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韧带骨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胸椎,韧带,脊髓,脊柱,技术,双侧,椎管。
黄韧带骨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曹俊明[1](2019)在《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局部后凸角。结果手术时间(207.4±39.6)min,出血量(685.8±176.4)mL,随访时间15~40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局部后凸畸形。术前ASIA脊髓损害分级:A级1例、B级11例、C级9例、D级4例;术后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7例、E级9例,手术前后比较,Z=-4.056,P<0.01。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5.6±1.7)、(7.8±2.2)、(9.5±2.8)分,Cobb角分别为17.6°±3.9°、15.0°±3.4°、15.6°±3.6°,不同时间点JOA评分、Cobb角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2%±14.8%。术中共4例(16.0%)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取人工硬膜覆盖并严密缝合筋膜层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可减少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且术后胸椎稳定性维持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王红建[2](2019)在《宽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为"揭盖式"减压及内固定应用或超声骨刀的应用。探讨运用宽通道脊柱内镜治疗OLF以期提高疗效。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OPL20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局灶型16例,跳跃型4例。全麻,俯卧位,旁开1.5cm置工作套管,宽通道内镜下清理软组织、利用枪钳及动力系统处理椎板,显露黄韧带(部分黄韧带骨化与原椎板形成"双层椎板"样结构)、椎板及关节突、棘突基底。应用内镜下工具清除钙化黄韧带,解除神经压迫,双侧症状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结果19例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手术前后患者患者疗效经ASIA2000标准评分,p<0.01,有显着差异。术前、术后MRI比较,椎管狭窄率与占位率,p<0.01,有显着差异。结论宽通道脊柱内镜以水为介质,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保留了部分关节突关节及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并不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即达到了广泛的减压效果同时又不必行内固定。宽通道内镜配备有更大尺寸的枪钳及磨钻,能精准的清除胸椎黄韧带骨化,解除神经和硬膜的压迫,手术更加的安全、有效,尤其是局灶型的狭窄。宽通道内镜技术丰富了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手段,对于单节段或跳跃型病变宽通道内镜下微创治疗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程晓康,陈宾,裴瑞琪,刘兆宇[3](2019)在《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a flava,OLF)是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的一种,是结蹄组织向骨性组织转化的过程[1]。以胸段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2],颈椎和腰椎也可发生。胸段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痹、无力及步态异常、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常有膝踝反射亢进和下肢肌力减弱等体征[3]。因其非手术治疗一般无效,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疾病唯一有效的选择[4]。传统的后路手术面(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庆德[4](2019)在《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5.0±8.1)岁。病程1~123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胸椎黄韧带解剖特征及骨化病理过程提出"分区"的概念,将每一减压节段自定义划分为"安全区"、"过渡区"及"危险区"。随着由"安全区"至"危险区"黄韧带骨化程度加重,椎管容积逐渐缩小,因此采取相应不同的手术策略依次进行减压操作,即术中首先切除"安全区",探查、指导"过渡区"减压,孤立、游离"危险区"并锐性切除。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11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状态,以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4例患者共行黄韧带骨化减压83个节段,上胸段(T1~T4)5个节段(6.0%),中胸段(T5~T8)8个节段(9.6%),下胸段(T9~L1)70个节段(84.4%)。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0个月,平均(21.7±9.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3±2.0)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P=0.001)。JOA评分改善率11%~100%,平均为63.2%±24.7%,优15例(44.1%),良11例(32.4%),可8例(23.5%),优良率为76.5%。12例发生脑脊液漏,术中均未行硬膜缺损修补,严密缝合肌层及筋膜,术后的8 d脑脊液漏自行停止;2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经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均完全愈合;1例患者因发生术后硬膜外血肿而出现胸脊髓暂时生不完全性麻痹,给予急诊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操作安全、减压彻底等优点,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有效技术。(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毛克政[5](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一科采用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均采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对胸椎CT资料的DICOM数据进行叁维可视化,并对骨化灶体积进行测量;进行术前规划,应用术前叁维重建模型模拟黄韧带骨化症切除手术。通过手术前后JOA评分和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手术疗效。结果 3D重建模型44个,重建骨化灶103个,骨化灶体积为(1831±443)ml。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min,平均(96.7±19.6)min;术中出血量230-1350ml,平均(432±83.5)ml。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5±10.3)个月。术前JOA评分(5.3±2.0)分,末次随访平均(8.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0.001)。JOA评分改善率为11-100%,平均64.2%±21.7%,优良34例(77.3%),可10例(22.7%),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叁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能够立体、全面了解骨化黄韧带的形态,通过模拟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冯晶,黄觅,刘伟,浦飞飞,杨林[6](2019)在《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胸椎椎管内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共8例,局麻下后入路,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椎CT叁维重建;术前、术后1W、术后6个月胸椎MRI平扫。