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度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梯度,矫顽力,磁学,多层,疏水,基材,环氧。
梯度膜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1](2019)在《电泳漆梯度膜厚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电泳漆膜在梯度膜厚下的性能,采用SEM、X射线转靶衍射仪、NSS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板材在相同前处理方式下磷化膜的结构形貌,以及梯度电泳漆膜的耐中性盐雾性能特征,为分析电泳漆膜厚度对涂装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也可作为车身电泳漆膜厚度的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9年08期)
马建春,张军[2](2017)在《L1_0-Fe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的微磁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磁学理论为基础,详细研究了磁晶各向异性梯度变化对L10-Fe 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梯度跨度增大,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逐渐减小。适当低的矫顽力使磁头容易记录信息,但大幅度降低的剩余磁化强度不利于磁头读取信息。通过在L10-Fe 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上覆盖一层2.5nm的L10-Fe Pt硬磁层后,矫顽力基本不变,但剩余磁化强度大幅度提高,解决了磁头读写信息的矛盾。此结论对实验制备交换耦合类梯度介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李静[3](2017)在《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接枝明胶梯度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梯度材料是指材料的组分、结构或者功能在某一个或者多个维度上呈现连续梯度变化,从而使其性能也呈现连续变化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的内部没有明显的界面,因此,这些材料可以很好的避免机械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材料的机械性能在空间上也可以很好地被控制。到目前为止,功能梯度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如耐热材料、航空航天领域、能源材料、光纤光电、生物医学等领域。制备梯度材料的方法有许多,包括溶解-扩散法、温度梯度法、聚合物互穿网络法等。本论文采用模板填充法制备有机硅组分浓度在厚度方向呈现梯度分布的梯度材料,期望利用有机硅的疏水性、柔韧性、透水汽性改善明胶材料的机械性能、亲疏水性及透水汽性。制备思路如下:首先制备明胶梯度网孔模板,进而将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接枝明胶胶态粒子填充到模板中,通过干燥制备有机硅组分浓度在厚度方向呈现梯度分布的梯度材料,并对材料的梯度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明胶梯度网孔模板。制备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使用甲基丙烯酸酐(MAA)交联改性明胶,以调控材料的网孔尺寸,并使用范斯莱克测量计算与甲基丙烯酸酐用量相对应的伯氨基(-NH_2)的转化率;第二步,设置温度梯度条件下干燥改性明胶,获得梯度网孔模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伯氨基转化率增加,交联度随之增加,所得网孔尺寸减小;随着改性明胶浓度增加,网孔尺寸减小;设置温度梯度条件下,可获得梯度网孔模板。在系统讨论了伯氨基转化率、明胶浓度以及温度梯度差对明胶网孔尺寸影响的前提下,确定了制备梯度网孔模板的最优条件为:伯氨基转化率为~30%,改性明胶浓度为10%,温度梯度差为30℃。明胶梯度网孔模板的纵截面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从顶表面到底表面,网孔尺寸从160μm减小至50μm;使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顶表面到底表面,网孔的孔隙率由89%减小到35%。上述结果表明,孔隙率随着网孔尺寸的减小而减小。(2)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接枝明胶胶态粒子的填充。系统探讨了混合溶剂对胶态粒子粒径分布的影响,将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PDMS-E)接枝明胶混合到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丙酮/水的混合溶剂中,在V_(乙醇):V_水=9:1的混合溶剂中,所形成的胶态粒子的粒径最小;进而探讨了真空度(0~0.08 MPa)及干燥方法(常温、40℃)对填充效果的影响,确定得到有机硅组分浓度在厚度方向呈现梯度分布的梯度材料。最佳填充条件为:真空度为0.06 MPa、常温干燥。(3)表征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接枝明胶梯度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联用仪(SEM-EDS)结果表明,随着厚度方向上孔隙率的减小,Si含量逐渐降低,同时接触角逐渐减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i-CH_3中C-H键的摇摆振动吸收峰和Si-O-Si中Si-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随着有机硅组分在厚度方向上的减少也逐渐减小。上述结果表明,有机硅组分浓度在厚度方向呈现梯度分布,与此同时材料的亲/疏水性被调节;与非梯度材料比较,透水汽(WVP)数值从608.3 mg/cm~2·h提高到1093.4 mg/cm~2·h;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力学拉伸(DMA)结果表明梯度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柔韧性被提高。该梯度材料的制备为生物材料和皮革涂饰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其应用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0)
