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当代政治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政治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学派,年鉴,中国,权力,年谱,范式。

当代政治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晴佳[1](2019)在《记忆研究和政治史的复兴:当代史学发展的一个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记忆研究的开展,本来是对近代史学注重政治史这一传统的反叛。但近年来的记忆研究,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治史研究的复兴和回归。本文试图揭示记忆研究与政治史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甚至是近似于悖论的关系,以期引起史学界同仁的重视。应该指出,这个问题已经有学者予以关注。比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阿伦·康菲诺教授,他在近年出版的《牛津史学史》的第五卷中撰写了"历史记忆"(History and Memory) 一章,并在《美国历史评论》上参与了对(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明明[2](2018)在《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和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阐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从规范和经验的角度看,无论是基于国家为中心的研究目标还是基于以社会为中心的学术旨趣,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都应关注历史中的制度变迁、意识形态、政治动员、国家构建和治理机制,重视不同阶(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陈明明[3](2018)在《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中的文字资料:阅读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学家还原历史,不过是试图在史料与史实之间拼接出合理的社会图景;政治学家解释历史,不过是试图在史料与史实之间建构起逻辑的理论关联。我们对历史的讨论总是要在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对历史的观察和解释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史料。本文以政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为例,对文字史料几个类别的特点、使用及注意事项、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做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8年01期)

陈明明[4](2017)在《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与政治在传统政治史研究中,历史与政治是不分的,历史讲述的是政治的故事,政治上演的是历史的剧目,正如布伦纳说,"任何纯粹历史的问题意识都从属于政治史。所有的历史就其严格的词义而言都是政治史。"近现代以来,随着学术体制的发展和形成,此前并无学科分野之讲究的政治史研究逐渐被人们归入历史学领域,虽然政治史担着"政治"二字。政治史研究的科际归属所以具有历史学的身份,首先是因为历史学是一个(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7年10期)

陈明明[5](2017)在《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权力、时间与结构、逻辑与证据五个方面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脉络、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冯琳[6](2015)在《当代台湾政党史与政治史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台湾史研究基本未脱"革命史范式",政党史与政治史研究是大陆台湾史研究的重点。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当代台湾政治政党史研究起步不高,与海外学界缺少交流。同时,在较长时间内,学术研究较多受到意识形态影响,主观性强,用词极端。这些不足近年来已有显着弱化与改善,研究人群亦在扩大之中。然而,亦应看到,当代台湾政治政党研究虽"显"而不"深",一些论着为现实政治催生,实证研究与调查不足。(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5年07期)

曹守亮[7](2014)在《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内涵外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特点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新的学术气象,同时也存在诸如跨学科整合、研究不均衡、学术性不强、研究成果碎化、缺乏整体感与计划性等问题。在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中,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认同等研究领域的拓展,各级政权运作机制、互动模式的发掘,现有研究成果及学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国当代政治史的学科定位等问题,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4年02期)

吕一民,乐启良[8](2011)在《政治的回归——当代法国政治史的复兴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史的回归与复兴是当代法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新政治史和政治概念史共同推动了年鉴学派的批判和政治史的革新,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等方面,它们却拥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对立的主张。它们的分歧和对立体现了当代法国政治史研究多中心、多方法、多视野的基本趋势;它们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则表明,法国政治史的革新有待于它们打破门户之见、加强彼此之间以及和包括年鉴学派在内其他派别的交流与协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李正华[9](2010)在《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中国当代政治史是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和进步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在思想层面,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10](2008)在《童小溪《近代亚洲地缘政治史与当代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本书是一本考察亚洲地缘政治近代史与当代中国地缘战略关系的着作,既包括国际战略方面和中国外部环境方面的研究,也包括中国内部自身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本书自始至终强调这样一个主题: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8年05期)

当代政治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和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阐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从规范和经验的角度看,无论是基于国家为中心的研究目标还是基于以社会为中心的学术旨趣,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都应关注历史中的制度变迁、意识形态、政治动员、国家构建和治理机制,重视不同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政治史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晴佳.记忆研究和政治史的复兴:当代史学发展的一个悖论[J].史学理论研究.2019

[2].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J].中共党史研究.2018

[3].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中的文字资料:阅读与比较[J].学海.2018

[4].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J].社会科学文摘.2017

[5].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J].浙江社会科学.2017

[6].冯琳.当代台湾政党史与政治史研究概况[J].兰州学刊.2015

[7].曹守亮.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

[8].吕一民,乐启良.政治的回归——当代法国政治史的复兴探析[J].浙江学刊.2011

[9].李正华.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前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

[10]..童小溪《近代亚洲地缘政治史与当代中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

标签:;  ;  ;  ;  ;  ;  ;  

当代政治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