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制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苜蓿,制种,雄性,紫花苜蓿,种子,高产,农业大学。
苜蓿制种论文文献综述
石凤翎[1](2017)在《苜蓿杂交制种与扩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良种是发展苜蓿草产业的核心,是牧草增产的根本条件。基于我国"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对苜蓿良种的需求,分析了我国苜蓿品种培育概况,提出苜蓿育种要充分利用其杂种优势;总结了利用苜蓿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的方法与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苜蓿良种扩繁的关键技术,其中着重分析了应用苜蓿切叶蜂辅助授粉的效果和相关技术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苜蓿育种及其种子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5)
尚静[2](2015)在《专家教你种出高产制种苜蓿》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图壁县种牛场的种植户胡兰英种了100亩地的制种苜蓿,过去她种的苜蓿种子亩产只有20公斤,可是去年她在新疆农业大学专家的帮助下,亩产提高到38公斤。1月15日,记者采访了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盛建东。 盛建东解释说,制种苜蓿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新疆科技报(汉)》期刊2015-02-11)
尚静[3](2015)在《新技术提高我区制种苜蓿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尚静)去年,呼图壁种牛场的努尔兰种了200亩的制种苜蓿,按照专家给出的“方子”,他种植的制种苜蓿产量由过去2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30多公斤,每亩地多收入300多元。努尔兰实现增产的秘密究竟是什么?1月15日,记者从新疆农业大学获悉,我区专家研(本文来源于《新疆科技报(汉)》期刊2015-01-23)
付彦博[4](2013)在《制种紫花苜蓿主要生理指标高光谱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SVC HR-768)便携式光谱仪,以呼图壁县新疆农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站不同灌溉量与不同施氮水平现蕾期至成熟期下紫花苜蓿冠层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反射率不同变换形式数学方法、特征波段提取、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苜蓿冠层光谱进行特征分析及特征波段的确定,建立了苜蓿植株水分、氮素以及生物量等生理参数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在近红外波段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冠层反射率上升。(2)不同生育期苜蓿冠层光谱反射率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苜蓿冠层反射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花期达到最大。(3)现蕾期苜蓿叶片含水量建立的光谱反演模型以一阶微分光谱在1450nm波段建立的模型最佳,模型为Y=0.076+6.474x1450,调整R2为0.903,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6%。(4)现蕾期和花期的一阶微分光谱与地上生物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现蕾期的模型优于花期,模型为Y=20.447x978-1.538,模型的调整R2为0.923,平均相对误差为7.1%;现蕾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一阶微分光谱有良好的相关性,所建立的模型为Y=38.407x1741-2.648;一阶微分光谱与不同氮素水平下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建立的模型中,现蕾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光谱预测模型最优,模型为Y=-105.487x825+2.701,调整R2为0.871,平均相对误差8.30%。(5)可见光波段(510、560、610、680、710和760nm)和近红外波段(810、870和950nm)的植被指数(RVI、DVI、NDVI和RDVI)与地上部器官氮含量建立的模型中,DVI(760,810)与现蕾期植株氮含量的预测模型最优,调整R2和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921和8.7%。(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孟季蒙,张震,尹君亮[5](2012)在《苜蓿制种灌水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苜蓿制种普遍产量较低。本文综述了苜蓿制种主要的灌水方式,并总结了各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加以分析比较,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陈海玲,石凤翎,郝玉光,徐军,蔡丽艳[6](2012)在《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回交转育得到8个苜蓿雄性不育株(系)和3个优良苜蓿品种为亲本,分别在开放授粉和人工控制下进行杂交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切叶蜂辅助授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苜蓿雄性不育株(系)的制种产量。综合2种授粉方式下的制种产量,其中2号不育株(系)单株种子产量最高(3.16 g/株);通过苜蓿雄性不育株(系)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明确了每株生殖枝数对不育株(系)单株种子产量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2年03期)
