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及侧向拉绳触发开关。该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和复位机构,壳体为中空壳体,壳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滑动轨道在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通孔,第二滑动轨道在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通孔,拉杆设有滑台,拉杆穿入第一通孔,盖体包括:连接部和端盖部,连接部与端盖部连接,盖体设有贯穿连接部与端盖部的通过孔,连接部设置在第一通孔内。本实用新型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能够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等彻底排除故障后,再由人工进行开关复位,并且简化内部结构,体积缩小,使用范围增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和复位机构;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通孔;所述拉杆设有滑台,所述拉杆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所述盖体包括:连接部和端盖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连接;所述盖体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的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在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一台阶,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滑台,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的滑动距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滑动;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所述滑块部呈V字形,所述滑台设有V字形缺口,所述滑块部位于所述V字形缺口内,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推动所述触发杆向所述第二通孔外移动;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第四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连通;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复位拉杆设有凸台;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设计方案
1.一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和复位机构;
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通孔;
所述拉杆设有滑台,所述拉杆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
所述盖体包括:连接部和端盖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连接;
所述盖体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的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在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一台阶,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滑台,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滑动;
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
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
所述滑块部呈V字形,所述滑台设有V字形缺口,所述滑块部位于所述V字形缺口内,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推动所述触发杆向所述第二通孔外移动;
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
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第四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连通;
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复位拉杆设有凸台;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帽;
所述复位帽与所述复位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壳体设有第二台阶;
所述复位帽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且所述复位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所述拉绳拉动所述拉环时,带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复位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拉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三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密封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9.一种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主体、电路组件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开关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触发杆伸入,并触发所述电路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接触片和导电片;
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发杆连接,并随所述触发杆移动;
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开关主体之间,用于使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导电片抵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及侧向拉绳触发开关。
背景技术
拉绳触发开关俗称“紧急停机开关”,其包括拉绳触发装置,当带式输送现场需要停机时,通过拉绳触发装置使输送机停机,拉绳触发开关安装于皮带输送机两侧的机架上,用钢丝绳沿着输送机两侧把开关连接起来,当输送带设备发生紧急事故时,在现场沿线任意处拉动钢丝绳,钢丝绳拉动拉杆,通过拉杆使拉绳触发装置的操动杆发生位移,操动杆切断电路组件的电源,使得输送机停止运行。
现有的绝大部分拉绳触发开关局限于在出现故障时,开关停止运动。一旦故障由于非人力因素消失后,拉升触发开关自动复位继续运动,对人和机器造成威胁,无法排查故障点。并且现有的紧急拉绳开关体积较大,使用场所有局限性,目前市场上的拉绳触发开关内部结构复杂,零件加工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能够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等彻底排除故障后,再由人工进行开关复位,并且简化内部结构,体积缩小,使用范围增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侧向拉绳触发开关,所述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和复位机构;
所述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二通孔;
所述拉杆设有滑台,所述拉杆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
所述盖体包括:连接部和端盖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连接;
所述盖体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的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在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一台阶,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滑台,用于限制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滑台向所述通过孔滑动;
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
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
所述滑块部呈V字形,所述滑台设有V字形缺口,所述滑块部位于所述 V字形缺口内,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推动所述触发杆向所述第二通孔外移动;
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
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第四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连通;
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复位拉杆设有凸台;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连接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帽;
所述复位帽与所述复位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壳体设有第二台阶;
所述复位帽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且所述复位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持。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所述拉绳拉动所述拉环时,带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侧向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复位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侧向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拉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侧向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三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密封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侧向拉绳触发开关,该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包括:开关主体、电路组件及上述任意一项可行方案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开关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触发杆伸入,并触发所述电路组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侧向拉绳触发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接触片和导电片;
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发杆连接,并随所述触发杆移动;
