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显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显性,晨昏,层析,评价,免疫,成果,风疹。
显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陈瑜,曾丽娟,杨文娇,许妹仔,陈蔚臣[1](2019)在《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两轮20名专家咨询确立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4%和100%,两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系数分别为0.765和0.785,权威系数分别为0.835和0.845,最终确定了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进行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4项,叁级指标43项;第两轮专家咨询中,一级、二级、叁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674、0.543、0.503,协调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检验,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高健,赵鼎[2](2019)在《风疹病毒结构蛋白多免疫显性区域诊断抗原的制备及其诊断效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串联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 3个结构蛋白6个免疫显性区域进行制备(命名为B103),并将其应用于血清学诊断中。选取RV C aa 1–30&aa 96–123、E2 aa 31–105和E1 aa 11–39&aa 154–277&aa 389–412等6个免疫显性区域,将其串联并基因合成;将此基因片段插入TRX和His标签之间构建表达质粒;蛋白B103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利用Streamline Chelating亲和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ephadex G-25分子筛分析其折迭情况及均一性;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对蛋白B103的抗原性进行鉴定,并建立RV-IgM抗体捕获法ELISA检测技术,初步评价此方法对阴阳血清样本的鉴别能力。蛋白B103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57%,经纯化后蛋白B103浓度为3.026 mg/mL,纯度为95.35%;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蛋白B103能与RV急性期血清发生反应;对40份RV急性期血清及40份RV阴性血清进行检测发现可以很好地鉴别阴阳性血清标本;其灵敏度为92.50%,特异性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4.87%,阴性预测值为92.68%,符合率为93.75%,McNemer检验的结果提示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无差异,kappa=0.900,提示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优异。原核表达与层析纯化可以获取抗原性优异的RV血清学诊断抗原,可以应用于RV早期诊断中。(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卜磊,薛澄,马熠熠,梅长林[3](2019)在《总肾脏体积在评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进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测量肾脏总体积(TKV)来观察与评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患者的疾病进展。方法纳入166例未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ADPKD患者,采集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并行腹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MRI扫描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后精确测算TKV。对TKV与各项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TKV年增长率分析肾体积快速增长的原因。结果女性患者的TKV显着低于男性患者(P<0.05),且TKV年增长率略低于男性患者(P>0.05)。ADPKD患者的TKV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TKV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显着负相关(P<0.01)。TKV缓慢增长型(TKV年增长率≤5%)和快速增长型(TKV年增长率>5%)相比,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缓慢增长型相比,快速增长型的基线TKV明显增高(P<0.01)。结论精确测量ADPKD患者的TKV可用于评估疾病的进展以及ADPKD潜在治疗方案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周蔓仪[4](2017)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有据可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周蔓仪)目前糖尿病肾病的诊治难点在于早期隐匿起病,难以诊断,显性蛋白尿期缺乏有效治疗办法,迅速进展至尿毒症。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然而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缺少量化和客观化的评价指标,药物作用机制不清楚(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7-02-22)
王春华,韩然,胡佳丽,韩允,杨丹[5](201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的鉴定及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筛选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氨基酸步移策略,合成18 mer氨基酸重迭肽段。ELISA系统筛选鉴定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肽段。免疫显性表位肽与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小鼠血清,ELISA检测免疫显性表位肽诱导的Ig G抗体水平,并测定表位肽诱导产生抗体所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末次免疫后2周,经尾静脉感染S.aureus Newman,监测感染攻毒后各组的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检测主要靶器官肾脏的细菌定植量。结果 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均能与Isd A抗血清产生强烈Ig G抗体反应。抗Isd A49-66aa、抗Isd A91-108aa、抗Isd A217-234aa和抗Isd A259-276aa血清均能与重组的Isd A产生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Alum组相比,免疫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后血清中的抗体能够显着增强抗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P<0.05),同时均显着提高了小鼠的生存率,并在感染后的第3天均显着降低肾脏的细菌定植(P<0.05)。结论成功鉴定出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为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显性表位肽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作为金葡菌疫苗研究的重要候选表位疫苗组分。(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6](2016)在《D-二聚体在诊断显性和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效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编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苏州医学》编辑部主任石冬敏主任技师(通讯作者)指导李文静(第一作者)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2016,38(2):151-159,IF:1.819)发表了题为"Efficacy evaluation of D-dimer and modified criteria in overt and nonovert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吴蓉蓉,薛红霞[7](2016)在《寓隐性于显性 十大理念是灵魂——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总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汇总2015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具有如下的命题特点:考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等.呈现如下的亮点:考查数学研究能力,注重考查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考查隐性知识,应用问题非常符合现实,考查数学阅读等.把握这些特点,了解这些亮点,有助于把握中考的命题规律,高效备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学教育》期刊2016年Z1期)
