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离子修饰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量子,碱土金属,硫化锌,痕量,金属,聚酰胺。
金属离子修饰剂论文文献综述
于丹丹[1](2019)在《磷钼酸和过渡金属离子修饰的亚胺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价有机骨架(COFs)作为新兴的催化材料之一,是由H、B、C、N和O元素组成的多孔晶态共价键连接的有机骨架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孔道有序、热及水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此外,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合成的多样性以及孔尺寸的可控性,使其在催化反应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多金属氧酸盐(POMs)对多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由于传统的均相催化剂难回收、易失活等缺点,研究者们已经将均相催化剂固载到分子筛等多孔材料上,而利用共价有机骨架作为载体将是一项新的挑战。本论文主要制备磷钼酸和过渡金属离子功能化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并将他们应用于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共价有机骨架(COF)作为可设想的多孔有机聚合物之一,在催化应用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反应釜制备了具有成本效益的亚胺基COF(COF-300,COF-LZU1和CIN-1),取代了传统的密封管法,通过浸渍法将磷钼酸和Fe离子固定在其多孔骨架中。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磷钼酸和铁离子均匀分散在共价有机骨架的表面或介孔中。这种双活性中心的催化材料(命名为Fe/PMA@COF-300,Fe/PMA@COF-LZU1和Fe/PMA@CIN-1)在以“绿色氧化剂”H_2O_2为氧化剂的环辛烯环氧化反应中颇具意义。通过比较环氧化反应催化性能,讨论共价有机骨架空间结构(叁维空间COF-300、二维平面结构COF-LZU1和二维平面结构CIN-1)和含氮量(COF-300:9.14%、COF-LZU1:14.2%和CIN-1:45%)对固载型非均相催化剂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反应釜合成COFs方法的可行性、H_2O_2用量和活性物质负载量等变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本论文同时开展了一种以COF-300、COF-LZU1和CIN-1为载体,固载Co取代的磷钼杂多化合物得到新型苯乙烯环氧化反应催化剂命名为PCoMo_(11)@COFs。这种类型的催化剂在以氧气为氧源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苯乙烷,转化率高达99%,选择性大于86%,且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催化效率高、选择性高、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催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梦[2](2018)在《金属离子修饰离子交换膜对全钒液流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钒液流电池(VRFB)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绿色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厂调峰、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的储能,以及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多套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储能的兆瓦级VRFB储能示范系统,表明VRFB相关技术已渐趋成熟。但VRFB实现大规模应用尚需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中,VRFB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即是亟待解决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为此,本文首先对导致VRFB容量快速衰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查,在此基础上对离子交换膜的修饰改性措施进了研究,探讨缓解VRFB容量快速衰减问题的可行性,为高性能VRFB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第叁章中,以Nafion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经热处理的石墨毡为正负极制备了电池,并对其恒电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充放电循环前后的石墨毡和离子交换膜的形貌均未发生明显的改变,电池的容量衰减应与电解液有关。此外,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电解液体积在不断增加,负极侧的电解液则相应减少;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正极侧电解液中VO~(2+)浓度逐渐减小,而VO_2~+浓度则逐渐增大,总钒离子浓度也不断增加。由上述结果可知,电解液体积和钒离子浓度的变化破坏了正、负极电解液的电荷平衡,从而引起电池充放电容量的快速衰减。这主要是由于商用Nafion膜的阻钒能力较差,带有不同数量结合水的钒离子在离子膜两侧的不均衡渗透所引起的。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论文第四章中尝试采用离子交换法将Nafion膜磺酸基团中的H~+离子用Pb~(2+)离子替代,制成Pb-Nafion117(Pb-N)离子膜。实验结果表明,Pb-N膜的吸水率、溶胀率、离子交换容量和质子电导率均随离子交换过程中所用硝酸铅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这应与离子膜中磺酸铅难溶盐的量随硝酸铅浓度的增大而增加,H~+离子数量减少有关。此外,还发现Pb-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也随着离子交换过程中硝酸铅溶液的浓度增大而显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离子膜中的H~+离子被Pb~(2+)离子替代后,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下降,抑制了钒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方式通过膜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于离子膜中的部分通道被磺酸铅难溶盐堵塞,孔道变小,使得水合钒离子难以通过膜进行扩散。这表明采用Pb~(2+)修饰Nafion离子膜来抑制钒离子的渗透是可行的。以50 mA·cm~(-2)的电流密度对采用不同离子膜组装的电池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经100周充放电循环后,采用Pb-N离子膜的电池放电容量仍保持初始值的81.05%远高于采用商用Nafion117膜的电池(39.40%)。