沈诗欢,李艳秋,姜家华,刘岩,刘克[4](2017)在《组合倍率极紫外光刻物镜梯度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10nm以下光刻技术牵引极紫外(EUV)光刻物镜向超高数值孔径(NA)、组合倍率设计形式发展,物镜系统的入射角和入射角范围因此急剧增大,传统规整膜和横向梯度膜难以满足该类物镜系统反射率及像质要求。为此,提出了横纵梯度膜组合法,用横向梯度膜提高反射率,用纵向梯度膜提高反射率均匀性,并补偿横向梯度膜引入的像差。应用该方法对一套NA为0.50的组合倍率EUV光刻物镜进行膜层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在保证系统成像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面反射镜的反射率大于60%,各反射镜的反射峰谷值均小于3.5%,满足光刻要求,验证了横纵梯度膜组合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李玉刚,邢汶平,吴吉霞[5](2017)在《梯度膜厚底涂胶抗石击性能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梯度膜厚底涂胶抗石击性能、耐磨性等的试验情况,为现场底涂胶膜厚设定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上海涂料》期刊2017年02期)
赵时璐,张震,张钧,王建明,张正贵[6](2016)在《多弧离子镀TiAlZrCr/(Ti,Al,Zr,Cr)N梯度膜的微观结构与耐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使用Ti-Al-Zr合金靶及Cr单质靶的组合方式,在W18Cr4V高速钢基体上制备TiAlZrCr/(Ti,Al,Zr,Cr)N四元梯度氮化物膜.利用SEM和XRD分析梯度膜的微观组织和结构,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梯度膜在室温(15℃)和高温(500℃)下的耐磨损特性,并采用SEM观察磨痕形貌.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偏压下制备的四元梯度膜均具有fcc-Na Cl型的Ti N结构,其组织致密均匀,呈典型的柱状晶形态.梯度膜的摩擦磨损机理是以塑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黏着磨损,并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在室温和高温下磨损时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在0.25~0.30和0.30~0.35之间,且当沉积偏压增加至-200 V时,梯度膜的耐磨损性能实现最优化.(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许静[7](2016)在《环氧硅氧烷与胶原多肽异相接枝反应及梯度膜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环氧硅氧烷接枝胶原多肽为原料,设计硅氧烷从底表面到上表面呈梯度分布的梯度结构,探索用胶原蛋白研究开发蛋白涂饰剂的基本科学问题。硅氧烷链段的低表面自由能使其在膜上表面富集,赋予膜表面良好的疏水性;膜内分布的硅氧烷赋予膜柔韧性;膜底表面富集的多肽可与皮张表面的胶原分子紧密结合,该梯度膜用于皮张涂饰将省去传统酪素蛋白涂饰剂需要甲醛交联的问题。以六甲基环叁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主要原料,通过阴离子聚合及硅氢加成合成α-丁基-ω-[3-(2,3-环氧丙氧基)丙基]聚二甲基聚硅氧烷(PDMS-E),进而利用碱性条件下伯氨基与环氧的开环反应,将PDMS-E接枝到多肽分子上,获得环氧硅氧烷接枝多肽(PGG),制备PGG梯度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显着影响伯氨基转化率。环氧硅氧烷与胶原多肽之间的反应是异相接枝反应,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多肽溶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二者反应。配制浓度为5%(wt)的多肽溶液,分别加入多肽质量6%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硫酸盐(烷基碳原子数:6,8,10,11,12,14,16)、烷基磺酸盐(烷基碳原子数:14,16)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研究表明多肽与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复杂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改变两相体系的界面化学性质,促进两相相容性。粘度、表面张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电导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等实验结果表明,对烷基硫酸钠而言,烷基链长度小于10的己、辛、葵烷基硫酸钠与多肽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当烷基链长度在10–16之间时,硫酸钠型表面活性剂与多肽通过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聚集体,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多肽形成球形复合物,多肽分子上的亲水链段在复合物表面有序排列,阻止了疏水内核与水分子接触,引起体系自由能下降;SDBS与多肽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并引起了分子间的紧密缠结;十二烷基磺酸钠(SDSo)和十四烷基磺酸钠(STSo)都未与多肽形成结构规整的聚集体,但STSo的加入使多肽分子链呈现折迭排列,多肽分子链伸展有利于伯氨基暴露,并促使多肽水溶液的体系自由能极大降低。综上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胶原多肽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使多肽链在界面伸展或卷曲,并且影响体系自由能,导致伯氨基转化率发生变化。平行实验结果表明STSo、十四烷基硫酸钠(STS)、SDS、SDBS、SDSo对伯氨基转化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确定表面活性剂为SDS,其用量为6%(ws/wg)的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pH、物料比、物料浓度、环氧硅氧烷分子量等单因素对伯氨基转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反应条件为:温度为50±1℃,反应时间为14 h,pH=10.2,伯氨基与环氧基摩尔比为1:0.8,多肽浓度为5%(wt),Mw(环氧硅氧烷)为1000。2.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影响PGG在膜中的自组装行为。将反应液直接浇铸到聚四氟乙烯模具上,40±1℃下干燥成膜,研究发现,各组分分子内/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多肽的超分子结构,影响聚合物的相行为。HR-TEM、SEM、光学显微镜(LM)、原子力显微镜(AFM)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成膜过程中,PGG自组装行为被SDS和STSo分子精确地调节。