陈金炜[7](2011)在《制种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玉米、果树等作物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产草苜蓿中也开始使用,而制种苜蓿应用该项技术的报道较少。本文研究地下滴灌在制种苜蓿地中的水盐运移的规律,找出地下滴灌对苜蓿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制种苜蓿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60 cm等行距每行铺设滴灌带方式,在苜蓿现蕾期至成熟期灌水6次,单次灌水量从150 m3/hm2到900 m3/hm2设置6个不同的梯度。结果表明:在制种苜蓿地中,地下滴灌灌水结束12h后,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呈以滴头为中心的椭球型湿润体,水平延伸的距离大于垂直距离,且这个椭球型湿润体的大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灌水量越大,在地下形成的椭球型湿润体就越大。低水量(W1、W2、W3)处理盐分含量形成不规则形状,高水量(W4、W5、W6)处理,盐分含量形成与湿润体相似的椭球体脱盐区。苜蓿根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苜蓿种子产量曲线随灌水量的上升而呈抛物线状,其中当灌水总量达3600 m3/hm2,单次灌水6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832.51 kg/hm2。不同灌水量处理下,苜蓿单株花序数呈极显着差异(F=0.875,P<0.01);每花序小花数(F=1.835,P<0.05)、每荚果种子数(F=1.58,P<0.05)、单株粒重(F=2.836,P<0.05)存在显着差异;有效分枝数和每花序荚果数的差异不显着。不同处理苜蓿耗水量、需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苜蓿水分利用率随灌水量增加而下降。苜蓿灌溉制度试验结果为现蕾~初花期(5.29~6.10)灌水量为71.7 mm,盛花期(6.10~6.20)灌水量为92.6 mm,末花期(6.20~6.30)灌水量为113.7 mm,结荚期(6.30~7.10)灌水量为120.1 mm,结荚~成熟期(7.10~7.20)灌水量为116.2 mm,成熟期(7.20~8.6)灌水量为118.2 mm。(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冯光辉,金梁,张静文,黄利春,王晓娟[8](2011)在《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机制及其杂交制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利用雄性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抗逆性和品质,因此开展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机制研究和杂交制种应用,对于紫花苜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机制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做一回顾,包括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细胞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以及雄性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等方面,并对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杂交制种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1年02期)
蔡丽艳,石凤翎,高翠萍,陈海玲,高霞[9](2010)在《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7份苜蓿雄性不育材料的单株种子产量及其与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生殖枝数>花序数/枝>株高>种子数/荚>千粒重>小花数/花>荚果数/花序。其中对苜蓿雄性不育杂交制种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株的生殖枝数,其次是花序数/枝和株高,这为提高雄性不育系的种子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0年03期)
库尔班·尼扎米丁,朱进忠,李卫军,陈强[10](2009)在《氮、磷肥对制种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施肥,有利于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试验就在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苜蓿种子生产的施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探明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农作区苜蓿种子生产对肥料的需求规律。试验方法为:采取首先测定出所有小区土壤耕层中氮(N)、磷(P)的含量,然后根据土壤N、P肥含量的亏盈进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单纯的速效磷(P2O5),对制种苜蓿增产效果不大,过量使用会降低种子产量;少量施尿素对制种苜蓿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若施肥量超过120 kg/hm2时苜蓿枝条细长,生殖生长变弱而造成种子减产;磷酸二铵对制种苜蓿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是制种苜蓿最为适合的复合肥料,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苜蓿制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呼图壁县种牛场的种植户胡兰英种了100亩地的制种苜蓿,过去她种的苜蓿种子亩产只有20公斤,可是去年她在新疆农业大学专家的帮助下,亩产提高到38公斤。1月15日,记者采访了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盛建东。 盛建东解释说,制种苜蓿适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制种论文参考文献
[1].石凤翎.苜蓿杂交制种与扩繁技术[C].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2].尚静.专家教你种出高产制种苜蓿[N].新疆科技报(汉).2015
[3].尚静.新技术提高我区制种苜蓿产量[N].新疆科技报(汉).2015
[4].付彦博.制种紫花苜蓿主要生理指标高光谱反演[D].新疆农业大学.2013
[5].孟季蒙,张震,尹君亮.苜蓿制种灌水方式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2012
[6].陈海玲,石凤翎,郝玉光,徐军,蔡丽艳.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性状分析[J].种子.2012
[7].陈金炜.制种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
[8].冯光辉,金梁,张静文,黄利春,王晓娟.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机制及其杂交制种研究进展[J].种子.2011
[9].蔡丽艳,石凤翎,高翠萍,陈海玲,高霞.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J].种子.2010
[10].库尔班·尼扎米丁,朱进忠,李卫军,陈强.氮、磷肥对制种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