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安然[1](2021)在《男性幼儿教师舞蹈素养职前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必须重点培育男幼师的舞蹈素养与舞蹈教学组织能力,使之掌握高层次的舞蹈技能与集体舞蹈活动组织策略,为现代化幼儿教育添加更多必要的文化元素,完善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平均文化素质与综合教学能力。通过对男性幼儿教师开展全方位的多元化训练与系统性指导,将幼儿园舞蹈教学与职前能力培育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社会批量输送高素质的幼教人才。为进一步提升男性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必须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完善教学模式,开展针对性专业训练,对标准化教学方法与基本功进行详细讲解与严格考核。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素养培育模式的缺陷与漏洞,并指出了集中力量对男性幼师舞蹈素养开展职前培养的必要性,总结了构建职前能力训练体系、提高男性幼师舞蹈素养的可行教学策略。
李欢[2](2021)在《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师专业成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专业。大多数中职类院校也开设了幼师及相关专业。声乐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音乐教育对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声乐是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但是中职类幼师专业学生大多数声乐基础薄弱,且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实习期间,发现该院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很多可借鉴的优秀经验,比如教学内容比较多元化;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师资水平高等方面。但是同时该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教学压力大且进修机会较少;教学时长短;缺少鉴赏类课程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该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了该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自己对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一些改进建议,并重点对其声乐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选择建议。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几种声乐教学模式,包括集体课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模式与分组教学模式,并分别指出其优势与劣势;其次,明确了幼儿教师与声乐教师的本质区别,确定了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从四个方面出发: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声乐基础训练、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根据这四个选择方向,提出了“五部合一”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模式、情境模拟式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性教学模式等几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为适合的选择。
张晓霞[3](2021)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学龄儿童数量激增,学前教育的规模随之扩大,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幼儿师资的主阵地,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为贯彻习总书记“扶贫要扶智”的精准扶贫理念,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一村一幼”、“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重大机遇,但也是重大责任。为此,提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研究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内生式发展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四要素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选取欠发达地区的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4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从而调查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评价考核机制固态化,评价指标不灵活。这些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本土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适配性和可行性高的先进经验,选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共4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发达地区的培养特点和可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启示。研究发现:发达地区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具体、培养过程较为系统、培养主体多元、培养评价体系相对完善,可从多方面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执行的经验借鉴。结合欠发达地区独特的区域特色,借鉴发达地区的培养经验,为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坚持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和建立灵活多元评价体系等建议,进而为欠发达地区提高幼儿师资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民族性”、“技能性”并行的高素质幼儿师资,教育脱贫攻坚而助力。
寇文亮[4](2021)在《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幼儿教师教育始于清末,女子师范学校附设保姆科是清末留给幼儿教师教育的一份特别遗产。民初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中学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的职能并存,在“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逐渐发展为以女子中学为主。从学习日本到学习欧美,甚至达到移植照搬程度,是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的突出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理念激荡了幼儿教师教育独立举办热情;幼儿教育中国化、平民化及科学化追求,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思潮流入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活教育、儿童中心论、行为主义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指导理论,为幼儿教师教育独立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和单相性教育实验为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提供了借鉴与方法助力;更为重要的是,民国初期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困境,需要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其指明路径与方法。这就是幼儿教师教育实验肇始之成因和依凭。“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幼儿教师教育在学制系统中获得了独立的合法地位,但是其办学体制、招生起点、修业年限、课程教学等内容并未配套公布,这就强化了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迫切性,也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较大的实验探索空间。于是,一场旨在摆脱传统女学影响和外国幼儿教师教育影响,探索中国化、科学化、平民化独立的现代幼儿教师教育之路的教育实验就此展开。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及张宗麟等相互启发,各自独立地主持了不同的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和单项实验,探索发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全领域全方位规律,几乎覆盖了幼儿教师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对于促进民国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构,起到了根本性、关键性及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图景和内在规律;梳理了这些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教育实验研究视域和内容;分析了提升幼儿教师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实现路径;探索挖掘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于新时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及史料,介绍归纳了研究理论及方法、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正文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发生学方法为理论指导,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论文设计支持,以实验教育学作为论文分析学科依据,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与阐释。第一部分含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促发因素的梳理,分析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尤其是民主科学理念对于教育实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促进作用;分析了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呼唤与促进;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主体对于外国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吸收和批判以促进实验理性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综合性和单项性教育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激荡促进过程,以及在目标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部分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主体内容。