这一结果表明采用Pb~(2+)修饰离子膜可有效提高VRFB的循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Ag~+、Ca~(2+)、Ba~(2+)等可以与磺酸基团形成难溶盐的金属离子修饰Nafion膜的阻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受Ag~+、Ca~(2+)、Ba~(2+)离子半径及相应难溶盐溶度积的影响,修饰后的离子膜中金属元素的量并不相同,但修饰后离子膜的吸水性、溶胀率以及离子容量交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阻钒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50 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发现,分别以Ag、Ca、Ba、Pb-N膜为隔膜的电池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充放电稳定性,与未修饰的Nafion膜相比,电池容量衰减现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Pb-N膜为隔膜的电池表现出最好的充放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金国山[3](2017)在《金属离子修饰氧化石墨烯中间催化层双极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极膜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膜,它由阳离子交换层、中间层及阴离子交换层复合而成,它能催化水解离成H+和OH-,目前双极膜电渗析主要受限于较高的价格及能耗。基于提高双极膜产酸碱能力及降低其跨膜电压降,本文采用超声层层自组装法在阳离子交换膜上喷涂氧化石墨烯(GO)或其与金属离子(Fe3+、Cr3+及Sn4+)形成的配合物(M-GO),喷涂戊二醛(GA)交联的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阴离子交换层制备了四种双极膜,研究结果表明经金属离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中间层双极膜跨膜电压降均有所降低。研究发现阴离子交换层的较佳成膜条件为:喷涂1 wt%PEI 5400 μL,1 wt%GA 1800 μL,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四氯化锡修饰氧化石墨烯中间层双极膜膜电压降较低,其优化条件下的跨膜电压降0.98 V;XPS表明成功将金属离子引入双极膜;FTIR表明PEI与GA成功交联;SEM显示阴离子交换层与阳离子交换层分层明显结合紧密,无孔洞及裂缝;交流阻抗谱证明中间层较薄为纳米级;接触角表明亲水性随着喷涂量的增加而增加,经金属离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亲水性提高;溶胀度分析制备的双极膜溶胀度低,耐酸碱;电渗析证明金属离子修饰氧化石墨烯双极膜能提高产酸碱能力;稳定性测定说明氧化石墨烯能固定金属离子,防止其流失。(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31)
邱晓清[4](2015)在《表面金属离子修饰的可见光催化材料在降解室内污染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见光催化材料成为目前人们研究的重点。广大科研工作者发展和归纳了多种开发可见光催化材料的途径,如基于能带结构的离子掺杂,宽/窄禁带半导体耦合,表面染料敏化等。最近我们研究发现在半导体表面修饰特定的过渡金属离子,可见光激发下,半导体的价带电子激发到表面修饰的离子团簇,在半导体价带中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空穴,表面离子团簇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变价特性可以(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期刊2015-11-20)
邱晓清[5](2015)在《可见光催化材料中的表面金属离子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见光催化材料成为目前人们研究的重点。广大科研工作者发展和归纳了多种开发可见光催化材料的途径,如基于能带结构的离子掺杂,宽/窄禁带半导体耦合,表面染料敏化等。最近我们研究发现在半导体表面修饰特定的过渡金属离子,可见光激发下,半导体的价带电子激发到表面修饰的离子团簇,在半导体价带中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空穴,表面离子团簇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变价特性可以实现氧气的多电子还原,从而促进了光催载流子的分离,从而可以开发出高效可见光催化材料[1-7]。(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k纳米无机化学》期刊2015-07-25)
崔克宇,秦文侠[6](2013)在《碱土金属离子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酸化学已经成为了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对基于碱土金属的多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碱土金属离子的配位特点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3年11期)
付娆[7](2013)在《金属离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对生物分子的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从金属离子修饰的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出发,通过系统研究生物分子(DNA、蛋白质)在不同金属离子修饰的粒子表面的吸附行为,阐明高效、特异性吸附行为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将金属离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用于DNA和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为纳米材料在生物富集分离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1.制备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利用谷胱甘肽为配体将金属离子螯合到粒子的表面,并研究了粒子与不同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研究了DNA分子在金属离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利用Fe~(3+)离子与DNA分子中磷酸根的配位作用可以实现在低pH条件下DNA分子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高效吸附。3.研究蛋白质在金属离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利用Ni2+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组氨酸残基上咪唑基的氮原子之间的配位相互作用实现蛋白分子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高效吸附,并研究了蛋白吸附的最佳条件和方法。