结果:本组胸椎椎管减压充分,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MRI复查椎管减压效果好,CT叁维重建检查示微创入路椎板切口未影响脊柱的稳定性;VAS及JOA评分在术后1W、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随访6~22个月,所有病例症状改善,随访期间未见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充分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高速磨钻,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既能最大程度避免损伤椎旁肌肉、关节突、棘突和韧带,也能达到椎管减压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椎体稳定性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王红建[7](2019)在《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引起胸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临床以脊髓上运动神经元性损害为主:躯干下肢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减弱,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OLF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为"揭盖式"减压及内固定应用或超声骨刀的应用。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OLF的微创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丁明,张引锋,管廷进[8](2019)在《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韧带骨化症(OLF)是一种中老年性疾病,50~60岁人群发生率较高,男性多发于女性,且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Ohara等[1]报道OLF发生率为3.8%~26.0%。OLF在颈、胸、腰椎均可发生,以胸椎最为多见,腰椎、颈椎少见。一般认为,OLF的发生机制与局部生物力学、代谢及遗传(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吴家文,曹勇,黄玉良,段春岳,王德加[9](2019)在《弧度显微剪应用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弧度显微剪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TOLF)并硬膜粘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的病人30例,分为尖刀片组(15例)和弧度显微剪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尖刀片组和弧度显微剪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3.2±1.4)个月、(12.8±2.4)个月。尖刀片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1±45)min、(563±201)ml,显着高于弧度显微剪组的(203±38)min、(493±139)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01;t=6.817,P<0.001)。尖刀片组发生脑脊液渗漏6例,弧度显微剪组脑脊液渗漏1例,两组的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两组病人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提高,但两组病人术前JOA、末次随访JOA及神经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弧度显微剪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尖刀片分离的手术方式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脑脊液漏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9年04期)
何丁文,缪新新,吴添龙,程细高[10](2019)在《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经皮内镜技术对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病变进行彻底减压治疗经验。[方法]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通过椎板间入路对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压迫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精确定位后,建立工作通道,磨除关节突,显露骨化的黄韧带,再将骨化物磨薄,切除。[结果]患者术前神经症状在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胸椎CT显示减压效果良好。[结论]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病变可在镜下进行直接减压,同时尽量减少创伤和术后不稳,为治疗黄韧带骨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韧带骨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为"揭盖式"减压及内固定应用或超声骨刀的应用。探讨运用宽通道脊柱内镜治疗OLF以期提高疗效。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OPL20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局灶型16例,跳跃型4例。全麻,俯卧位,旁开1.5cm置工作套管,宽通道内镜下清理软组织、利用枪钳及动力系统处理椎板,显露黄韧带(部分黄韧带骨化与原椎板形成"双层椎板"样结构)、椎板及关节突、棘突基底。应用内镜下工具清除钙化黄韧带,解除神经压迫,双侧症状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结果19例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手术前后患者患者疗效经ASIA2000标准评分,p<0.01,有显着差异。术前、术后MRI比较,椎管狭窄率与占位率,p<0.01,有显着差异。结论宽通道脊柱内镜以水为介质,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保留了部分关节突关节及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并不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即达到了广泛的减压效果同时又不必行内固定。宽通道内镜配备有更大尺寸的枪钳及磨钻,能精准的清除胸椎黄韧带骨化,解除神经和硬膜的压迫,手术更加的安全、有效,尤其是局灶型的狭窄。宽通道内镜技术丰富了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手段,对于单节段或跳跃型病变宽通道内镜下微创治疗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韧带骨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曹俊明.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9
[2].王红建.宽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应用[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3].程晓康,陈宾,裴瑞琪,刘兆宇.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19
[4].王庆德.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毛克政.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冯晶,黄觅,刘伟,浦飞飞,杨林.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王红建.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中的应用[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丁明,张引锋,管廷进.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J].脊柱外科杂志.2019
[9].吴家文,曹勇,黄玉良,段春岳,王德加.弧度显微剪应用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疗效分析[J].骨科.2019
[10].何丁文,缪新新,吴添龙,程细高.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