本研究根据史实、典型性及其重要程度,筛选了偏于综合的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以及偏于单项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实验,并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体制和学制实验包括“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平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学制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问题的发现、梳理及确立过程;分析了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构的实验过程及其理论成果;分析了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中国化、科学化的乡村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以及乡村建设实验的创新性推动作用;深描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的双轨之路体制实验过程。课程实验筛选了“生活教育”课程实验、“行为课程”组织实验、“活教育”课程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起因和确立过程,梳理了民国时期生活教育、行为主义和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分类和结构化、组织实施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典型课程理论建构、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的促进过程,以及对于幼儿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筛选了“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问题发现的出发点、坐标和聚焦过程;梳理了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理论依据;分别梳理归纳了各个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分析了其对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独立性建构所起到的关键性促进作用。由于教学方法实验与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在民国时期区分困难,且内容较少,实验特征不明显,因此,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为例,分析和梳理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缘起、表现形式以及实习教学实验问题的确立过程;梳理了张雪门幼儿教师教育实习教学方法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目标、实验的内容及结果与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是第七章,阐释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以及时代启示,总结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推动中国现代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推动幼儿教师教育中国化、规范化制度建立、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化、专业化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调查分析了当前乡村幼儿园园长教师队伍专业化、保教过程科学化建设缺陷和提升需求,阐释了目前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回应不足之处;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幼儿教师教育升格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及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精神方法技术弘扬借鉴的启示作用。
欧恋恋[5](2020)在《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文中认为“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实行“美育”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与人文意义。语文课程在基础教学层面上是工具性的课程,在人文教育层面上是理想教育与人格教育的载体,通过语文“美育”的探究,提升幼师学生的“美”的素养与审美品味,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篇论文在调查访谈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现状、在对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学:首先,教师在语文教材中挖掘语文审美元素——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用文学理论探究美育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美育实践策略研究:课内实践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融入课堂策略研究;课外实践中,将学生与幼师专业的职业技能紧密连接,使美育策略的应用落到实处。在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借助于语文课这门人文课程,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思维,增益学生的情商,课堂教学极力贴近现实并反映现实,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了解探究文学形象与品评文学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品评“人性美”的深层内涵,进而树立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在幼师学生的人格与理想教育方面实现其教育价值。
张淑亭[6](2020)在《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学前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学前教育质量也必须得到保障。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幼儿园教师培训作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各省市的高度重视。通过幼儿园培训方式的变革和培训模式的创新来构建新型的培训模式,从而提升培训质量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微课程是在当代人对碎片化学习的强烈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微课程的兴起推动了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变革,笔者尝试设计开发出应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来弥补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方式的不足:参培教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训时间长、培训信息量太大、参培教师自主性不够、培训方式灵活性不够、师生互动不足。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微课程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微课程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支持和优化。归纳相关概念并探讨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对本研究中的微课程进行概念界定。收集整理与研究相关的学习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结合微课程和参培教师学习特点制定微课程设计原则、学习平台设计原则,并根据已有的教学设计模型设计出科学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开发流程,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分析、制作方式选择、脚本设计、微课程案例制作、平台选择与设计、课程发布、应用评价。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和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指导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案例开发,通过学习者分析,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最佳的呈现方式,设计脚本指导微课程案例的制作。选择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发布平台,进行界面、功能的设计和测试。培训结束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参培教师反馈数据,分析参培教师的学习效果和验证是否达到培训目标。分析结果表明,参培教师很接受这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对微课程的内容、时长设置、表现方式的满意度很高,大部分的参培教师认为平台功能设置全面,导航清晰,布局合理。参培教师还表示经过培训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增强,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验证,认为微课程应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的自主性得以彰显,易于传播分享,更新速度快,培训方式更灵活,线上交流让师生互动更紧密。同时,开发出来的微课程也丰富了本园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为后续微课程培训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素材。以此为契机,幼儿园可以开发更多园本教师培训的微课程,首先作为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补充,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于微课程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新模式。
蔡玉丹[7](2020)在《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健美操课程也受到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是幼儿健美操开展及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江西省8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查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教师、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课程存在的问题,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以求学前教育学生更好的掌握健美操,与此同时通过对幼师的健美操技能的培养发展幼儿健美操,以及推广健美操在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阶段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课率为50%。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开设形式以公共体育课为主,健美操课程设置内容不规范、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单一。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在健美操课的所有任务中最为重视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内容上的固定、缺乏创新;教师们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方面的考察较少。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是需要着重安排课程课时和内容,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安排,50%的学校教学场地标准;学生对于健美操这项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是健美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动作。