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冬妮的《屎壳郎先生波比拉》为例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张彦彦
摘要:简述冬妮梦幻童话的特点;以作品《屎壳郎先生波比拉》例剖析展现作者的生态意识和生存理念,从
而引出作者对于尊严、生命、死亡和爱等永恒命题的思考。
关键词:波比拉先生生存尊严死亡爱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2-066-02
“冬妮梦幻童话”这套书,正如书名所示,特点就在于“梦”和“幻”,因而这套书讲述了一些奇思妙想的故事,引领我们领略了世界的丰富多姿。人的异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引起社会各界和作家保冬妮的强烈关注,于是作家把自己强烈的生态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化作笔端舞动的文字精灵,以期引发读者的反思,这种艺术魅力在她的环保类作品中表露无疑。下面我着重以《屎壳郎先生波比拉》为例,谈谈我的阅读体会以及引发的人生思考。
在保冬妮的童话王国中,自然界社会化,社会生活童话化,从而呈现出了突破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制约的奇异瑰丽的境界;这种特点在《屎壳郎先生波比拉》中得到了有力的展示:动物世界其实是隐喻象征了人类世界,文中通过一些指点性语言阐释了诸如生命、生存、死亡和爱等永恒命题,哲理思辨意味浓厚。
《屎壳郎先生波比拉》分为十章,讲述的是波比拉在短暂的一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者不断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赞叹之情。生命的奇妙和伟大之处就在于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面前,每一个生物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所谓的等级划分、高低贵贱,也只是我们人类的想当然无知行为,岂不知一切存在即合理?!在那片非洲大草原上,一切生命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所需——活着,它们每一个生命的行为和要求都存在合情合理的一面;只有人类的贪欲和猎枪是让所有生命害怕的。在作品中,作者表达出这样一种观念:所有生物都有欲望,但是人类的欲望已远远超出了应有的合理限度。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思考的童话书,但让人欣慰的是书中没有见到作者说教的影子,有的只是引发我们思考的优美文字。屎壳郎波比拉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典型的“这一个”,就在于它有一些人类的“坏名堂”,如思考、烦恼等。其太太坎丽鲁是位称职能干的的屎壳郎女性,她的聪明能干、勤劳务实与丈夫波比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为了获得不断的食物来源必须追寻象群不断迁徙奔波。在作品一开始,由屎壳郎家族的争抢食物就已经看到了弱肉强食这双“无形巨手”;其他屎壳郎成员为了自己的食物拼命往前赶,从没有要帮助别的同类的念头;有“亲戚”“同情”“帮助”想法的只有波比拉,但是太太的话又让它犹豫疑惑,并且它的不听劝阻的行为最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太太坎丽鲁的“生存本身就是意义”一语点中了动物的所有行为,而波比拉的那些疑惑和痛苦让人觉得它是自寻烦恼,此时的主人公是荒唐可笑的。在第三部分,夫妇俩丢失了自己辛苦建造的宫殿,只是因为大屎壳郎兹拉姆的恶劣行径和“霸道”“侵权”行为;这个大屎壳郎形象隐喻象征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可耻行为——不劳而获,凭仗自身的优势和权利,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在第四章,波比拉不知天高地厚的去向狮子问路,它的勇气和胆识居然让狮子从中找到了与自身相似的自尊自强,因此受到礼遇、获得尊敬。从狮子口中,波比拉得知戴眼镜框框、“先生”是尊严和学识的象征,所以他戴上了圆窟窿框框,对母狮送它的“白树叶”爱不释手。在“白树叶”上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人类,而且对其充满憧憬和期望,成为其理想和信念的代名词。波比拉先生是一个很有尊严的小人物,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懈的追求理想中的诗意生活。
在自然界中,生命对于死亡来临的态度是那么坦然从容: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人类的“坏名堂”,而另一方面是它们懂得处理自身生命的短暂和种族生命的永恒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这一思想从老河马的口中得到说明:“在非洲原野上,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这并不稀奇;道德是人类的事情,它并不适用于我们非洲草原;在我们社会里,生存胜过一切——这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原则,动物的原则”。所以老河马选择的死亡方式是与自己曾经匹敌的对手鳄鱼决斗,来证明自身的尊严。随后的孤象——被波比拉视为人生的导师,阐释出“无须为短暂的生命而悲哀,长寿未必是追求的目标了,一生的圆满不在于活多久;甭管寿命长短,大家的存在是相同的”;而且从孤象口中波比拉得知有类人会使物种灭绝、世界结束,那“白树叶”是给人类自己看的,于此他心中的期待和憧憬荡然无存;这头孤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神情坦然、平静面对。老河马与孤象选择的死亡方式不同,但一样毫无恐惧的接受了自然的安排。