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分离器论文-苗苗,袁宗明,李贵生

卧式分离器论文-苗苗,袁宗明,李贵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卧式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港西油田,集输系统,卧式密闭容器,水射流技术

卧式分离器论文文献综述

苗苗,袁宗明,李贵生[1](2018)在《卧式分离器清砂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缓冲罐清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池内液面过低、污水提升泵负载运行中主要部件碾磨产生高温并引爆油气等问题,开展了卧式分离器清砂工艺研究。通过携排砂采油工艺(软件)与大罐自动排砂工艺(硬件)的结合,进行室内水力排砂、射流泵喷嘴和喉管尺寸优化等实验,确定了分离器的最优结构和工艺参数,制定出适合清砂池排砂、提砂的一套新工艺。该工艺2016年10月在港西油田西叁接转站进行应用并获得成功,具有流程简单、实用、可靠的特点,同时也达到了安全、环保、节能的目的,长轴液下泵安全隐患也将彻底解决。2017年港西油田其余的4座接转站也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稳定清砂24次,累计清砂约26 m~3,年节约维护成本150万元,为含砂比高的油田清砂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董国庆,孟琦,姜振波,倪莹,徐玉建[2](2016)在《重力式卧式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式卧式分离器的设计原理是油和水之间存在着相对密度差,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油水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相和水相。当相对密度小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时,密度大的组分会根据斯托克斯公式运动规律发生沉降。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沉降速度与油和水的相对密度差成正比,与水的粘度成反比。通过增加水的密度,使油和水的相对密度差变大,同时使油液的粘度减小能够提升沉降的速度,进而提升分离效率。为验证这一理论,利用CFD软件按照不同边界参数模拟了油水分离的内部流场的浓度分布,分别研究了油水的相对密度差、水的粘度和入口流速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07期)

张书成,吕江,乔玉龙,何涌,贾浩民[3](2010)在《双筒式卧式分离器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况目前靖边气田共有双筒式卧式分离器277台,主要以PN6.8 DN600和PN6.8 DN1000两种型号为主。在运行过程中,气井产出天然气中所携带的高矿化度地层水、CO2和H2S等腐蚀性气体以及大量矿物质、悬浮物和机械杂质对分离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腐蚀,对气田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影响。二、双筒式卧式分离器腐蚀现状近年来,通过对靖边气田集气站双筒式卧式分离器的现场跟踪及检测发现,双筒式卧式分离器腐蚀的主要部位以积液包内壁为主,并且该部分腐蚀形式主要以坑蚀和点蚀(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管道防腐技术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文集》期刊2010-11-16)

张知翔,王海超,赵钦新,温龙[4](2010)在《卧式分离器出口结构数值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UENT平台,利用RSM模型,对某台116 MW无夹廊角管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卧式分离器的出口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入口风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承灰斗与旋风筒两边都相切、料腿内设叁个隔板、承灰斗相对出口宽度a/D=0.143、承灰斗相对高度b/D=0.238的出口结构分离效率最高。分离效率随入口风速的提高而提高,当U>15 m/s时,d50<26μm。(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杨全萍,陈兴义[5](2010)在《关于PN8.4DN1100和P6.4DN1400卧式分离器返修方案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厚壁压力容器的接管锻件与筒体的组合焊缝焊接时,经常焊角处产生焊接裂纹,且不断向接管锻件扩展,通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发现接管锻件材20MnMoNb,20MnMoNb高合金高强钢,且没有进行热处理,组织为马氏体,因此造成所有容器都不合格,如果整体报废损失很大,因此对所有接管进行更换,特制定返修方案,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接管锻件与筒体的组合焊缝,一次探伤合格。(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0年06期)