5、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技能,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致使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的发展建议: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和设置需要明确制度的规范化,加强健美操宣传,使高职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应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在就业时所需要掌握的能力。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楚晴[8](2020)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也相继颁布,将学前教育整个专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科专业要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距离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尤其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努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积极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加速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幼教专门化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思想为本,在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理论阐释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评价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对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首先主要从国家和社会大背景出发,分析了本研究提出的必要性和实施意义,同时阐述了国内外文献综述,对其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罗列和总结,阐述了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学前教育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高素质师资、培养模式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欠缺,不能精准定位、课程设置无法满足需求、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的培养。其后,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高素质幼师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以实践为核心,强化培养过程环节;培养评价多元化,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和完善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最后,研究依据针对性的建议,完成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出发的一整套完整的培养模式构建的,并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付诸实践,为哈尔滨市甚至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在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时作为参考,进而培养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是通过文献梳理-理论阐释-实证研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脉络展开全文的剖析与探讨。
刘艳华[9](2020)在《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现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幼儿教育行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幼儿体操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课程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以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幼儿体操师资培养中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对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优化,为更多开设幼儿体操课程的高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促进幼儿体操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1当前高校幼儿体操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教学方法方面总体情况是不合理的。2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竞技性问题,培养的幼儿体操师资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校并未把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保护帮助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不全面;部分幼师学校教学内容还存在重复性教学的问题。3幼儿体操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常根据自身专长或经验,选用较常用或自己熟练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幼儿体操兴趣的培养,对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的较少;教师没有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上突出重点,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师也没有使学生习得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如何运用的能力,综合应用性不强。4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应进行优化整合。优化结果: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针对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在促进学前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技术部分中把能力培养、实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等增设到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除了传授幼儿体操知识外增设幼儿体操课程理论设计、视频制作与音乐剪辑、幼儿体操常见创伤的预防及处理、幼儿体操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5幼儿体操教学方法需要优化。优化结果: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能力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力度;选用教学方法时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强调多使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师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以提高对幼儿教学的敏感性;加强多元应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妙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日后参加幼儿教学工作的需求。在教学考核评价上,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评价。
张晓岚[10](2020)在《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良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作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落实全面人才质量观的必然要求,对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可以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找出自身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效对策。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及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职学前教育、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幼教行业需求、学前教育规律、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及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接着进一步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为论文后面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研究的部分提供思路和依据。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使用spass25.0对问卷进行分析,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四个维度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访谈法对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及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代表进行调研,以了解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评价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不高,对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不明确;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总体不够满意,认为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水平良好,基本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职业意识欠合理,职业道德存在偏差,职业态度欠科学,职业精神不够重视。综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调研结果,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生源质量差,学习能力较低;职业价值观趋利性,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养养成。学校方面的原因有:教育理念滞后,不够重视职业意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够科学;职业素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和系统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社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误解及幼儿教师地位待遇整体偏低;有待提高。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实证数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存问题及原因,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学生应该提高自主学习新能力,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学校要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学实效;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提高教师待遇好社会地位,增加职业吸引力。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进行反思,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述求为依据,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二、浅谈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男性幼儿教师舞蹈素养职前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过组织职前教育提高男性幼师舞蹈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