SEM图像显示,PGG/SDS膜的表面和内部都存在球形聚集体,但PGG/STSo膜的表面和内部却观察到六角相堆积结构。将反应液滴加到载玻片上,以LM观察聚集体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随观测时间增加,PGG/SDS反应液中球形聚集体的形态和尺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PGG/STSo反应液中球形聚集体的形态呈现一个连续地转变:球形→树枝状→蝶形→六角相堆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结果也证实这一形态转变现象的存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表明SDS和STSo影响多肽的二级结构,AFM结果显示SDS和STSo影响多肽和PGG的堆积结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DS、STSo与多肽之间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导致PGG形成多样化的固态结构。3.以溶剂辅助大分子自组装法制备得到梯度膜。将PGG/SDS反应液冷冻离心,取出中间层,加入2倍体积的水,50±1℃下磁力搅拌4-6 h后,再混入少量多肽;制作厚度~15μm的多肽基底,将混合液滴加到多肽基底上,再分别加入约20倍体积的二元混合溶剂水/乙醇、水/丙酮和水/四氢呋喃,静置12 h后,以液氮冷却该样品后经冷冻干燥12 h得到相应薄膜。AFM和TEM结果表明,多肽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四边形聚集体,随着乙醇体积增加,四边形聚集体尺寸发生变化,并且当V乙醇:V水=3:1时,部分多肽自组装形成环形结构;PGG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形成核-壳结构聚集体,当V乙醇:V水=3:1时,聚集体结构规整、尺寸均一。但在水/丙酮和水/THF混合溶剂中,多肽和PGG都未形成有序聚集体。上述结果表明乙醇与多肽的分子间氢键是影响多肽和PGG自组装行为的关键因素。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制备的PGG膜,XPS揭示硅氧烷链段充满薄膜表面,当V乙醇:V水=3:1时,乙醇与硅氧烷的分子间氢键最强,说明此条件下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SEM-EDS)连续线扫描结果表明,V乙醇:V水=3:1时,形成Si含量从上表面到下表面呈现梯度分布的薄膜;HR-TEM切片分析结果表明,受基底吸引作用,多肽环形聚集体向基底迁移;受硅氧烷链段的低表面自由能驱动,核-壳聚集体向气-液面迁移,经过12 h的分散平衡,形成组分梯度结构。动态力学拉伸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梯度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表面疏水性。该梯度膜的结构和性能均达到本论文预期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牛瑞琴[8](2016)在《聚乳酸复合梯度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自然中有很多梯度结构的生物材料如骨骼和牙齿的非均匀梯度结构以及贝壳的薄壳结构等,它们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和天然橡胶(NR)是目前在医学邻域和食品包装领域最常用的几种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及易于加工性能,但其降解周期不易控制,质地脆又硬,弹性和柔性不足,不易加工。聚己内酯材料,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韧性,降解速率适中,但因其熔点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天然橡胶的固含量高、成膜性好,黏度可控性好,但其耐老化性和耐高温性差。因此,将梯度功能化的概念引入到聚乳酸的复合体系中,利用两者性能的互补性,通过对材料结构的特殊设计和恰当的操作工艺,来制备PLA/PCL非对称和对称梯度膜以及PLA/NR非对称和对称梯度材料,这无疑会比单一的均质聚乳酸材料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更有利于满足实际的需要。本文通过采用梯聚合度溶解溶胀的加工方法,借助聚乳酸复合体系组分分布和梯度结构的可设计性及可控性,以聚乳酸和性能互补的聚合物为主要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梯度改性,来制备聚乳酸复合膜材料,从而提高功能梯度材料的综合各项性能。并探讨了聚合物的含量配比以及不同类型的梯度结构对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及光学显微镜(SEM)对膜材料的截面结构进行形态结构的表征,最后对材料的热降解、生物降解性和力学性能能进行测试,从而决定材料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聚乳酸复合梯度膜材料的润湿性、生物降解性能及力学性能都较纯聚乳酸材料有所提高,且膜材料的厚度适中均一。红外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梯度膜的组分预聚体间的分子链结合较良好,相互作用力较强,组分峰值的变化呈现一定对称和非对称的梯度变化。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梯度膜界面未出现相分离现象,组分间生物相容性良好。随着聚乳酸含量的增加,PLA/PCL膜材料的热降解、生物降解性能和断裂强度有所改善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而PLA/NR膜材料的热降解、生物降解性能和断裂伸长率会有所下降,但其断裂强度有所上升。比较不同聚乳酸/聚己内酯的组分配比膜材料的各项性能。当PLA/PCL组分浓度配比是4:6时,非对称和对称的膜厚度适中且均一,梯度结构较佳,界面没有明显分层现象,其热降解、生物降解性能和断裂伸长率较纯聚乳酸材料有所提高,但断裂强度降低。对聚乳酸/天然橡胶梯度对称和非对称梯度膜的各项综合性能,当PLA/NR的含量配比是2:8时,膜的截面未出现分层,组分相容性较好,且其热分解、降解性能和机械性能较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控不同复合物的含量配比来控制聚乳酸膜材料的各项性能,从而改善膜材料的柔韧性,获得的梯度膜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和食品包装等邻域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6-06-01)
