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论文和设计-沈国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

设计方案

1.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sub>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sub>,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包括若干个旋流片,所述旋流片呈四边形,并绕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轴线呈螺旋状排列,所述旋流片的四个边分别为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进风斜边和出风斜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排放管道,所述出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每个所述旋流片的进风斜边所在直线与相邻的所述旋流片的出风斜边所在直线在所述套接空间层圆环截面上的投影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斜边在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向所述进风斜边所在的一侧,所述旋流片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30~6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4~6)D1<\/sub>,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2~1.8)D1<\/sub>,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sub>=1.5D1<\/su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3~0.7)D1<\/su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连接管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也采用法兰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45°,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5D1<\/su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5D1<\/sub>,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5D1<\/sub>。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又称废气净化,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

进行废气处理时,一般是采用引风机将废气引入到废气处理设备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法、高温催化燃烧、冷凝法、湿式回收法或生物法等方式进行处理,现有废气管道连接中,一般是将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入口管道采用焊接或法兰对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当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无法平衡时,容易造成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出现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具体如下:

(1)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造成废气排放管道内的压力过低,如此生产物料会被引入至废气管道,造成物料浪费,且影响引风机的正常运行;

(2)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就会积压在废气排放管道中引起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过高,如此容易出现管路爆裂,废气外溢,引发生产事故及废气的二次污染。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用以平衡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之间的压力,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下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入口管道直接采用焊接或法兰对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无法平衡时,容易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sub>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sub>,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板包括若干个旋流片,所述旋流片呈四边形,并绕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轴线呈螺旋状排列,所述旋流片的四个边分别为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进风斜边和出风斜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排放管道,所述出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每个所述旋流片的进风斜边所在直线与相邻的所述旋流片的出风斜边所在直线在所述套接空间层圆环截面上的投影重合。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风斜边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面向所述进风斜边所在的一侧,所述旋流片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30~6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4~6)D1<\/sub>,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2~1.8)D1<\/sub>,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sub>=1.5D1<\/sub>。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3~0.7)D1<\/sub>。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也采用法兰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45°,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5D1<\/sub>。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5D1<\/sub>,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5D1<\/sub>。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具体如下:

(1)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外的空气就会经由旋流板被引入至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以弥补并缩小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的压力差,由此生产物料就不会因为压力差的存在而被引入至废气排放管道,避免了物料的浪费;

(2)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在废气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引入到第二连接管中,由于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sub>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sub>,废气从内径小的第一连接管排放入内径大的第二连接管,压力得到了缓冲,使废气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管路爆裂,废气外溢,引发生产事故及废气二次污染的情况;另外旋流板的设置能够在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过大时,对废气进行阻挡,防止废气外溢,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当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本实用新型平衡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当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本实用新型平衡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废气排放管道,2-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套接空间层,6-旋流板,61-旋流片,611-第一连接边,612-第二连接边,613-进风斜边,614-出风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1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的外径D1<\/sub>小于第二连接管4的内径D2<\/sub>,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与废气排放管道1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4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外,且第一连接管3与第二连接管4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5,套接空间层5中设置有旋流板6。

基于上述结构,该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1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1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具体如下:

(1)如图5所示,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外的空气就会经由旋流板6被引入至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以弥补并缩小废气排放管道1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之间的压力差,由此生产物料就不会因为压力差的存在而被引入至废气排放管道1,避免了物料的浪费;

(2)如图6所示,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在废气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3引入到第二连接管4中,由于第一连接管3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4的内径D2,废气从内径小的第一连接管3排放入内径大的第二连接管4,压力得到了缓冲,使废气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1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管路爆裂,废气外溢,引发生产事故及废气二次污染的情况;另外旋流板6的设置能够在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过大时,对废气进行阻挡,防止废气外溢,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6中,虚线箭头表示废气的流通路径,实现箭头表示的是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外空气的流通路径。

进一步结合图3、图4所示,旋流板6包括若干个旋流片61,旋流片61呈四边形,并绕第二连接管4的中轴线呈螺旋状排列,旋流片61的四个边分别为第一连接边611、第二连接边612、进风斜边613和出风斜边614,第一连接边6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边612,第一连接边611与第一连接管3的外管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边612与第二连接管4的内管壁固定连接,上述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点焊或铆接,进风斜边613朝向废气排放管道1,出风斜边614朝向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每个旋流片61的进风斜边613所在直线与相邻的旋流片61的出风斜边614所在直线在套接空间层5圆环截面上的投影重合。该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旋流片61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变形,使旋流板6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出风斜边614在同一平面上,基于该结构,由于第一连接边6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边612,因此进风斜边613所在一侧的旋流板6形成中心部下凹的结构,由此在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降低了空气进入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的阻力,降低了空气对旋流片61的冲击性,延长旋流板6的使用寿命;另外出风斜边614在同一平面上,在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能够对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的废气产生最大的阻力,防止废气外溢。

为进一步提高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各方面的性能及效用,对旋流片61的安装结构、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管4的安装尺寸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面向进风斜边613所在的一侧,旋流片61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旋流片61的旋角为30~60°,优选旋流片61的旋角为45°;

如图2所示,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4~6)D1<\/sub>,优选L=5D1<\/sub>;套接空间层5的长度l=(1.2~1.8)D1<\/sub>,优选l=1.5D1<\/sub>;第二连接管4的内径D2<\/sub>=1.5D1<\/sub>;旋流板6的高度h=(0.3~0.7)D1<\/sub>,优选旋流板6的高度h=0.5D1<\/sub>。

为方便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安装,第一连接管3与废气排放管道1采用法兰连接,第二连接管4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也采用法兰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在实际应用中,对中化集团弘润石化有限公司的废气管道进行了改造,在废气管道上安装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相较于改早之前,物料能够节省12%,且没有发生废气外溢的现象。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674.1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85845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F16L 21/00

专利分类号:F16L21/00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胜利西街1629号1号楼

发明人:沈国帅;徐士杰;王义远;李顺旗;赵国亮

第一发明人:沈国帅

当前权利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筠

代理机构:37105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论文和设计-沈国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