杨昆[8](2016)在《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评价——基于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显性教学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能力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社会语用的研究和言语行为的显性化研究,如何采用显性的方式将语义模式传递给英语学习者并提升他们的社会语用能力,此话题十分值得关注。为了了解高中生英语请求行为的变化对其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选取天津市某高级中学120名高叁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显性教学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显性教学的英语学习者在请求言语行为的形态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多样性差异,语用特征方面表现为更好的礼貌性特征,且在具体社会语境条件下使用请求言语行为时学生也有着更好的适切性。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推行显性英语教学,既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有效地使用语言,也能提高他们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语言的能力。为此,高中英语教学应为学生输入足够多样的英语请求句式,引导学生注意英语请求的形式和使用规则,实现英语请求输出的多样性;教师需在课堂练习与反馈中带领学生施行英语请求行为多样性的操作,并在真实或模拟语境中传授社会语境知识,养成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期刊2016年01期)
宋一丹,周雪忠[9](2015)在《认知访谈,将课堂评价任务“显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访谈中所揭示的问题,对于改进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案例中,教师运用了"认知访谈"这一新兴技术来揭示学生的学情,改进课堂任务设计。和常见的学情分析不同,认知访谈技术是建立在明确的特定领域问题解决认知加工模型基础上的。[1]毋庸置疑,学科学业成就既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功能,如问题表征、策略运用、对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本文来源于《人民教育》期刊2015年20期)
万涛[10](2015)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评价判断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企业协作中评价一致性的角度,经验丰富者、管理者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是,企业进行知识的评价判断时往往忽视隐性知识。本文从评价者评价判断的事例中探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规则的方法,并提炼出评价判断规则。关注评价对象中相对评价最小要素的配对比较,对于复数的属性值,从优先顺序关系的集合得出综合性优先顺序,寻求评价判断规则。对于属性值的评价,假设综合性评价具有非单调性,基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求得评价判断理论。此外,如果假设配对比较具有可比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更加密切,加大使用规则进行判断的比重。本文对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隐性知识评价判断规则进行了应用研究,显示了产品评价判断的知识获取及其表现效果。(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5年07期)
显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串联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 3个结构蛋白6个免疫显性区域进行制备(命名为B103),并将其应用于血清学诊断中。选取RV C aa 1–30&aa 96–123、E2 aa 31–105和E1 aa 11–39&aa 154–277&aa 389–412等6个免疫显性区域,将其串联并基因合成;将此基因片段插入TRX和His标签之间构建表达质粒;蛋白B103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利用Streamline Chelating亲和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ephadex G-25分子筛分析其折迭情况及均一性;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对蛋白B103的抗原性进行鉴定,并建立RV-IgM抗体捕获法ELISA检测技术,初步评价此方法对阴阳血清样本的鉴别能力。蛋白B103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57%,经纯化后蛋白B103浓度为3.026 mg/mL,纯度为95.35%;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蛋白B103能与RV急性期血清发生反应;对40份RV急性期血清及40份RV阴性血清进行检测发现可以很好地鉴别阴阳性血清标本;其灵敏度为92.50%,特异性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4.87%,阴性预测值为92.68%,符合率为93.75%,McNemer检验的结果提示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无差异,kappa=0.900,提示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优异。原核表达与层析纯化可以获取抗原性优异的RV血清学诊断抗原,可以应用于RV早期诊断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瑜,曾丽娟,杨文娇,许妹仔,陈蔚臣.大学生创新项目显性成果与隐形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
[2].高健,赵鼎.风疹病毒结构蛋白多免疫显性区域诊断抗原的制备及其诊断效能评价[J].生物工程学报.2019
[3].卜磊,薛澄,马熠熠,梅长林.总肾脏体积在评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进展中的应用[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
[4].周蔓仪.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有据可依[N].中国中医药报.2017
[5].王春华,韩然,胡佳丽,韩允,杨丹.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的鉴定及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J].免疫学杂志.2016
[6]..D-二聚体在诊断显性和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效能评价[J].微循环学杂志.2016
[7].吴蓉蓉,薛红霞.寓隐性于显性十大理念是灵魂——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总体评价[J].中国数学教育.2016
[8].杨昆.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评价——基于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显性教学实验[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
[9].宋一丹,周雪忠.认知访谈,将课堂评价任务“显性化”[J].人民教育.2015
[10].万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评价判断规则研究[J].管理评论.2015