4.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建立不同pH值条件下蛋白质混合物及蛋白质与DNA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靳玉娟,段晓博,林雨萌,王思琨[8](2013)在《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Zn2+,Mn2+,Cd2+,Na+,K+,Ag+,Cu2+和Pb2+等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修饰效果不同。Zn2+,Mn2+和Cd2+修饰后,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有不同程度提高;Ag+,Cu2+和Pb2+的修饰对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而Na+和K+的修饰对荧光发射无明显影响。与修饰前相比,Cd2+离子修饰的ZnS/PAMAM树形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的潜指纹发射的蓝色荧光更加明亮,与背景反差更加明显。这对提高潜指纹的显现精度和准确率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3年03期)
姜珊[9](2012)在《金属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金属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出发,系统研究了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这种粒子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对这种新型材料在生物分子高效、特异性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1.从St ber方法合成的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粒子出发,采用带有双羧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粒子表面进行螯合配体的修饰,最后再螯合适当的金属离子,制备出表面修饰金属离子的二氧化硅纳米材料。2.在修饰有双羧基偶联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螯合Fe~(3+)离子,并研究DNA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利用Fe~(3+)离子与DNA分子中磷酸根的配位作用可以实现在低pH下对DNA的高效吸附。这种基于配位作用的吸附效率要高于盐桥作用,并且不受溶液中盐浓度的影响。另外,该粒子在高pH下通过调节溶液盐浓度也可以获得对DNA的高效吸附。3.在修饰有双羧基偶联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螯合Ni~(2+)离子,利用Ni~(2+)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组氨酸残基中咪唑基的氮原子的配位作用对蛋白质进行高效吸附。研究了吸附蛋白的最佳条件以及溶液盐浓度的影响。这种表面固定蛋白的二氧化硅粒子可以在不同的pH值下实现对DNA的高效吸附与脱附。4.分别利用螯合Ni~(2+)离子与Fe~(3+)离子的两种二氧化硅粒子,可以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将蛋白质混合物,蛋白质与DNA混合物进行分离,研究了从不同种蛋白质与DNA混合物中分离一种蛋白质的条件和方法,以及将少量DNA从蛋白质中分离的方法,探讨了在不同pH值下蛋白质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李建华[10](2011)在《CdSe量子点的制备及修饰剂对其测定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上的量子点,在化学中一般称之为半导体纳米晶。由于它是介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之间的一类新的物质层次,所以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相比其他核结构的量子点,CdSe量子点有着更为突出的荧光性质,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关于CdSe量子点合成制备与分析应用的研究也成为一大热门。量子点合成可分为有机相制备与水相制备。有机相制备法发展较为成熟,且制备出的量子点具有高度分散性,但是该制备方法也有很多弊端。所以目前大多研究都采用水相制备法,这种方法制备出的量子点可直接作用于水溶液,并且拥有实验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在合成量子点时,对于修饰剂的选择较为重要。一方面,修饰剂可以修饰量子点表面的缺陷,增强量子点荧光强度。另一方面,修饰剂可以保护量子点,防止其团聚。最为关键的是修饰剂在量子点表面的基团直接影响量子点对样品中离子的识别。为提高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稳定性,学者们采用两种不同修饰剂混合修饰量子点,不同的修饰剂可以减少量子点表面缺陷,更加完善量子点表面,从而达到提高荧光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土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超标已经引起环境分析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及时有效地测定分析这些金属离子是摆在学者们面前最大的难题,而目前的分析测试方法又有着许多缺点。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利用量子点荧光宽且连续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峰、较强的荧光稳定性及抗漂白性等等一系列优良特性,采用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分析法测定金属离子。该法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众多优势,如高灵敏度、操作简便、所用仪器较为简单、所需环境条件较为温和等等。本论文整个研究工作以制备CdSe量子点为核心,主要开展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鉴于有机相合成量子点的缺点,本实验直接在水相中合成CdSe量子点。以氮气除氧的前提下,以CdCl_2·2.5H_2O加入修饰剂作为镉源,KBH_4与Se粉反应制备前躯体,加热回流制备出CdSe量子点。通过一系列的条件优化,选择制备CdSe量子点的最佳条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对制备出的量子点进行荧光测定及形貌表征,最终得到的量子点的粒径大约为3.8 nm,并且荧光稳定性较强,适合用来进行深一步的应用分析。(2)采用混合修饰剂法,即用两种不同的巯基试剂修饰量子点。本实验得到的量子点修饰效果较好,表面缺陷较少,荧光强度与荧光稳定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另外不同的修饰剂修饰量子点,使量子点的表面带有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与离子作用力不同,因此进一步拓展了量子点的应用。(3)修饰剂对量子点应用的影响作用最为显着。实验将不同修饰剂修饰合成的CdSe量子点用于测定不同的金属离子。找到了测定Cu~(2+),Hg~(2+)时比较适合修饰量子点的修饰剂,实验中所测定的金属离子与量子点的作用都表现为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我们对荧光猝灭可能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量子点测定金属离子时修饰剂的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1)