(一)促进男性幼师的成长 |
(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
二、目前男性幼师舞蹈素养职前培养模式的内在缺陷分析 |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
(二)未能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
三、提高男性幼师舞蹈素养的职前培养策略研究 |
(一)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引入多样性教学内容 |
(二)设置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
(三)开展心理素养训练 |
四、结论 |
(2)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声乐课程与教学情况调查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设施 |
四、课堂实录案例 |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 |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 |
二、调查问卷结果 |
第三节 教师访谈 |
一、师资情况 |
二、声乐教学情况 |
三、教师进修及获奖情况 |
四、其他方面 |
第二章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优秀经验 |
一、教学内容合理、多元化 |
二、课外实践活动丰富 |
三、声乐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
第二节 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学习现状问题分析 |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声乐教学改进与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
第一节 声乐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重视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二、扩大师资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
三、增设鉴赏类和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 |
第二节 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
一、我国声乐教学模式现状 |
二、幼儿教师与声乐教师的区别 |
三、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 |
四、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及局限性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构建依据 |
一、着作、文献研究指标选取 |
二、政策文本指标选取 |
三、培养方案指标选取 |
四、专家咨询指标选取 |
第二节 核心概念厘定 |
一、欠发达地区 |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
三、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内生式发展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地点 |
三、研究工具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施测 |
三、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 |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三节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设计 |
二、访谈实施 |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描述分析 |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四、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相关性分析 |
五、人才培养模式对各要素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六、问卷调查研究的结论 |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分析 |
一、关于培养目标访谈的结果 |
二、关于培养过程的访谈结果 |
三、关于培养制度的访谈结果 |
四、关于培养评价的访谈结果 |
五、访谈结论 |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
二、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 |
三、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 |
四、评价体系不灵活、考核机制固化 |
第五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剖析 |
一、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 |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
三、学生主体认知偏差 |
第五章 发达地区培养经验及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一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
三、培养过程的现状分析 |
四、培养制度的现状分析 |
五、培养评价的现状分析 |
六、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论 |
第二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
一、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定位 |
二、系统化的培养过程 |
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培养制度 |
四、多元完善的培养评价体系 |
第三节 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
一、细化培养目标定位,契合市场需求 |
二、完善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资源 |
三、校政企深度融合,拓宽培养主体 |
四、健全评价指标,增加评价主体 |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设计 |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要求 |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条件 |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模型建构 |
第二节 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 |
一、培养目标具体化 |
二、培养目标特色化 |
第三节 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 |
一、建立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
三、整合优化“外源式”和“内生式”教育资源 |
第四节 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 |
一、强化各利益主体的功能 |
二、构建利益平衡稳定的专项培养平台 |
第五节 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评价体系 |
一、拓宽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
二、改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发展性 |
三、更新评价指标,保障评价的时代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我国近十年学前教育政策一览表 |
附录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民国教育实验开展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
(二)现实体认:探寻幼儿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三)研究基础:“设计-实验”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实验、试验和教育实验 |
(二)民国时期和幼儿教师教育 |
(三)幼儿教育实验 |
(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民国时期教育家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相关研究 |
(三)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容与视角 |
五、研究理论及方法 |
(一)研究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结构设计 |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 |
(一)创新点 |
(二)局限性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促发因素 |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实验 |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教育实验提供了合理依据 |
二、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教育传播诱发教育实验 |
三、教育实验开展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标识 |
第二节 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背景 |
一、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
二、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诉求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准备 |
一、日式和教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客观评价 |
二、国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的引入 |
三、初步展开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思考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多领域教育实验对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推动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综合性教育实验的探索导向 |
一、综合性教育实验促进社会改造的价值指向 |
二、综合性教育实验探索教育平民化的思想内容 |
三、综合性教育实验凸显实用与科学特征 |
四、综合性教育实验实施和成效提升的促进策略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法技术思想的生成 |
一、实验主体对教育实验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体认 |
二、实验主体追求实验过程的实证性和严密性 |
三、实验主体注重调查法和统计法的应用 |
四、实验主体合理选择实验区域和学校的研究对象 |
五、实验主体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和技术 |
六、实验主体注重获得实验效果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的缘由 |
一、实验问题发现:对当时幼儿教师教育体制的研究与批判 |
二、实验问题梳理: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立的双轨之路 |
三、实验问题确立:幼儿教师教育体制与学制实验的内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 |
