产量结构因素等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及差异机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覆膜(T3)和秸秆覆盖(T1、T2)都较CK显着增产,其中T1较CK增产37.1%~51.8%,T1和T3产量相近。覆盖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20.0%以上,同时千粒重和穗粒数也有一定增加,其中T1可实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穗粒数的协同增长。覆盖显着提高群体茎蘖数、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促进成熟期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以T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相对生长速率最高,且T1最利于成熟期干物质向籽粒分配。2.与CK相比,秸秆覆盖和覆膜均具有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增温主要表现在拔节前,降温只要表现在拔节后;增温效应覆膜大于秸秆覆盖,以T3增温最效应明显,较CK高0.86~0.94℃;降温效应则秸秆覆盖大于覆膜,以T1降温效应最明显,较CK低1.8~2.7℃。此外,覆盖通过调节土壤热量传导性能,可平抑各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剧烈波动,以T1土壤温度波动最小。3.T1在各时期、各土层含水量普遍高于CK,全生育期0~200 cm含水量提高34.8~49.6 mm;T2和T3可改善抽穗前0~200 cm土壤墒情,但抽穗后0~200 cm土壤墒情逐渐不如CK。T1和T3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较CK增加13.0~51.2 mm和19.2~63.0 mm。同时,覆盖能提高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促进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终提高成熟期的生物量和产量。虽然生育期耗水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25.2%~31.9%、19.4%~25.7%和27.2%~33.6%。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显着正相关(r=0.954*~0.975*)。覆盖的高产建立在高耗水基础上,但覆盖能够促进休闲期土壤水分的补充与恢复,覆盖茬0~200 cm土壤水分在秋播前能恢复到露地水平,以T1播前底墒最充足。4.覆盖能改善植株水分状况,以T1植株含水量最高。植株水分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正相关,且受90 cm以下土壤水分影响最明显,而与土壤温度呈显着负相关。从出苗至成熟,T2和T3较CK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分别高56.9%和217.3%,CO2排放量分别增加69.5%和248.3%;而T1与CK差异不显着。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解释分别为50.2%~77.1%和3.2%~36.4%,各处理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较敏感,对土壤水分不敏感。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在3.24~6.04之间,大小依次为CK>T1>T2>T3。可见,西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下冬麦田土壤呼吸主要受耕层土壤温度的控制,玉米整秆带状覆盖能抑制土壤呼吸,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5.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是提高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T1和T3可显着提高拔节期至成熟期WUEET?B,而T2能显着提高开花后WUEET?B。全生育期WUEET?B,T1、T2和T3分别较CK提高25.4%~33.5%、20.2%~28.9%和34.3%~51.9%。覆盖的WUEET?Y也显着高于CK,以T3最高,T1与T3无显着差异。WUEET?Y与开花期至成熟期WUEET?B呈极显着正相关。播种至返青期,开花期至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WUEET?B与对应的耗水量均呈显着负相关。全生育期WUEET?B和产量WUEET?Y均与0~20 cm土壤含水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0~25 cm土壤温度相关不显着。总体来看,玉米整秆带状覆盖首先是保持播种~拔节期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并增大拔节期前土壤温度梯度,显着改善拔节期前0~200 cm土壤水分条件,保证幼苗建成和安全越冬,为增产打下群体基础;在冬小麦生育中后期,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显着降温效应可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为小麦生长创造较适宜的水温环境,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相对生长速率明显较高,尤其是灌浆期,促进生育后期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促进籽粒灌浆,在对光热水资源更好利用的基础上,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显着增加,最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覆膜相当。玉米整秆带状覆盖的高产建立在高耗水基础上,但玉米整秆带状覆盖能够促进休闲期土壤水分的补充与恢复,0~200 cm土壤水分在秋播前能恢复到露地水平,且收获时仍显着高于CK。此外,玉米整秆带状覆盖能抑制土壤呼吸,减少农田CO2排放量。因此,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是一种高产高效,且利于西北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高永红,张宏芝[10](2014)在《新疆南部地区冬麦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影响南疆地区冬麦田的杂草主要有藜、播娘蒿、萹蓄、大蓟、涩荠菜、苦苣菜、田旋花、稗草、硬草等。阔叶杂草防除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禾本科杂草防除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炔草酸等除草剂。在杂草混合危害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与唑啉草酯·炔草酸或精禾草灵混配进行防除。施药时应采取二次稀释的方法,兑水量一般不少于450 kg/hm2。(本文来源于《杂草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冬麦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以节节麦、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等和冬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禾本科恶性杂草,因其出苗比冬小麦晚、成熟早、易脱落、一般除草剂很难防治的特点,迅速传播蔓延,短短几年已上升为我国北方冬麦区杂草优势种群。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当年1粒种子落地,第二年可繁殖520粒,第叁年可达27万粒。据调查,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区一般减产12-15%,高发区减产20-38%,同时小麦品质迅速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冬麦田论文参考文献

[1].卢雨霞.冬麦田免耕复播滴灌油葵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8

[2].戴士记.冬麦田选择性除草剂阔世玛的除草机理与科学使用[J].河北农业.2018

[3].卢雨霞.冬麦田免耕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7

[4].蒋启富,彭杰.青之星液体复合氮肥冬麦田肥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6

[5].李硕,郑有飞,吴荣军,尹继福,徐静馨.冬麦田臭氧干沉降过程的观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6

[6].高军,周霄,张文英,席建英.我省今春冬麦田杂草防控形势分析及对策[J].河北农业.2016

[7].白微微,高海峰,刘恩良,李广阔,崔燕华.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杂草科学.2015

[8].沈仕洲,王风,薛长亮,张克强.沼液灌溉对冬麦田CO_2、N_2O排放及土壤因子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5

[9].杨长刚.半干旱雨养区覆盖种植冬麦田土壤水热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

[10].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高永红,张宏芝.新疆南部地区冬麦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J].杂草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麦双尾蚜在不同播种期冬麦田的发...麦双尾蚜在不同播种期冬麦田的发...冬麦田(ww),和1~4年生不同年龄野...麦双尾蚜在不同播种期冬麦田的发...麦双尾蚜在不同播种期冬麦田的发...冬麦田各类天敌数量变动1997

标签:;  ;  ;  ;  ;  ;  ;  

冬麦田论文_卢雨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