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区论文-葛凡华,黄轶辰,刘玉超

近郊区论文-葛凡华,黄轶辰,刘玉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郊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塌陷地治理,城市近郊区,土地再利用,国土空间规划

近郊区论文文献综述

葛凡华,黄轶辰,刘玉超[1](2019)在《塌陷地治理下城市近郊区土地再利用途径研究——以济宁环城生态绿带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产业发展,采煤塌陷区域逐渐逼近城市。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充分衔接塌陷地治理措施,识别近郊区土地再利用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再利用方法,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将塌陷包袱转化为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济宁环城生态绿带规划为例,借鉴国土空间管制的分类及管控思路,重点考虑塌陷问题,选取生态修复、土地利用和使用需求为核心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用地再利用的适宜性分析,根据适宜发展方向划分大类,重点细化农业和生态空间的用途分类;然后以人地关系为原则,以功能混合为导向,结合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以细化功能区为对象的管控体系;再针对不同类型片区尝试从生态、建设、功能叁个维度进行引导,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向进行控制。通过综合考虑塌陷治理和需求引导,建立"适宜性识别-控制引导"的再利用路径体系,为城市近郊区域土地建设实施提供依据,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张天琳,刘语轩,任利剑,运迎霞[2](2019)在《市域快轨引导下的东京都市圈近郊区发展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也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国内许多城市纷纷重视起近郊区的开发。市域快轨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容量快速公共运输方式,连接城市中心与近郊区,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起到疏解密集人口、引导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结构的功能。这一轨道交通制式也是完善基于多模式轨道交通的公交优先策略的必然结果。本文以东京都市圈为例,探寻东京在市域快轨引导下的近郊区发展模式,以田园都市线及其周边沿线建成区为分析对象,并通过对多摩广场这一最新案例的解读,阐述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日本开发企业所作出的应对,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9-10-19)

刘鹏程,程昳晖[3](2019)在《城市近郊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增长边界是遏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的重要政策工具。城市近郊区由于可开发土地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空间拓展的阻力小、土地低效蔓延问题严峻,因而更需要加强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有效调控指导开发行为。本文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综合考虑生态禀赋、建设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在"约束性增长"的理念指导下,提出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分区发展指引,希冀为其他类似城市近郊区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王海任[4](2019)在《整合无人驾驶小巴的城市近郊区TOD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pment,以下简称TOD)虽然被广为提倡,但其推广到中国后主要被用于轨交站点周边地区的商业开发,而忽视轨交站点与其他公共功能的联系。尤其在当前存量规划的背景下,部分缺乏市场带动的城市近郊区存量空间的TOD开发,是各地正在面临的难题。通过构建一种整合无人驾驶小巴的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特征的新型TOD模型,让TOD模式回归本源,并以上海市杨浦区江湾镇地铁站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初步探索该模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翟亚飞,宋玉康,秦雪雪,鲍文薇,张志谦[5](2019)在《文化记忆再现:“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基于郑州市近郊区若干特色小镇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遍地开花、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复制现象"、缺乏美感、脱离地域实际等问题,许多文化记忆逐渐被人们淡忘,不少独特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随之消失匿迹。针对大城市近郊区特色小镇地域文化趋向"同质化"、民间文化出现"衰退化"、历史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现象,践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文化振兴"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已变得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视角,以郑州市近郊区若干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本底资源、空间特征及文化特质的挖掘,运用"提取"、"营造"、"衍生"、"拼贴"、"诠释"等现代演绎的手法,提出"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策略:"地域文化"的"提取营造"、"民间文化"的"场所再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探索文化记忆的"再现",以期为大城市近郊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9-10-19)

任立,吴萌,甘臣林,陈银蓉[6](2019)在《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微观调查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索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机理和逻辑,明确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城市近郊区农户"风险规避者"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农户土地投入风险的分布式认知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483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认知是一种分布式认知,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叁个认知功能系统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主要来源于"地域力"和"个人力"的局限,而"文化力"则是调节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黄林军,鲁长亮[7](2019)在《城市近郊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研究——以松滋市金松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近郊区开始被纳入老城区发展区域,近郊区具有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属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公平化、合理化是缓解近郊区内部矛盾的关键点之一。本文以松滋市金松新区为例,分析松滋市老城区基础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建设规范,确定新区建设中教育与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面积、千人指标等,并基于完善设施、人人公平、多元管理等策略,开展对近郊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研究。(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雷宏友[8](2019)在《城市近郊区农村中学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城市近郊区农村中学的调查,发现这类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资队伍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弱,学校的教学管理执行力不强,生源质量不高且流动性大,资源未充分利用等。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周边高校资源,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吸引优质生源。(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25期)

李修峰,周丁扬[9](2019)在《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城市近郊区土地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目前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3个方面构建济南城郊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并利用障碍因素分析法对2009—2017年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和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济南市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分值由2009年的0. 199提高到2017年的0. 827,可持续性程度明显提高,由不可持续过渡到了可持续程度很高,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并不平衡。(2)对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确定出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固定资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结论]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今后应从增加资本和科技投入,提高垃圾的处理率和切实保护耕地入手,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4期)

丁瑶,何启之,王思元[10](2019)在《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农业是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发挥城市近郊区区位优势的有效途径,但在开发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寻求合适的发展模式对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在总结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宜我国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推动我国都市农业园区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近郊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也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国内许多城市纷纷重视起近郊区的开发。市域快轨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容量快速公共运输方式,连接城市中心与近郊区,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起到疏解密集人口、引导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结构的功能。这一轨道交通制式也是完善基于多模式轨道交通的公交优先策略的必然结果。本文以东京都市圈为例,探寻东京在市域快轨引导下的近郊区发展模式,以田园都市线及其周边沿线建成区为分析对象,并通过对多摩广场这一最新案例的解读,阐述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日本开发企业所作出的应对,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提供一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郊区论文参考文献

[1].葛凡华,黄轶辰,刘玉超.塌陷地治理下城市近郊区土地再利用途径研究——以济宁环城生态绿带规划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张天琳,刘语轩,任利剑,运迎霞.市域快轨引导下的东京都市圈近郊区发展模式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9

[3].刘鹏程,程昳晖.城市近郊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4].王海任.整合无人驾驶小巴的城市近郊区TOD设计[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5].翟亚飞,宋玉康,秦雪雪,鲍文薇,张志谦.文化记忆再现:“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基于郑州市近郊区若干特色小镇的思考[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9

[6].任立,吴萌,甘臣林,陈银蓉.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微观调查实证[J].中国土地科学.2019

[7].黄林军,鲁长亮.城市近郊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研究——以松滋市金松新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9

[8].雷宏友.城市近郊区农村中学发展研究[J].学周刊.2019

[9].李修峰,周丁扬.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10].丁瑶,何启之,王思元.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研究[J].南方农业.2019

标签:;  ;  ;  ;  

近郊区论文-葛凡华,黄轶辰,刘玉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