一、“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陶行知乡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创新 |
二、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乡村建设实验的组成部分 |
三、结果与影响: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方向确立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实验 |
一、实验发端:增补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内容空缺 |
二、探索推进:高中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向确立 |
三、实验内容广泛:幼儿教师培养体系的中国化、科学化建构 |
四、学制创新:晓庄“中心幼稚园”模式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学制实验 |
五、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学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缘起 |
一、实验问题起点: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外国化弊病严重 |
二、实验问题梳理: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性诉求 |
三、实验问题归纳:在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中寻找课程改革方向 |
第二节 “生活教育”课程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生活即教育 |
二、实验的目标:建构“生活力”模型 |
三、实验的内容:实施三类课程 |
四、结果与影响:“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 |
第三节 “行为课程”组织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引导儿童在劳力上劳心 |
二、实验的目标:围绕中心活动组织活动课程 |
三、实验的内容:五次“行为课程”组织尝试 |
四、结果与影响:“行为课程”组织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
第四节 “活教育”课程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活教育”思想 |
二、实验的目标:培养活的幼儿教师 |
三、实验的内容:“工作单元制”和“五指活动”课程组织 |
四、结果与影响: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集大成者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缘起 |
一、实验问题起点:教学组织形式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盲区 |
二、实验问题坐标: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浮出水面 |
三、实验问题聚焦:探寻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路向 |
第二节 “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教学做合一” |
二、实验的目标:普及乡村幼儿教育 |
三、实验的内容:提升培养效率和适应性 |
四、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突破性价值 |
第三节 “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道尔顿制的改造 |
二、实验的目标: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构建 |
三、实验的内容:“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落地 |
四、结果与影响:提升了幼儿教师教育质量 |
第六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实验——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为例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法实验的缘起 |
一、实验问题起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觉醒 |
二、实验问题梳理:按照课程类别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 |
三、实验问题聚焦: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
第二节 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
一、实验的依据:“行为主义”理念 |
二、实验的目标:实习教学应确保全领域、有计划、有组织 |
三、实验的内容:从参观、参与到支配的全程性实习 |
四、结果与影响:为幼师实习教学方法探索可行路径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 |
第一节 推动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现代转型 |
一、推动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形成 |
二、促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规模与质量保障 |
三、拉动幼儿教师教育制度中国化、规范化 |
四、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初步的课程教学科学化体系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现实启示 |
一、重视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实验经验的借鉴 |
二、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实验研究 |
三、幼儿教师升格教育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美学理论与美育研究 |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 |
第二章 对幼师语文审美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
第一节 对幼师学生审美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对琼台幼儿师范学院语文教师的访谈 |
第三节 幼师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幼师语文教材中“美”的提炼 |
第一节 文学表现的自然美 |
第二节 文学蕴含的艺术美 |
第三节 文学反映的社会美 |
第四章 幼师专业实施语文美育的实践策略 |
第一节 课内美育教学 |
第二节 课外美育实践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学生审美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关于语文美育的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6)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 相关概念 |
2.3 理论依据 |
3.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 |
3.1 微课程设计原则 |
3.2 学习平台设计原则 |
3.3 开发流程设计 |
4.幼师培训的微课程开发 |
4.1 学习者分析 |
4.2 课程分析 |
4.3 制作方式选择 |
4.4 脚本设计 |
4.5 案例制作 |
4.6 平台选择与设计 |
4.7 课程发布 |
5.幼师培训的微课程应用分析 |
5.1 应用环境分析 |
5.2 应用效果分析 |
6.总结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 |
2.2.2 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3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4 健美操教学相关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4.1.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 |
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
4.2.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类型的定位 |
4.2.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结构合理性设置分析 |
4.2.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合理性设置分析 |
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师调查结果 |
4.3.1 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目标定位 |
4.3.2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设计过程 |
4.3.3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教学设计 |
4.3.4 教学反思和评价状况 |
4.3.5 教师对健美操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
4.4 影响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因素 |
4.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健美操课程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研究及分析 |
4.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师师资力量的现状 |
4.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对健美操课程内容的需求 |
4.5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5.1 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 |
4.5.2 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 |
4.5.3 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 |
4.5.4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5 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6 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问所调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或健美操教师提纲 |
附录 B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江西省高职院校任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8)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四、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高职院校 |
(二)学前教育 |
(三)高素质幼教师资 |
(四)人才培养模式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概述 |
一、培养目标定位 |
(一)培养目标 |
(二)培养规格 |
二、人才培养特征 |
(一)培养目标类型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拓展 |
(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
(三)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
(四)培养评价强调评价过程,重视定性评价 |
三、职业面向 |
(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
(二)基本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以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 |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
(一)问卷及访谈问题设计 |
(二)调查问卷发放 |
(三)调查方法 |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一)培养目标情况统计 |