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开关主体之间,用于使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导电片抵持。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提供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利用壳体、盖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和复位机构来完成对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锁定以及复位。具体来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拉绳拉动拉杆,拉杆沿第一滑动轨道滑动,拉杆的V字形缺口移动,V字形缺口的斜面带动V形的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带动操动杆下移,操动杆带动侧向拉绳触发开关,从而关闭输送机。该装置能够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等彻底排除故障后,再由人工进行开关复位,并且简化内部结构,体积缩小,使用范围增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壳体内部的立体机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拉杆和弹簧的组合机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连接壳体和复位拉杆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复位拉杆、弹簧和第一密封圈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连接壳体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拉杆、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标号:
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
壳体11;
第一滑动轨道111;
第一通孔1111;
第二滑动轨道112;
第二通孔1121;
盖体12;
连接部121;
第一台阶1211;
端盖部122;
通过孔123;
拉杆13;
滑台131;
拉环132;
第一弹簧14;
触发杆15;
滑块部151;
凹槽1511;
杆体部152;
V字形缺口153;
复位机构16;
复位拉杆161;
凸台1611;
第二弹簧162;
连接壳体163;
第三通孔1631;
第四通孔1632;
第二台阶1634;
复位帽164;
第一密封圈17;
第二密封圈18;
第三密封圈19;
开关主体2;
电路组件3;
接触片31;
导电片32;
第三弹簧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壳体内部的立体机构图,图 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拉杆和弹簧的组合机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外壳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盖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连接壳体和复位拉杆的组合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复位拉杆、弹簧和第一密封圈的组合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连接壳体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的拉杆、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组合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如图1至图9所示,该种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包括:壳体11、盖体12、拉杆13、第一弹簧14、触发杆15和复位机构16,壳体11为中空壳体,壳体1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滑动轨道111和第二滑动轨道112,第一滑动轨道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动轨道1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滑动轨道111在壳体11的一侧形成第一通孔1111,第二滑动轨道112在壳体11的一侧形成第二通孔1121,拉杆13设有滑台131,拉杆13穿入第一通孔1111,使滑台131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轨道111上,盖体12包括:连接部121和端盖部122,连接部121 与端盖部122连接,盖体12设有贯穿连接部121与端盖部122的通过孔123,通过孔123在连接部121形成第一台阶1211,连接部121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 内,第一台阶1211过盈于滑台131,用于限制滑台131向通过孔123的滑动距离,第一弹簧14的一端抵持于第一台阶1211,另一端抵持于滑台131,第一弹簧14用于阻止滑台131向通过孔123滑动,触发杆15包括:滑块部151 和杆体部152,滑块部151和杆体部152连接,滑块部151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轨道112上,滑块部151呈V字形,滑台131设有V字形缺口153,滑块部151位于V字形缺口153内,用于在拉杆13被拉动时,推动触发杆 15向第二通孔1121外移动,滑块部151设有凹槽1511,复位机构16包括:复位拉杆161、第二弹簧162和连接壳体163,连接壳体163为中空壳体,连接壳体163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1631,另一端第四通孔1632,连接壳体163 与壳体11连接并连通,复位拉杆161穿过第二通孔1121、第三通孔1631和第四通孔1632,使复位拉杆161的顶端凸出于第四通孔1632,复位拉杆161 的底端凸出于第三通孔1631,复位拉杆161设有凸台1611,第二弹簧162位于连接壳体163内,第二弹簧162的一端抵持于凸台1611,另一端抵持于连接壳体163,使复位拉杆161的底部抵持于滑块部151,并在拉杆13推动滑动部滑动时,使复位拉杆161的底部嵌入凹槽1511内。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利用壳体11、盖体12、拉杆13、第一弹簧14、触发杆15和复位机构16来完成对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锁定以及复位。具体来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拉绳拉动拉杆13,拉杆13沿第一滑动轨道111滑动,拉杆13的V字形缺口 153移动,V字形缺口153的斜面带动V形的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带动操动杆下移,操动杆带动侧向拉绳触发开关,从而关闭输送机。该装置能够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等彻底排除故障后,再由人工进行开关复位,并且简化内部结构,体积缩小,使用范围增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1设有外螺纹,盖体12与壳体1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稳定度更高,且密封性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壳体163上设有外螺纹,连接壳体163与壳体1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稳定度更高,且密封性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16还包括:复位帽164,复位帽164 与复位拉杆161固定连接,连接壳体163设有第二台阶1634,复位帽164套设在连接壳体163上,并且复位帽164的底部与第二台阶1634抵持。具体来说,向上拉动复位帽164,从而带动复位拉杆161上移动,从而对触发杆15 进行解锁,当拉力释放后,复位帽164由于第二弹簧162的回弹,带动复位帽164回弹,设置复位帽164套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工人拉动复位拉杆161,另外,通过复位帽164底部与第二台阶1634抵持,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复位机构16。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拉杆13的端部设有拉环132,拉环132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拉绳拉动拉环132时,带动拉杆13轴向移动。拉环132有利于拉绳对拉杆13施力。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第一密封圈17套设在复位拉杆161上,用于密封连接壳体163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圈17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壳体11内,防止损坏内部的零件。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8,第二密封圈18套设在拉杆13上,用于密封拉杆13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18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壳体11内,防止损坏内部的零件。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还包括:第三密封圈19,第三密封圈19套设在连接部121上,用于密封盖体12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第三密封圈19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壳体11内,防止损坏内部的零件。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立体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的内部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包括:开关主体2、电路组件3及上述任意一项可行方案中的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电路组件3设置在开关主体2内,开关主体2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触发杆15伸入,并触发电路组件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通过开关主体2上的通孔伸入到开关主体2内,使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动作,从而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从而便于操作工人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等故障。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和开关主体2的连接即可拆卸,也可变换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安装在开关主体2上的方向,可以使该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应用的场合更加广泛。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拉绳触发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4,电路组件3包括:接触片31和导电片32,导电片32固定设置在开关主体2内,接触片31与触发杆15连接,并随触发杆15移动,第三弹簧4位于接触片 31与开关主体2之间,用于使接触片31与导电片32抵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使侧向拉绳触发开关动作后,使接触片31和导电片32断开连接,此时第三弹簧4受力压缩,当侧向拉绳触发装置1解锁后,第三弹簧4恢复从而使触发杆15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使接触片31 和导电片32重新抵持连接,实现侧向拉绳触发开关线路的连通,使生产线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0624.X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297926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H01H 3/02
专利分类号:H01H3/02;H01H15/02;H01H15/18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712 上海市青浦区漕盈路3336号
发明人:王成宇;余涛;黄音音
第一发明人:王成宇
当前权利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琮;傅云
代理机构:31285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实用新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