金属离子修饰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钒液流电池(VRFB)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绿色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厂调峰、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的储能,以及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多套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储能的兆瓦级VRFB储能示范系统,表明VRFB相关技术已渐趋成熟。但VRFB实现大规模应用尚需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中,VRFB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即是亟待解决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为此,本文首先对导致VRFB容量快速衰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查,在此基础上对离子交换膜的修饰改性措施进了研究,探讨缓解VRFB容量快速衰减问题的可行性,为高性能VRFB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第叁章中,以Nafion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经热处理的石墨毡为正负极制备了电池,并对其恒电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充放电循环前后的石墨毡和离子交换膜的形貌均未发生明显的改变,电池的容量衰减应与电解液有关。此外,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电解液体积在不断增加,负极侧的电解液则相应减少;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正极侧电解液中VO~(2+)浓度逐渐减小,而VO_2~+浓度则逐渐增大,总钒离子浓度也不断增加。由上述结果可知,电解液体积和钒离子浓度的变化破坏了正、负极电解液的电荷平衡,从而引起电池充放电容量的快速衰减。这主要是由于商用Nafion膜的阻钒能力较差,带有不同数量结合水的钒离子在离子膜两侧的不均衡渗透所引起的。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论文第四章中尝试采用离子交换法将Nafion膜磺酸基团中的H~+离子用Pb~(2+)离子替代,制成Pb-Nafion117(Pb-N)离子膜。实验结果表明,Pb-N膜的吸水率、溶胀率、离子交换容量和质子电导率均随离子交换过程中所用硝酸铅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这应与离子膜中磺酸铅难溶盐的量随硝酸铅浓度的增大而增加,H~+离子数量减少有关。此外,还发现Pb-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也随着离子交换过程中硝酸铅溶液的浓度增大而显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离子膜中的H~+离子被Pb~(2+)离子替代后,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下降,抑制了钒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方式通过膜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于离子膜中的部分通道被磺酸铅难溶盐堵塞,孔道变小,使得水合钒离子难以通过膜进行扩散。这表明采用Pb~(2+)修饰Nafion离子膜来抑制钒离子的渗透是可行的。以50 mA·cm~(-2)的电流密度对采用不同离子膜组装的电池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经100周充放电循环后,采用Pb-N离子膜的电池放电容量仍保持初始值的81.05%远高于采用商用Nafion117膜的电池(39.40%)。这一结果表明采用Pb~(2+)修饰离子膜可有效提高VRFB的循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Ag~+、Ca~(2+)、Ba~(2+)等可以与磺酸基团形成难溶盐的金属离子修饰Nafion膜的阻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受Ag~+、Ca~(2+)、Ba~(2+)离子半径及相应难溶盐溶度积的影响,修饰后的离子膜中金属元素的量并不相同,但修饰后离子膜的吸水性、溶胀率以及离子容量交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阻钒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50 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发现,分别以Ag、Ca、Ba、Pb-N膜为隔膜的电池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充放电稳定性,与未修饰的Nafion膜相比,电池容量衰减现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Pb-N膜为隔膜的电池表现出最好的充放电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离子修饰剂论文参考文献
[1].于丹丹.磷钼酸和过渡金属离子修饰的亚胺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D].吉林大学.2019
[2].王梦.金属离子修饰离子交换膜对全钒液流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8
[3].金国山.金属离子修饰氧化石墨烯中间催化层双极膜的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7
[4].邱晓清.表面金属离子修饰的可见光催化材料在降解室内污染物中的应用[C].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2015).2015
[5].邱晓清.可见光催化材料中的表面金属离子修饰[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k纳米无机化学.2015
[6].崔克宇,秦文侠.碱土金属离子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3
[7].付娆.金属离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对生物分子的吸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3
[8].靳玉娟,段晓博,林雨萌,王思琨.金属离子修饰的ZnS/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9].姜珊.金属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
[10].李建华.CdSe量子点的制备及修饰剂对其测定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