张粉霞[9](2016)在《乳化剂和基材对含氟共混梯度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含有氟原子,使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防水防污性能、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能等,可用于外墙涂料、皮革、纸张、衣物表面处理等。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也存在其不足:价格昂贵、粘结性能差等。而纯丙烯酸酯聚合物原料易得、价格便宜,且粘结性能好,通过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与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物理共混,利用自分层技术,使制备的共混膜膜与空气接触面基本全部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膜与基材接触面基本全部为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中间部分无明显相分离,使得共混膜既有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优良的防水防污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又有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优良的成膜性能,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乳化剂是绝大多数乳液聚合都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很透彻。本论文系统的讨论了各类乳化剂体系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乳液聚合法,用阴离子、反应型阴离子、非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合成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和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含氟乳液与不含氟乳液质量比1:1共混,并室温成膜,采用AFM、SEM-EDS和接触角测量仪表征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于铬酸处理的玻璃基材上成膜时,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反应型阴离子或非离子型时,得到的共混膜结构和性能较好;经120℃热处理12h,共混膜出现梯度结构,膜空气接触面基本全部为含氟组分,膜基材接触面基本全部为不含氟组分,中间含氟组分梯度减少。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阳离子的共混乳液不稳定,室温可以成膜但膜的结构和性能差。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阳离子,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的共混乳液不稳定,乳液室温无法成膜。于丙酮和细砂纸处理的Al基材上成膜时,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或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型时,得到的共混膜,经180℃热处理2h,出现明显梯度结构,含氟组分从膜空气面向膜基材面梯度递减。于铬酸处理的Al基材上成膜时,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非离子型,不含氟组分乳化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的共混膜,180℃退火2h,含氟组分从膜空气面向膜基材面梯度递减,可得到理想的梯度结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马建春,张军,薛玫[10](2016)在《Nd_2Fe_(14)B/α-Fe双层膜和多层梯度膜磁反转过程的微磁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磁学有限差分计算方法,详细研究了软/硬磁层总厚度固定不变,结构的变化对Nd2Fe14B/α-Fe双层膜和Nd2Fe14B/α-Fe/Nd2Fe14B多层梯度膜的磁性能和磁反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双层膜变化到多层梯度膜的过程中,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磁性能和磁反转过程;当结构优化为Nd2Fe14B(10 nm)/α-Fe(5 nm)/Nd2Fe14B(10 nm)多层梯度膜时,磁滞回线台阶消失,矫顽力大幅度降低。此结论对交换耦合梯度介质的实验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6年02期)
梯度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微磁学理论为基础,详细研究了磁晶各向异性梯度变化对L10-Fe 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梯度跨度增大,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逐渐减小。适当低的矫顽力使磁头容易记录信息,但大幅度降低的剩余磁化强度不利于磁头读取信息。通过在L10-Fe 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上覆盖一层2.5nm的L10-Fe Pt硬磁层后,矫顽力基本不变,但剩余磁化强度大幅度提高,解决了磁头读写信息的矛盾。此结论对实验制备交换耦合类梯度介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度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静.电泳漆梯度膜厚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9
[2].马建春,张军.L1_0-FePt/Fe交换耦合多层梯度膜的微磁学模拟[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
[3].李静.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接枝明胶梯度膜的制备[D].齐鲁工业大学.2017
[4].沈诗欢,李艳秋,姜家华,刘岩,刘克.组合倍率极紫外光刻物镜梯度膜设计[J].光学学报.2017
[5].李玉刚,邢汶平,吴吉霞.梯度膜厚底涂胶抗石击性能的研究与应用[J].上海涂料.2017
[6].赵时璐,张震,张钧,王建明,张正贵.多弧离子镀TiAlZrCr/(Ti,Al,Zr,Cr)N梯度膜的微观结构与耐磨损性能[J].金属学报.2016
[7].许静.环氧硅氧烷与胶原多肽异相接枝反应及梯度膜的制备研究[D].江南大学.2016
[8].牛瑞琴.聚乳酸复合梯度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
[9].张粉霞.乳化剂和基材对含氟共混梯度膜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6
[10].马建春,张军,薛玫.Nd_2Fe_(14)B/α-Fe双层膜和多层梯度膜磁反转过程的微磁学模拟[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