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6](2006)在《方形卧式分离器的PIV流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粒子成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方形卧式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分离器内典型的颗粒运动分布状态.采用灰度互相关法处理试验图像数据,得到分离器内3个不同截面的二维瞬时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分离器内气流为顺时针旋流,中间流速高而边壁流速低,在分离器的右上角存在有角涡.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方形卧式分离器中间面的平均二维速度分布,与应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数值计算模拟得到的分离器内气流速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除了近壁面区域差别较大外,其他区域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周强[7](2004)在《方形卧式分离器的研究及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一种应用于锅炉改造的新型气固旋风分离器——方形卧式分离器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的研究,并对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类型、性能参数和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对比了目前几种主要的旋风分离器的性能特点。通过对国内外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改造旧锅炉项目的分析,根据分离器的不同总结了用于锅炉改造的四种基本炉型并分析了其主要的适用场合。然后提出了方形卧式分离器的概念,并通过对一台煤粉炉的改造项目模拟使用方形卧式分离器和高温旋风分离器进行比较,证明了方形卧式分离器在布置上的优势。 对方形卧式分离器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包括叁部分工作,一是应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系统对一个方形卧式分离器模型进行了流场测试,获得了该分离器工作的可视化图像,并采用灰度互相关法处理拍摄的图像得到了分离器内叁个不同截面的瞬时和平均二维速度分布图;二是建立了方形卧式分离器的性能试验系统并对该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效率和分离器压降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关于排气管参数的结构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在100 μm以上的颗粒,该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90%以上,压降低于1000 Pa。就各种运行参数及结构参数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部分最优结构参数,并运用边界层分离理论建立了简单的分级效率计算数学模型,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方形卧式分离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叁是通过分析分离器内的流场特征和颗粒受力分析提出使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来模拟分离器内气相流场,使用离散相模型(DPM)来追踪颗粒运动轨迹,得到了方形卧式分离器内速度场、压力场和湍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并与前面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方形卧式分离器在热态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可能性。 通过对一台35 t/h链条炉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程项目分别应用方形卧式分离器和圆形上排气旋风分离器进行方案设计,通过方案比较和经济性评价进一步论证了方形卧式分离器在低循环倍率锅炉改造中应用的优势。最后通过分析改造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证了应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来改造旧锅炉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11-01)

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8](2004)在《方形卧式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形卧式分离器是一种结构简单、布置方便、效率高的新型分离器,为掌握其内部流动特性,对该分离器内部紊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气相流动,采用离散相模型(DPM)的非耦合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揭示了该分离器的流动与分离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在离心力作用下绕排气管流动,进入排气管时由内旋流转为外旋流,在排气管处形成强旋涡,同时计算并显示了入口速度为20m/s时1μm、50μm和500μm颗粒的运动轨迹。图10参7(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舒一展,程如铁,李朝阳[9](2004)在《两相卧式分离器的标定和量油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矿场计量站目前普遍使用两相卧式分离器进行油井产液计量。与椭圆齿轮流量计计量比较,有量油速度快、受产液含气影响小、不存在砂卡等优点,然而井口计量液量始终较流量计计量结果偏低且误差程度不稳定。引起液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分离器清水标定的结果转移到生产量油时,介质发生了变化,实际量油体积也出现明显差异,按照同一计算标准对比,液量误差可达到7%~10%。文章结合矿场计量工作的实践,分析引起两相卧式分离器量油误差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修订量油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04年S1期)

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10](2003)在《方型卧式分离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方型卧式分离器的性能,对它在不同运行风速和不同固体颗粒浓度下的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随分离器入口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受入口颗粒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分离效率与方型卧式分离器的出气形式有关;对粒径大于100μm的固体颗粒,方型卧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90%以上,压降小于1000Pa.同时建立了一个计算方形卧式分离器分级效率的简单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卧式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力式卧式分离器的设计原理是油和水之间存在着相对密度差,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油水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相和水相。当相对密度小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时,密度大的组分会根据斯托克斯公式运动规律发生沉降。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沉降速度与油和水的相对密度差成正比,与水的粘度成反比。通过增加水的密度,使油和水的相对密度差变大,同时使油液的粘度减小能够提升沉降的速度,进而提升分离效率。为验证这一理论,利用CFD软件按照不同边界参数模拟了油水分离的内部流场的浓度分布,分别研究了油水的相对密度差、水的粘度和入口流速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卧式分离器论文参考文献

[1].苗苗,袁宗明,李贵生.卧式分离器清砂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8

[2].董国庆,孟琦,姜振波,倪莹,徐玉建.重力式卧式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化工.2016

[3].张书成,吕江,乔玉龙,何涌,贾浩民.双筒式卧式分离器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探讨[C].石油和化工设备管道防腐技术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文集.2010

[4].张知翔,王海超,赵钦新,温龙.卧式分离器出口结构数值优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杨全萍,陈兴义.关于PN8.4DN1100和P6.4DN1400卧式分离器返修方案的建议[J].硅谷.2010

[6].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方形卧式分离器的PIV流场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

[7].周强.方形卧式分离器的研究及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

[8].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方形卧式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4

[9].舒一展,程如铁,李朝阳.两相卧式分离器的标定和量油计算方法探讨[J].工业计量.2004

[10].周强,程乐鸣,骆仲泱,岑可法.方型卧式分离器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标签:;  ;  ;  ;  

卧式分离器论文-苗苗,袁宗明,李贵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