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棱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藏药,种子,肥力,遥感,条形码,花粉,诱导。
波棱瓜论文文献综述
冯欣,登巴达吉,孔四新,李海奎,王保民[1](2019)在《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催芽方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方案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别以种子千粒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T 6号生根粉(GGR 6)200 mg·L~(-1)溶液和青霉素200 mg·L~(-1)溶液浸种催芽可显着提高种子出苗率、种子千粒重及产量;5月播期的种子千粒重最高,6月播期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EM益生菌肥和追施磷肥可显着提高种子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措施所产波棱瓜子的检验均符合部颁藏药材标准。筛选出的催芽方法、播期、施肥方案对波棱瓜的人工栽培和种子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6期)
黄思远,孙宁阳,石晏丞,顾健,谭睿[2](2019)在《藏药波棱瓜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藏药波棱瓜属植物的鉴定作用,探讨波棱瓜属植物鉴定新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产地、不同海拔波棱瓜植物的ITS2、PsbA-trnH、rbcL、matK通用引物对110份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比较4条DNA序列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分析种内和种间变异;通过Barcoding gap分析,构建NJ系统进化树,评价各序列对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不同海拔波棱瓜药材的辨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ITS2序列在所研究的波棱瓜属药用植物中的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其种内种间变异、Barcoding gap与其他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对波棱瓜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和鉴定,准确地弄清楚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所生长的波棱瓜之间的进化关系,为该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宁阳,张宏川,王蕾,符小红,顾健[3](2017)在《不同处理对藏药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摸清不同浸种时间、预处理和不同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种子培养箱中模拟种子萌发环境,研究不同浸种时间(3、6、9、12、15、18、21、24、27 h)、不同预处理(低温、高温、超声波)和不同质量分数的赤霉素(GA_3,50~200 mg/L)、6-苄基腺嘌呤(6-BA,10~40 mg/L)、硝酸钾(KNO_3,1 000~4 000 mg/L)及3种试剂混合(6-BA+GA_3+KNO_3)浸种方法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浸种时间下,波棱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差异显着,最佳浸种时间24 h;不同预处理都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提高;不同质量浓度的KNO_3溶液和赤霉素GA_3溶液都能促进波棱瓜种子萌发,6-BA溶液质量浓度升高对波棱瓜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混合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率不如单一试剂高。波棱瓜的种子采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用1 000 mg/L KNO_3溶液浸泡24 h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为62.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徐福玲[4](2017)在《不同海拔西藏波棱瓜生理特性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棱瓜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干燥成熟的波棱瓜种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作为藏药被广泛使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量开采,其资源逐渐减少,现已被列为濒危植物。本文以来自西藏不同海拔地区的波棱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西藏不同高海拔环境下的生理特性及在核DNA和叶绿体DNA两个方面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波棱瓜种质资源的合理开采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随海拔升高波棱瓜植株叶片边缘出现不规则深裂,气孔数目减少,呼吸作用受限。同时高海拔环境对植株光合作用及叶绿体结构也产生一定影响,海拔越低波棱瓜的生长发育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越小。此外,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增加而降低,ANTH含量逐渐下降,ABA含量逐渐积累,同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SOD活性升高,APX、DHAR、MDHAR及GR等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且总GSH含量,总ASA含量,ASA/DHA比值明显上调。利用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426条谱带,其中256条谱带(60.7%)为多态性谱带。不同海拔群体间遗传多样性较高(Ht=0.156,Hs=0.111,Gst=0.287和Nm=1.618)。遗传多样性数据Na、Ne、H和I分别为1.352、1.188、0.111和0.168。群体间遗传结构清晰,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叁类,不同海拔群体间遗传一致度为0.857,蒙特尔检验结果不显着。AMOVA分析表明群体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变异。合并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696bp)含有简约信息性位点28个,插入缺失位点102个,trnL-trn F-300区域、trn L-trnF-396区域的单倍型分别为5个和3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单倍型基因片段的单倍型为7个。非编码区trn L-trnF-300多态性更高,单倍型数更多,单倍型(基因)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均更高,而trn L-trnF-369区域的单倍型多样性方差和单倍型多样性标准差更高。来自西藏4个海拔地区的波棱瓜种质的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748和0.019。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变异比例为96.7%,而群体内变异比例为3.21%,P<0.05成显着水平。Tajima’s D检验呈显着水平,结合错配分布图表明自然选择对两个非编码区起到作用。中介网络关系显示:H1距离其他单倍型较远,其余六个单倍型距离较近。