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经论文_王丽萍,吴敬

导读:本文包含了舌咽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舌咽神经,西平,利多,髓鞘,听神经,迷走神经,带状疱疹。

舌咽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萍,吴敬[1](2019)在《舌咽神经瘤术后吞困咽难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于2018年8月27日就诊于我院。主诉:吞咽困难1个月余。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就诊于某医院,查颅脑MRI示疑似左侧听神经瘤,后行经乙状窦后神经瘤切除术,术中明确为左侧舌咽神经瘤,术后遗留吞咽困难,饮水偶呛,为寻求针灸治疗,遂于我科住院治疗。刻下症:神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自觉声音嘶哑,发音音量减低,吞咽困难,饮水偶呛,纳少,寐安,二便调,舌暗淡,脉弦滑。中医诊断: 咽喉病类(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6期)

朱庆[2](2018)在《CT引导下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7-13)

杜林芳[3](2018)在《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面部疼痛综合征,以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出现短暂的针刺样、刀割样或电击样剧烈疼痛为特点,疼痛部位通常在一侧咽喉部、舌根部、扁桃体及下颌区,有时向耳部放射,患者常因吞咽、咀嚼、咳嗽、说话、张口等动作诱发症状。本研究探讨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要点、优势及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7年7月因舌咽神经痛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本组发病年龄在33~79岁,中位年龄6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结果术后随访6-138个月,中位数52个月。术后随访到71例患者,失访5例,随访到的71例患者中66例患者术后舌咽神经痛症状消失,随访期内未复发,治愈率92.96%,其中疼痛症状术后立即消失的有51例,术后即刻缓解率达71.83%,2例复发,复发率2.82%。16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占22.54%,其中术中发现脑脊液漏13例(18.31%),术后脑脊液漏3例(4.23%),咽部感觉异常者6例,术后轻度面神经麻痹3例,轻度味觉异常者2例,术后饮水呛咳2例,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逆流入鼻腔的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术式,是一种治愈率高、相对安全、创伤相对较小和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杨磊,陶丽云,代明安[4](2018)在《微血管减压术与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与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9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15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联合微血管减压术,部分缓解3例(6.00%),完全缓解47例(94.00%),总有效率为100%。本组5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14例,其中5例术后疼痛,2例声音沙哑,1例小脑出血,4例听力下降,1例咽部有异物感,1例面瘫;术后随访1年,4例听力下降中仅有1例听力未恢复,术后1年仅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及两种术式联用均可有效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有无明确责任血管压迫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案,从而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宋昭,刘如恩,杨艺,徐如祥[5](2016)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部分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34例,其中12例行微血管减压(MVD)+舌咽神经根切断术(PR),22例行PR+迷走神经根1~2组根丝切断术(VR),观察远期治愈率、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近期总并发症及远期总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百分率(%)表示,率之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MVD+PR组术后10例立即无疼痛,2例仍有疼痛,2例术后有复发,远期治愈率66.7%;PR+VR组术后21例立即无疼痛,1例仍有疼痛,无复发,远期治愈率95.5%;PR+VR组患者远期治愈率高于MVD+PR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MVD+PR组共3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5.0%,PR+VR组共10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45.5%,两组间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MVD+PR组共2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6.7%,PR+VR组共5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2.7%,两组间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结论选择性PR+VR是安全的,其疗效优于MVD+PR,应积极选择PR+VR治疗GPN。(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王金伟,胡凤兴,邓少玲[6](2016)在《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中枢髓鞘段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迷走-舌咽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制作尸头颈静脉孔区标本10例(20侧),通过劳克坚牢蓝染色,测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中枢髓鞘段(CMS)长度及其各自的内外侧边长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CMS长度的差异性,并分别对其内外侧边进行比较。结果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CMS自延髓出处即根进入区(REZ)发出,直至周围髓鞘段(PMS),两者之间称移行区(TZ),呈短的钝圆弧形,舌咽神经CMS长度[(0.71±0.06)mm]与迷走神经[(0.67±0.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咽神经的CMS内侧边[(0.45±0.09)mm]短于外侧边[(0.66±0.11)mm],迷走神经的CMS内侧边[(0.41±0.05)mm]短于外侧边[(0.56±0.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髓鞘研究为理解迷走-舌咽神经痛等的发病机制及减压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中枢髓鞘段长度与神经痛发病率存在正相关。术语REZ和TZ描述不同位置,应区别对待。(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6年18期)

