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人民的身心具有规范作用,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及社会秩序。通过简要分析董仲舒教化思想的主要目标、原则及成就,论述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具体内容,阐述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当代研究价值。
关键词:董仲舒;教化思想;当代价值研究
引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较为重视教化的作用,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提出,标志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化体系的确立,是儒家文化学说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里程碑。西汉时期董仲舒的生活环境,对于教化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动乱促使董仲舒在教化层面思考教育的方式。另外,西汉初期的思想文化环境较为宽松,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提出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环境支持。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主要包含人性修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等内容,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
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男29例、女61例,年龄54-89岁、平均(74.23±1.17)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1-3d、平均(1.69±0.21)d。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一、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目标及原则
1、教化思想的主要目标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主要目标包含培养人性修养、培养国家人才、维护社会稳定三个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较为重视对于人性的培养,认为人性修养是最为主要的教化方式。通过人性修养的培养,将有效的激发人性中优良的品德,扼制人性中邪恶的思想发展。提高个人修养的方式主要包含“积习渐靡”、“内视反听”、“有为、自得”等方面。其次,董仲舒教化思想较为重视选拔贤才,通过教化活动为国家及民族的发展培养人才,借助教学的方式培养人才,实现教化思想的实践发展。最后,教化思想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制度化的推广路径,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帮助个体适应国家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扭转社会风气,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如汉代时期推行教化,社会形成了忠良、孝悌、仁爱、节俭的良好风气,有助于构建出友好的社会关系,缓解社会中的阶级矛盾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长效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为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高的优秀科技类人才,但是,目前,电子商务课程还存在着问题。
2、教化思想的主要原则
道德教化是董仲舒教化思想体系的重点内容,强调儒家文化中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思想理念。在西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之中,通过“三纲五常”对一定的道德教育活动进行了规范,继而实现教化的目标。董仲舒教化思想坚持“三纲五常”的原则,通过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容,进行体系化、系统化的总结,实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有效传承。董仲舒教化思想坚持“三纲五常”为指导原则,在汉代至清朝统治的近两千年时间内,基于社会各个层面进行渗透,对人们的心理层面及民族思想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三纲五常”理念的指引之下,“忠、孝、仁、义、智、信”等优秀的品格,成为人民自我完善的主要目标,对人们的行为举止及思想活动起到教化的重要作用。
3、教化思想的主要成就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当代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深刻影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包含个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其中社会功能具体划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及文化功能。首先,在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稳定社会发展秩序的重要路径。通过教化活动将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培养人们遵守社会规章制度及行为标准的意识。董仲舒认为社会政治的建设发展,主要的内容在于民心,通过教化活动能够实现治国任务。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人们群众的价值观念及精神世界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及民众的安居乐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借助经济规律的自我调控能力,将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人们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确保社会公民积极参与至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事业之中。
二、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具体内容
1、君王教化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和主张排斥在外的,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无论是在协议过程中还是在运行过程中,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纷争始终伴其左右,只要世界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和困难,古典经济学倡导者都会借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资本管制手段进行攻击,并将自由主义的因素植入国际经济秩序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内嵌式自由主义”的特征有关,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古典经济学思想与西方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历史渊源有关。
2、官吏教化的内容
董仲舒教化思想具有制度化、常态化的主要特点,在针对各级官吏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化效果。首先,针对官吏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君臣伦理、让利于民的思想为主导,通过教化活动,培养官吏公正、清廉的精神,提高官吏的工作能力及政治修养。其次,董仲舒教化思想的运用,针对不同官吏类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化方式。例如,针对中央官员的政治监督,主要为相互制约的教化方式,对地方诸侯进行教化,主要采取限制的策略,引导诸侯王建立尊卑意识,通过限制诸侯王的权利,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当代研究价值
1、对思政教育功能的影响
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化发展,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传播发展提供环境支持及发展契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教化思想,对推进民族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首先,董仲舒教化思想为君王、官吏、民众等不同层次的人民,提出自我完善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社会全体成员作为教化的主要对象,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完整的教化思想体系。董仲舒教化思想有效的稳固了汉王朝的统一发展,儒家思想在汉代社会中构建起了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其次,董仲舒教化思想在儒家学说的传播发展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儒家学说的明确化、正规化、合理化的发展,确保儒家学能够满足时代进步发展的切实需求。最后,董仲舒教化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理念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发展,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作用。中华民族的统一观念,对后世的建设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教化思想之中,认为君王是教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与参与者,君主的行为举止、意识观念正确,才能影响社会民众自主接受教化,进一步巩固国家的政权,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君王的教化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赋予君主双重角色、灌输德政思想。君主作为教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对社会民主进行教化是为政第一要务,通过教化活动培养民众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意识。其次,针对君主的教化工作开展,需要坚持以德为政、以民为本的主要思想,采取的教化方式为正面规劝结合侧面强制的策略。通过君主教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社会教化活动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
2、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影响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人们的人格塑造具有较高得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教化思想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事业,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在董仲舒教化思想影响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基于继承传统文化道德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有效的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坚持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需要夯实人才培养的队伍,积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将着重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通过完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有效的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才培养工作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化思想的影响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将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基于教育对象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对思政教育方式的影响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当代研究,将有效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首先,基于董仲舒教化思想,将确保学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化活动主要通过道德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及思想观念,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高等院校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高等院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其次,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之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重视榜样对于人们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教化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通过榜样的引导作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受教育者进行启示及引导。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及工作能力,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影响接受教育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有效性。最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教育方式上应注重多样性与系统性的有效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化合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人民群众的行为举止及思想观念进行约束。
结语
西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主要以提高人性修养、培养人才及社会稳定三个方面为主,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及竞争更加激烈,坚定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对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当代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艳玲.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思想意蕴及当代价值[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19(02):41-44.
[2]常会营.董仲舒《春秋繁露》礼乐教化思想及现代价值[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2(03):40-53.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9)06-0117-02
收稿日期:2019-01-13
作者简介:徐彩霞(1984-),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育理论。曲立超(1984-),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标签:董仲舒论文; 思想论文; 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政治学史论文; 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