(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张雨欣,李聪颖,刘川,张艺,德洛[5](2015)在《藏药波棱瓜花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藏药波棱瓜花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相关方法,对波棱瓜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初步明确了波棱瓜花药材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方法,并确立了波棱瓜花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限量.本研究为波棱瓜花的质量标准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潘荟交,毛欢,彭文甫,樊淑云,方清茂[6](2014)在《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以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多种植在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的山区,山区地势复杂,种植地块分散,很难获得准确的种植面积。因此加强对复杂环境下中药种植面积监测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种植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TM,ETM影像为遥感信息源,结合地面样方调查的GPS数据,在GIS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结果表明:1所采用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方法、技术可行,能够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下,进行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2利用该方法估算出泸定县中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是57.15 hm2,与当地统计结果相比较,误差在5%以内;3鉴于遥感数据在获取、预处理以及解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遥感数据的分类结果直接作用于作物类别的提取,因此分类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积提取的精度,估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16期)
关法春,王超,钟国辉,兰小中[7](2012)在《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着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辛福梅,臧建成,兰小中,嘎珍[8](2012)在《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条件,探讨波棱瓜快速繁殖新途径,为波棱瓜组织培养与离体植株再生奠定基础。方法以波棱瓜幼嫩茎段和叶片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时,其出愈率较叶片高,愈伤量大;MS基本培养基能够产生明显的愈伤组织,出愈率较高;幼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2 mg/L+NAA0.5 mg/L,出愈率达93.3%。愈伤组织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2 mg/L+NAA0.1 mg/L+KT 3.0 mg/L,分化率达87.2%。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生根率达95%。结论波棱瓜幼嫩茎段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分化不定芽,且极易生根,能够得到正常生长发育的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2年02期)
孟凡娟,王超,关法春,兰小中[9](2011)在《藏药波棱瓜花粉超微结构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保护与有效利用波棱瓜野生药用资源,以藏药波棱瓜为实验材料,分别从极地面与赤道面对其花粉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波棱瓜的花粉粒近于圆球形;从极地面观察,其花粉呈球形,且没有孔沟,但从赤道面观察,却有3~4条孔沟,而且孔沟极度凹陷;其外壁纹饰呈不规则的条纹交错分布状,或排列紧密,或排列疏松。(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兰小中,关法春,王超,钟国辉,鲍隆友[10](2011)在《播期和边缘效应对波棱瓜性别分化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处理以及株行边缘效应对波棱瓜植株雌株率、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波棱瓜的高效人工驯化栽培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正常5月7日播种相比,延后播期至6月20日,可以极显着地提高田间波棱瓜植株的雌株率和产量(P<0.01);边缘效应对不同播期处理下株行两端的波棱瓜雌株率的影响十分明显,5月7日播种的波棱瓜随着距株行边端距离的增加,植株雌株率急剧降低,而边缘效应对6月20日播种的波棱瓜雌株率几乎没有影响。环境因素对波棱瓜的性别分化影响明显,延后波棱瓜播期至6月下旬,是现阶段内提高波棱瓜雌株率、有效解决波棱瓜籽产量较低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波棱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藏药波棱瓜属植物的鉴定作用,探讨波棱瓜属植物鉴定新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产地、不同海拔波棱瓜植物的ITS2、PsbA-trnH、rbcL、matK通用引物对110份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比较4条DNA序列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分析种内和种间变异;通过Barcoding gap分析,构建NJ系统进化树,评价各序列对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不同海拔波棱瓜药材的辨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ITS2序列在所研究的波棱瓜属药用植物中的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其种内种间变异、Barcoding gap与其他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对波棱瓜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和鉴定,准确地弄清楚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所生长的波棱瓜之间的进化关系,为该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棱瓜论文参考文献
[1].冯欣,登巴达吉,孔四新,李海奎,王保民.栽培措施对藏药波棱瓜种子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J].种子.2019
[2].黄思远,孙宁阳,石晏丞,顾健,谭睿.藏药波棱瓜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孙宁阳,张宏川,王蕾,符小红,顾健.不同处理对藏药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
[4].徐福玲.不同海拔西藏波棱瓜生理特性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7
[5].张雨欣,李聪颖,刘川,张艺,德洛.藏药波棱瓜花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潘荟交,毛欢,彭文甫,樊淑云,方清茂.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以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为例[J].中国中药杂志.2014
[7].关法春,王超,钟国辉,兰小中.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8].辛福梅,臧建成,兰小中,嘎珍.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J].中草药.2012
[9].孟凡娟,王超,关法春,兰小中.藏药波棱瓜花粉超微结构的观察[J].经济林研究.2011
[10].兰小中,关法春,王超,钟国辉,鲍隆友.播期和边缘效应对波棱瓜性别分化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