这些自然界的生物面对死亡的态度确实都让人类汗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因为它们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所以才会那么从容、坦然的面对死亡。或许有人会说,动物不像人一样有感情会思考,持这样想法的人真是大错特错。跟随波比拉,我们走进了充满温情的豺一家——豺大哥教育豺弟豺妹的“只有最强壮才能生存,”放任弟妹在自己身上玩耍嬉闹;分吃食物时照顾妇孺、井然有序;为了照顾家人甘愿做父母的帮手而迟离家门晚结婚等,都让人目睹了豺家族很重感情、喜欢过家庭生活,是动物中的模范家庭。豺类素有“死亡之神”“地狱之神”的恶名,实则它们并不比狮子或者老虎、豹子更凶残,公豺的言论又回到了正题上:在动物中,没有谁会把名声看得比生命重要;别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儿,而大自然只会告诉它们只有怎样做才能活着。动物界中母亲爱的疯狂和对死的平静更是让人深思:羚羊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敢与猎豹进行殊死争夺,而一旦孩子死亡后,羊妈妈则毫无悲伤和恐惧,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撕咬——他们没有人类的感情只是以自己的生存方式继续生活,各个物种严格的遵守了大自然的法则;貌似动物自然界无情而人类有情,而实则他们更惧怕人类的“感情”和猎枪。动物个体的消失并不会影响生命的延续,那只是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原则;而人类的贪婪则可能打断食物链,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生存危机。
阿鲁巴平原旱季的到来,破使大批物种不得不迁徙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在迁徙的过程中,大自然又将严格而公平地筛选出自己的宠儿获得生存,而老弱病残自然会受到又一轮的淘汰。波比拉目睹了:青年角马为寻找自己的配偶和保护好领地与其他同伴决斗;猎豹为了获得食物追逐捕杀小角马,结果却被秃鹫等不劳而获的家伙们抢走。波比拉同情被猎豹捕杀的大角马的同伴,却从其口中得知大角马若不被吃掉也将会被马蝇弄疯,究竟哪一种死法更残酷呢?猎豹是羚羊的天敌,可猎豹拥有惊人的奔跑速度却不得不感谢那群柔弱娴雅的教练。这一切是多么具有哲理意味。旱季的到来,使昔日熟悉的故土变得那么陌生,许多物种为了生存进行着迁徙,只有狮子例外。狮子是有尊严的物种,永远不离开它的王国;无论王国领地是贫穷还是富足,是王国的土地就要坚守。狮王认为丢失了家园的动物是找不到立足的地方的,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论让人肃然起敬,赞叹不愧有“王者之风”。每一类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特征无形中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活方式,狮子对自己王国的忠诚与坚守,使得它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固有领地进而称王称霸。狮王严格要求训练小狮子的方式也值得父母思考探索:狮子世界靠严酷的筛选产生了无比优秀的后代,它们固守不毛之地,有意演练自己以及后代的生存能力。显然,只有任何事情和环境都能忍受和战胜的生命,才有资格获得活的权利——这是多么严厉而深沉的父爱。在象群里,一岁小象倒下面临死亡,象妈妈不顾自己将来会迷失丢队的危险,执意要陪伴守护小象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象妈妈的不计后果只是因为小象只要有妈妈在身边感觉就会好很多,小宝贝需要妈妈——这又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波比拉在短暂的一生中,目睹了很多生与死,而执着于思考终于使它获得了生命真谛,成为一位思想的智者;其思考与非正常行为,让它赢得了生命的尊严,并且获得比自己强大数百倍的狮子、豹等的尊敬,这是它短暂一生的最大收获;但思考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很多烦恼和困惑。直到接近生命终结,它终于明白:弱肉强食是非洲自然界不断进化的规律,其不可更改性保证了自然界的存在和生生不息。在大自然中,一切只为生存,一切的满足仅限于果腹;生与死在它们眼中早已正常,动物似乎毫不惧怕与生俱来的对手与威胁;令它们胆战心惊的只有永不满足的猎枪和贪欲。
在《屎壳郎先生波比拉》中,作者把多彩的生活世界、纯真的感情世界与奇妙的幻想世界巧妙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以行云流水的笔法告诉我们尊严的含义、生命的宝贵;她以饱含深情的文字给大家讲述了非洲阿鲁巴平原上动物们单纯而高贵的生存方式和目的。在优美简洁的语言里,我们看不到丝毫说教成分却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奇妙和多姿,看不见智者的身影却读懂了生命和尊严的含义。人类看似文明有情却不懂得遵守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而动物界看似野蛮无情实则在实践履行法则的约束。
由于儿童的思维多是故事性、幻想性思维,而成人则是以理性、思辩性思维居多,而保冬妮的这套梦幻式童话,具备故事性、趣味性、哲思性等特点,故而不仅适合孩子的口味更值得成人阅读思索。读保冬妮的作品,我读到了奇思妙想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读完后依然趣味盎然,所以就更增加了我这套书未来可能成为经典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保冬妮.屎壳郎先生波比拉(美绘版)[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0
【2】.鲁保中.保冬妮的童话[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