纪晓霞[7](2015)在《舌咽神经阻滞配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舌咽神经阻滞配合牵正散加味方式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6—2010-06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使用舌咽神经阻滞配合牵正散加味方式治疗;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配合加巴喷丁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a的复发状况回访。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6.9±2.1,以重度患者居多,患者疼痛症状严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平均VAS评分2.5±1.4,轻度患者居多,其中16例完全无痛,对照组治疗后平均VAS评分5.1±2.2,重度患者1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3例5a内复发,经相同方法治疗疼痛症状明显消失。对照组1a内12例复发,经相同方法治疗无效,4a内反复发作。结论舌咽神经阻滞配合牵正散加味方式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疼痛,避免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23期)

李舸[8](2015)在《右耳带状疱疹侵犯听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临床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右耳带状疱疹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但右耳带状疱疹侵犯听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病例临床尚少见。我科于2014年6月收治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例,男1例,女2例,58~63岁,均因2~3天前无诱因咽痛,渐进性加重,不敢吞咽,流涎。伴右耳廓痛,不伴发烧、咳嗽、声嘶,呼吸困难。于2014年6月门诊初诊右侧扁桃体肿物待查;可疑急性扁桃体炎收住院。查体:患者均扶入病室,痛苦表情,T 36.3~36.8℃,P 72次/分R 18次/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孙天宇,曲灵美[9](2015)在《舌咽神经干阻滞疗法治疗舌咽神经痛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曲安奈德注射液+B族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封闭注射舌咽神经干对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对舌咽神经干进行封闭注射,1次/周,共3~5次。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个月~1年,其中显效13例,占81.3%,好转2例,占12.5%,无效1例,占6.3%。6个月后随访16例,1例治疗无效,疼痛缓解不明显,建议其他疗法,其他患者与治疗后相同。1年后复查15例,2例有复发,3例有复发征兆或疼痛加重,复发率33.3%。对复发患者再行1个疗程封闭治疗后疼痛再次消失。结论舌咽神经干封闭注射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疗效显着,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18期)

李慧,张宝珍,宋丽萍,王京慧[10](2015)在《颌下入路舌咽神经阻滞治疗舌咽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舌咽神经痛是舌咽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与叁叉神经痛相似,疼痛多位于咽壁、扁桃体窝、舌后1/3,可放射到耳部[1]。其可使患者痛苦难忍、寝食不能。传统的药物等保守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常规侧颈部入路舌咽神经阻滞治疗效果好,但风险大、并发症多;常规口内入路舌咽神经阻滞疗效好,但患者张口配合困难,不适感强烈,不易操作,甚至操作失败。选择疗效好、风险低、易操作、并发症少的方法治疗舌咽神经痛(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舌咽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舌咽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萍,吴敬.舌咽神经瘤术后吞困咽难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朱庆.CT引导下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C].2018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年会资料汇编.2018

[3].杜林芳.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8

[4].杨磊,陶丽云,代明安.微血管减压术与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

[5].宋昭,刘如恩,杨艺,徐如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

[6].王金伟,胡凤兴,邓少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中枢髓鞘段组织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6

[7].纪晓霞.舌咽神经阻滞配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8].李舸.右耳带状疱疹侵犯听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

[9].孙天宇,曲灵美.舌咽神经干阻滞疗法治疗舌咽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

[10].李慧,张宝珍,宋丽萍,王京慧.颌下入路舌咽神经阻滞治疗舌咽神经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枕下远外侧入路硬膜外结构术前3D-DM模...舌咽神经注射疗法-图4-57 舌咽神经、...9 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图8.9.1...一23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与副神经,舌舌咽神经疼痛综合征-图3-177 吞咽神...迷走神经疼痛综合征-图3-178 迷走神经的分...

标签:;  ;  ;  ;  ;  ;  ;  

舌咽神经论文_王丽萍,吴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