(二)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
(三)培养过程情况统计 |
(四)培养评价情况统计 |
三、调查结论及问题分析 |
(一)培养目标模糊,同质化强 |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
(三)培养过程不完善 |
(四)培养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机制欠缺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对策 |
一、把握时代脉搏,重新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
(一)把重视《认证标准》,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
(二)把紧跟时代发展,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首要前提 |
(三)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根本 |
二、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
(一)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特点和需求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
(二)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开设学科专业前沿指导性课程 |
三、强化素质教育,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培养过程 |
(一)学生主观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
(二)教学中职业化氛围的营造 |
(三)产教融合锤炼职业技能 |
四、培养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
(一)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化 |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构建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一)以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
(二)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优化课程内容 |
(三)积极推行“多证触通,课证合一” |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创新 |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
(二)注重实践学习,大幅增加实践环节 |
四、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与评估体系改革 |
(一)以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基础 |
(二)以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作为主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9)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理论依据 |
1.1.2 现实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 |
2.2 幼儿体操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幼儿体操的功能 |
2.2.2 幼儿体操开展情况的研究 |
2.2.3 幼儿体操教材的研究 |
2.2.4 高校幼儿体操教师师资方面的研究 |
2.2.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研究 |
2.2.6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研究 |
2.2.7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高校幼儿体操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 |
4.1.1 幼儿体操课程开设情况 |
4.1.2 高校幼儿体操师资队伍情况 |
4.1.3 学校对幼儿体操课程的重视程度 |
4.1.4 幼儿体操场地器材与满足程度调查 |
4.1.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情况 |
4.1.6 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及认知调查 |
4.1.7 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
4.1.8 幼儿体操教学评价方式与考核内容情况 |
4.2 幼儿体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1 幼儿体操专职教师缺乏,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4.2.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
4.2.3 教学方法使用较随意,没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4.2.4 缺乏系统、全面的幼儿体操教材 |
4.2.5 幼儿体操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
4.2.6 幼儿体操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
4.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理论性研究 |
4.3.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
4.3.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 |
4.3.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应遵循的的原则 |
4.4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
4.4.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结果 |
4.4.2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政策背景:培养幼师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
2.社会需求:从供需矛盾中审视职业素养问题 |
3.职教现状:教育价值取向缺陷,职业素养教育弱化 |
4.广西幼教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七)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八)理论基础 |
1.素质冰山理论 |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其结构要素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中职学前教育 |
2.职业素养 |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结构要素 |
1.职业意识 |
2.职业道德 |
3.职业态度 |
4.职业精神 |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
1.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2.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卓越幼师人才缓解家长焦虑 |
三、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 |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
1.调查理论基础 |
2.调查目的 |
3.调查对象 |
4.问卷编制 |
5.数据处理 |
6.调查结果分析 |
(二)访谈研究 |
1.访谈对象 |
2.访谈方式 |
3.访谈内容及结果 |
四、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学生职业意识薄弱,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 |
1.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 |
2.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
(二)学生对幼儿态度欠科学,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
1.对幼儿的态度欠科学 |
2.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
(三)学生职业态度欠科学,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
1.对惩罚的观念不一致,缺乏科学的儿童观 |
2.缺乏对幼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
(四)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存在偏差,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
1.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 |
2.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
(五)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归因分析 |
1.学生因素 |
2.学校因素 |
3.社会因素 |
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 |
(一)学生层面 |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2.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
3.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 |
(二)学校层面 |
1.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
3.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实效 |
4.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
(三)社会层面 |
1.提高社会认识、增强社会支持,吸引优秀生源 |
2.提高幼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 |
1.以学生诉求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
2.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
3.建立多维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图、表和公式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浅谈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男性幼儿教师舞蹈素养职前培养的策略研究[J]. 安然. 戏剧之家, 2021(25)
- [2]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D]. 李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D]. 张晓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4]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D]. 寇文亮. 河北大学, 2021(09)
- [5]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D]. 欧恋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淑亭. 西南大学, 2020(05)
- [7]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D]. 蔡玉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8]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D]. 楚晴.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D]. 刘艳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 张晓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